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种观点?

北斗导航


我只能说,说出这句话的人一定能没有真正的教过书,最近10年肯定不在教育的第一线上,站着说话不腰疼。

小编个人是师范类专业的,也曾经在学校实习过,真真切切的上了半个学期的课程,我就说说我的个人感悟吧!

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这些学生都是比较怕老师的,因为只要自己没有做作业,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是要被打手心或者其他的惩罚手段,那个时候,好好听课,不要调皮捣蛋是我们学生的规则,当然也有个别胆子大的,最后还是被收拾得服服帖帖,从小到大,被很多老师打过,但是现如今回想起来,我却没有一丝的怨恨,怨恨某个老师打了我,反而很感激。

但是我们在看看最近几年来教师的情况,在无数媒体专门抓老师的黑料,某个老师又打人了,学生被老师体罚得很惨很惨啦,这一类的新闻真的是数不胜数,诚然,老师的队伍里也的确有人渣,这个很正常,也确实有些老师的体罚手段比较过分,但是至于被某些媒体把老师这个职业黑的体无完肤吗?这些人只看到了坏老师,对于那些辛勤耕耘,默默在岗位上奉献的老师们视而不见,让我感到气愤。

而随着不准教师体罚学生的条律出现,现在的学生简直就是拿着这个条律当尚方宝剑,老师再也不敢管学生,甚至学生开始打老师,这个不是我乱说,你看看现在的很多学生,还有一个学生的样子吗?

你老师不管打,学生就更加的得意,反正你是不管打我,我就肆意调皮,你拿我没办法,而且除了学生,某些学生的家长更是得寸进尺,稍有打骂,就告老师体罚自家孩子,觉得老师就该宠着自己家孩子,不能打不能骂,得当祖宗给供起来。

说实话,现在老师很难当,好老师更难当。

扯远了,回到题主的问题:“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之后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 然而却很难,每个老师都希望教好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但是老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吗?他不想学,你拿刀架着都没用。不是老师不会教,而是学生更本就不听,不去学,你让老师怎么教,让说这话的人去教,看他教得怎么样,

光说不做,真砖家也。


尘世语


剖析教育事件,探讨教育热点,君山与你分享一名老师的教育心得!愿意和你聊天,感谢你的关注,真诚与你做朋友!

1、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出来后,被广为流传,害苦了一线老师。因为这句话,教育突然就变成了一件无比沉重的事情,它相当于直接把所有的教育的责任都抛给了老师,“学生无错,教师无能”,这样的帽子扣得老师翻不了身。

这句话本身没有问题有没有问题呢?相信是没有的。这句话最早是教育家陈鹤琴说的,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强调教育者对孩子的一种责任与信念及教育者基于这种责任与信念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这句话的真理性在于: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

2、

但是,这样一句用于坚定教育者信念的话,被别有心的人用上了就变成问题了。

什么人最喜欢用这句话?教育主管部门最喜欢,因为只要这句话一出,教训老师就有了“绝对真理”。只要师生之间、家校之间,在教育上有了分歧,单方面处罚老师就行,因为肯定是老师教育方法有问题,其他都不是问题。简单、粗暴,这是很多不懂教育的教育管理者最常用的手段。

还有谁最喜欢这句话呢?社会上的那些乐衷于“灭师”的群众,本来就唯恐天下不乱,见到有侮辱神圣高贵的“老师”的机会,无不手舞足蹈、欢欣鼓舞。于是,只要有师生矛盾,而且一上网,不管是非曲直,老师肯定被骂惨,像体罚学生问题、有偿家教问题、教师师德问题,教师队伍里一有风吹草动,定是满城风雨,好像现在教师队伍已经乌漆麻黑、无可救药了一样。

但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的么?不可否认,教师队伍里也确实有这样、那样的害群之马,但是绝大部分老师还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中国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像前不久为了孩子舍身的“李芳”老师,她挺身而出之前只是一名普通老师,但她挺身而出了,那么其他老师里是不是还有很多李芳老师这样的好老师呢?相信肯定还是有非常非常多的李芳老师的。

3、

最后,还是呼吁,请还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的本来意思,别再用来毒害教育了!有好学生,就有坏学生,我们的选拔性教育本身就是为了选拔好学生,那么如果没有坏学生,好学生哪里来?既然肯定有坏学生,那么又怎么能怪老师不会教?请让这句话,就简简单单是坚定教师教育理想信念的一句话吧!

