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在軍迷圈廣為流傳的關於軍事的謠言?

戰鬥機解說家


但凡是人,都喜歡八卦,而所謂的軍事謠言,我們也可以稱之為軍迷圈的八卦,有些聽聽則已,全當玩笑,有些則直接影響我們的三觀,三觀不正,是為大罪,所以今天吐槽星人寫一回教科書,糾正幾個影響三觀的軍事謠言。


二戰日本是被蘇聯和美國打敗的

好多人執著於西方的宣傳,也不願意相信自己國家的實力,這樣的人有個名字叫“牧洋犬”,而在對待歷史問題上,他們更是如此,迷信美國人的原子彈,中毒頗深。而事實是什麼樣呢?二戰中日本本希望快速打敗中國,然後以中國為戰略後方,執行以戰養戰的戰略,最後攻佔印度和中東,與德軍匯合,共同分割世界。


然而杯具的是,他們在中國戰場被拖死,從1931到1941這十年都深陷中國戰場不能自拔,最後被一點點榨乾,再拖下去絕對只能自己退兵投降回國。既然打不贏中國,那就只能尋找新的資源產地,所以就有了北上和南進的爭端,最後只能孤注一擲攻打東南亞,發動太平洋戰爭,與美國硬剛,然後就按在地上摩擦,被原子彈炸跪。


所以事情的真相是這樣的,先是日本打不贏中國,所以才去欺負別的國家,最後得罪了藍星王者美國,加速了自己的滅亡,如果沒有美國參戰,日本人也一定會被拖死,抗日戰爭也一定會勝利,只是時間會久一點而已。傳播這個謠言的人對得起無數前赴後繼的先烈嗎?



日本戰時軍工產能一年翻十倍

許多人認為日本民用工業發達,像汽車啊、造船啊都牛逼的一比,要是一旦打仗,日本的民用工業肯定能迅速轉換成軍事工業,軍工產能必能一年翻十倍!這個就不是沒有文化的問題了,而是有沒有常識的問題,現代軍工業和民用工業完全就是兩碼事好嗎?


而且日本許多軍工產品關鍵技術都是美國給的,比如日本的宙斯盾艦除了船體,其他諸如雷達、防空導彈無一不是美國資助的。戰時日本人也就能造個船殼出來,其他設備沒有美國爸爸,還是算了吧!而像航空航天發動機這樣的天頂星技術,你以為日本人真的牛逼?其實很多都是美國人直接轉讓出去的,不然以為日本人是外星人,火箭推重比會那麼高?而汽車產業直接轉成坦克生產線就更是笑話了,汽車和坦克哪一點長得像了,哪一點具有通用性了?就算是二戰那種技術含量較低的坦克也是拖拉機廠才可以勉強搞個軍轉民,那時候坦克不就是拖拉機底盤加個炮塔嗎?現在你去讓豐田、本田給我造個坦克出來?不得不說,腦子是個好東西!
而諸如此類的軍事謠言其實還有很多,比如戰鬥機一定要高低搭配,小口徑步槍無敵論等等,今天限於篇幅,就先講這些吧,小夥伴們還知道哪些弱智、好玩的軍事謠言,歡迎留言區補充!


軍史吐槽君


現在是信息時代了,你想了解什麼事,在網上一搜就OK了。不過,這些信息往往魚龍混雜。戈培爾曾經說過,謊言重複千遍就是真理。咱們就盤點一下在網上被視為真理的假信息。

A、中國無人機技術很牛X。中國深圳大疆公司生產的各種無人機佔了世界民用無人機市場的70%份額,如果再加上其他國產無人機,估計能佔到80%左右。而國產軍用無人機這些年也賣得風生水起,在中東大顯神威,甚至傳出土豪沙特要購買彩虹4的生產線的消息,大有碾壓美國“捕食者”“掠奪者”等等無人機之勢。於是,久而久之,就給人一種“中國無人機技術很牛X”的錯覺。其實,我們的無人機技術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不少差距的。例如西方已經能造出隱身的飛翼結構無人機,美國的無人機已經實現了在航母上起降,自主空中加受油等。而我們在這方面,技術還等於零,所以,咱們要有清醒的認識,別以為咱們的無人機賣得火,市場份額大就認為它的技術很牛X。

B、戰機是需要高低搭配的。一開始我對這“真理”也深信不疑,你看,美國的F15和F16,F22和F35,蘇聯(俄羅斯)的蘇27和米格29,咱中國的殲11和殲10,殲20和殲31它們不正是高低搭配的“典型代表”嗎?可縱觀整個世界空軍,這種所謂高低搭配的國家卻又少之又少。後來再一瞭解,蘇聯(俄羅斯)的蘇27和米格29居然是分別屬於防空軍和空軍兩個不同軍種的。這種不同軍種,不同單位的戰機怎麼高低搭配啊?

