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老师您的焦虑在哪?

教育沉思


原民办教师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支教师队伍,他们曾默默无闻,奋战教育战线几十年,为普及义务教育做出了很大贡献,是他们撑起了我国教育的一片蓝天,功不可没,载入史册。



现在来回忆一下自己的学生时代,和自己任教期间的所见所闻,对民办教师的情况也可做个了解。

001

60年代到80年代初,学校里的老师80%都是民办教师,当时挣得都是公分,没钱的,后来补贴也就是不到十块钱的样子。我的任课老师六个里面只有一个公办,其余都是民办教师。记得他们当时都很贫穷,我的语文老师上课时穿着黄棉袄,补了好多处,棉絮还漏在外面,中午饭还是从家里带来的,一个玉米面馍就着咸菜吃……

80年代改革开放后,民办教师开始挣工资,但很少,记得90年代中期也就一百出头,随着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我们这里的一部分民办老师辞职务农或下海经商。坚持下来的,最后大多都转正了。



002

记得是90年代初期,国家对民办教师开始陆续转正,但也是有条件的,学历、教龄、进修考试都在考虑范围。但有一个最主要的条件是必须在册,就是说在省级教育部门备册在案,有的干了好多年,但上面没名字,基层领导的失误,因为当时人们都没有想到这一点,也就没重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只知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于是,有的人就失去了机会。这也是他们至今想起,都不愿提起的痛。

003

2013年前后,国家对民办教师有了新政策,实行按教龄补贴,经过核实登记后,每月每人补贴20元,60岁开始领取。20元也不是固定的,随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尽管钱不多,但总算国家没忘了咱,算是心里的一点安慰吧。

004

有人说那私立学校的教师算不算民办教师呢?我认为不算。民办教师是历史的遗留问题,从1996年后,不再有新的民办教师产生,这个名字也画上了句号。

私立学校的教师和学校是合同关系,只是代课教师。2003年开始,有好多公办学校的教师为了挣高工资,流入了私立学校,成了私立学校的主干。养老金改革开始后,原先在公立学校的保险就转移到社保中心管理,而在私立学校教书也有三险一金,这也合情合理,你说呢?



那么,原民办教师的焦虑在哪里呢?

1、补贴太少,那点补贴也只是杯水车薪,想起与自己同期教书而转正的教师,拿着退休金,心里就不平衡,就焦虑重重。

2、现如今,生活窘迫,无劳动能力,疾病缠身,想起都是泪,说起都是痛。

3、当时坚守教师岗位,而失去发财致富的机会,留下得都是遗憾,能不焦虑吗?

不说了,说起都是泪,想起就难受,还是打起精神好好干,靠自己吧!


瓦良格


这“民办老师”是想为民办学校的代课教师“分忧”呢?还是想为已经离岗的原民办教师“解愁”呢?

原民办教师曾是中国农村小学教育的脊梁,他们在农村“扫盲”和“普九”工作中贡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由于教育部84年年底界定民师界限的限制,他们被相继清退。其“下岗”后生活苦不言状,最担心而又最焦虑的事有接踵而来。首先,身体和年龄已不适合出外打工,种地只能糊口,一家大小又靠什么来养活?债务靠什么来偿还?其次,至今在岗的也许还有盼头,而对清退离岗的他们,即使应得的补偿仍然遥遥无期;

再者,以教龄形式发放的百来十元“养老金”,增长势力缓慢,还要让女性也等到60岁以后。



对于民办学校的老师而言,根本就不可能有转正的机会。焦虑的恐怕不外乎增加报酬,享受福利以及难以完成的学校下达的招生任务。由于其职业很不稳定性,对医疗、养老是否有保障,心存疑惑。


都是“临时任教”人员,归根结底,焦虑大同小异罢了!


为生活而提神


民办教师的焦虑有这么几个方面:首先年岁都比较大了,不是五十几了,就是六十多了,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差。可以说体弱多病。其次民办教师经济状况不是那么好。因为他们把最美的青春奉献了教育,被辞退后一没有技术二没有特长,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难以立足,再加上从教时间长,虽拿一点微薄的工资,就连培训学习的费用都不够,导致家庭经济基础薄弱。再者心里上不平衡。有好多民办教师转成公办教师一是文化水平低二是根本教不了学,完全是凭关系走后门转成公办教师,再加上现在的社会上村里的赤脚医生,兽医站兽医,村里的防林员,机站的职工等等都已落实了政策,以前是阳光底下最美的职业一教师心里能平衡吗? 最后愿天下被辞退的民办老师们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希望被辞退的民办老师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希望国家给他们生活上的温暖,了却他们的心愿。


