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记住格律诗的格律表?

冀栎若羽


学习创作旧体诗词,格律是一道必须迈过的门槛。有不少人有志于旧体诗,但在看似繁复的格律面前无从入手,因而采取敬而远之、避而不用的态度,写出来的作品也就不像旧体诗。

其实,掌握旧体诗的格律并不难,也不一定要生记硬背格律表,除了多读多写以外,只要记住几点基本规律就可以。

(一)熟记基本平仄句型

(1)五言诗律

    五绝是最简单结构,其两联句子(四句)的平仄音律,是一切格律平仄的基础,必须熟读牢记。

以五绝正体仄起为例,格律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这四句基本句型,可以分别作为诗的首句,然后续以其它三句型,从而构成了以下的四种五绝的体式:

        仄起(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

平起入韵(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

平……)

        平起(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平……)

仄起入韵(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平……)

我们分析一下五绝的平仄结构,可以发现四句基本句子组成了上下两联,遵循格律诗一个最基本的构成规则~粘对。

“对”就是在一联中,上下句(习惯上称为出对句)对应位置的字,要求平仄相反;

“粘”,就是下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与上联对句第二字相同(其余类推)。

律诗为八句四联,习惯上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下面以仄起首句入韵五律为例(其余类推):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首联)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颔联)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颈联)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尾联)

对照分析可见,各联上下句平仄相反,这就是对句;颔联出句(即第三句)第二字为平音,与首联对句(即第二句)第二字相同;

颈联出句(即第五句)第二字为仄音,与颔联对句(即第四句)第二字相同;尾联出句与颈联对句,也是如此。这就是粘句。

所以,记住五绝四句基本句型,掌握粘对原理,五律平仄也就没有问题。

(3)七言诗律

掌握五言格律平仄后,七言也就迎刃而解。

实际上,七言格律诗增加字数,原为便于扩展诗词的内涵,但其核心内容,仍然是后五字。七言格律的平仄也一样,只不过在五言的四种基本句式前,分别添加两个相同的音节,而且此音节与原来的五言前面的两字相反而已。

举平起七绝为例(其余类推),它是由仄起五绝扩展而来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括号内,是加在仄起五绝句式前的两个字,于是变成平起七绝。

同五绝一样,七绝的这四句平仄句型,是所有的七言律诗的基本句型。由此起句可以分别构成各种平起、平起入韵、仄起、仄起入韵等七言诗体。

与五言诗同理,运用粘对可以从七绝扩展为七律,此处不再赘言。

(二)记住某些要点

(1)格律的放松

如果严格按照上述格律要求,有时会令诗人难以兼顾意境(内涵)与音律,影响创作质量与推广普及。所以,从古代开始就有所放松,对音韵影响较小的音节,平仄不加约束。一般而言,对于单数位置的音节可以不拘,双数位置则严谨,即俗称135不论,246分明。

(2)某些必须严格遵守

并非所有的诗句都可以135不论,有几种情况,必须硬背牢记,严格遵守格律:

a,五言诗中,只有13可以不论平仄,245不能改动。

b,基本格式中,凡遇到平平仄仄平,则不能改动一音。

c,七言诗中各句的后四字,均不能违反原有平仄格律,若其中有平平仄仄平,则后五字不能动。

e,略谈押韵

俗话说无韵不成诗。律诗的双数句必须押韵,而且要押同一个韵,还要是平音。是否入韵,一般用《平水韵》或者《中华新韵》作参考,亦可以用字典发音为准。单数句除首句入韵诗体外,其余一般不需押韵。

凡是首句以平音收尾,此诗必为首句入韵诗体;这种诗体的首句与其余双数句都应押韵。

以上所述,只是最简单的平仄韵律。旧体诗格律还有许多内容,但作为普及,不在这次讨论的范围。

(配图取自网络)





