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做的最有趣的农活是什么?

小雪美食


小时候做过的农活有很多,插过秧苗,割过小麦,种花生,拔花生,掰玉米,挖野菜等等,但是我觉得最有趣的要属拔红薯了,说说挖红薯的乐趣吧!小时候年纪小不懂事,看什么都很好奇,记得每年夏天的时候,妈妈就会剪红薯根插在整理好的土地里,到了秋天果实成熟了就可以收获了。那是候小就不明白,为什么一小节根插在土地里就可以长出果实?直到长大了学了一些知识才明白。秋天到了,果实成熟了,我们一家人就会挑着箩筐拉着板车去地里挖红薯,爸爸负责挖妈妈负责捡,我们姐妹三个就会在旁边边玩边帮忙。虽然我们力气小,但还是在红薯地里折腾,每当挖了一个大红薯就会在那里嚷嚷,那种高兴劲犹如捡了几块钱,等几个箩筐装满了爸爸就会用扁担挑起来放在大板车上推回家,然后回来继续挖,就这样连续挖个两三天,虽然我们帮不上多大的忙,但是一家人一起劳动还是挺有趣的。这些红薯我们只吃一点点,剩下的全部拿来喂猪了,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养的都有猪。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做过这种农活,小便觉得这是最有趣的农活!



小雪美食


其实做农村的农活真的没有多少有趣的,大多又累又脏。小时候做得最多的就是插秧、晒谷、割草、放牛等等,如果非要从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农活那就是放牛,而且是在整个暑假的放牛。



暑假里,天蒙蒙亮就要起床,把家里那头大水牛赶出牛棚,那牛早就醒了等得不耐烦了,把牛棚碰得噼啪作响,听到开门的声音就欢快的“哞哞”只叫。把牛儿牵出门到在院坝里时,他就不停地蹦跳着、欢叫着,这时只要伸出手在它牛头上挠挠痒,牛儿便安静了下来。这时同村的小伙伴也都牵出各家的牛,一同向家门口的小河边走去。

小时候的农村不像现在这样到处荒着地,那时家乡的河两边都种着庄稼,主要是种小麦。而我们放暑假时小麦已经收过了,又要等到冬季时才会重新翻挖种下一季小麦。所以在这期间的时间段,河两边就只能长草了。河边潮湿,给了草疯长的条件,尽管有这么多的牛天天在这里吃草,只要一个晚上,草儿又长出新芽。



毕竟牛儿太多,我们要放很长的路牛儿才能吃得饱。我们把缰绳绾在牛角上,让牛儿按着自己喜欢的路线自由的吃草。而我们一起的小伙伴则聚在一起下到河里去摸螃蟹小鱼去了。一直要到牛儿瘪瘪的肚子变得鼓鼓囊囊,吃草也漫不经心了,只想到和别的牛打架,就知道它们已经吃饱了,我们也该打道回府了。这时太阳已经高高挂在天上了,夏天的高温又慢慢袭来。



我们一个暑假就这样天天度过了,到开学时,我们身上总有一股隐隐约约的牛粪味,洗都洗不掉。不过我们在学校都不会在意,因为大家身上都带有在家劳动时留下的味道,现在想来也算是童年的味道吧😊!


MK杰森坦


小时候,责任田里的农活基本上都是靠人力去完成。大人们整天忙得晕头转向的时候,孩子们也就闲不着了。尤其在麦假,秋假时,一家人老老少少都要出汗出力。我记得干过最有趣的农活就是:帮牲口,压铁耙,接花碗儿。



帮牲口

帮牲口。顾名思义,就是帮着牲口行脚力。一般是小孩子牵着缰绳走在前面,指引着牲口要走的路程。这样大人就能够顺顺当当的拉着重物到地里。不用在不停歇的吆喝着:“得儿驾”!“喔”!“吁……”,“左,右”。要不然老费劲了。尤其是男孩最喜欢干这个。因为,可以不必照顾闹人的小弟弟小妹妹,也不会被催着干这个那个了。空车转回时,晃晃悠悠的坐在上面可惬意了。



压耙

一般,农村在收完秋作物以后,就要开始犁地耙地了。准备着种小麦。在耙地的时候,都要在耙上压上重物,这样能够耙得深,上虚下实,对庄稼有好处。每到放假的时候,孩子们都争着蹲在耙上面。用几匹牲口拉着,在松软的土地里转着圈耙地。胆大的还敢站起来,做各种搞怪的动作。俨然把那里当成了自己的舞台。那种满足,那种自得,和肆意挥洒的豪情是现在的孩子无法想象和体会的。



