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村带头分地单干,现在为何有些地方土地又流转为集体?你怎么看?

在逆境中行走


用柴油拖拉机欧豹700耕大集体1000亩地大约要用15000元左右的柴油(每亩耕油15元),而要耕被分得七零八落的每块只有七分八分或一亩两亩的这1000亩地则大约需要25000元左右的柴油,因为剩一犁地也要一个来回,特别浪费。此外,收割,播种也都同样废油,浪费种子,增加机械磨损。如果是集体耕种,单机械耗油一项,1000亩农田就能节约成本30000元左右。平均每亩节约30元左右的机械用油。再算一笔经济账,今年耕地每亩费用是80至90元,如果是集体耕种那就只需要买柴油就可以了,这样耕一亩地只要15元的柴油费用,单耕地一项就降低成本65至75元。就说到这儿,单干还是集体好也就不言而喻了吧!


再停留再回首


小岗村带头分地单干,现在为何有些地方土地又流转为集体?你怎么看?

我们先来看看小岗村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吧,典型最有说服力。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随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小岗村因而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带头村。当时的小岗村,全村只有20户人家百十号人300多亩地,分田到户第一年就结束了吃救济粮和出门讨饭的日子,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迈出了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步,人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就小岗村来说,改革使他们迅速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粮食丰收了,又出现卖粮难,他们也探索过积极发展发展养殖业,也想开办其他工副业。但是在致富的道路上却没有跟上整个农村发展的步伐。虽然村民也住上了瓦房,开上了拖拉机,但是“一年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到2003年,小岗村人均收入只有2300元。

事实证明,单打独斗的小农经济,虽然能够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但在市场经济大潮下,这种方式很难应对生产生活中的风浪,没有新一轮改革,传统农业就迈不上现代农业,农民就走不上富裕之路。因此,2005年小岗村开始尝试进行土地流转,把土地集中起来,让有实力的公司进驻,实施现代农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的小岗村有23个村民组,1000多人家,4000多人,全村有1.45万亩,流转土地近9000亩。2016年,小岗村又在全省率先开展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并发放股权证,村民从“户户包田”改成“人人持股”。小岗村的产业经济正在起步,各种合作社蓬勃发展。2017年,小岗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06元。

改革开放40年,小岗村从村民按“红手印”点燃改革,到“红证书”土地确权,再到“分红利”增收富民,小岗村见证着农村改革。这个村子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不是一劳永逸,只有不断探索,不断解决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中国才会不断发展。

从我们当地情况来看,哪个村子比较好过,哪个村子就有集体经济支撑。没有集体经济的农村,农民有个别暴发户,但大部分农民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共同富裕成为空谈。集体经济时整的大寨田,分产到户后分割成了小块块,你赶我赶,最后地中间起了笼成了分割线,没有集体经济和上级拨款,农田水利无从建设,大型机械进不了田地,严重制约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所以,农村土地流转,引进农庄式集体经营,农民持股分红,愿意在农庄打工就在农庄,愿意外出打工就放心外出打工挣钱,目前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至于日后中国农业向何方向发展,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还需要不断探索不断解决,我个人以为,随着时代发展,农民也将像产业工人一样,健壮时有合理的收入,年老时也将有着可靠的养老金,社会差别差逐步缩小。“让农业成为一个有前途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个中国梦实现的时候,农民真正的好日子就来了。


齐东晏子


要理性看待建国后的集体生产,如果没有那时的大集体时代,全国修建大大小小几万个水库,恐怕现在很多地方吃水都成问题。这叫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至于说那个时候饿肚子,那不是集体主义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前也是单干,同样也有饿肚子的。原因在于当时新中国白手起家,没有资金,科技落后,没有多少化肥,也没有培育出高产良种,粮食产量低,这才是主要原因。如果没有那20多年打下的基础,你现在改革开放等于在沙滩上修房子。能成功吗?

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

这些道理永远都不会过时。


井底之蛙163243299


证明单干是错误的,永远也富不起来,还是靠集体,


海纳百川76527489


总有人说是单干让我们吃饱了肚子,这很不客观,事实是,中国单干了五千多年了,到解放前仍然是亩产二百斤就是好年景,五千年来老百姓吃饱过吗?所以单干只能饿肚子。让我们吃饱饭的原因是毛泽东时代的粮食种子的改良,化肥的广泛应用,土地、水利基础建设的完成的结果,这是铁的事实,这才是让我们吃饱肚子的根本原因!跟单干没有屁的关系。粮食种子改良一代,粮食产量就增产一次,到主席去世时粮食种子以改良了好几代,杂交水稻就是毛泽东时代研制成功的!特别是第一次用化肥,大队给每个生产队两袋化肥(我说的是我们村)让试用,因为第一次试用,大家担心减产造成了损失,所以就选择了一小块地试用,收割、打场都是分开的,记得老师带我们去现场参观,队长告诉老师现在用化肥的地小麦产量已经达到八百斤了,老师怀疑队长造假,队长就把小麦倒在地上,让老师自己看用化肥的小麦麦籽和没用化肥的麦籽比较,很明显,用化肥的麦籽,麦粒粒粒饱满,和没用化肥的差距确实很大,回到学校老师特别兴奋的告诉我们,以后不用吃窝窝头了,你们赶上好日子了!当时我不知道别的村,反正我们村,已经很少吃窝头了!而且逢年过节个生产队就会都会分发牛肉、羊肉、猪肉!因为我们村有养殖队,就是负责养牛、养羊、养猪。猪是按国家要求上预购,上完预购剩下的猪就会等到过节时杀了分给老百姓……