各位网友,关于这句话,你又是怎么想的呢?欢迎发表你的看法,君山期待与你进行交流!





君山老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去年一位“导师”的话:“没有教不会的员工,只有不会带的干部”。

古语云“因材施材”、“适材适用”。但现在到了别人的嘴里都变了,学生不成材是老师没教好、员工不会做是干部没带好。这是何等的荒塘!

学生本性不同,而制式教育内容一样,如何能达到一同成长?十个手指还有长短,何况是一个班五、六十个同学!工厂招的一线员工就更是五花八门,更何况现在招工难,招工没什么要求,要想全部达到标准作业要求是多难!



当员,老师有教育方法的优劣,会教的老师有较好的方法去开导学生,但如果硬将学生没学懂就怪老师,那是强人所难!


学业有难易、术业有专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员!“因材施教”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根本是句屁话!


瑰谷清风



我觉得这是冤枉老师呀,这句话是谁讲的呢,我不想追究是那个讲的,我在这里为我们老师讲两句公道话吧。

在人们的眼中,在父母的眼里,自己的孩子,即使再蠢,再笨,再难看,也是父母心头肉,心肝宝贝,世界上没有谁会比自己的孩子更聪明的了,可能这个心态,我自己也有,我真的偷笑了,不好意思哦。确实,在学习上,有的孩子每次考试,每次作业都不能另老师父母满意,其实就是所谓的后进生吧?父母明明觉得自己孩子在各方面都很活跃,讲什么都懂,做事也勤快,也孝顺父母,但为什么单单老师教的科目都不能拿高分呢,不是老师问题,难道是学生问题吗?所以就出现了某些人看到的所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流行语了,真的冤枉死老师了,我想没有那个老师不想自己学生成绩不好的,如果学生成绩差了,最先着急的是老师。只有学生超越自己,老师才是最高兴,最自豪的事情。



在2004年,我记得上初二一个班的物理,学到了g=9.8N/kg的运算,我给的是10✘9.8等于多少,叫一个男同学计算,他算了5分钟,说,老师,我算出来了,我问他,答案是多少呀,是107,老师。我说不对,哦不是?是99。也不对,那我再算算,又过了6分钟,他又说,老师,是101。哎,晕了,后来我讲了正确答案,他还在哪里说,我怎么算,都算不出来呀!是老师不会教吗?还是老师教不会学生呢?我糊涂了。


去年,我中午吃过饭后,有个学生找我给他补课,是课后补课,在学校给后进生补的不收钱,大家不要敏感,免费的,自己学生。我讲了电压,电流,电阻这几个字母。都天天讲了4个月了,他居然都不会默写出来,后来我要求他专门记这三个词语和对应字母,三天足足前天,才勉强知道这几个字是怎样写的,这个学期,我专门叫他默写出来,天呀,又忘记了。哎,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吗?还是只有不会教的学生吗?

最后,我想说的是,老师都尽力去教自己的学生的,教不会学生,最愧疚的是老师,经常听到老师在办公室自责自己为什么教不会他们呢,所以大家多理解老师吧,也要看到自己孩子的缺点,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


云10657



一,因人施教。好老师就是让全班学生学好基本知识,然后因人施教,让学生自由发挥,鼓励各显其能。古代的私熟学校、50年代前的学校教学基本都这样。但目前学校的老师大多数做不到,只能满堂灌,练考卷,为高考。

二,承认差异。人的发展不是说从小在班里是学习尖子,长大就一定有出息。必须改革当今的高考系统,让学校回归教育的本来。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要让孩子们自由发挥,选修课程。不能把考试好的学生都集中招到名校去,然后比拼考北大、清华的数量。靠考试尖子多、考取名牌大学多来赚取名校牌子,这样名校还是不要为好。

三,教书育人,重点是育人。现在育人的好老师太少了。凡是学生一辈子都喜欢、想念的老师,这位老师一定是育人大师,而不是试卷押题高手!