施亦南


格律诗主要包括七律、七绝、五律、五绝这几种基本形式,以及依此发展出的排律。

格律诗的格律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记往律句的四句基本句式,通过粘和对的组合,便可得出律、绝的各种格式。

一、两对基本句式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1、中是指该字可平可仄。

2、五言去掉开头两字即可。

3、平声尾必定为押韵句。



二、平仄的对与粘

对,就是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

粘,就是平仄相粘。平粘平;仄粘仄。

三、组合方式

1、任何一句基本句式均可作为起句。平声尾的称为首句入韵式,仄声尾的称为首句不入韵式。

由于第一个字基本上都是可平可仄,因此要看第二个字,是平声的称为平起,仄声的称为仄起。

例如:以“中平中仄仄平平”作为起句的,称为平起入韵式。以“中平中仄平平仄”作为起句的,称为平起不入韵式。

2、习惯上我们将诗中每两句称为一联,如律诗分为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和尾联(七、八句)。绝句在格律上也可看成两联。每联的对句一定是平尾,(押韵)。

3、除首句入韵式的首联外,每一联的平仄都要相对(因部分字可平可仄。主要看二、四、六字)相对的意思是起句是平的,对句必须为庂,实质上,如基本句式所列,只有两种形式。

4、联与联之间(如二、三句)平仄要相粘,相粘的意思与上句的平仄相同。上句是平的,粘句必须也是平,(还是看二、四、六字)。例如:

第二句:中平中仄仄平平。

第三句:中平中仄平平仄


5、首句入韵的(平收),第二句必定是另一句平收的基本句式,实际上也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种: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基于以上要点,只要记住两对基本句式,通过粘和对进行组合,便可得出格律诗的各种格律表,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律诗的颌联和颈联要求对仗。


筱静诗词书院


问题:怎样记住格律诗的格律表?

.....

前言

其实不用记住,只要经常写,自然就记住了。一开始就对照的格律写,写完了再改,改到符合格律为止。这只是一个熟练活,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一、四种基本句式

格律诗就是四种基本句式 ,按照对仗黏连的规则组合到一起。

1、四种基本句式是:

1).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2).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3).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4).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这四种句式背过不难,就是两个仄仄平平+仄仄平或者平仄仄;两个平平仄仄+平平仄或者仄平平;加【 】的意思是可平可仄。

例如杜甫秋兴八首:

夔府孤城落日斜,【仄】仄平平【仄】仄平;夔、落,可以平可以仄,其他的字平仄不能改动。每依北斗望京华。【平】平【仄】仄仄平平;每、北,可以平可以仄,其他的字平仄不能改动。听猿实下三声泪 ,【平】平【仄】仄平平仄奉使虚随八月槎。【仄】仄平平【仄】仄平画省香炉违伏枕,【仄】仄【平】平平仄仄山楼粉堞隐悲笳。【平】平【仄】仄仄平平请看石上藤萝月 ,【平】平【仄】仄平平仄

已映洲前芦荻花。【仄】仄平平【仄】仄平

杜甫的这首诗是严格按照七律平仄写的,我标注的平仄句式完全吻合,如果有些字你觉得不对是因为今古音韵的不同,例如第七句:看,古韵有平仄两声,意义相同,这里用平声;第五句:伏,古韵是入声字,属于仄。

二、四种格律诗体

四种基本句式,每一个句式作为首句,后面的几句会根据对仗、黏连的规则,形成四种诗体,下面是我以前做的四首藏头诗,按照四种诗体写成:

1).仄起平收式格律诗 :【仄】仄平平【仄】仄平

江雨江风不觉寒,南楼独倚小阑干。春光骀荡偏宜酒,早把烟波醉眼看。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觉,入声。看,平仄通用,此处作平声。

2).仄起仄收式格律诗 :【仄】仄【平】平平仄仄

江畔钓舟横野渡,南园谢燕绕帘帷。春君应爱桥边柳,早晚牵风左右吹。◎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

