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旗下的钉钉能超越马化腾的微信吗?

向往阳光夏忆


最近,走过很多企业,发现钉钉的使用率正在大幅度提升,而且,不仅仅是小企业,中国那些总有自己办公系统的超级公司的分支机构都在自发的同时使用起钉钉,没有别的理由,只是因为好用。

有一个人和我说,他们公司几十万人,现在很多地市级的公司都在用钉钉了,而且是越来越普遍,效率高,定位准,解决了大量此前管理上的难题,据他预测,整个集团全面用钉钉自己不可避免。

钉钉不是微信,也不会成为微信,同时,微信即便搞出来企业微信,也做不成钉钉,两个是不同的产品,理念完全不同。

比如,用钉钉,你不用在公司群里回复收到,无聊的通知答应再也不会冲掉有用信息。

当然,钉钉发展速度不会超过微信,用户数也不可能追上现在的微信,但是,企业端的力量也是巨大的,粘性也更强,不要忘了,当年几乎一统江山的wps就是被企业端的office给一扫而光。


马继华


从境界理念来说、钉钉与微信的差距就是陈航和张小龙的差距

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一个互联网产品能做多大,跟这个产品灵魂人物的境界,跟这个产品的产品理念有很大的关系。

微信之父张小龙曾经有几句话,我觉得从一个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角度来说,还是非常感动的。第一个是在2015年微信春晚红包大战之后,张小龙公开表示微信不会再进行大规模的节日性营销活动,把微信用户的时间更多的还给用户;第二个是,一个好的互联网产品,应该是用完即走,而不是最大限度的粘住用户。而且知道现在,虽然很多人说,而且事实上微信也已经成为一款生态级的产品,但是微信依然在用户体验上在国内、乃至全球互联网产品中,都已经是走在前列的,而且足够轻量级,至少比起有的产品一拿出来乱糟糟的好太多,但即使这样,张小龙依然把微信看作是一个工具产品,因为他觉得好的产品就是应该服务于用户的。

钉钉的创始人陈航则是一个没有成功之前,异常低调,钉钉成功以后就开始怼天怼地怼腾讯了,批评腾讯没有价值观,造谣腾讯员工上班严禁用微信,直言用微信办公就像是逛菜市场......诸多雷人雷语,简直是有失风范,而且他还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言论,真搞不懂那些10点之前下班的人每天都在做些什么。

相信从两位创始人的价值观、境界来说就能看到两个产品理念的不同了,也最终造成了现在的钉钉、微信的差别,微信10亿用户,我敢断定没有2亿用户不到的钉钉被用户骂得多,这是肯定的!

从具体差异来讲、不管是用户还是体验钉钉都比微信差得多

从市场定位来看,钉钉是一个面向B端用户的产品,也就是说主要是企业办公领域,但是微信的定位是C端用户,面向的是普通大众用户。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你可以说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我相信不会有人认为生活是工作的一部分。

微信目前已经拥有了超过10亿的注册用户,并且日活跃用户高达8亿,这样的用户体量在全世界来说都是不可忽视的。全球互联网市场,真正能够拥有10亿用户体量的产品有多少,就算放大到整个软件行业,也只有Gmail、YouTube、Facebook、Instagram、Google、WhatsApp、Windows等少数软件产品。钉钉目前的用户还不到2亿,而且面对的都是企业用户,这个体量跟微信比起来可以说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这是很难逆转的差距,可以说是非常大的差距了。

从用户体验来看,说实话钉钉跟微信简直没有可比性!

而且,我觉得,对于大多数的用户来说,如果要二选一99%的人都会选微信,总结起来就是,钉钉不可能超越微信,这不是很大程度,而是绝对!钉钉与微信的差距,本质上就是陈航和张小龙的差距!