其實,一個國家裝備什麼樣的戰機是根據自己的需要決定的,並不存在什麼所謂高低搭配的問題。像一些國土比較小,以看家護院為主的國家,它們一般裝備輕型或中型戰機就足夠了。而一些國土比較大,需要長航時空中巡邏,對戰機需求量比較大的國家,才會搞所謂的高低搭配。當然了,有些國家領土不算大,但它有錢,而且和周邊國家的關係不大好,它需要有遠程打擊、威懾能力,所以也會搞所謂的高低搭配,例如以色列、日本、韓國、沙特等。

當然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任何一個國家的空中力量所裝備的各類飛機都是搭配使用的。戰鬥機用於奪取制空權,對地對海攻擊,預警機用於空中偵察、預警和指揮,轟炸機用於轟炸敵方地面、海面目標,長途奔襲敵人後方,運輸機用於人員、裝備、彈藥的補給,空中加油機用於空中加油,延長飛機的留空時間,等等。這些功能不同,用途不一的飛機搭配在一起,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作戰體系。

C、俄羅斯的核武器很牛X。現在的俄羅斯和前蘇聯相比已經是不可同日而語,但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所以俄羅斯常常給人一種“軍事能力僅次於美國”的感覺。特別是在核武器方面,許多人都認為俄羅斯即便不能和美國平起平坐,但實力也應該排在美國之後。對於這種觀點我是不認同的。俄羅斯的確是繼承了前蘇聯70%以上的核武器,但這些核武器都是有有效期的。一枚核彈的壽命一般就是10到15年,其運載火箭也是這個數。就算進行技術延壽,它頂多也就20來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一落千丈,軍工體系被拆得七零八落,人才流失、斷層也非常嚴重。特別是在葉利欽時代,俄羅斯軍隊連軍人的衣食住行都難以保障,更別提對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升級保養了。這種情況直到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後,隨著石油價格的飆升,俄羅斯靠賣石油發了財之後才有所緩解。而這時候距離蘇聯解體已經過去13年了。我先別說這些核武器絕大多數都是蘇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製造的,我就全當它們全是在1991年蘇聯解體那年製造的,離2013也有13年了,基本上都屬於報廢品了。大家也看到了,這些年來,俄羅斯在航天器發射、洲際導彈試驗方面也一直是敗多勝少,所以,說俄羅斯的核武器很牛X,我是不贊同的。


血染戰旗紅


有什麼共軍的東西能比所謂的外星人藍軍的段子謠言多呢?

195旅在演習時動用了戰術核武器(演習存在的理由是幫助紅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旅級對抗還沒等人下火車就一顆核彈下來這樣的演習有意義嗎?)

195旅出名是滿廣志帶著打出名的(195旅在跨越2014年打出名的時候旅長是夏明龍)

沙場點兵電視劇講的是195旅的早期形態(拍那電視的時候195旅都還沒從裝甲一師拆出來)

2017年八一大閱兵後參加閱兵的部隊直接參加演習打195旅(這個不做評價,整個2017年跨越演習就打了一場,而且參演的“暴風雨部隊”根本就沒參加八一閱兵)

195旅是中國第一支藍軍部隊(原坦克十師裝步團看著你在)

195旅是中國第一支旅級藍軍部隊(34旅在三界當藍軍的時候還沒195啥事)

……諸如此類的數不勝數,本身這些段子在網上傳的也挺廣的,加之後來某動畫片也著實用了一下某些段子,便也使得更多人對此深信不疑。

你說人滿大爺容易嗎?既要當旅長又還要當你們偶像的?


wein小悟空


有哪些軍迷圈廣為流傳的軍事謠言,這道題太棒了!關於軍事謠言方面實在是一言難盡阿.....實在是不明白這些謠言怎麼流傳起來的....