3).平起平收式格律诗:【平】平【仄】仄仄平平

江风吹破小桃红,南国烟光细雨中。春事不因人事改,早寒天气古行宫。⊙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注:有时候平仄会用这种符号表示:〇表示平;◎表示仄可做平;●表示仄;⊙表示平可做仄。

4).平起仄收式格律诗:【平】平【仄】仄平平仄

江云自在江风暖,南陌长亭尽折枝。送沧波舟一叶,早梅疏影寄新诗。⊙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折,入声。

一开始就严格按照这种格律练习写四种绝句,不要考虑什么意境,写上十首自然就记住了。

三、两种变格+拗句

有一种句式“◎仄⊙平平仄仄”,有两种变格,在唐诗里非常多,被认为是格律诗的正常现象,就是“◎仄⊙平-------平仄仄”后面三个字有变化

1、“◎仄⊙平------仄仄仄”叫做三仄尾

李商隐七律《流莺》后四句: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第七句,曾苦伤春不忍听, 中仄平平仄仄仄。

2、“◎仄⊙平------仄平仄”叫做鲤鱼翻波

例如杜甫秋兴八首: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降王母,【仄】平仄。

3、拗句

初学诗,拗句知道即可,先把前面的几种绝句写好就不容易,如果要了解可以看看《老街诗词闲话11-格律诗怎么救拗?》

结语

学习格律诗不需要考试,所以学习的时候,就把格律表放在眼前,照着写即可,这是个熟能生巧的技巧,没有什么玄妙之处。


一开始写好四种绝句,然后学会那两种变格,然后再学习五七律。

关于孤平、救拗,是以后的事情。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记忆格律诗平仄句式,可按理解推演、多读、多写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理解和推演。

在正确理解格律基本常识的基础上,记住五言律绝正格平仄格式,即可演变出其他平仄格式了。

以首句第二字和末字平仄分类,有平起首句入韵或不入韵两种基本平仄句式,仄起首句入韵或不入韵两种基本平仄句式,共四种基本平仄句式。

首句第二字是平声字,诗家称之为“平起”;第二字是仄声字,诗家称之为“仄起”。

首句最末一字是平声字,诗家称之为“首句入韵”;首句最末一字是仄声字,诗家称之为“首句不入韵”。

“两两交替”,即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这是格律诗诗句平仄用字组合的基本原理。这个原理要求诗句内避免出现“孤平”(句中两仄夹一平,即仄平仄)、“三平尾”(句末三字连用平声字,即平平平)、“三仄尾”(句末三字连用三个仄声字,即仄仄仄)等,违背这一用字组句的原理,诗家称之为“失替”,失替的诗不是格律诗,而是古体诗。

格律诗上下两句为一联。律绝四句,依次是首联和次联,共两联;律诗八句,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共四联。

前一联的末句与后一联的开头一句平仄相同,诗家称之为“粘”;每一联的上下句平仄相反,诗家称之为“对”。非“粘”非“对”的诗不是格律诗,而是古体诗。

五言律绝正格基本句式:

在五言各句首句添加与开头两字相反的平仄,就可演变出七言律绝。再将律绝各句平仄复制粘贴一遍,就成了律诗平仄句式了。

五绝(五言律绝)正格平仄押韵基本句式如下供参考。

1.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押韵)

中仄仄平平(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押韵)

2.平起首句不入韵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押韵)

3.仄起首句入韵

中仄仄平平(押韵)

平平仄仄平(押韵)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押韵)

4.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押韵)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押韵)

再将上述律绝平仄格式复制粘贴一遍,就成了律诗平仄格式了。例如五绝平起首句入韵平仄格式和五绝平起首句不入韵的平仄格式复制粘贴在一起,就成了五律首句入韵的平仄格式:

平平仄仄平(押韵)

中仄仄平平(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押韵)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押韵)

其余如上类推,我在从前类似问答的已有详尽推演示例,有兴趣者可关注并点击我的头条号头像,进入主页后点击阅读具体内容,恕我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将五绝平仄押韵格式各句开头添加与五绝句首平仄相反的两个字,就成了七绝(七言律绝)。例如平起首句入韵的五绝平仄各句式开头添加两个与五绝句首平仄相反的两个字,就成了七绝平起入韵的平仄句式了。示例如下供参考(括号内是与五绝各句首开头平仄相反的两个字):

(仄仄)平平仄仄平(押韵)

(平平)中仄仄平平(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押韵)

余类推,详尽内容请关注点击我的主页阅读,这里也不再一一示例赘述!

