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如何避免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

问题的N次方


我的闺蜜最近很焦虑。

女儿满三岁,七月份从老家接到城里上学。

母女团聚喜悦没持续多久,她就开始各种发愁。

“我现在后悔让女儿留在乡下了……”

“邻居家的孩子,四岁能背几十首诗,我女儿只知道要糖吃……”

“人家的孩子,琴棋书画、英语舞蹈样样会,我女儿……哎……”

我自然理解她的心情。

作为父母,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十项全能,自家孩子“一无是处”,能不着急吗?

果然,没多久,她就打电话给我说:

花光自己的工资,给女儿报了四个补习班。

“孩子能承受的了吗?”

“没关系,人家孩子能上,她为什么不能?我这还算少的,给孩子报七八个的大有人在。”

说这话的时候,她心情愉悦,之前的焦虑一扫而尽。

看到她,再看身边为孩子各种谋算规划的家长,我瞬间意识到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不遗余力为孩子教育投资,真的是为了孩子吗?

从始至终,作为父母,我们只看到我们的焦虑,却很少考虑孩子的意愿。

表面上,我们为孩子全心全意。

实际上呢?

我们不过是拿孩子的未来,为自己的焦虑买单。

这个社会很容易让我们焦虑,衣食住行,工作生活……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能挑逗起我们的焦虑。

你自己算过吗?

你一天对孩子说多少句“快点”?

孩子起床慢了,快点;

孩子吃饭慢了,快点;

孩子喝水慢了,快点;

……

几乎生活中的任何场景,只要到了孩子身上,都可能换来一句“快点”。

这两个字是如此普遍,以至于当我自己有意识地统计的时候,吓了一跳!

我对孩子每天至少说30句“快点”,还是在克制的情况下,如果不克制,那得有多少句?

“快点、快点、快点……”

能快多少呢?

快不了多少的,我们都清楚。

但忍不住还会不断催促,甚至因此大发雷霆。

为什么?

内心焦虑。

我们习惯了社会施压给我们的节奏,以为快就能够适应社会,慢迟早要淘汰,所以,即便明知道孩子仅仅是孩子,还是不自觉地去催促“快点”。

其实又何止是这些。

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如意、做错一道数学题、画画不如别人、背书不如别人甚至长相不如别人的时候,我们都会陷入焦虑。

然后想法设法让孩子追上来,赶上去。

于是,有了深夜凌晨在幼儿园门口睡帐篷、排长队的家长,有了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上名校的渴望,有了孩子赢在起跑线太晚,要赢在出生前的疯狂。

我们如同投资房产一样,疯狂地投资孩子,打着“为你好”的名义为自己催眠,让自己安心。

但其实大家心知肚明,在孩子教育上,我们用力过猛、揠苗助长。

就像香港教育纪录片《没有起跑线》中采访的高中生所说:人生是场马拉松,不应该过早加速。

道理人人都懂。

可是,别人都这么做,我自然也要做。

至少,在随波逐流的过程中,大家和我同在,内心可以得到片刻的安宁。

到最后,只能说苦了孩子。

事实上,如同欲望一样,疯狂的教育投资后,我们可以得到片刻的安宁,却不会得到永久的满足。

孩子琴棋书画学得不错,人家孩子能编程,要不要再报一个班?

孩子记忆力强,要不要想想办法,开发一下智力,说不定也是一个小天才?

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长那么高,是不是让孩子学个篮球锻炼身体?

……

我们的目光从来不在自家孩子身上,而是在别人家的孩子身上。

看到别人家孩子优秀,仿佛自己看到同龄人套现多少个亿一般,心里立刻开始紧张焦虑,坐立不安……

然后回家逼着孩子读书,逼着孩子优秀……

结果呢?

