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最爱吃的野味,你更爱吃哪一种呢?

品品视频



好不疑问的说是炒田螺。

记得以前住的附近有家宵夜摊,里面的田螺炒的特别好吃,容易吸出螺肉,辣度咸度都刚刚好,当然想吃辣的可以加辣的。

有时候也会和几个同事去吃,一边吃个小烧烤,一边点两盘炒田螺。

后来大家都不在一起共事了,也没有长聚了。我也会在市场买一些回来自己炒,市场有一些是剪了尾巴的田螺,买回来直接滴两滴油下去,泡个一两个小时,再认真清洗一下外壳。

葱姜蒜是必须的,还有豆瓣酱,干辣椒,红辣椒,热锅下油,放调料,炒香后放田螺下去炒一会。再加一些开水下去,煮透,放点紫苏叶,葱叶,调一点芡粉水,这样汁会浓一些,吸田螺的时候能把一些汁吸到。

这样的特别适合看电视的时候吃,当宵夜。


小不点叮噹


农村最爱吃的十种野味,你更爱吃哪一种呢?

这道题挺适合我来回答的,回忆那青少年间匆匆流逝的岁月,都是满满的回忆杀,只要提要来自农村美味的野食,我总是有说不完的话想告诉你,我都吃过些什么,比比谁吃的野味更多一点,如今回到农村这些天然的野味已很难找到了。

首先出现在我脑子里的野味就是野兔,这或许与老家盛行吃兔肉有关系,野兔生性活泼,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一个人能抓到一只野兔那是非常的不容易,所以儿时的小伙伴们总会拿来分享,体会这来之不易的野味,野兔肉营养丰富,基本不用添加什么辅料肉质都会十分鲜嫩,而养殖的家兔不及野兔的10%。

再者就是田鸡,或许有很多城里的朋友不知道田鸡是什么,会从字面上理解为一种鸡,其实不然,它是生活在田间的一种青蛙,只是因为肉质胜似鸡肉,所以被大家习惯于叫做田鸡。以前在农村田间是经常能看见的,在田间能与它为伴,也可以偶尔抓一些来食用,如今由于农田中使用大量的化学成分药物,使得田鸡受到了一定的污染,失去了它原本的味道。

其次就是野鸡,它通常生活在人烟稀少的山里,非常难抓,小时候野鸡数目泛滥,经常能看见野鸡,我抓野鸡时都是采用身边石头给以攻击,但成功的概率非常的低。野鸡肉质细嫩鲜美,野味十足,用来煮汤那是绝佳的美味。但如今的野鸡采用人工养殖的方式,让野鸡失去了儿时的味道。

在农村的野味实在是太多太多,如还有黄鳝,野猪,螃蟹等都是不错的野味,或许有朋友会发现我舌尖上的回忆全是荤菜,当然我也不否认自己是一个肉食主义者,除了这些外还是有些野果与野菜也是不错的,要问我更喜欢哪一种,我实在是答不出来,因为它们都是我在农村的美好回忆。


文 | 漫话农桑答题助理:南瓜籽


遇鉴好物


出生于广西柳州郊区农村,并且是在土地还没有分田到户搞承包制前的我们,可以说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却无法阻止我们的创造力和“食”之本能。


那时候我家兄弟姐妹六个,仅靠我父亲做民办“臭老九”的每月工资18元和每年的两担谷子,以及我母亲在生产队挣的几个公分养活一家八口人,贫穷程度可想而知!补丁落补丁的衣服还得哥哥姐姐穿小了才轮到弟弟妹妹们穿,一年倒头就过年时才可以买一套新衣服。天天煮一大锅白米粥送各种腌菜或咸菜,晚饭比较“奢侈”的可以酱油拌饭吃青菜,猪肉更是一两个月才能吃上一次……
很庆幸我有一个大我八岁的哥哥和两个小我三四岁的弟弟,我们一家人才能吃上各种各样的“野味”。农村的男孩子无拘无束的“野”得很,他们上树掏鸟蛋,用弹弓打鸟,下河网鱼,沟田中摸泥鳅,半夜打手电捉蚂拐(青蛙),上山抓野鸡、打野兔、捕野猪等等。总之我的童年吃过了无数的野味,撇开野菜、野果或野菌之类的野味不说,光荤类野味都数不胜数。下面上一波图片与同龄的你或他,集体来一次满满的“回忆杀”哈!(注:《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是在1988年11月8日颁布,自1989年3月1日起实施,因此那些年捕猎野生动物是不违法的。)


