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每次抽血为什么抽那么多?

知史局


看了好几个答案,感觉大部分相关从业者不敢说实话,其实答案很简单,正如你们的疑虑一样,很多医院在需要血液化验的时候都多抽了病人的血液,并且不会告知病人,而且这种情况在越大的医院可能性越大。

原因是什么呢?其实还是进行化验,只是这个化验不是针对病人病程或疾病的,而是针对医学研究的。应用这些血液的地方,一般就是医院某些科室的实验室。

大医院有很多核心科室都有实验室,目的是进行医学科研,也就是我们常说用于实验获取数据然后写论文的地方,大部分医学科研都要基于庞大的样本数据,而血液就成了实验的材料之一。

这种多出来的采血会经过被采血人同意吗?

答案是不会,这个问题下是有职业医生回答的,但我痛心的是依然没有看到一个人敢于说实话。这些多采的血既不会征询被采血人(病人)的同意,甚至都不会告知病人,否则恐怕也就没有那么多人疑虑这个问题了。

为什么医院不愿意告知病人采血进行研究用途呢?

真正的原因我并不清楚,但主要原因恐怕是担心告知病人后,病人或家属会拒绝多采血的要求。这样医院的采血率会直线降低,影响其实验室开展相关研究。

这样做是否违法?

现行法律应该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但在未告知被采血人的情况下私自多采病人血液肯定是不合规的操作。严格意义上说,也应该可以追究医院的责任,但苦于患者并没有证据,又因为要看病不敢得罪医院。

如何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如果患者不愿意被潜在的多采血,可以在采血的时候询问护士,这几管血分别是化验什么项目的,因为一般实验用血都会单独采集一管,这样可能会有所避免,但实际操作中因为患者对医学知识的不了解,可能几句话就被搪塞过去了。


最后,我还是呼吁大家能多为医学事业做贡献的,毕竟医学其实严重依赖于实验。但对很多医院实验室在不告知患者的情况下过量采集患者血液表示不赞同。毕竟患者应当享有知情权。



未泯双瞳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最适合,本人检验科工作了8年。经验绝对丰富。为什么医院每次抽血那么多呢?

1.首先打消各位看官的顾虑,医院多抽的这些血是没办法在回收利用的,我们平常检验完毕剩下的血样一般都处理掉啦。


2.因为很多人第一回到某个医院看病,而且现在西医还是比较依赖检查报告的。他要全面了解你身体的情况所以就多抽血化验更多项目才能了解。

3.有些医生是也不愿意开这么多化验单,但是现在医患关系越来越严峻。如果有某些化验没做上而导致医疗纠纷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所以也是形势所逼吧。

4.检验科分有很多组室,一般不同组室的标本是不共用的。公用会导致标本污染,而且大部分血样标本不是要血清就是血浆,抽的少了是不够做的。好些不同项目要求抗凝剂不一样也是要抽好几管标本的缘故。

5.现在医联体功能还没整合起来,各医院报告单还没互认,如果互认了患者就可以减少很多的化验费用。这也是我们以后努力方向。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大家谢谢。


一璐相随


去医院检查身体和住院治疗,为什么每次都要抽那么多血,是不是医生偷偷拿我的血液去卖钱了?抽这么多的血,会不会导致我身体虚弱,贫血?不抽血行不行?这是很多患者和家属都想问的问题,我来解答一下:

第一,医院每次并没有抽很多血,对身体也没有危害

人体的血液含量大约是体重的7%,一个60公斤的成年人,体内有四升的血液。每次抽血才抽5到10毫升,根本就是九牛一毛,不会对身体产生任何的危害。

第二,为什么每次抽血要抽好几管

为什么每次抽血要抽好几管,抽一管行不行?答案是不行。因为不同的管,做的检查项目是不一样的。有的检查需要抗凝,有的不需要,有些检查需要在管中加入特殊的物质,所以不同的抽血项目,使用不同颜色的抽血管。例如,血常规,生化电解质,凝血,肿瘤指标等检查,每个项目都需要一管血。