根据中国儿童中心发布的《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报告》显示,中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干扰,5.2%的人存在明显的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米兰·昆德拉说,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不是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而是已经被父母的焦虑压制到极限,在此情形之下,生命反而微不足道,了无轻重。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的心性直接影响孩子的前程。

如果父母自己都每天焦虑不安,你不可能指望孩子心性稳定。

都说教育是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放下自己的焦虑,保持心性的稳定。

只有当你找到自己的节奏时,才能冷静下来去思考孩子的未来,以及根据孩子的特征制定最适合的方案。

杨澜教育孩子,主张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莫过于陪伴。

孙俪曾表示,她对孩子的教育既不是“虎妈式”也不是“鼓励式”,而是“哥们型”,她跟孩子聊天就像朋友相处一样,不会拿出所谓妈妈的尊严。

……

这些优秀的父母之所以优秀,不是嘶声力竭,拼尽全力地去投资教育,而是他们对自己有明确的人生方向和前行节奏。

不会因为一点风吹草动就焦虑不安,反而能在巨大的社会躁动中保持个人的冷静。

对孩子同样如此,他们不会轻易从众,不会盲目跟风,更多的是根据个人的人生经验和孩子的特性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所以,他们看上去毫不费力,实际上早就深思熟虑。

周国平在《宝贝宝贝》中说:我在人生中最看重的东西,也是我在教育中最想让孩子得到的东西。

所以,在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前,要先冷静地扪心自问,你的教育主张够明晰吗?

是出于焦虑后的解压逃避,还是真心为孩子的脚踏实地?

如果是后者,那么大胆往前走,不用担心别人的非议,

如果是前者,那么请你先停下,好好想想、认清自己。

毕竟,孩子的一生不能重来,容不得因为你的焦虑,毁掉他们的大好未来。

---END---


十月妈妈心理


先跟你分享一个我身边儿童心理健康咨询的案例。有一位家长向专家倾诉:“每当我一回家,孩子就在那里嘀嘀咕咕,提出没完没了的要求,有时候甚至大吵大闹,脾气也变坏。”经过专家的询问,发现问题出现在家长身上,因为生活压力大,工作压力大,家长生活中很焦虑,变得非常没有耐心,总是跟儿子说:“快点穿衣服”,“别折腾了”,而不是问他“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

这位家长说,因为生活中很焦虑,根本没有精力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根本就不想倾听孩子在说什么。

家长焦虑,孩子就变得不敢大声说话,生怕你冲他吼叫。于孩子而言,其实他们正在度过自己的童年时光。而当你压不住自己的焦虑而催促或者呵斥他的时候,孩子真的非常的可怜。如何避免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呢?以下有一些建议。



首先要承认自己的焦虑。找个时间温柔的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生活压力太大了,可能对你说话比较急,能原谅爸爸妈妈吗?”承认自己焦虑,可以让孩子在我们焦虑的时候体谅我们。

其次,和孩子一起努力消除焦虑。不管你在生活中如何焦虑,找个时间跟孩子一起玩,玩的时候把所有焦虑先放在一边,全身心投入。要让孩子知道你和他在一起的时候非常的高兴,对孩子来说对他最大的肯定就是父母跟他在一起而感到快乐和骄傲。记住,一副绷紧的脸孔,会毁了你和孩子的关系。找个时间,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一起哈哈大笑。对父母来说,和孩子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种消除焦虑的放松方式。



第三,通过努力,消除生活中的焦虑情绪。你的焦虑主要是来自于你的生活经济压力。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天不会塌下来,只要你们夫妻同心,家庭和睦,一定可以共同面对一切困难,老天一定会奖励那些努力生活的人。

总之,孩子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更敏感,不管你的焦虑情绪如何隐藏,他一定会感知到的。关键在于你要转变观念,消除焦虑情绪的根源,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给他关注,让他感受到爱和信任。



教书匠老杨


说真的,家长的确各方面影响着孩子,甚至某个方面还严重影响着孩子。因为家长是孩子最初的接触者,最直接的影响者,也是孩子最初的榜样者,示范者,引领者,因为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孩子,示范着孩子,触动着孩子,甚至家长的一些脾气或性格也都影响着孩子,看来家长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下面我就上述问题,简单说一下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不当不妥,敬请谅解。

一,作为家长,首先要知道,在你做任何事情,处理任何事情之前,特别是一些大是大非面前,更要知道你身边还有自己的孩子,你的对待一些事情的态度,处理事情的一些方法,无不从侧面影响着孩子,甚至直接影响着孩子。上行下效,或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作为家长,遇事一定要尽可能的冷静。尽可能的在事情面前,不被事情搞的抓耳挠腮,六神无主,甚至是暴跳如雷,特别是当着孩子的面。往往越是这样,越是想不出较好的办法来,甚至还有时将事情办砸,将事情办的更糟,同时你这种焦虑,这种情绪还会不自觉地传递给了孩子。

三,说句不好听的,家长焦虑,说明家长还不够成熟,还不够稳重,还不够豁达,还不够理智,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还有所欠缺。这就向家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家长好好历练,好好修身,好好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改正自己,不断完美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给孩子最好的影响!


