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教育孩子“说得容易做得难”?

周余爱养生


每次对小孩发火后,自己气消了,就觉得特别后悔,心想那么点的小事,多不值得呀!或者心里想:我要是不对孩子咆哮,还可以这样或那样处理,效果一定好很多,对自己就更懊恼了,是不?然后,再一次控制不住自己,再一次后悔,与其这样恶性循坏,不如: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说的容易做到难,很多妈妈都有和您一样的经历和感受,包括曾经的我自己!你并不孤单!

与其说我们教育孩子,更确切地说是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我们到了生育年龄,生理上成熟了,可是,多数人在心理上还没有成熟起来,甚至有些时候心理上还处于孩童阶段。

------没有人告诉我们:养孩子也需要学习,我们看见孩子干坏事,只知道批评和指责,还以为这是对孩子好;

------没人教过我们怎样沟通交流,怎样疏通子负面情绪,看见孩子干坏事,我们只会咆哮;

------有很多原生家庭的问题需要我们面对;

------有许多过时的观念认知绑架我们,需要更新,尽管这些观念曾经保护过我们,

------有许多曾经的创伤需要疗愈;

------有很多压抑的情绪需要释放;

……

有时候孩子的行为只是我们发火的导火索,真正原因在我们自己的内在。

改变自己是最难的,所有,想做个温柔的妈妈,做起来也好难好难。

没有完美的人,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得更好!

感谢自己走在了成长的路上

教育孩子的过程,是自我的成长成熟过程!

人的改变需要经历四个步骤:

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 能够觉察到自己的问题但是无力改变--------能够觉察到自己的问题并且有意识改变-------- 不需要觉察直接做的很好

没有觉察就没有进步,庆幸的是,我们已经觉察到了对孩子咆哮不好,感谢自己已经走在成长的路上!

学习与实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了解孩子,了解育儿方法。

育儿是需要学习的,我们缺爱的恰恰是育儿方面的学习。佛陀说人类的错误都是因为无明造成的,无知是罪恶的开端。

忽然发现:四岁左右的宝宝有一天突然学会了骂人,狠逮逮地说要打死XX,有人以为孩子学坏了,狠狠批评教育,甚至打了孩子。

可是如果我们知道这种现象是孩子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诅咒敏感期,是孩子在体验语言的威力,我们看见孩子对语言的理解和把握上了新台阶,我们就会高兴而不是愤怒担忧,我们会按照科学的方法,漠视孩子的这种行为,并净化孩子的语言环境,就可以轻松做到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诅咒敏感期,一点儿也不伤害孩子了!

姐弟两个吵架了,有些家长不问缘由就做起法官来,会责怪姐姐不懂事,打了弟弟,要求姐姐要有姐姐的样。姐姐的委屈可能永远成为阴影,挥之不去。

如果我们能够站在更高的高度,懂得同时照顾两个孩子的感受,并抓住机会,教会两个孩子学会如何解决冲突,我们的做法就会截然不同:

我们会耐心地听两个孩子分别叙述事情的经过,(姐姐说弟弟撕坏了她最喜欢的故事书,弟弟说自己不是故意的,只是喜欢某页的恐龙图片才把那页撕下来的),理解姐姐书被损坏的难过心情,也理解弟弟对恐龙的喜爱,然后引导弟弟要征得姐姐的同意,引导姐姐学会原谅,不用打的方式而是教会弟弟爱护书籍。或者干脆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我们了解到青春期孩子叛逆,是孩子们在学习独立,在尝试和父母和家庭分离,我们就会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并欣赏他们的成长,而不会认为孩子是故意和我们作对而对孩子大吼大叫。

太多时候,我们眼里孩子所干的坏事,都是对孩子错误的理解,使我们根据我们的认知给孩子行为贴上的标签而已,对孩子来说,并不是真实的。学习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我们自然就会温柔很多。