东之水32552593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初次看到这段话,你会感觉这话说得太装逼了,这话放到其他行业什么效果?没有破不了的案,只有不会破的警察?没有赢不了的球,只有不会踢球的国足?所以初次看到这话还是让老师们很生气的。


但滇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句话是给老师们台阶下!我给大家分析分析。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什么叫教得好什么叫教不好?用学科成绩来衡量吗?如果是用学科分数来衡量,那么请全国最著名的教育专家来和滇哥PK,指定几个学生跟着专家学,平均分能超过滇哥,那滇哥光着屁股在人民广场跑三圈!滇哥有这个勇气,专家未必敢应战。

因为教好学生的好,不是指学科成绩好,而是多维度的去评价学生。

有的学生成绩并不好,但老师教会他知礼仪识大体,尊敬教师、孝顺父母;

有的学生确实考不上清华北大,甚至连一般大学也考不上,但老师教会他任何事情想要成功,都是靠坚持和努力,付出才会有回报!更教会他360行,行行出状元,搬砖也是为国家做贡献!

有的学生在学校“无恶不作”,违反了所有校规校纪,但老师教会他“放下屠刀,回头是岸”,让他幡然醒悟,改过自新,从头来过!

有的学生自暴自弃,怨天尤人,抱怨社会不公和命运不济,但老师教会他上善若水,让他体会到父母般无微不至的关怀,教会他感恩和善良!


有的学生......这样的案例我不想说太多,你不知道并不代表他没有。当你知晓时,请你为这些老师点赞!

所以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是成立的,你同意吗?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老师不会教?如果是专业知识老师肯定会教,学生能否学懂那是因人而异。而要拯救所有形形色色的问题学生,那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更需要的是教师时间和精力的付出,更需要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我们肯定相信,伟大的教师层出不穷,数不胜数,但我们能要求所有的教师都伟大吗?能要求所有教师都付出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首先是个人。



滇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承认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但我不敢苟同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关注教育关注滇哥!


滇哥爱教育


敢说这句话的人,基本上是以下几种人。

一、没有从事过教育,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真正有从事过教育,并且站在教育第一线奋战的老师,肯定不会说这样的话,因为他们的从教经历都会深深的告诉他们这样一条信息“对个别不好的学生,真的是无能为力”。

二、学校领导和部分家长。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无论是学生出现问题还是成绩不够理想,只要把这句话引用出来,就能够把责任推给教育第一线的老师!是你们不够努力,所以学生才会这样。多好的推卸责任的方法,多好的鞭策老师的名言。而对于部分家长来说,这句话可以用来解释我孩子之所以不好的原因,同样是推卸责任的好办法!

三、人云亦云,昧着良心说谎的人。有些老师在分享经验,做报告的时候也会引用这句话。可能是无心,也可能是有意。有意者无非是这句话听多了,大家都在引用,我也拿来用用好啦,反正领导也爱听,场面上的话该说还是得说,能不能做到再说咯!

总结一下,这句话就是个误区,如果您觉得对,行啊,你去当老师呗,这样就不会有“不好的学生”这种说法,天下也就太平了!


Double4427


这种说法前加一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孩子不学好,先找父母。

大家都上过学,一个年级,都是一批老师教各个科目,为什么学习成绩差距非常大哪?

我小学的时候,还有留级,不少孩子一年级就留级,小学上个十几年的不新鲜。

还有一个小学同学,在小学的时候,就因为抢劫打死人,而送进少管所。

在现在走人社会工作,一样有公务员,官员,商人,老师,也有蹲监狱的。

孩子学好学坏,主要是性格和环境,这些不是一个老师能决定的吗?