图手画圆


一个人背负的多了,自然容易产生焦虑,而这种焦虑需要释放,孩子便无可奈何的在懵懂中成为我们焦虑的承受者。如果家长已经觉察还好,就怕这种焦虑传导连家长自己都未觉察。

不知不觉中,我们可能会对孩子愈加严格;可能会对孩子的任性调皮失去耐心;可能在孩子希望陪伴时,心事重重;可能拿着手机疏压,却忽视孩子的需求;可能为了得到片刻的宁静,打发孩子去看电视;...太多太多的可能。不少家长都用孩子逐渐长大了,我们需要对孩子更加严格来解释这一切。其实这何尝不是我们焦虑的结果。

家庭氛围的营造其实是一件艺术。家长强忍着内心的躁动,力求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交流,辅导孩子功课,督促孩子完成各项任务,自认为做的很完美,自己是理智的父母,其实在孩子心中,这份理智是不合格的。有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是一脸萌笑的大耳朵狼,家长的躁动孩子内心是有感应的。虽然家长们的努力值得肯定,但是如果不是真的内心宁和,孩子仍然会受到影响,最直接的表现是孩子走向两个极端,或者越来越敏感,越来越叛逆;或者越来越寡言少语,不自信。



简言之,避免将焦虑传导给孩子,最最有效的方式是管理好自己,修炼自身,以身作则。这真的很难,但人生不就是一场修行吗?坚持的人,会获得精彩。

愿屁孩妈自己也能早日脱胎换骨!


与俩屁孩共成长


大人保持快乐的心境,善于学习,善于调节情绪!

多出去旅旅行,跑跑步,看看书,练练瑜伽等等!把心情调节好,让孩子感觉到轻松的氛围!

经常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孩子做到更好!

对待孩子用更多的耐心,让孩子快乐,让自己快乐!

大人保持学习的能力,参加培训班,保持工作上的进步,生活心态也会变好!

生活带动工作,工作带动生活,实现正向循环!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儿童阅读


Hello亲爱的宝爸宝妈,蜜桃姐姐来咯!

现代都市下,许多大人可能都有焦虑症。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通过药物治疗结合呼吸练习、祈祷和冥想来治疗焦虑。但是不能保证自己的反应总是正常和健康的,所以会担心孩子会因为焦虑而负担沉重。也担心他们是否会因为自己而发展成焦虑症,就像其他父母担心传递诸如高血压或糖尿病之类的医学问题一样。

焦虑的根源在于遗传和环境。我们不能控制遗传部分,因为像其他任何情况一样,后代有更高的焦虑倾向。但是也有一些实用的解决方案。正如服用药物和冥想作为治疗焦虑的方法,作为一个家长,可以利用以下做法,避免孩子焦虑。

1.不要大惊小怪

当孩子在阳台上,可能父母的大脑直接想象一个悲惨的结局,那是灾难性的。焦虑有时会利用我们生动的想象力,这对自己和孩子都是不利的。同样,如果跟孩子说,不允许他独自穿过繁忙的道路去朋友家,也不需要用极端的情况来吓唬。与其告诉孩子自己不想看到他被车撞倒躺在街上,倒不如从更小更现实的角度关注他的安全。设想最好的结果而不是最坏的结果是一种管理消极预期和控制灾难倾向的方法。

2.练习健康的反应

在孩子们能听懂我们的话之前,他们会抓住其他线索。如果蹒跚学步的孩子朝着自己不小心没放置好的那把刀子走去,父母应该努力镇静而不是惊慌,不是疯狂地挥舞着大喊大叫,而是迅速采取行动,把刀子放好。通过首先实践这些更合理的反应,也能帮助父母自己在这些时刻更加平静。

3.不要做“直升机父母”

直升机父母是指爸爸妈妈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时刻刻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直升飞机育儿会助长焦虑,并干扰儿童自我发展应对技巧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父母自身必须提高对过度保护和控制悬停冲动的认识。