姚越来越好


民办教师,既可以理解为原民办老师,也可以理解为现在的民办学校的老师。

1.关于原民办代课老师。作为一名原民办教师,我们并不后悔过去付出的青春和汗水,因为我们是人民教师,就应该传道授业解惑,为国家民族未来着想,让他们用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为国家建设培养了许多的人才,让他们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梦想。但是,随着自己逐渐步入老龄化,物价水平也在提高,希望各地落实好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适当提高教龄补助标准,让我们这些原民办代课教师安度幸福的晚年。

2.关于现在民办学校的代课教师。我们作为一名民办学校的教师,随着这些年国家出台的相关支持民办教育的政策,我们感到心里踏实有底了,但是,希望各地政府部门加大贯彻落实力度,还有,我们的内部竞争存在着竞争,所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压力很大。我们的外部压力也不小,民办学校之间竞争激烈,一旦招生不好,生源缺少,我们就面临被辞退的危险,所以,想到这些,我们民办学校的教师难免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我们盼望着各地政府部门贯彻落实好政策,扶持好民办教育的发展,让我们更好地安心从教,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以上观点欢迎网友朋友参与讨论并发表看法!


浩墨香书房


首先应该指出,问题描述概念不清。民办老师,指的是谁?如果是历史上的民办教师,应该叫原民办教师。如果是在民办学校任教的老师,应该叫民办学校老师。



原民办教师现在都不在岗,很少有未达退休年龄的,他们的焦虑就是养老问题,一教龄10~20元的补贴无法解决养老问题,别的还能有什么焦虑?



民办学校的老师,还真有焦虑:一是工作压力大,分数就是命根;二是缺乏职业安全感,职业稳定性不够;三是未来堪忧,一些民办学校不能按规定缴纳养老、医疗保险,其他险、金就更别谈了;四是缺乏尊严,总有寄人篱下的感觉,从没有主人感觉。


清风教学园地


民办老师比较担心的问题大部分集中在生源、薪资待遇与福利及后续保障与稳定方面。

首先,现在的民办学校是越来越多了。而民办学校最大的问题就是生源稳定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民办学校的生源来源渠道是很多的。大部分都是靠很多招生的专干在多地县、乡镇等进行宣传而来的。当然也包括很多本地的生源。所以,民办学校生源的质量就良莠不齐。里面不乏有富二代与官二代的学生。

由于生源质量的差异,所以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就不尽人意了,特别是学习的风气可能和其他学校比起来就没那么好了。整体氛围没有那么强。而老师绝大部分都是本地的老师,当然也有外地聘用老师,但一般不多。老师们也知道这些学生的情况,只是尽自己的本份上好课,把学期的任务去完成就可以了。但是学生生活方面虽然有生活老师管理,但是很多时候都是靠学生自觉。老师在上课时明显就会发现这些学生的水平(理解能力与自觉性)相对比较差,所以很多时候都比较担心在学校的发展空间与晋升情况。

再者,民办学校老师除了上课外,待遇福利相比公办老师来说没有那么好,而且很多时候还要参与学校的招生工作。而且学校每年对老师都有相应的招生任务与指标。没有完成还要扣钱。所以夹缝中生长并不容易。

最后,民办学校的稳定性没有公办那么强,基本是生源来决定学校。招生差,老师福利待遇就会下降,反之则高。所以有些老师干脆直接干起了招生的行当,这可能远比在学校教书强得多。

所以,社会现实,老师不易。


教育新时论


题主所说的"民办教师"应该是指我国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原民办代课教师群体吧。

这个群体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应该说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应该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农村孩子,小学初中的老师很多都是民办代课教师。这批老师在身边的同龄人中应该说是姣姣者,他们的知识、能力、见识都是超群的,纵算在"臭老九"时代也是非常受人尊重的。后来,这批人陆续分流,有的转任村干部、有的去乡镇企业办工作、有的转任乡干部、有的任乡镇水管站水管员、有的后来转了正,最后留在民办代课教师岗位上的人很少。这少部分人由于政策的变化,最后直接回家务农去了。

时间过去了半个世纪,这批人渐渐老去。那么原民办代课教师的焦虑在哪里?我想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社会压力让他们焦虑。作为当时的姣姣者,离开民办代课教师的岗位后一直在家务农,而转任的同事们,或直接在其他岗位工作到退休的同学们,在他们面前的优越感是客观存在的。身边的其他人也会或惋惜或疼爱或庆幸地重事重提。这无形中给这批人造成了压力,产生了焦虑。

