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過去一個人上班能養五六口人,現在兩個人上班養一個孩子都吃力,這是為什麼?

華157252741


我是70後人,我來說說我家的故事。讀書時記得是老爸一個人教書工資養活我們一家五口人的。


我在家排行最小,以上是我的高中畢業證,記得

我小學到高中12年的學費加起來還不到一千元,小學記得學費才五六元錢一學期,直到高中三年,每學期學費才接近百元。

以上是我姐89年參加工作的招工表,當時是分配工作的。


我哥參加工作更早,87年就考幹進入銀行,也是在那一年之後我家的境況才逐漸寬裕的。

以前糧面油及副食生活用品都必須憑
票。
以前的醫療費用簡直是良心價。




那時人們穿衣也不講究什麼時尚品牌,反正平時我總是撿我哥衣服穿,每到過年,老媽都會拿布票去買布料給我們每人做套衣服,那就是一年中最高興的時候了。那時的人們覺得多生一二個小孩沒多大負擔,大不了多一個人吃飯罷了,因此那時人們的生育積極性很高。

我認為那時最主要的是因為沒房貸及租房開支,否則光靠老爸一個人工資無論如何養不活這一家五口人的。


現在二個人養一個孩子感到困難,關鍵是看是否要還房貸及租房,如果租房及房貸佔了工資的20%以上,生一個小孩讓他接受好教育及生活再佔工資20%以上,光這二項就幾乎佔了二夫妻一半的工資了,再加上贍養老人及自已生活及人情往費甚至車貸醫療開銷,那日子肯定就過得緊巴巴了。如果這種情況下再生二胎,夫妻二人還得抽一個人來照顧小孩的話,簡直感覺無法生存了。這也是許多工薪家庭不願生二胎的原因。

總之,過去一個人上班養活一大家子,主要是沒房貸及租房壓力,小孩教育開支很少,加上計劃經濟時代貧富差距不大,什麼都憑票,壓制了人們的消費慾望,生活成本低。而現在的人貧富差距大,人們互相攀比思想嚴重,消費慾望很大,一般家庭都還有房貸和車貸的超前消費,再加上一個小孩的高教育和生活成本,肯定覺得艱難了。




湘平古珍郵館


我是50後來如實說一下,那個時候一位上班的普普通通工人確確實實能養得起5-6個孩子,而且能滿足這養的5~6個孩子的出生、讀幼兒園、上小學、中學(初中、高中)畢業,參加工作、入伍或者上山下鄉知青,能養到5-6個孩子到結婚、婚育後。為什麼一個普普通通的工人能養活5-6個孩子出生、上學、工作到結婚和婚育呢?這是因為那個時候醫療費用花不了多少,看病基本不花錢,上學(包括幼兒園)也花不了幾元,居民憑糧油本可以購買到低廉的糧油即小麥面也叫85面、大米和豆油或者菜子油及少量的粗糧,粗糧供應的比較少基本是蠶豆、碗豆、玉米麵、紅芋面、術面等。也可以憑糧油本領到肉票、布票、糖票、豆腐票購買到價格低廉的付食品等。吃穿不是解決不了的問題,住單位會根據家庭人員多少分配住房,職工子女婚育自己有單位的,工作單位會分配住房,沒有及時參加工作的子女,單位會照顧職工為其子女解決婚房。因為那個時候,吃不是問題,醫療不是問題,上學不是問題,子女結婚住房不是問題。所以那個時候的普普通通工人是能養得起5~6個孩子的。


林立13073209


最無恥的一個論題,記得好像是八幾年有一份報道,上海普通人家人均住房八平米。算上海當時普通人員工資八十元,供應糧二毛多,人均日消1.5斤約四毛,菜一毛,六口之家日均三元,月九十。不用水電,不用買新衣理髮,不讀書,就在床上等死也不夠。而現在,如果兩人工作,全國普通月工資二千向上,農村歸農村,城裡在城裡,孩子不用擇校,不用上補習班,養十個孩子沒啥問題吧!

社會上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很多,可難道真有人願意回到當初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如果有人抬槓,請按以下標準生活一個月:一月洗一次澡,一個星期吃一次少量葷菜,一個月全家用兩斤油,放棄所有電器設備。其它太多列舉沒意思。

之所以有人會說出這樣的話,要麼是當時的既得利益者,要麼是生活在童話世界中,要麼就是自己無能了。


石曉松17715636939


我是63年生人,上小學時,班長家有兄妹五人,母親家庭主婦,只靠父親在山東新華藥廠工作,我只知道他和兄妹穿得象乞丐,褲子至少七八個補丁,上公共廁所拉得巴巴是香蕉般黃色,印象非常深刻,到現在也不明白為什麼是那種顏色……按說那時,國營大企業收入還可以。聽說廠長月薪200元。我父母好像月薪四十多元,都是工程師,我兄妹兩人,每天能喝一杯奶和一個雞蛋,每週父親從廠食堂買一份炸魚或炸饅頭……感覺還不錯!還有一個同學是獨子,父親是廚師,那他的生活又上了個臺階,衣服明顯比我們光鮮多了……那時父母無論從事什麼職業,工資差不太多,但孩子多少,生活水平相差很大……


cahw18


過去的社會福利保障給力,物價相當低廉,米麵油及副食品、棉布、水電靠政府計劃供應,拿我家來說,父母加我們兄妹5人,全家有7口人,加上我爺爺、奶奶共9口人,全靠父親(七級工)一個月84元的工資撫養,全家人均才9元3角3分錢,過的雖然清貧,但一日三餐是有保障的,穿衣也是有保障的,我們兄妹5人上學是有保障的,在我記憶裡,一級大肉才0.6元一斤,三級大肉一斤也就是0.4元多一點,各類蔬菜一斤也就是二、三、四分錢(0.02~0.04元),看個頭疼腦熱肚子病的小病最多也就是二三角錢(0.2丶3元),住房公租性質,每月租金幾角錢之內。如果過去家裡父母兩人都上班而只供養一個孩,過得日子絕對是人上人的富豪日子而現在屬於低工資高物價時代,假設現在一個普通工人上班供養9口人,沒有1萬5千以上的月工資,是很難養活的,按現在普通工人月收入也就是三千元左右,更本無法養活9口人,為了生存只有給人販子賣掉幾個自已的孩子(當時還沒有人販子)或將(不掙錢的爺奶)老人掐死。才能保證全家其他人生存。