4. 让儿科医生了解情况

关于自己的焦虑症,以及对孩子情绪健康的担忧,其实可以和专业人士沟通。提出任何令人担忧的情感问题很重要。这有助于医生治疗,并量身提出相关建议。

如果孩子有焦虑症,请尽力帮助他们处理。

不知道各位宝爸宝妈关于这个问题有什么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的评论区进行留言哦~蜜桃姐姐等着你!ღ( ´・ᴗ・` )比心


蜜桃姐姐


现代社会,尤其刚刚有了孩子的小夫妻,一时难以适应面对的种种压力,这些压力来源于工作职场,家庭关系等等。应当说没有人能够避免这些压力。


我们有压力就接受它面对它吧!还要怎样?重要的是不想将压力造成的焦虑传递给孩子!我从旁观者来评价,你就是一个合格的父母!你能有这个想法,就感受了你对孩子有多么的爱!


作为你的孩子是幸运的。因为他有肯对他负责的父母,他有爱他的父母,多么的难能可贵!正因为你们的想法,你就会做好自己的父母角色,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一定会在你们的精心呵护下,健康地成长!

对于自己的压力,或者因此产生的焦虑,如果在可控范围,不用去管它,接受它跟它在一起就好!随着你的能力越来越强大,孩子越来越懂事,你的所有的难题会迎刃而解,你的生活一定会充满阳光!你的家庭会充满希望!


心如莲花91632563


昨日已去,明日未来,过好今日即可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唐·罗隐)

虽然说,今朝有酒今朝醉,听起来有点不负责任的感觉。然而事实上,一个总在回顾过去,担心将来的人,总生活在恐惧、焦虑和担忧之中,又怎么去承担过重的责任呢?

说得难听点,焦虑是一种思维的习惯,如果你不小心患上了,要提醒自己需要改变习惯。有问题来时,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要学会接受事情最坏的结果。

不想让焦虑影响孩子,想法很对,但无法实践。只要你还在焦虑,你的身体都在告诉孩子,你并不轻松,又如何不影响孩子?因此,问题关键,是要解决你的焦虑。


这里头有几个步骤,可以机械化地帮助你,摆脱思维的困境:

第一步:内观自己,问问自己都在焦虑什么,写下来。

第二步:把这些焦虑划掉:1.压根不会发生的(比如世界末日之类的,杞人忧天的事);2.已经发生了的(都发生了,只能接受);3.即便发生,你也改变不了的(比如年岁增长,时光流逝);

当你无法改变的一些事,又必然会发生时,你要做的,只是迎接最坏结果的准备,并努力把损失降到最小。要学会放弃完美主义,凡事不要非黑即白,这样太累。

第三步:把剩下的部分,单列出来。

第四步:把单列的每一条,仔细分析,分为几类去解决:

  1. 你自己能搞定的,尽快解决;

  2. 靠家人能搞定的,寻求帮助;

  3. 无法在家庭内解决的,尝试从外部寻求方法;

  4. 找不到解决方法,短时间不是重大问题的,先搁置一旁再说。

第五步:勤练内功,学会化解问题

很多容易焦虑的人,其实是因为没有成长,成长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1. 养成读好书的习惯 《不抱怨的人生》、《人性的弱点》就很不错

  2. 尝试独立思考 这样,你便不会心随境传,与人比较,烦恼丛生

  3. 多运动 健康的体魄助你通过难关

  4. 多交友 朋友是心灵最好的调剂


我的回答也许偏题,也许能让你有所收获,真心希望你能从焦虑的阴霾下走出来,活在自信和希望的阳光里,成为孩子成长最坚实的后盾。

祝福你!


素秋慈


当今社会群雄逐鹿,每一个人都有无尽的苦乐,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儿女快乐。然而,成功不是轻而易举,唾手可得的事情,需要一个人默默的努力,默默的负出。生活的压力,工作的繁忙,事业的成败,家庭的锁事,方方面面的压力都集中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使我们每个人都焦急,焦躁,焦虑。不由自主的表露在我们的言行之中。作为家长如何才能避免把自已的焦虑传递给自己的孩孑,不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要满怀自信,面对困难,自信是关锂,有了自信心,就会树立积极的心态,就会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树立自信是人生成熟的重要标志,在孩子面前,坐言起行要做到败而不馁,胜而不傲。具备胜者气,乐观积极,笑对一切。滚滚红尘,漫漫人生,唯有态度积极,洗尽铅华,人生才会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保持一份淡然的心态。才不会计较个人得失,少生烦恼,才会宽宏大量。在孩子面前不要发牢骚,才不会流露自己的焦虑。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毋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人格健康。所以,我们要胆大心细,处变不惊,克服自已的售急,焦躁,焦虑。把自己的优点,信心,才华展示给自己的孩子吧。(谢谢朋友们的关注)