  1. 日本一星期就能造出核彈。一個星期?你咋不上天呢?就是蘇聯一個星期都造不出來一發核彈(日本得從濃縮鈾提煉開始,一週弄完....這飛的有點快)


  2. 日本只要需要就能造航空母艦。(理由的日本二戰就能造出航母,想啥呢?只要需要就能造航母?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廢了多大勁?日本在航母方面有資格和英國比?要知道彈射器,斜角甲板,滑躍甲板,助降系統,現代航母基本上都是英國發明的,然後emmm女王漏水了....)



  3. 日本軍力強於中國。(最近某些別有用心都軍事公眾號誤導非常嚴重...拿日本海自總噸位和咱們四年造的軍艦總噸位進行比較,然後表示日本海軍無敵阿(四年下水一個日本海自)emmm
  4. 滑躍航母無法起飛預警機。(2005年美國為了拓寬艦載預警機的銷量,曾經試驗過e2c預警機的短距離滑躍起飛能力。 然後實驗結果表明E2飛機可以在165米滑跑起飛,連滑躍都不用....)



這條線就是e2c無約束滑跑起飛線
  1. 滑躍起飛只能使用蒸汽彈射器,不能使用電磁彈射器(等等?常規動力和核動力最大的差距不是就是核動力用的是裂變熱能燒熱水嗎....而且小鷹級28w馬力,尼米茲才26萬馬力,常規動力航母發電量咋就不如核動力的了?)
  2. 核動力就是吊...(要是漏了,確實屌,而且核動力艦艇造價那是翻倍阿!貴啊!)

還有很多....實在是寫不動了....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意大利戰鬥力差。這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冤枉,意大利本身就是被德國拖入戰爭的,作戰準備不充分,士兵士氣不高。但是即使如此,意大利軍隊還是有很多戰績,比如意大利遠征軍在橫掃烏克蘭的戰鬥中,就俘虜大量蘇軍,並獨立攻佔斯大林諾等目標。

二戰中意大利就湧現了第185佛格爾傘兵師、公羊座裝甲師等英雄部隊。倒是德國人搶劫意軍軍車、物資等,導致意大利軍隊作戰極為困難,最後還把戰敗的鍋扔給了意大利。

印度造不出子彈。這還是在裝備INSAS步槍初期的事情,其使用的是5.56毫米彈,但是當時印度兵工廠還沒有投產,少量產品質量也不好,自然就需要從國外進口一批暫時使用了。這就成了很多人黑印度造不了子彈的依據,可是畢竟生產質量好不好跟不會造畢竟是兩碼事。

波蘭騎兵大刀長矛打德軍坦克。實際上當時波軍武器也並不差,同樣有不少坦克等兵器,而德軍此時也同樣有騎兵。當時波軍的一支騎兵殿後衝擊背後的德軍步兵部隊,為大部隊撤退贏得時間。結果此時德軍裝甲部隊趕到,這就有了一邊倒的屠殺,後來趕到的意大利記者見到滿地的騎兵和馬匹屍體,以及附近的德軍坦克自然就認為波軍拿冷兵器打坦克,結果這個假新聞就此流傳至今。


前沿陣地


  1. 防彈頭盔不防彈。

早期的鋼盔確實是不能防彈的,因為厚度不夠,做到足夠厚能防彈的話重量太大戴不了。但是隨著材料學的進步,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採用複合材料的現代防彈頭盔是能夠防禦步槍彈直擊的。

自己體會吧,伊拉克戰爭時期美軍在伊拉克都是標配NIJ IV級防彈板+頭盔,不然才止死這點人?

2,1967年4月24日中國擊落2架美國海軍F-4B。

流傳甚廣的戰例,不過是假的。

4月24日當天美軍損失了4架飛機,北越上空3架,南越上空1架。其中包括1架F-4B。被擊落的這架F-4B編號153000,隸屬於美國海軍VF-114中隊,該機是參加美軍掩護攻擊機Kep機場的攻擊行動中被高炮擊傷,之後在北部灣燃油耗盡棄機的。

另外,F-4B是艦載型F-4,裝備於美國海軍和四等人海軍陸戰隊,空軍並未裝備F-4B。

另外,根據林虎在《保衛新中國領空的戰鬥》中的敘述,該機是掛著火箭彈發射架執行CAS任務的。

這是當時北部灣上空前來接應這架受損F-4的美機拍下的照片,掛載的是AIM-7和AIM-9,掛在火箭發射架的掛載位已經被AIM-9佔據。很明顯中方文獻中關於拋掉火箭架的敘述是不存在的。