其次是多读并用格律常识和相应的声韵系统审美探讨交流。例如杜甫绝句之一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首句不入韵的七言律绝,讲究正格“粘对”,对仗工稳。

再次是在头条创作中练笔,养成完稿后检测平仄符合要求后再发表的良好习惯。

常言道,熟能生巧。不才对此深有体会,多写能帮助加深格律诗平仄句式的记忆。不才以五绝仄起首句不入韵的格律,拙笔一首以抛砖引玉:

五绝·八寒(中华新韵)

单丝难做线,

互慕毕生缘。

若是三观异,

夫妻事必悬!



诗联创作审美


★★★★四个基本句式

A)(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没有括号就是五言的,加上括号就是七言的。

★★★★三条组合规则

1) 单句之内,平仄相间。

2) 一联之中,平仄相对。

3) 两联之间,平仄相粘。

那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绝句和律诗的要求

绝句的概念和要求:

1). 一共四个句子。

2). 每句五个字(五绝)或七个字(七绝)。

3). 押韵。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要求属于同一个‘韵部’。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通常五言正格首句不入韵,七言正格首句入韵,且一般押平声韵,举个例子,比如说七言绝句,你要首句入韵,就选A,D句式,如果首句是A句式。第二句由于也需要押韵,且一联之中平仄相对,那第二句你只能选D句式,第三句由于两联之间,平仄相粘,只能选B句式,再按一联之间平仄相对,最后一联只能选A句式了。


A)(仄仄)平平仄仄平

D)(平平)仄仄仄平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A)(仄仄)平平仄仄平


照此办理,如果首句D句式,第二句由于需要押韵只能A句式,第三句由于要与第二句平仄相粘,只能选C句式,最后一句由于平仄相对,就只能回到D句式。

D)(平平)仄仄仄平平

A)(仄仄)平平仄仄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首句不入韵,那可以选B和C,按照一联之中,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的规则我们可以排一下。

B)(平平)仄仄平平仄

A)(仄仄)平平仄仄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A)(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的也一样,所以其实完全不用记,把括号里的两个去掉就是了,律诗其实也一样,所谓‘律诗’,是由八个五言或七言‘律句’(合符平仄规律的句子)组成。这八个句子两个一对,又称为‘联’。那么一首律诗就有四联。这四联有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则可对可不对。而对于绝句来说,两联是可对可不对的。


当然格律诗虽然严格,但严中有宽。古人留下了宽的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样一来,就宽大的多了。

一三五不论?

七言诗毎行规定是七个字,第一个字,第三个字,第五个字可平可仄,自由选用,就叫做不论。

二四六分明?

第二个字,第四个字,第六个字平仄按规定不变,不能自由选用,就叫做分明。


在这个变与不变的前题下,律诗还要禁忌犯孤平。

什么是孤平?

在一句诗里除去结尾的字以外,不能只有一个平声字,如果只有一个平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孤平是格律诗的第一大禁忌。

什么是三平调?

格律诗尾句三个字都是平声字,就叫三平调,这是不允许出现的,那么三平调就是格律诗的第二大禁忌。

即然有了三平调的说法,那么就有了三仄调的说法。

什么叫三仄调?