第三,为什么要天天抽血

今天抽血了,为什么明天还要抽血,为什么要天天抽血?这个问题也是很多患者经常问的,医生天天抽血,适用于那些并且比较危重的患者,以及禁食水的患者。需要每天观察患者血象,电解质有没有紊乱,肝肾功能有没有异常。

第四,抽的血都送到哪里去了

护士给你抽的血液,都被专门的运送师傅,送到了检验科。检验科在给你做完化验之后,如果有剩余的血液,会保存几天,如果患者对检查结果有异议,可以申请复查。过了大概一周,多余的血液会被当做医疗废物处理。


普外科曾医生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在医院住院的时候,住院第二天早上总是要抽很多管血,并且还不只是抽一次,住院期间还要抽很多次血,甚至有人会认为抽这么多血,会不会贫血呢?

其实大家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医院里常用的采血管一般是3-5ml的容量,所以每次采血的量是很少的,按50kg体重的人来算,大概含有血液3500-4000ml,而抽血化验只需要30-40ml,所以不会给人带来什么影响。

我们再来看抽血化验的都是什么项目?首先,血常规检查,血常规可以大体反映人体血液的情况,很多疾病累及血液系统时,都会或多或少反映在血常规上,所以血常规是入院后必须要做的筛查项目。其次,生化全项检查,生化全项可以反映肝肾功能、电解质平衡、血糖、心肌酶等情况,我们都知道,药物代谢一般都要经过肝脏、肾脏,从而很多药物都会影响肝肾功能,所以,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是很必要的。另外,除了这些常规检查之外,各个科室根据病人不同的情况还要有针对性的检查其他项目,比如风湿免疫科需要查自身抗体、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各项指标,来对病人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活动度做出整体的评估,从而指导临床用药,这些项目大部分也是需要通过抽血来完成。

总的来说,医院抽血看起来很吓人,其实量并不是很多,靠自身血液系统的更新完全可以弥补,所以不必过度担心,这些必要的常规检查和针对性的检查都是为了指导疾病的治疗,更好的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本期答主:陈泳淼 医学硕士


杏花岛


抽的血确实很多,在医院抽血有时还用不同的管子,一次就抽好几个管,紫的蓝的,红的灰的。为什么呢?作为一名一线的工作者,我从工作中总结了几条。

1,检查项目不同,抽血要对应各自的项目。

因为不同的管子含有不同的抗凝剂,对应着不同的检查项目,一般不能一管多用,所以当检验项目比较多时就需要不同的血管,抽的血就多了。

一般紫的用来做血常规,肺炎支原体,crp等,是用的最多的一种。蓝的做凝血功能,黄的或是绿的做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检查,红的做甲状腺功能,测孕妇的孕酮,hcg等。

2.需要用血浆或是血清,细胞部分不用。

现在检验一般都是用血清或是血浆,除了血常规类的用全血别的都需要离心,把细胞沉淀下去。抽四毫升的血一般只用两毫升,另外的细胞部分就舍弃了。现在基本都是机器做,血浆少就可能会吸到细胞部分,就会影响结果。

3.特殊项目需要定量的血液。

比如凝血功能,用蓝管,需要标准的两毫升,多了少了都不可以。因为血液与抗凝剂有着严格的比例,抽血不标准就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做乙肝DNA定量,就需要多抽血。因为血液中乙肝DNA本身就不多,只有多抽一些才能更准。还有核型分析,白细胞培养,都需要比较多的血量。

4,防止结果不准确,留出复查的量。

如果在检验过程中发现结果相对于质控品或是别的标本有着很大的差异,就需要对标本进行二次复查,确定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如果血液不够就需要再次抽血,成年人的话还可以,小孩子就比较难了。


国557


这样的问题在临床上,实在是太常见了,在检验科抽血窗口,估计每天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声音。

为什么每一管血都要抽那么多,这主要还是因为需要,真的是必须要抽那么多才行!