並且中方宣稱的敵機墜機地點是在己方境內,然而卻並不能給出被擊落的敵機的殘骸以及飛機編號。

3.當初Su-27來華時,我國飛行員都說Su-27航電很差,希望能更換為國產航電系統。

1984年首飛,1988年定型的J-8II在當時尚未具備超視距空戰能力。J-8II 01批次在不具備超視距空戰能力的情況下在90年代初少量服役。這一點在1990版的J-8II地勤改裝講義中有明確提及。

90年代初服役的J-8II只能攜帶PL-5C這種格鬥彈,連超視距空戰能力都沒有。

國產飛機第一次發射中距空空導彈,是在1995年J-8II 058號原型機在西北靶場首次發射意大利的A彈擊落靶機。因為火控系統過於落後操縱繁瑣兩機迎頭接近至13km時導彈才發射(此時已經是目視距離了)

也就是說在Su-27來華的時候國產戰鬥機連超視距空戰能力都沒有,怎麼可能去嘲諷Su-27航電差?


貞觀防務


前幾天W君答的“米格-25機載雷達300米外BBQ兔子”啊,以前W君只是在軍事紙媒體上探討過米格-25在降落時開機雷達照射飛鳥有可能烤熟而已!

口口相傳下變成烤兔子了?謠言!真·謠言!

下面羅列《真實的謊言》系列!

運20改裝空警3000

真心是P圖開腦洞的傑作!漫天的胖妞加“腮幫子”的空警3000創世圖,估計西飛(中國陝西飛機制造公司,空警2000的生產單位)的研發團隊在瀏覽網頁時一個個都是一臉XX:“什麼時候有的?XX總工沒發文件給我們啊?保密學習還要加強嗎?這圖紙誰洩的密?為啥我不知道啊!”

真相是:一名叫“小小兵工”的軍事愛好者自行繪製的,並非官方圖,諸多自媒體引用助推的後果罷了。(參看W君問答:中國自主研發的新型預警機空警3000,比起空警2000有哪些改進?https://www.wukong.com/user/?uid=67682291086&type=0)

殲八II吊打F-22

具體出處不可靠,流傳於我國科技落後的時期,某個論壇跟帖中出現,逐步具體化。F-22的出現,國內的熱血青年大開腦洞的為祖國解憂。原理就是八爺開啟全力衝刺的極限速度2.2馬赫,在高空位置“發現”F-22後,跑到F-22(巡航速度1.4馬赫)上面(認為F-22的隱身集中在前方)發射全部導彈後機動避開(用導彈拼刺刀)。

隨後又發展出利用預警機指引八爺打F-15、輕鬆幹掉F-16等等引申傳說來。

真相是:八爺根本飛不到上述飛機的近身,就會被“幹掉”!不浪費筆墨了,解釋太簡單。

駐守西藏的國民黨軍隊

W君嚴重懷疑這是“第五縱隊”的洗筆文!一些自媒體號跟風炒作的看圖說假話系列!所謂

“駐守西藏的國民黨軍隊”盡忠職守等到1950年人民解放軍行進到駐地時誤認為是“換防”部隊等等子虛烏有的杜撰。W君真是覺得古人“眾口鑠金”、“言之鑿鑿”的可怕!

真相是:雖然民國政府在1912年成立後不承認西藏“獨立”,認為西藏是“五族共和”的國體一部分。但是,由於軍閥混戰,並未向西藏派遣一兵一卒。唯一一次體現是1940年軍閥馬步芳護送14世達賴入藏從西寧到拉薩的一個營,到後即返。這張照片是四川小金川的國民黨川軍第42軍劉文輝部。

好的,上述謠言僅僅是圈中有名望的幾個。其實現在還有好多“真相”沒有被戳穿,靜靜等待理智的大家去看穿吧。但W君說的都是真話!


軍武數據庫


這問題太大了,炎黃軍武一篇篇寫,可以一直寫到宇宙消亡……

好吧先隨便提兩個,“蘇-35尺寸比蘇-27大一圈”、“蘇-27要大航程、所以有大油箱”,最早不知是哪些半瓶醋造出來的謠言,現在幾乎已席捲了軍事圈,怎麼樣,各位是不是都聽過?