孩子的性格,在0~5岁,更多由家庭教育决定,后天出现重大变故,才有可能改变。

孩子是内向,孤僻,懦弱,胆小,自卑,娇气,蛮横,霸道,无礼,还是活泼,开朗,孝顺,懂事,自信,坚强,勤奋好学,父母的教育绝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学校老师只是一个上课挣钱生活的工作,无法改变孩子的性格,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习态度。

所有上课讲的都一样,而学习成绩却差距千里,更不要说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了。


真的没必要给老师附加那么多重大使命,更多是父母推卸自身责任的一种说法!

做父母的先尽到自己的责任,给孩子一个温馨完整的家庭,培养正面积极的性格,树立良好的品行榜样。


周老师208294507


这句话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说的。我想他的本意是想以此来鞭策老师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不断提升自己业务水平,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孩子宽严有度。但是现在,这句话却被人曲解,成了老师的枷锁。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教好呢?是不是老师真的专业能力强,负责任就能有效果呢?

我觉得不一定。

孩子的认知水平本身就有一些差异。我工作22年了,自认为还是一个负责任、专业能力也还可以的老师,是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教好呢?我说说我们班的现状。我们班有个女生,一手字写得很不错,从三年级在我手上读书。她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只会做有关字词的题,其他阅读、作文却不会。因为她根本读不懂题目。

另外有个孩子今年17岁了(五年级),劳动积极,做事动作麻利,但就是没法读书。我曾经很努力地给他补课,但是连生字都不会认。


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解释这种现象。难道是我真的不够用心,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另外孩子能不能学好,与家庭教育也有些很大的关系,父母不也是孩子的老师吗?而且还是第一任的,如果第一任就出现了偏差,就没负责,无疑会给后面的老师留下许多后遗症。这难道也要老师来买单吗?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这句话我真不敢苟同,因为自己高中上学时候经常逃课,考前一搏,最后也考的不错。高中了还不会说普通话,直到大学去了遥远的地方,逼的自己说话现在国语说的都不带口音的。这些可以用来写切身感受。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早由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后来在教育界广为流传,成为无数教师为之奋斗的座右铭。而现阶段一些学校部门,家长将这句话奉为至理名言,将孩子的教育与成长归因于教师,其在促进教师发展的过程中也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理解这句话需要放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加以展开,立场明确才能立意深远,才能立足发展。

从教育者来讲,它更多的是指教育者严于律己,静待花开的一种教育信念,有利于促进教育者发展。要求教育者时刻做到钻研教学,因材施教,对学生负责:此外,何为教好,何为教不好,本身没有一个绝对的判断标准,需要教育者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总结,从而提高自身教师水平。然而,对于教育者而言,也需要明确在教学中不是“会教”的老师是教学的主体,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学生本人才是促进自身发展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主导的作用。因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有一定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夸大了教师的作用。



对于学校领导和家长而言,应该明确,不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教师。这句名言更多表明的是一种教育信念和责任。将之作为一种教育规律则有失偏颇。教育发展有教育发展的规律,学生成长有学生成长的规律。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的发展影响深远,而学校环境是孩子的社会,是孩子成长成功历练的舞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这句话如果用于家长和学校对教师的严要求,想必就应该大打折扣了。如果家长持有这种思想是对孩子教育责任的推卸,如果学校领导持这种思想是对教师的一种指责,是没有掌握教育规律的一种体现。

最后,对于学生而言,倘若学生信了,那是对学生的一种误导,如果“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成立,是不是代表“只要是会教的学老师,一定会教出好的学生”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其中的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因素,倘若学生一味的信任教师,可以说是对其批判性思维的泯灭,是对其创新能力的迫害。 唯成绩论英雄的时代早已过去,“好学生”的标准也早已发生了变化,我想对于教育者而言,“教是为了不教”,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不断去激发学生的发展潜力,为学生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对于学生而严,纵然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但不能无条件的亲近和信任,需要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力,需要在成长过程中培养自身独立之人格和自由之思想。对于家长而言,唯有家校师生团结合作起来,才能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形成合力,做到智往一出聚,力往一处使,让学生在家校师生共创的阳光下沐浴,健康成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