EmacserVimer


关于钉钉能否超越微信这个问题独角兽工场认为短期内还无法做到。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钉钉,相信很多人并不了解钉钉却对于微信非常熟悉。

钉钉是阿里巴巴旗下专为中小企业打造的专注团队工作沟通的即时通讯工具,从而提升企业或团队协同的效率。钉钉致力于服务中小企业,它的出现也解决了企业用户的痛点。举个例子来说,平时我们发消息并不知道消息发出去对方有没有收到,如果有重要的事情也会比较着急,用户使用钉钉会让发送方都都能知道发出去的消息接收方是否阅读,有哪些人已读,哪些人未读。这点对于用户来说还是比较实用的。

12月27日,钉钉宣布,注册用户突破了1个亿,而微信在中国拥有10亿左右的活跃用户,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众所周知,马云一直想要做社交,几年前的来往,虽然失败了,但是阿里在社交这块硬骨头面前从来没有放弃过,钉钉的出现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微信俨然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说起微信就不得不提起微信支付。微信支付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支付工具之一,已经大有赶超支付宝之势。最近马云发了20亿红包回馈支付宝用户,以此来抢占市场份额,因为大家都知道得市场者得天下。

再来说说钉钉,面对钉钉的虎视眈眈,腾讯也没有闲着,推出了企业微信。数据显示,目前腾讯的企业微信有150万家和3000万活跃用户,钉钉有500万家和过亿的活跃用户,相比之下,钉钉明显高于企业微信。

总的来说,钉钉和微信各有所长,钉钉要想超越微信,短时间内无法实现。


独角兽工场


钉钉和微信是两个不同的物种,所以钉钉也无所谓超越微信,钉钉用户破1亿,微信日活破10亿,二者是不同领域的两极。



钉钉在2017年12月宣布用户破1亿,目标是作企业社交软件,核心目的是针对中小企业的办公软件。无论是考勤、请假、开会或者是审批,钉钉都可以完成。

而微信是一个社交工具,大家是用来聊天和娱乐的,所以微信用户覆盖面和使用时常自然更多,但二者都离不开,也不会形成竞争,并不会用钉钉的人多了,用微信的人就少了。



从本质属性来看,微信是宽泛的生活社交,钉钉是又侧重的商务社交。

从用户角度来看,钉钉一个让老板满意员工受到束缚的软件,员工把他当做一个考勤的工具,所以商务属性很强。

钉钉的用户粘度有很多是被动粘合,主要是公司要求必须使用,而微信是主动使用和推广传播。

从使用场景上看,钉钉用完即走。钉钉是一个商业工具,用户不会长时间停留,所以用户非工作状态不会使用。而微信则不一样,用户主动高粘性的使用。

所以,二者是高度的差异化,做社交其他公司没戏了,所以钉钉差异化做了商业工具。

你认为谁可以打败微信?我先来,语音识别


毛琳Michael


首先我想说的是,马云旗下的钉钉是个很偶然的产品,而且马化腾信赖的微信其实是一个临时起意的产品,两款社交平台定位不同,所以目前但从用户数量看,钉钉几乎不可能超越微信。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是一片红海,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想涉足其中,包括雷军的米聊、丁磊的易信、还有马云的来往等,最后都是无人问津的局面,而微信几乎覆盖了所有的中国网民,而且海外用户也是相当乐观。

中国有4千多万中小企业,大部分处于纸质办公时代,钉钉的目标是改变这种低效能的工作模式。2017年钉钉企业和机构用户已达500 万,这一数据让企业微信着实羡慕,而微信月活已接近10亿,也成为钉钉绕不过的一堵墙。