但這些都是謠言,都是謠言,都是謠言!

起因就在於對一些數據的生吞活剝,沒有理性的思考分析。

就說蘇-35的改進原型,蘇-27,一開始設計的時候尺寸根本不是現在這樣,沒辦法,蘇聯的電子系統和武器都尺寸超大,配套蘇-27的雷達本體就超過500公斤,加上配套系統幾乎就1噸了,完全是無奈的情況下,蘇霍伊設計局才把蘇-27設計的這麼大、這麼重。

不需要專業的航空知識,想一想也知道,越大、越重的飛機機動性越差,但凡有辦法,誰會把自己的戰鬥機弄成龐大笨拙的巨無霸?

萬幸西伯利亞流體動力研究院的“雙發殲擊機最佳氣動構型”真不是蓋的,尺寸在戰鬥機裡數一數二的蘇-27(僅次於米格-25/米格-31)機動性才不至於落伍,龐大的機體內部還有很多閒置空間,設計師才順手加上了一組超載油箱。

蘇-27的大內油,根本不是為了大航程而主動要求、而是先有龐大機體而將計就計,筆者先捎帶著再澄清一遍。

然後說蘇-35的正事,既然蘇-27的龐大尺寸是受了設備的拖累,俄羅斯改進的時候,沒考慮縮減尺寸倒也罷了,絕不會進一步放大蘇-27那本就遲緩笨拙的機體。

想什麼呢,嫌蘇-27太靈活了嗎,滾轉率、敏捷性都成啥了,還要加大,想變轟炸機嗎!

那麼蘇-35比蘇-27大一圈的謠言怎麼來的?

不得不說,某些軍事媒體人士缺乏基本素養,連戰鬥機的整體構型、線條走向都觀察不準,受塗裝方案的影響,這些傢伙越看越覺得“蘇-35的機頭比蘇-27更長”,其實根本就是視覺誤差。

上面蘇-27,下面蘇-35,來咱一起看看,機頭有加長嗎,加長在哪?

然後還有一條,不知哪裡的軍事網站,赫然標註蘇-35翼展15.3米(還有其他數據,反正都是瞎寫),單看數據是比蘇-27的14.7米更寬,然而,然而,15.3米是蘇-27加裝翼尖電子干擾艙之後的翼展數據,在翼尖不裝任何東西時,蘇-27和蘇-35的翼展完全一樣,因為兩者的機體構型完全一致,根本就沒有線型上的重大修改。

那些造謠“蘇-35比蘇-27大一圈”的,也不好好想一想,俄羅斯好不容易給蘇-35裝上117S矢量發動機,難道還會加大尺寸、把推重比提高帶來的機動性增幅全吃掉,有這樣自殘的嗎?

以為國產轎車呢,拿過來就先一個個加長、帶L,戰鬥機是打仗的,沒事發福做什麼!

今天先批判到這,改天繼續懟謠言。


炎黃軍武


就說一個謠言,都說殲20大,就認為殲20太大,上不了艦,自己對比著看吧,殲16和殲15同樣脫胎於“側衛”,尺寸相差不大,那麼殲20有多大,大家清楚了吧



戰忽局反噴辦主任


謠言如風自有根,絕非空穴而生,製造者往往以捕風捉影之能,加上可以任之無限放大的誇張,讓人乍聽之下聽上去有鼻子有眼的,信以為真,其實內行之士一聽即能辨別,這就如同悟空的一雙眼睛,金睛火眼識得妖,無妖何以風生?在大眾傳媒裡,專家對很個別的捏造,尚能出來一證真相,但多如牛毛,實在分身乏術,大約也只能靠網友自家提高辨別能力,今天不妨藉著此一提問,魂舞大漠說上三條兩條的,看看依照下面的思路,是否可行?以為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殲-20剛出世的時候,帶了鴨翼就極大妨害了隱身能力。還多引什麼美國專家的話來為佐證,什麼鴨翼只能裝在敵人的飛機上,你懂得,我們航空技術落後有目共睹,猛可裡發展出世上第三款四代機出來,擾動了不少人內心的不自信,不免雞蛋裡挑骨頭,要說它的隱身能力不比美製F-22,這一謠言順時而出,一時大傳特傳,結果是鴨翼不鴨翼變得不再重要,殲-20隱身能力不比F-22,似成雷打不動的共識與鐵識,實事如何?沒人能仔細而認真地扒拉技術參數,也見之謠言的可怕。