首先,大家在抽血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医生的一个动作,医生在抽完血以后会拿着管子来回颠倒几下。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管子里会有一定的添加剂,为了检验的需要这些添加剂有的是促凝剂、有的是肝素、有的是枸橼酸钠、有的是草酸钾和氟化钠混合剂等等;这些添加剂在出厂之前,就已经添加好了,它是固定的,血抽进管内后与其混合,只有这两者的混合的比例与要求一致时,才能做出准确的检验结果。所以必须要抽那么多的血,为的是能够有更准确的结果。

其次,现在的检验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半自动了,现在的检验的仪器都是全自动,医生只需要把血液样本放进仪器就行,机器会自动检测;机器的工作方式是:用探针自动从试管中抽吸样本,然后放入反应盘;注意,如果试管抽的血太少,探针可能就会吸不到血液样本,这个检验根本就无法进行。所以也是不得不抽那么多的血。

第三、检验结果出来后,如果检验师发现,检测结果可能存在异常,比如结果异常的高或低,此时检验师会对该样本重新检验,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有时候因病情的需要,医生可能会再次增加检验项目,此时检验科会拿出剩下的样本,继续检测;

如果试管中的量太小,不能在做的时候,估计只能让护士再抽一遍。所以这也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抽血痛苦,才抽那么多的血。

最后,问题中问到的黑色产业链,多余的血液样本会拿来卖钱。

这是铁定的谣言,首先每个人的血液有是不一样的,血液是不能互相混合的,另外这些抽在试管里的血是加了各种各样的添加剂的,是没法用于其他的用途。

而且这些经过检验后,还剩余的血液样本,会持续在检验科保留一段时间,过了时效以后,这个血液样本会作为特殊的医疗垃圾,统一处理。

以上内容帮助到您了吗?

如果有疑问可以留言哦~


骨伤的杨张张扬


其他回答已经非常详细了,我只是来补充一点,我们反过来想想这个问题,我们怎么能让医院少抽我们一点点血?



由于医联体没有实现,各家医院之间的技术,经验,设备差异太大,因此各家医院之间的化验检查通常不能互相承认。特别是对于类似于血型、感染筛查(乙肝,艾滋等)等会引起严重医疗后果的化验,即使三甲医院之间有时候也不能互认。


另外,一般血常规、生化全项、凝血检查我们认为1-2周内的检查在手术前不用复查,1个月以上的话,有时候就不能反映当时的状态了。而感染筛查一般3个月内的结果是可以不用重复的,因此从检查到手术时间太长,化验也可能会重新做。


因此如果确定要进行手术的话,最好在手术的单位进行前期的抽血化验等检查,以免重复。


2. 医生尽量优化开抽血的模板


很多时候,是因为不同的抽血要用不同颜色的管,每个颜色的管里面含有的抗凝剂不同,所以导致一个结果就是,虽然每一管血都只需要不到一滴,但是需要抽很多管血,查几个不同的项目,这是没有办法的。


但是有的时候,如果两个化验都能共享一个颜色的管,而这两个化验也不是分属两个不同的部门,那么医生最好把化验开在一起,这样让患者一管血就搞定。


3. 很多抽血化验检查并不是必须的


例如以前,大家比较迷信肿瘤标记物,高了低了都是一肚子疑问,生怕自己得了癌。但是现阶段来看,并不是所有肿瘤标记物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因此如果医生告诉你有些肿瘤标记物不用反复的复查,患者和家属也千万不要过于执念。


有一位老先生是清华工学院的退休教授,曾经把自己老板的某一项肿瘤标记物做成了图表拿到了门诊,做得真是十分精细,但是实际上价值很有限,反而增加了老太太的思想负担。


肿瘤学狼医生


我觉得我是最有发言权的人,我的职务就是检验科医生。你没有听错,检验科医生。那这个检验科是干嘛的呢?给大家一一到来。


检验科,顾名思义就是检验的地方,包括人体上的绝大部分物质。三大常规,血液,尿液,大便。

对于题主问题,以下便是答案:为什么要抽那么多血?