感谢毛泽东时代科学家!感谢毛泽东时代辛勤劳动的全国老百姓!更感谢为实现农业机械化而努力工作的全国工人同志!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是您们付出心血和汗水的结果!


奇闻天下AAA


说明小岗村走的是一条死路,毛泽东时代的集体化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因为水利,机械化,抗灾能力都需要集体的力量。


静虚4


小岗当初分田包干的出发点是不外出要饭,事实证明这是死胡同,没有出路。毛主席早就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机械化!分田到户搞单干,是走回头路,完全是钉耙锄头手工劳作,根本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五六十年代农田基本建设时搞成的割田成方,大好良田,被一家一户分割成豆腐块。江苏的华西村,山西的大寨村,河南的南街村等等许多没有分田到户,走集体化道路的村组这些年来的现实证明,集体化,机械化,才是发展农业的康庄大道!看看华西,大寨,南街,再去看看小岗,毛主席发出的“农业学大寨”号召无比正确!


陈刚良


分田单干正是乡村工业大发展,机械化兴盛时期,以我的家乡村为例,每个生产队都有工副业企业,大队有两个企业,大队有农机站,链轨东方红拖拉机2台,28,60.12马力胶轮拖拉机,和各种配套的农业机械,翻地,耙地,种地,全部机械化,以我公社为例,有企业十多个,大型农机站,汽车队,农业技术站,插秧机120多台,水稻收割机80太台,水旱田全部机械化。水利设施齐全。文化生活多样。基本上家家有工人在企业上班。但后来一声令下,全部分田单干,结果大队和小队的企业都黄了,全部农业机械都卖废铁了。道路,水利设施没人维修了,就连办公地点都没了。没过几年,乡镇企业也全部卖给私人了。全乡没有一分钱集体资产,没有一个集体企业。现在想重新搞集体企业,没有一分钱,没有厂房,没有设备,没有技术,没有市场,好机会错过了,根本不可能了。现在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穷富严重两级分化,富得流油,穷的吃穿都成问题。不知别处是什么状况。


真诚555888


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解决了当时农民劳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其实在毛主席时代农业机械化已经很普及了,每个村都有农机队,有专业农机手,等承包到户后那些机械全部被分了。



当时承包到户只是权宜之计,由于大集体有一小部分人觉悟不高没有积极性变成了养懒汉的温床。人们因为看不惯那些懒汉白吃白喝,才赞成分田到户。

有人说分田到户增加了产量,这其实就是胡说八道了,增产靠的是毛主席时期开展的大力发展水利设施,研发高产新品种,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带来的,与包产到户半点关系都没有。


分田到户以后农民还没有大规模的流动,都在家守着那两亩地,由于劳动力众多手工作业就可以解决农业生产问题,对于机械化程度要求不高,所以当时看不出什么弊端。

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这时一家一户单一化种植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

第一、一家一户造成土地分散不集中,农民没有办法发展大型农业机械,土地少自己买不划算。而现在在家种地的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自身体力已经跟不上了,所以大部分农民只能靠雇用机械播种收割,这样就大大的增加了种植成本。本身种庄稼利润就薄,全靠雇人基本就无利润可言。



第二、由于分散单干不利于生产优质农产品,农户所种粮食品种繁多各自为政,有的一家都是种好多种品种。这样生产出来的粮食混杂在一起如何保证质量,为什么我们的粮食没有进口的质量好这是主要原因。 另外不能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没有严格的品控机制,没有高效率的机械化作业,我们的农业永远都无法和别人竞争。


所以现在有的地方开始尝试进行土地流转,把分散到农户手里的土地集中起来,这样有助于提高农业高效集约化生产。土地最终集中到集体进行规模化生产才是农业发展的必然之路。


乡下江哥


这是经济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年刘邓提过三自一包,四大自由,为什么行不通,经济基础?中国刚刚从半封建半殖民地下解放出来,又经历当年战争,男人死了,劳动力短缺,有的村子连头牛都么有,你包产到户,得多少人背景离乡去要饭。这时,焦裕禄的农民互助组适应了社会基础,发展壮大了!经过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基础上来了,生产力得到了大发展,这时劳动积极性抑制了社会发展,这时就有了小岗村,有了邓爷爷的包产到户,社会又经历了这些年的大发展,小农经济又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现在又提倡集体经济了。政策只有适应经济基础,才是好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