四代機之王。給F-22加冕者是誰?美國關掉F-22生產線的時候,說什麼200架就夠了,好裝備不在多,由美國政府層出來說話,不少人深信不疑,其實謠言耳,F-22設計思想明顯沉舊落後,嚴格意義上講達不到4S的標準,比如超巡,半小時也叫超巡麼?最可自信者似乎是其隱身能力,那麼現在,無數次被現形,那年公開說兩架飛去韓國,其實還有一架,被中俄同時“生擒”。乖乖,了不得,四代機之王在中俄面前不再隱身了,於是另一謠言出世,發現了也打不下來,這話又怎麼編得?戰機再快能快過導彈?地面的防空導彈,空中的空空導彈,以及艦艇防空系統,都可以呀,中俄皆有這般能力的呀,就是這,也有人信的,粗有點軍事常識的自可判斷,要在跪久了以後,有人的雙膝站不起來了呢,這才是真正的大事。無聊之時可多翻一點書,也長點見識,這樣就不致於在這類問題上發矇發迷,謠言呢可不攻自破。軍迷要有軍迷的基本水平,要在有一定的鑑別和洞察力,人云亦云的話,好充作一世的門外漢,圖個虛熱鬧而已,這樣就沒意思。局座是不怎麼在網上漫漂的,以其豐富的學識學養,二十多年活動在電視媒體中,表現得就相當搶眼。

“蒼龍”潛艇之王。有關日本軍事技術的傳說最多,謠言也自有不少,比如其“蒼龍”級潛艇有號準核潛艇,因為噸位最大,所以被奉為常規潛艇之王,專家的正式說法是,其戰力不低。這一句不低怎麼理解?也是不錯的,大嘛自有其好處,不過,技至此耳,也就是馬馬虎虎吧。如何成了王?一是不少人盲目迷信日本的高實力,發達國家嘛,什麼都可以造出來,首先在骨子裡給其做了定位,蒼龍是一定不錯的。二是配有瑞典授權生產的斯特林閉循環推進系統,又稱AIP技術,不依賴空氣動力推進,殊不知日本造大有問題,還遠未達到技術設計指標,這一問題專家已出面證實。三是,因為體形大嘛裝滿魚雷導彈等,極具威力,其實都也清楚,美國給日本軍事裝備設限甚多,一切關鍵技術絕對操控在自己手裡,不給你的不能來搶,比如潛射型“魚叉”以及魚雷等,給沒給無人知曉,沒有武器,“蒼龍”正是沒牙的老虎,猶說先進,豈非笑話。日本裝備,事涉軍事敏感度就高,幾十年來對外缺乏技術交流,偷摸的閉門造車,搗騰出來的玩意,能力畢竟是有限的,走不出更遠,對此,美國一清二楚,澳大利亞也心知肚明,所以“蒼龍”奪標無望,敗北而返,它成不了什麼王,自家造出來玩玩的東西而已。

轟-10傳說也有年。2005年“逆火”來青島軍演,中國軍隊高層前去瞄了一眼,嚯,了不得,自此謠言四起,搖身變為中國轟-10,還講已經開工生產,現在我們有了轟-6K,想來可發一笑,當年可不是這樣,一時鋪天蓋地,不懂者奉為神器,對這個事,我國軍事專家有澄清,俄邀請我們共同打造圖-160,已被我方捥拒。呵呵,我們連圖-160也懨懨的提不起興趣,更莫說什麼圖-22M“逆火”一類,不錯,俄之後院,是還有那麼幾雜鮮豔的奇花異草,至少圖-22不是。把“逆火”看得神了,就低估了我們自家能力,我們的難點在於發動機不成,當年發展的資金也有限,買東即搞不了西,從來立足國防自主的我們,會花大價錢買這嚴重過氣的裝備嗎?想來根本不可能,是謠言只能一時,世間的王道是,應立足國防自主,方能走得更遠。謠言被不攻自破後,原空軍司令員馬曉天2016年面對媒體公開證實了中國新型遠轟的存在,並講,你會看到的。使軍迷們驚喜不已,無不為之歡欣鼓舞,進入了20時代的空軍是幸福的,轟-10頓作轟-20,欺世的謠言絕方能跡不見,若問人為何這麼發迷,聽了謠言也信?正來自骨子裡一點點自形漸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