因为血液的检验有很多,血液检验最怕的就是血液凝集,所以抽血的管子里装有不同的抗凝剂,用于检验不同的物质。之所以用不同的抗凝剂,是因为很多物质会受到抗凝剂的影响从而导致结果不准确,给临床医生造成困扰。

抽血的多少都是有规定的,因为会受到抗凝剂的比例影响。下面是不同颜色的管子所加抗凝剂的不同:

紫色:抗凝剂是乙二胺四乙酸(通常叫EDTA) 通常检验最常见的血常规 所有关于血常规里面的都可以做,还包括血型。

绿色:抗凝剂肝素 通常用作生化(包括肝肾糖脂电解水)和免疫(甲乙丙丁戊肝,艾滋,梅毒)等。

蓝色: 抗凝剂是1:4的枸橼酸盐 通常用作凝血方面的检查。

红色:有没有抗凝剂和有促进抗凝的两种 但作用都一样 通常用作常规生化检验 但是这种管大的医院都没有用来做常规生化。

还有灰色,金黄色,黑色等等。总之不是医院抽那么多血不是要你的血,而是检验这些项目必须要用专用抗凝剂。

希望能解答你的疑惑。纯手打的,所以有点慢


用户4035201031


医院检查抽血是必须的,虽然看上去很多,其实也就十多毫升,这个到底对人有没有影响呢?


人体血液即使你没有抽掉,也会定期更新的,比如受伤和女性月经受损,所以,身体经常会合成更多红血球。生命周期80-120天,我们每天有300百万个红细胞凋亡,同时也有相同数量的红细胞生长。

白血球的更新周期:13-20天。 它也是由骨髓干细胞分裂生长。当身体内遭到病毒或细菌的攻击产生炎症时,白细胞的分裂就会速度分裂增加。

至于为什么抽血要抽那么多,与你的病情有关的, 因为医院的检验科也分为几个不同的小部门,有常规检验,生化检验,细菌检验,免疫检验,高端一点的还会有分子生物学检验。



此外,每管血的成分和用途不同,检验所需的部分也是大相径庭。血常规(紫管)、血沉(黑管)用的都是全血,而凝血功能(蓝管)、急诊、血粘类(绿管)则需离心后取血浆,血浆量大概只有一半,当然,贫血等疾病由于血细胞少而导致血浆比例增加。生化、免疫类(黄管)则是离心后取血清,因为里面含有促凝剂,可是血液加速凝固,并且不再含有凝血因子。血清含量和血浆基本一致,也为二分之一。还有很多的项目,这些项目也不会全做,根据病情的需要,一般就检查几个项目,十多毫升而已,对人身体是没有影响,没有关系的!


神经介入戴医生


回复了三次,写到一多半,退出了一下,回来答案居然没有了,啊 啊 火大 火大。 所以我不会写那么多字了,大家将就着看吧。 医院之所以抽那么多血,是因为 存起来了呀……哈哈哈 开个玩笑 ,言归正传,医院之所以抽那么那多血,是因为检验的项目多,而且还有备份,一般都是双份的,再说抽血多点其实也没有坏处的,身体会自动补充,会降低血液的粘稠度,现在医院的政策,国家提倡的是以药养医,所以造成了现在的乱象,奔来三天的药就可以,却都会开最少一个礼拜的药,本来来一般的药都可以,却都会开贵的,不当然其实有些药并不贵,但经过层层的刮分,就贵了,不然 人家拿什么去开工资呢,还有那么好的年终奖,什么去往腰包里放呢…… 虽然我说的这些话有些露骨,但是话糙理不糙……你们觉得呢?



附上一张扎针照片,其实我也挺怕抽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