2、横向攀比让他们焦虑。这批原民办代课教师,现均已步入老年,有些甚至临近人生最后"交卷"阶段,回顾自己几十年的历程,横向比较身边曾经的"同类项",难免会有失落感,有些甚至上愧对列祖列宗,下不好向子女正言。焦虑感由然而生。

3、生活境遇让他们焦虑。这批原民办代课教师,作为当年的姣姣者,离开教育教学岗位后一直在家务农,经济上一直不是很宽裕,子女的教育没有得到充分保障,一代一代恶性循环,使他们晚景凄凉。焦虑感由此产生。

当然,他们的焦虑还有很多,我只列举三个主要方面。


易美艳


学校发展方面:民办院校竞争非常理解,除了一些专业性很强的老牌院校以外,现在的很多民办院校从专业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差不多,为了保证生源,很多都转为拼宣传,拼环境等,其中的细节这里就不细说了。缺乏专业内涵,很多学校发展都难以长远。作为这些院校的老师,学校的长期发展肯定是首要关心的地方。学校好了,各项薪酬福利等方面才会有所保障。



学校管理方面:有不少学校管理混乱。很多民办学校的目光并没有聚焦的教育上,只要能招来学生,让这些学生顺利毕业就行,教师做好服务就行。并不真正关注教育,也就不会很重视老师,不被重视,老师也会比较焦虑。

个人发展方面:既然选择当老师,那总还是希望各人在学术上能有一些发展,毕竟上了这么多年学,很多都是研究生甚至博士毕业,不一样自己的研究经历就此终结。很多民办院校,包括很多大专院校,学术研究氛围几乎没有,没有科研压力,自己的学术研究慢慢就荒废了。这也是教师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徐老师讲数学


我想问一下题主,你说的民办老师应该指的是民办学校的老师吧,我自己作为一个曾经在一所民办学校,也就是私立学校读过书的学生,对于这方面多少有一点了解。


首先我来说一说我的一个经历吧,以前我的父母在外出打工,我是留守儿童,所以他们把我送到一所民办学校读书,然后我在那里认识了一个特别好的老师,她非常的敬业,对我们也非常和蔼,教学也水平很高,我感觉那个是我从小到大所知道的最好的一个老师,作为一个民办学校的老师,其实焦虑还是挺多的,毕业之后,我跟那个老师依然有联系,但是就在去年,那么优秀的一个老师就被炒鱿鱼了,为什么呢?因为我曾经就读的那个民办学校,因为资金问题,不得不像企业一样裁员,我那个老师年纪已经有50多岁了,我特别同情她,而最主要的被辞退原因就是因为她年纪大了一点,身体更差一些了,然后没有办法带那么多班就被民办学校开除了。


说到这件事,我感觉非常痛心,在去年,我们也听到过这样一个新闻,就是说某某学校的一个女老师,因为患了癌症,然后被开除,她所在的学校也是民办学校。民办学校的老师,因为编制和公立的不同,享受的福利待遇也不尽相同,我想最主要的焦虑是,退休之后没有工资,因为你相当于帮一个私营企业打工一样,而且学校它的盈利主要是来源于招收学生,如果生源不足的话,老师的福利待遇也会下降。

虽然说现在很多民办学校的老师的工资不会太低,有些甚至远远超过公办学校的,但是你能享受到公办学校老师的各种各样的待遇吗?比如说教师节,我以前在民办学校的时候,教师节那天,所有的老师都不放假,这完全感觉是由这个学校的老板决定,而且对于还没有结婚的女性来说,如果以后怀上小孩,那么有没有足够长的产假呢?在公立学校,这些都不是所要担心的问题。

在我的老家,村里面有一个人是在民办学校教书,别问他你在做什么,他一听到你是民办学校的老师,就完全没有那种是公办老师所得到的尊敬了,虽然国家在法律上也有很多保障民办学校老师权利的条条规规,但是现实生活当中,我们那里的人思想比较落后,普遍认为当民办老师就是去打工一样,也就是说不是铁饭碗,福利随时有可能变。



民办老师也有非常优秀的,民办老师的权利理应得到保障,我希望民办老师的忧虑焦虑可以少一些,让他们也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应有待遇!

以上就是个人观点分享,欢迎大家评论!


奈何学海无涯




不知所问为何?

问题指向不明。

深表十分遗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