接花碗儿

记不清哪一年了。我们当地的农民们刚学会了小拱棚营养钵育棉花苗。可以节省种子,大幅度提高产量。但是需要提前在苗床里用植钵器(一种制作土杯的简易器械)一个一个的弄好下种的圆柱体土钵。一般是大人手持植钵器挖土,然后使劲在地上顿一下,用脚一蹬,把土钵打下来,下面有人用手接着,码放整齐。

小孩子没有见过这种新鲜事物,好奇的不得了。一个个争着接。还有人起了个通俗易懂又响亮的名字“接花碗儿”。更有手疾眼快的熊孩子同时接两个人的。那种沉着冷静,不慌不忙的劲头,俨然一个老练的小大人。



那些小时候干过的农活,现在早已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仔细品味起来,还是觉得很有趣。毕竟,那个年代的农村孩子的童年是贫穷的。但是也不缺少劳动时的快乐体验。就是那些单调枯燥的劳动场景,也变成了岁月的涓涓细流,从心底的昨日流到今天。

我是今夕月映。坚守一种信念,坚持一份纯真。欢迎共叙农业,农村,农民的话题。


今夕月映


不像现在的孩子有很多的娱乐项目,大乡小时候家里有电视的都不多,除了跟小伙伴们一块玩耍,就是帮家里干点农活了,其中最有趣的农活要数那种可以一边玩一边干的活了,例如割草。

过去农村家家都会喂一些牛或猪,孩子们一到放了学就开始“抓紧时间”写作业,因为写完作业就可以到田野里割草、玩耍去了。邀上几个小伙伴背着袋子或竹筐,拿着镰刀就出发了。

田野里是自由的、开放的、有趣的,可以一起逮虫子、爬树、摘野果子,小伙伴们就地取材可以种各种各样的游戏,例如有种牛筋草,摘下它的种子穗,从中间扯开,来“预测”一下明天是晴天还是阴天,如果没有扯到底,说明是阴天,如果完美地分开,说明是晴天。“牛筋草看天气”这种小游戏,您也玩过吗?

看着太阳就要落山了,小伙伴们就会加快进度割草了,拉拉秧、牛筋草等什么草多就割什么草。还有的“混子”会偷偷的拿伙伴筐里的草来充数,就这样小伙伴们嬉笑着追逐着,背着草回家了。

大乡,民俗文化爱好者,用不一样的角度解读农村,欢迎大家评论、关注!

大乡


小时候做的最有趣的农活当然是种花生和收花生了。俗话说:“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谷雨刚过,下了一场透雨。天一放晴,父亲就把去年冬天用小麦换的花生种子拿出来。正好星期天我也在家。父亲背上花生种子,拿了一把锄头,我掂了一个搪瓷脸盆向地里走去。



这是一块种了多年红薯的地。父亲从去年就开始准备改茬种花生。因为是第一年种花生,没有经验。去年冬天收罢红薯之后,父亲把积攒的农家肥撒到地里,然后把地深耕一遍,又耙的平平整整,让地歇了一个冬天。花生种子是用三斤小麦换一斤换的,个个籽粒饱满,没有一颗细小干瘪的。到了地边,父亲放下锄头,把花生种子倒了半洗脸盆让我端着,然后拿过锄头锄一个坑儿,让我放二到三颗花生,隔十几厘米,再锄一个坑儿,把土直接带到第一个坑里盖住花生,用脚一踩。就这样,父亲锄坑儿,我往坑儿里丢花生,一边丢一边吃。那时也是第一次吃花生,吃着格外香。我记得一垄种两行,垄距50厘米,小行距40厘米,株距15厘米左右。种了一上午才种完。虽然很累,但听父亲说长大后一棵能结许多,心里便有了许多想象,累并快乐着。



锄草、浇水、施肥。在父亲的精心管理下,转眼到了农历八月。接连几天的秋雨很让父亲发愁。眼看花生成熟,再不收就要烂地里了。一年的希望也将成为泡影。中秋节也过的索然无味。好在天终于放晴了。三天之后,全家出动去收获记忆中第一次种的花生。地很松软,父亲抓起一棵花生秧一拔,我和哥哥、妈妈全看呆了――齐刷刷个个饱满的花生挂满了花生秧。我听见父亲长吁了一口气,紧锁的愁眉舒展开来。紧接着,象劳动竞赛一样,都铆足了劲儿,半天功夫就拔完了。



害怕再下雨,拔完的花生在地里晒了一个中午后,天黑之前全部装到架子车上拉到家堆放到院子里。晚饭时,奶奶煮了一盆香喷喷的花生,那是我小时候吃过的最好的食物,现在还依稀闻到当年煮花生的味道。


只想净净地读一本好书


小时候做的最有趣的农活是什么?