2、了解自己,不断成长。

保持觉察的心,不断学习,我们就会更多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负面情绪的源头,了解到自己行为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观念。

我们也会慢慢有能力觉察别人,看到他们认识的局限性,我们就有了更多慈悲、宽容的心。

刚看到一篇短文是关于月子里婆媳矛盾的,还有下面几十个评论:

婆媳发生矛盾,

如果作为儿子和丈夫的这个男人认为:妈妈最重要,媳妇可以再娶,无论妈妈对错,他都会站在妈妈这边,媳妇会感觉孤立委屈,最后离婚;

如果作为儿子和丈夫的这个男人认为:夫妻关系第一,他就可能或者被建议对媳妇好,这未免伤了老妈的心!

如果作为儿子和丈夫的这个男人放下谁对谁错的站队观点,认识到有些矛盾是沟通不畅带来的,他就会做婆媳双方沟通的桥梁,做粘合剂,大部分问题都能够解决,家庭关系融洽。

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隐藏着一个观念,这些观念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然五一不是狭隘的和有局限性的。

我们都喜欢依靠自己的这些观念,去理解别人的行为,却不知道很多是错的。

只有多学习,不断学习,才能拓宽自己的视野,心胸也变得开阔了。

温柔不是靠强制做到的,温柔是随着自己的成长,自然而然的!

相信我们都能成为更温柔的人!





唐老师家庭教育


说出的话,归大脑管,属于意识层面的,跟我们受的教育有关,接受的规则教育,道德法律,都归这一块管。所以我们大脑知道很多道理,用来教育孩子也一套一套的。

而我们大脑中,最重要,对我们起决定作用的,控制我们行为的,是潜意识。有说法是意识只占3%,潜意识占97%,实际上潜意识可能大的多的多。我们怎么做事情,完全归潜意识管。



意识和潜意识一打架,意识里这件事很重要的时候人就会纠结。当他俩意见不一,人就会明明知道怎么做,可是就是做不到。意识有用,可是长期违背潜意识,人容易生病。所谓“做自己”就是多去关注潜意识,规则道理当然是要遵守的,也要倾听潜意识里的愿望。

很复杂吧,那就看一下我头条号里的文章《致每一个因陪孩子写作业的妈妈……》,里面有详细解答。

有想法的读者,在下面写下评论吧。

天蓝姐: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情感专家,育儿专家,出版有《陪孩子成长》。关注我,帮助你。


心师天蓝姐聊家事儿


第一、孩子的成长环境变了:人类进入信息化和市场化时代,家庭、社区、学校、朋友和文化环境诸方面的内涵、空间和影响与以往相比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二、孩子的培养目标提升了:现在的孩子,大学毕业都不一定能够找到理想的出路。当今世界以知识经济为主导,人类迈入了才智时代,人才讲究创新能力,但创新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知识、学历和能力,因而知识、学业和特长教育的压力随之增大。

第三、家庭结构变了:随着社会的逐渐“少子化”,独身子女和单亲家庭多了,家庭关系和心理结构自然相应得发生变化。由于上述原因,现在的孩子,身上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因此压力大了,心理更脆弱了。


g-f-f


我始终觉得,为人父母是个技术活。要有知识,有内涵,有素质,要有好脾气,偶尔还要腹黑,要上厅堂,下厨房。你控制不了发脾气还没解决问题还惹得小的嫌弃你,你有没有想过和孩子和平沟通,沟通始终是关键是前提,你有没有“日常管理长效机制”……?如果没有,指望在你看不惯的时候,吼几嗓子了事,基本属于春秋大梦!当父母,先修身!


赫连家二小姐


大多数家长都这样,就沉不住气。开始修炼自己,当孩子“惹祸”时您先看看孩子可爱的样子,您在心里想,孩子比“我”的小的时候聪明可爱多了,看看远方,……然后把孩子叫到眼前,告诉孩子错在哪里?具体方法要根据你和孩子的具体情况分析,采取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