所以,钉钉的规模目前看不太可能超过微信,但钉钉确实是一款成功的企业级产品,算是无心插柳的成功。


震长


钉钉超越微信?如果是比上班签到打卡,钉钉应该已经赢了。



不过,虽然钉钉在商务办公中普及率不低,但在商务场景中,跨公司间通过钉钉连接或交互的比例还不高。

一方面,很多公司内部既有微信群,又有钉钉群,钉钉的唯一性价值不明显,另一方面,用户使用偏好还是会滑向微信。

当然,钉钉在很多细分领域,还是比微信有优势的,比如,内部联系方面,由于实名制+邀请制业务逻辑,用户不需要把每个同事的电话加入通讯录,就可以借助钉钉实现通话连接。

简单说,在商务场景下的即时通信服务,钉钉远比微信更好。

但是,除去这些特殊需求或使用场景外,高频的社交联络或沟通,微信还是占据明显优势。

马云希望不希望钉钉超过马化腾的微信,内心还是希望的,但似乎没有这个必要。

因为两个平台商业逻辑也不相同,很多微信生态位应用并不能照搬到钉钉上。

而微信也取代不了很多钉钉应用,比如,企业微信早有了但普及率并不是很高。


李俊慧


这个问题问的就有点问题,钉钉和微信就不是一类软件,怎么算超越?

是日活人数超越,还是日均使用时长超越,抑或是市场认可度超越?

钉钉属于SaaS软件,致力于服务企业,属于弱社交属性的。

而微信就是一个强社交的APP,基于社交基础上搭建了以微信支付为核心的一整套生态体系。

如果强要比较,那就拿成功度来比较一下吧。

微信现在是腾讯的立足之本,日活用户10亿,体量之大基本可以代表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这种情况放眼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在此基础上,搭建了整个的生态系统,满足了人们所需的衣食住行。基本上现在出门有个装微信的手机就可以了,不需要带现金。

以后还会推出电子身份证,以及腾讯信用等一些列功能,进一步加深人们对微信的依赖度。

今年的小程序又是风口,做得好了,微信都快自成一套系统了。各个商家都抢着接入微信,毕竟进入微信就等于进入了大众的生活。

再说钉钉

钉钉在企业平台这个领域可以说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龙头了。

但是企业对他的依赖性却没有那么高,最主要的优势是免费,以及名气大。

但是对这方面有强需求的企业有更好的付费替代品,因为一些功能,用户自身的社交属性也做不起来。

未来的路还不明朗,远不如微信这样不可撼动,且天花板已经初见端倪。


姑婆那些事儿


目前看来钉钉暂时没有这个可能。腾讯是做社交起家的,微信在社交领域无疑已经成为了一个霸主。阿里一直眼馋这块蛋糕,但是却一直都没有办法超越,所以开发了钉钉这一社交软件。

钉钉与微信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从本质属性来看,微信侧重宽泛的生活社交,钉钉是侧重的企业商务社交,它是专为中小企业打造的专注团队工作沟通即时通讯,拥有企业移动办公的一整套系统,在功能设定上是围绕企业内部管理和沟通来,比如考勤、审核、公告、通讯录管理等,专为企业老板服务,解决企业用户的痛点。

从用户数量及体验来看,2017年12月钉钉宣布注册用户突破了1个亿,商务属性很强,能让老板满意,但员工的用户粘合度很多是被动粘合,而微信在中国拥有10亿左右的社交活跃用户,企业微信有150万家和3000万活跃用户,微信基于熟人圈社交,很多用户都是主动安装,两者的用户数量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从使用场景上看,钉钉用完即走,非工作状态不会使用,作为一个商业工具,用户是不会长时间停留。而微信则不一样,发展的已经很庞大了,赋予的生活功能太多,俨然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用户主动高粘性的使用。

总体而言,微信和钉钉各有所长,两者定位不同,使用人群不同,钉钉要想超越微信,短时间内无法实现。


天方燕谈


钉钉和微信虽然在大类别上都是属于社交通讯软件,但两者的在定位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微信定位于全领域的社交平台,也就是all to all,也是国内大部分人日常的生活社交工具。钉钉定位于办公产品,是一个to B的企业办公解决方案,产品类似于金蝶和用友,在正常IM聊天的基础上,加入了在线文件处理、打卡、走流程等办公专用功能。