格律诗尾句三个字都是仄声字,就叫三仄调。三仄调是格律诗的第三大禁忌。

有了这样那样的不允许,便产生了格律诗的拗救之说,拗救一般用起来少之又少,尽量避免,除非你觉得你的诗不换个字就真的严重损害了你的诗意。


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藏头诗评


记住格律诗格律表不要死记硬背,只要记住最基本一个五绝就可以了。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此可以推出以下五绝格律

1、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从以上可以得出规律,每一句作为头一句,推出了这四种基本格式。五律,就是在五绝上重复一下五绝格律就行了。

七绝是在五绝格律上,前面加上两个不同平仄,例如,五绝中前面两个字是仄仄,那么七绝是在仄仄前面加上平平两个字就行了,以此类推。七律在七绝基础上重复一次七绝,也就是两个七绝合在一起就是七律。


陈杰诗词


1、按照《钦定词谱》:平声○ ;仄声● ;中(本仄可平)◎ ;中(本平可仄) ⊙;押仄声韵▲;押平声韵△ 。

2、按照《唐宋词格律》(龙榆生词谱):平声-;仄声 | ;中(可平可仄)+。

3、按照《唐宋词格律》(龙榆生词谱):

平声○ ;仄声● ;中(可平可仄)◎ (或者⊙);押仄声韵▲;押平声韵△ 。这是将《钦定词谱》的记谱方式运用到《唐宋词格律》(龙榆生词谱)中去的表现,由于《唐宋词格律》中的“中”(可平可仄)不分“本平可仄”和“本仄可平”,所以此种记谱方式与《钦定词谱》的记谱方式有一定的区别!

4、直接用汉字进行标注,平声简称“平”;仄声简称“仄”;可平可仄称为“中”。

以词牌“生查子”的格律要求为例:

1、如果使用上述第一种记谱方式,它的词牌格律如下,上阕:◎◎◎⊙⊙,◎●○○▲。◎⊙●◎○,◎●○○▲。下阙:◎◎◎⊙○,⊙●○○▲。⊙●●○○,⊙⊙◎○▲。

2、如果使用上述第二种记谱方式,它的词牌格律如下,上阙:+||--,+|--|(韵)。 +||--,+|--|(韵)。下阙: +||--,+|--|(韵)。 +||--,+|--|(韵)。

3、如果使用上述第三种记谱方式,它的词牌格律如下,上阕:◎● ●○○,◎●○○▲。 ,◎● ●○○,◎●○○▲。下阙: ◎● ●○○,◎●○○▲。 ,◎● ●○○,◎●○○▲。(“ ◎” 也可换成 “⊙”)

4、如果使用上述第四种记谱方式,它的词牌格律如下,

上阙: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下阙: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英培小E老师


马蹄韵(格)加上粘对,不犯三平三仄尾,孤平。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首尾句一致为正规绝律。

首尾句相反为折腰。

记住来去只有四句,可背可不背。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活用了排律也不会乱,死背不得。

习惯了,词更轻松


秋的落夜


作诗写词或是別的文学作品讲格律,那是因为中国几千年来文人雅士乃至上层社会在诗词发展过程中,总结定格的一种模式規律,也是被大多数人在写作过程中接授和运用的写作方法和实践经验总结,我们現代人要记住和掌握它,但大可不必死记硬背。先按自已的喜好心德,体会,意境把诗写起来,作起来,写的过程中注意韵律的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自已高光,別人喜欢,有顺序,有意境,就可以了。慢慢的格律就会记住了。再者很多民间流传的歌谣,小调,顺口留也不讲格律,在民间喜闻乐見,有的流传了几十年,几百年,经久不蓑,不是很好的民俗诗赋吗?我认为,初学者特别是年青人即要与时具进,多歌颂我们的新时代,抒发自已的情怀又要承前启后,有所创新,不拘一格。老同志即要对新人多指导传教,也不要按老規柜去完全要求指责。随着現在人们对国学的热情高漲性曲

,一个新的诗词歌赋的时代必将到来。


安然29366147


总结得很好。但有一字,可能是笔误吧。即颌联的“颌”,应该是颔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