5364231322852


害怕和贪婪是造成人焦虑的主要原因。

害怕和贪婪是不能制服自己的心理。当思想那些焦虑有用吗?一切事务比起人本身都微不足道。可人往往看重物质大过人本身。

我因爱你(孩子),而为你做一切。如果因我爱你而有的行为,影响了你,就不是真正的爱孩子。

  • 想要不把焦虑传给孩子,大人就要改变自己的思想,以及思维模式。

人被什么控制就被什么辖制,有些是不知不觉自己就陷入其中的,随之产生的副作用就是焦虑。焦虑本身不会给人带来盼望,也不会对事情有客观的改变。

最主要看自己所看重的对人生的意义来说是否是有益的、长远的、对人生命有建造的、支撑人生命动力的一些特殊的品质等等。而不仅仅是金钱与物质,一切以金钱至上的观念为主的,都是金钱的奴仆,被金钱而左右。真正能够主宰金钱的是人的能力。

所以,人很自然的定睛在金钱上,而不是隐藏的能力。所以,摆正自己的观念,就不会直观的把自己的焦虑传给孩子。

一位朋友的妹妹她能力出众,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一直很努力,但是她很不自信,常常害怕和焦虑,就变作更加的努力。到后来,自己的努力不知为了什么,感觉人生没有任何意义,也不满足,对她自己的孩子严格苛刻,孩子的行为模式受母亲的影响,她看到孩子隐约中有她的影子,她自己就很痛苦。

说起来,源自她七岁的时候,那年正月里走亲访友,她母亲带着她去,出门的时候她母亲对她说:“咱们家就只剩七块钱了!”然后,就着急出门了。

她听到这句话,阴霾笼罩在她的心头,她想:“咱们家就只剩七块钱了,花完了怎么办?明天吃什么呀?”越想越就像世界末日来到一样。她再没有心情和亲戚家孩子玩耍,而是陷入深深的恐惧当中。

或许母亲说这句话是无意的,也或许是她母亲心中有压力,也有对缺乏不满足的心理。但是,她不该跟孩子说,孩子还小,没有责任去担当父母经济压力。对孩子说,或许有让孩子要明白一些事情,比如:“出去了,可能妈妈不能给你买好吃的东西了,也不能给你买玩具,等等”,但是,她没有向孩子解释。

要说,要表达不满,要发泄也应该向她的丈夫说。要和孩子说,也应该和孩子解释自己的想法。积极乐观地引导孩子,就不会给孩子造成影响人一辈子心理健康的发酵剂。

  • 工作是工作,工作是为家庭,不要把工作带入家庭。
大多父母忙碌半天还不是为了孩子,想着只有自己努力工作挣更多的钱才能让孩子过的更好。这只是父母的想法,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爱孩子。当然,努力工作,是作为父母养育孩子的基本和职责,但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需要这些,尤其是孩子心理的成长。

工作一天带着焦虑和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家,家是放松的地方,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聊天、玩耍,也可以和孩子运动,既可以缓解自己的疲劳,也不会因为身体的拖累影响心理。

多接触孩子,用心和孩子相处,你会发现童真,会把自己从繁杂和污秽中解脱出来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

很多时候孩子会告诉你,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反而,大人在忙碌中不知不觉就迷失了自己。丢失了初衷,不知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等到人生病了,得了绝症才醒悟过来“原来健康最重要!”

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慢慢发现,“原来他/她在最重要!计较那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干嘛呀?”

处心积虑的得到什么,最后迷失了自己,失去了家庭,“原来,家庭最重要,好好经营家庭才会让人在平凡中感觉到幸福!”

父母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会直接的影响着孩子,所以,当你看到孩子的问题和不足时,恰恰是自己该努力改变和调整的时候。心态的改变让自己看到不足而改变,任何时候都不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