我是民工札记南八,我在农村生活二十多年。要说小时候做过的最有趣的农活,在我的记忆里主要有以下几个。

1、割草。夏天放学后或者暑假,村里的几个孩子都拿着长篮子或者畚箕,尿素袋子到田里去割草。这时候,我们往往会朝人家的小瓜地里走,偷偷摘人家一两个小瓜吃。或者是在人家的红薯地里,扒两个红薯,点好柴禾,把红薯先烧上,然后去割草,等草割好,红薯也熟了。

2、剥玉米。玉米收割的时候不像收小麦,需要很快,很及时。玉米收到家里后,往往都的堆在院子里。然后家里老小齐上阵,大家一起剥玉米。剥玉米本身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但是剥玉米的时候,爷爷奶奶往往会在灯下给我们讲故事听。我在剥玉米的时候没少听爷爷奶奶讲故事。

3、拔花生。说起拔花生,也是很有意思的事,小时候嘴馋,天天盼望着花生什么时候熟。等花生一熟,全家一起到地里拔花生。那花生拔起来,疙瘩连蛋的,一个个看起来很舒服。摘下来几个,剥开壳放嘴里,嚼起来比晒干的还有味道。


以上就是我感觉有趣的农活,虽然普通,但却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样有着美好的记忆,欢迎留言讨论。


民工札记


作为一个农村娃儿,小时候还真干过不少农活,割麦子、拔草、捉棉铃虫、起场、晒粮食、掰玉米…要说最有趣儿的,就是掰玉米了。干活之余,还能吃甜棒、烧玉米、谷米,那可是真正的农味儿,乡间最自然的味道。


1、吃甜棒儿

甜棒儿,就是那种甜的玉米秸。在北方农村,玉米快成熟的季节,农村孩子们最爱去地里找甜棒儿吃。

还没成熟就把玉米秸秆给折断吃甜棒儿,是要被训斥的,说不定吃掉的,是一个大棒子(玉米穗)。不过掰玉米的时候那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吃了。玉米都成熟了吗,吃甜棒是不影响玉米产量的


甜棒儿一般都是那种鲜嫩的玉米秸秆,细、长,老了就不好吃了。玉米成熟时,田间总有那么一两棵杂株,授粉不好,长得细细的,高高的,结两三个小棒子,没几个玉米粒。

跟父母在地里掰棒子时,总能找到这样的“甜棒”,那是对干活孩子的一种犒劳。啃甘蔗一样的啃着,那味道,一辈子也忘不了。


2、烧玉米

早些年农村老家收玉米,都是先把植株刨掉,整齐摆在那里,然后把玉米穗掰下来,运回家,最后收玉米秸。

小时候随父母去刨玉米,父母在前面刨,我们在后面掰,干得累了,也就不听话起来。父亲为了哄我们,就给我们烧玉米棒子吃。

那可是就地取材,镐头刨个坑儿当做灶,树枝把玉米棒子串起来架在上面,柴火就是玉米秸秆了,父亲爱抽烟,打火机一点儿,等着吃棒子吧。


吃谷米

“谷米”就是玉米的穗上或者秸秆上长得那些瘤状物,外面是白色,里面是一包包的黑粉。味道有些甜。

“谷米”其实玉米的瘤黑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常为害玉米果穗、叶、秆、真是天花等部位,长得瘤子大小不一。密度大玉米田容易染病,发病严重了损失还不少呢。

“谷米”又称乌米、黑胆、灰包、乌霉,农村各种叫法,也各种吃法,炒着吃,凉拌,做汤的都有。据说这谷米有益气养阴、补气安神的功效,故而人们还送了它个文雅名儿——玉米黑松露。


我小时候一般都是直接就吃的,嘴上一团黑,很野蛮的吃法。不过一般也就是尝一下就是了,就是农村孩子图个新鲜,怎么可能当饭吃呢。

有人会问不是说农活儿吗,怎么提到的都是吃。其实农村的活儿,干起来都是比较累比较苦的,要说乐趣,多半是附在这些农活之上的一些吃吃玩玩的小事儿,串联着那段美妙又单纯的时光。