萬難不屈47


拋開時代生存環境說養育,就是智障,就是無知!過去的年代,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極度缺乏,一個地瓜,一個窩頭,一碗蘿蔔湯,一尺粗布,就是你生存的一切!一條馬路一個燈,一個商店一尺布,一個醫院一支針,一個學校一張桌,物質條件極度缺乏,醫療教育雖然免費,但沒有醫療條件,沒有教育資源,只能維持最低端的需求,你想奢侈都沒有條件。而現在的社會,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極大的豐富多彩,比四十年前的生活,真是二個天,二個地,沒有你花不完的,就怕你想不到的!現在養一個寵物的花費,就能頂過去年代一個大家庭全年的生存費。今非昔比,一個月你也許能花上幾千幾萬幾十萬的生活費,但一個月幾百元的低保費也能讓一個低保戶生存下去,絕不會餓死。時代不同,群體不同,環境不同,橫向去比,不是智障,就是腦殘!


A五彩繽紛看世界


過去的生活水平低,物價也低,人們的消費慾望也基本沒有,能活命就不錯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們家七口人,但就我父親一個人上班,掙不到四十元錢,那就不是人過的生活,一年四季,高梁米,玉米麵,土豆,小米,這就是主要食品,穿的衣服縫了又縫,補了又補,大的小了二的穿,老人家教導: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小孩們七八歲就開始幹活,什麼都幹,主要是弄柴,打餵豬草,一年也吃不了幾頓白麵,肉。飯菜根本不考慮營養,能添飽肚子就不錯了!連現在餵豬,餵雞的飼料也不如。而在的人慾望太多,還相互攀比,所以就活得累,不滿足,再加上這三座大山壓在頭上,(房子,上學,醫院)所以總也滿足不了,就造成了這種不平衡,不服氣,要按我們小時候那個生活標準,我現在的三千多工資,能養二十個孩子,衣服垃圾堆上撿回來了也比我們小時候強十倍,高梁,玉米不每斤不到一元錢,燒火柴到處都是,土坯房三天就蓋起了。


高原草152


這:一個人養全家,那時代大多數家庭都這個樣!但住一套平房,月租費是一角七分,一斤鹽是九分錢,一噸水是九分錢,看感冒三角錢就好了!一個學生學費是五角錢,如交不起父親單位開證明就免了!一斤白麵是一角八分錢,玉米麵一角零三釐一斤,入托兒所一般三元,公交車票一般都是三五分錢,只有市內最遠,一般都是一角錢!看一個電影成人一角錢,學生五分錢。洗澡一角錢,一般各種各樣蔬菜,也就是二,三分錢一斤,一年的衛士垃圾費,二十五元錢!煤炭最好的是一分二一斤,一般的是八釐錢一斤!坐火車出門,是一公里一分錢,其次買啥都放心,不會吃上今日的地溝油等等!任何時候出門也不怕,各種神鬼惡人等等!最主要那時就沒有假貨這一詞而已等等呀!那時一家有事,人人來幫助你呀,讓人感到沒有孤獨寂寞嗎!在那時有幾個不養老人的呢???幾乎就沒有!也沒有這麼多坑人的事件發生而已嗎!如啥都有啥規矩,上廁所無論在哪裡,都是男左女右,所以就沒有走錯這一說法而已嗎!市內燈杆是二十五米到三十米。房與房之間,一般都要保證一比一而已!所以無論幹啥都不用操心而已嗎!……


手機用戶沉默地我


當年?

剛剛搜了一個人曬工資物價。五二年出生的人,曬七十年代。麵粉(小麥面)一毛八,豬肉七毛二。他是工人,工資三十六七元。

成人供應三十斤面,五塊四。五口人二十七塊錢。加上菜,三十塊好麼?豬肉才七毛二。我記得我們只有過春節才吃肉。

穿呢?布價我無從得知。只記得小時候春節換上新褲子褂子串親戚。隔一兩年有新棉衣。而其它時候,衣服差不多都是大人穿的給改小的。我是女孩,好得多。可憐我弟,到八十年代上中學,才有自己的新衣服。

我們上學,每學期五毛錢書錢。

我還記得,當初,聽說誰在輸液了,就相當於現在進ICU了。吃藥打針一般是老年病人才有。

所以,一個職工,帶一家四五口人,差不多。還有個原因:那時候的人,自己動手能力很強。修點東西不成問題。

現在的情形,不必我說。


莘縣村民


簡單來說,以前是無產階級社會,現在的社會是資產階段社會。現在離開了錢,你肯定寸步難行,生活,工作,出行,上學,就醫,養老,工資都要稅了。就連最親的人,叔叔,大伯,舅舅,兄弟姐妹,朋友等,你沒有錢,別人不會答理你的。現在的經濟社會,說白了,就是勢利眼的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