盆栽藤本月季如何越冬?

刚刚他爹


大家好,我是养花大全花花。藤本月季这名字,怎么乍一听起来,像是什么日本人的姓氏呢。其实我们还真误会它了,藤本月季其实和日本一点关系都没有,之所以名字里面会有藤本这两个字,主要是因为这个藤本月季属于蔷薇属藤性植物,所以说才会叫做藤本的呢。平时一定不能根据名字就随便猜测这个植物的特点,藤本月季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你看藤本月季名字里有月季吧?你猜它是不是月季的一种?

1.藤本月季当然是月季,不过和我们平时见过的月季不太一样,毕竟这个月季能爬墙。藤本月季属于蔷薇花科,是灌木的一种,却是比较有颜值的灌木,因为这个藤本月季的花朵,还真的是特别漂亮的呢。藤本月季的植株比较大,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小巧玲珑的感觉了,花朵的颜色多为粉色系,花瓣多半都是渐变色的。

2.藤本月季的花期虽然大多集中于初夏和仲夏的时候,但是如果你照顾的好的话,到了秋天的时候能够再次看到藤本月季开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藤本月季的根系茁壮,善于从土壤里充分汲取自己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因此存活率高容易养殖。

3.不过到了冬天的时候,藤本月季也要度过一段比较难挨的时间了。毕竟冬季的气温很低而且周围环境又是特别干燥的。冬天那么冷所以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开窗通风,这就导致室内的空气无法流通,没有清新的空气涌入,藤本月季就很容易患上白粉病。因此在冬天一定要记得把藤本月季放到靠近通风口的地方,平时窗户开个小口还是可以的。


养花大全


藤本月季一般地栽效果好,当然也可以盆栽,盆栽的话一般可以移到室内或者南墙根都行,室内的话最好温度不要太高,零度左右都完全没问题,否则温度过高很容易发芽,一旦发芽又没有合适的光照,那就麻烦了。

以河南为例,大部分藤本月季露天可正常越冬,有些人说盆栽的冬天不要浇水,怕土壤冻成冰块,这样会冻坏根系。为了验证这个,去年冬天我专门把一些2加仑栽种的月季露天摆放,一般夜间会将整盆冻透,土球都直接变成冰坨,白天太阳好的时候土壤表面会融化,而晚上又继续冻透,如此严苛的寒冷!即便如此,我的大部分月季是安然无恙的,甚至一些刚嫁接成活没多久的小苗都安然越冬,但是有个别品种即便大苗也被冻死了,比如古老月季湖中月,根部都已经3公分粗了,盆子都是7加仑的大盆,仍然被冻死。像保罗诺尔、银粉蔷薇,地上部分枝条被冻死,但是苗还是活的,而同样的红罗莎莉,却毫发无损,所以大部分月季抗寒性很优秀,个别品种不耐寒,说明不同品种的耐冻能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原因可能与育种时候采用的亲本有关。比如亲本是南方常见的原生种,那么后代耐寒可能差一些,亲本如果是北方常见的,那么耐寒性可能好一些。再举个例子,南方的山木香,拉倒北方虽然可以种活,但是冬季很容易冻死,可能是山木香适应了南方的气候,到了北方反而不行。不过也只是我个人猜想。


在河南(河南北部),我露天栽种的藤本,可以正常越冬的有:亚伯拉罕、大游行、自由精神、安吉拉、夏洛特夫人、红龙、粉龙、广播时代、海格瑞、黄金庆典、蓝色阴雨等,这些露天栽种可以正常越冬,就算枝条过长,枝条顶端稍微冻死一点,那不碍事。大盆栽种的,如果冬季不能进棚或者放到屋子,打算露天越冬,那么落叶后,最好浇一次透水,否则冬季很可能旱死,再加上冬季呼呼吹风,可能冷风把枝条抽干。如果冬季发现盆土已经完全干透,那么仍然是可以浇水的,就算结冰,也比旱死强,我冬季有时候就会浇水,盆土早上直接冻成冰坨,但是扒开土壤,发现根系还是富含水分,还是很健康的。冬季有时候下雪,我还会专门往花盆里堆一些雪,这雪慢慢融化还能保持土壤潮湿。

那么月季越冬,你有什么经验教训吗?欢迎留言分享。

我是书香庭院的玉痕,爱好月季嫁接及盆景月季、树状月季的制作,有嫁接、月季、玫瑰相关问题也可以提问邀请我回答或者私信我互相交流学习,也非常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定期推送嫁接技术视频给你。


书香庭院的玉痕


在北方的冬天,如果土壤被冻住,月季无法有效吸收地下水分,加之大风干燥的气候很容易造成月季抽风失水死亡。所以 温度较低地区的花友一定要注意月季冬天的防护。

首先准备越冬之前应在寒潮到来之前,浇好越冬水,让月季存储越冬所需水分。浇水应在寒潮到来的前几天进行,当寒潮到来时土壤不宜过湿,以免冻伤根部。然后要对月季进行修剪,剪去弱枝,病枝,多余枝条,一般留下主枝即可,减少水分流失,易于捆扎覆盖。

如果盆栽较小可移植室内越冬,温度保持5℃左右,温度不宜过高,避免提前萌发,若果植株较大不利于搬动,可用泥土和木屑、树叶混合物将花盆连根一起埋上20-30cm,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流失,并具有一定保温效果,防止根部冻伤。植株再用干草或被子等物包起来,可减少水分挥发,防寒保暖。注意包裹物应有一定厚度才能起到效果。整过过程用到的东西,最好经过消毒处理,以免遇到暖冬天气,细菌滋生导致植株死亡。

总之,月季过冬首先要保水,然后就是防冻,在者就是防病害做到这几点,月季就可以安全过冬了,更多养花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养花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