漫行草木间


干农活有趣?来来来,题主你过来一下,我保证不打懵你……

在普法君小时候,农业生产还没有实现机械化,麦子要一刀刀割、玉米要一个个掰、杂草要一点点锄……

因为那时候家里将近10亩地,每年农忙的时候都是最悲剧的时候,通宵达旦抢收庄稼的滋味儿真心不好受,人累的跟狗子似的……



如果非要说一件有意思的农活,那就是抓豆虫。

豆虫这货长得跟手指头一般粗细,通身绿色,细细的尾巴竖的老高,为此我们还有“豆虫尾巴竖旗杆”来形容不知好歹的人。

豆虫平时趴在豆叶上慢条斯理的,你要是抓住它的话,它会冷不丁脑袋一摆“啪”的一下脑袋甩你一下,不注意还吓一跳呢。

别说,这货脾气不小。

正因为它有这甩脑袋打人的习惯,就我们无聊的农活增加了几分乐趣 没事时我们就跑豆子地里,抓几根豆虫逗着玩,看它脑袋甩的“啪啪”响,我们笑得不亦乐乎。

等豆虫累趴了之后,我们就找个蚂蚁窝,直接把它丢给蚂蚁,蚂蚁平时是四处找事物的,只要有一只蚂蚁发现豆虫,它凑上去闻闻味道,用触角触碰一下豆虫身体,分析一下:

“耶,这大虫子可以吃……”



于是这只蚂蚁转身往窝里跑,半路遇到一个小伙伴后,两只蚂蚁碰碰触角,好像在交流点啥,完事了那个小伙伴飞一般跑向豆虫那里,发现食物的蚂蚁继续往窝里跑找劳力。

小伙伴找到豆虫后,也是触角碰碰,然后就开咬……

前面那只蚂蚁进窝后马上会带一群蚂蚁运输队来,一堆小家伙齐心协力的搬运这条“大肉团子”。

现在想想,这是纯粹闲着无聊找乐子,但农活确实没啥好玩的,太特么累了……

不过,如今的农业产业都已经实现机械化生产,农民兄弟彻底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模式下解放出来。

曾经干的那些农活经历,也成了一种儿时的回忆。


普了次法


小时候做的最有趣的农活是什么?相楼上提出的问题,我以为就不存在。特别在七八十年代,农村收麦收秋这些农作物庄稼,基本是不让小孩到场的。虽然那时候穷,是按工分吃饭的,你去了也用不上,只是在那里捣乱。



在那个年代,每年打下的小麦按人头每人一年分的不到百十斤。自然都知道小麦的价质。等上一块地收割完后,小麦拉出地块。大人也下工了,队长宣布放荒啦。整个地里都是拾麦子的。当然小孩都是提个竹篮子在路边树下等着。那时简穷都是跑到珍所,偷个打过水的吊针瓶,装上凉水怼得糖精。喝不啥得喝,等父母下工了一块喝。在那个年代也算是最高级的饭料。


地里放荒后,在也检不到麦穗啦。我们都会拿个小条掃,跟着老年老婆们扫车压过去的土麦。一天能扫个二三斤。到晚上母亲会对你有奖励给你。也就是把拍的玉米饼子。给你加点盐再抹上点油让你吃。那个时间,这样的生活也是最好的待遇。我们那里叫油夹,父母们希望你明天继续去扫土麦


要说小时候干农活,不到一定年龄段,在生产队你就站不住低分,干了也是白干。队长怕出事,跟本就不让你干,上那干农话。平时放学了,不是拾柴火,就是割草喂羊。在不然就是到地里捉蚂蚱串起来带回家,做完饭后烧烧吃。


农村农民万岁


收麦子,割麦子,喂牛,割草,拾柴火,赶鸡撵鸭等不好玩。我个人认为最好玩的就是压水。

就是这样的。

压下去,抬上来就会出水。

冬暖夏凉的地下水干净的没有杂质,小时候最喜欢压水,把脚伸到出水的地方,凉凉的感觉让人贪恋。

而且渴了就直接喝,甘甜的味道独一无二。

洗衣服要压水,做饭要压水。小孩子做这些轻而易举,又不耽误玩水。😂

只可惜现在打井50米,水都有很多沉沙。一点也不干净。

再后来,压井就被淘汰了,变成了电机。只是一停电,就会再次用起压井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