所以,这两个产品的用户可能会有一部分是重叠的,但使用场景完全不同,一个是随时随地和朋友聊天的通讯工具,一个是上班时间用于与公司或集团内部的同事沟通的办公工具,它们没有多少可比性,就算把它们都作为社交通讯产品来相提并论,钉钉也不可能超过微信的。

首先,微信早已在国内拥有非常深厚的社交用户基础,微信用户超过10亿,目前几乎是每个中国人日常交流的主要互联网工具,无论是打字、发语音、传文件、打语音电话、打视频电话,都已经变成大家日常的使用习惯,基本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短信、电话和facetime功能。同时,微信在掌握大量社交用户的基础上,还在平台加入了大量的应用功能,比如阅读、支付、乘车、购物、游戏、音乐等,微信平台实际上已经是一个生活、交流、娱乐的大生态,这个生态已经全方位笼络住了用户,用户要离开微信平台的可能性很低。加上微信目前在力推小程序,更是把微信的应用触角衍生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用户产生了更强的依赖性。

其次,阿里没有做社交的基因。阿里从起家开始就带有浓浓的商业基因,大部分业务,像淘宝、天猫、支付宝、海外金融等,都是从to B开始做起的,这么多年的业务沉淀,阿里的整个团队都是擅长商业方面的运作。阿里也尝试过做社交,但都失败了。所以,企业的基因很重要,关系到你的团队、资源、风格特性的匹配,不是你有钱就能做好一切东西的。腾讯的基因是社交,所以在社交方面一路绝尘也是正常的。

最后,最初定位决定了用户对产品的心理感受。相信大部分使用钉钉的用户都不喜欢经常用它,因为一登录钉钉,就意味着要开始工作,这是钉钉这个产品一开始面对用户时的定位,如果不是因为要完成工作,相信大部分用户都不会使用钉钉。所以,钉钉一开始就给人一种与生活隔离的心理感受,微信才是用户日常生活、娱乐的伙伴。所以,就算钉钉以后转型做全领域社交,这个最初的定位也很难从用户心中抹去,难以走进用户的日常生活。


目前钉钉已经有超过1亿的注册用户,这个成绩在国内企业级办公软件中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钉钉还是专心做好办公市场,全领域社交就让微信来做吧,它们之间没必要对比,也没必要竞争。


我是悟空问答的签约作者,互联网问答专家,每天发表关于科技、互联网的深度观点,有兴趣的赶紧来互关一波~



科技扯谈官


从2004年开始,阿里巴巴尝试了无数次试图推翻中国社交媒体巨头的腾讯,但是都失败了。阿里巴巴占有微博32%的股份,但微博在中国社交媒体领域仍然只排在第二位,被微信甩在了后面。阿里还将社交元素融入到了它的购物和支付APP当中,但效果并不理想。

但是阿里人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越挫越勇。直到2015年钉钉的出现,钉钉的市场用户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在大步前进。2017年2月28日,郑州钉钉峰会上,公开的数据显示,已经有超高300万家的企业组织使用钉钉,增长幅度达到200%。

一边是企业的大量使用,一边是员工的大量批评,为什么会有这些反差呢?就目前的实力而言,钉钉跟微信相比,实在是太弱小了,用钉钉自己市场公关的话说:就体量来讲,微信是恐龙,我们是蚂蚁。

那么在未来,这只蚂蚁可以超越微信这头恐龙吗?还是会跟微博来往一样因为口碑不佳而销声匿迹呢?其实在未来而言,钉钉和微信之间的竞争,只有一个结果:微信完败,钉钉完胜。

钉钉的发展前景,一定是比微信更广阔,起价制度,也一定比微信更高,商业前景,更是微信拍马都赶不上的。因为钉钉最早定位是企业社交,连的都是人,钉钉如果要是连人就败了,钉钉联物、;联事、联内容就胜过微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