野猪。捕猎野猪,一般都是我哥跟村子里十来个中年男子或小伙子结伴到很远的深山狩猎,运气再好都要狩猎几天才能捕获的,一年能够捕获一两头都算万幸了!抬回村里宰杀后,参与捕猎的村民每家可以分到十多斤。
野兔
果子狸

獾猪
野鸡等。那时候我哥捕捉到这些小动物回家,我母亲一般会把野兔斩块以后加老姜、八角、桂皮、干辣椒、米酒等配料(那年代农村不用料酒的),或红烧或干锅;果子狸、獾猪、野鸡之类的一般用红焖,或加姜片加些米酒炖一大锅汤,也没有“焯水”这道工序,用我母亲的话说,焯水会把油水和营养都“焯”掉了!嘿嘿!
麻雀
斑鸠

雪鸟等各种鸟类极其鸟蛋。这些鸟肉我们当时如果在野外的话,就烧火烤熟,如果是拿回家,小个的直接油炸然后撒点盐,大个的斩块后与干辣椒、老姜、蒜米、白酒等配料爆炒。


各种各样的

蛇。蛇肉我们基本上是拿回家后跟家里的老母鸡或捉到的野鸡炖汤,我哥偶尔会弄一两条砍成大块后油炸,然后撒盐调味即食,但我们都不喜欢吃他这种煮法,感觉没有喝汤鲜美、过瘾。




四脚蛇(也称肥蛇)。这种蛇我哥跟他的小伙伴们一般喜欢去掉内脏后,直接用火煨,或者用油炸撒盐调味即食,他们美其名曰“吃龙成龙”。讲真,我一直没有勇气品尝这种蛇肉,看见鸡皮疙瘩都起了,所以直到现在也不知其味如何,好遗憾!



蚕蛹、蚂蚱、土狗子蝼蛄的俗称)。每年汛期涨大水,我们就去水田或小河沟里,用细密的捞绞捞在水面上拼命挣扎的土狗子。捞回家后,去掉其翅膀,油炸得香喷喷的,馋坏隔壁家的小孩子!


蚕蛹、蚂蚱、大蝗虫、竹节虫、知了猴等等昆虫类,反正不管季节如何变换,我哥或我弟弟总是“按季索虫”,因此家里一年四季“昆虫宴”不断。但我属于过敏体质,原来吃这些高蛋白质的昆虫很容易异体蛋白过敏,特别吃蝗虫和蚕蛹。不过,现在人到中年以后,或许免疫力增强了吧,反正我吃了不少昆虫但没有再出现过敏现象。

龙眼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这种让种植龙眼、荔枝的果农恨之入骨的漂亮害虫?它们特别喜欢栖息在树龄较大的龙眼树的枝干上,以吸食果树的树液为生。我们常常在晚上打手电筒钻到龙眼树下捕捉,有时一个小时都可以捉到两三斤。它们长长的鼻子中的“鼻涕”甜津津的,我们捉回来就砍断它的“鼻子”,吸收里面甜甜的汁液(后来听说这样吸龙眼鸡的鼻涕还能治疗咽喉痛或咳嗽等症)。然后去掉其翅膀,油炸或文火炒香加盐调味即可。





马蜂、黄蜂、地蜂、黑蜂等各种蜂蜜和蜂蛹。白胖肥嫩的蜂蛹我们喜欢直接鲜食,更喜欢用牙磕破蜂蛹时那甜润鲜美的爆浆感觉。即将蜕化成蜂的蜂蛹鲜吃口感不行,我们就用油炸或炒熟。

螺蛳、河蚌
青蛙













各种河鱼、河虾、河蟹、黄鳝、泥鳅等等河鲜更是我们日常吃得最多的菜谱。甚至大人们在田间地头忙碌农活时,在附近小河沟捕到胖乎乎的荷花鱼或鲫鱼,偶尔也会生火烤几串荷花鱼解馋,又或者用一口烂锅加些泉水,熬一锅浓白鲜美的鲫鱼汤御寒。







还有各种山鼠、竹鼠、田鼠等。俗话说“一鼠当三鸡”,的确鼠肉鲜嫩味美,让人食后回味无穷!那时候河边竹林里特别多胖乎乎的竹鼠,还有地里埋甘蔗种的地方也有很多田鼠。我哥他们有时一两天都可以抓到上百个,去毛去内脏后或烤或爆炒或红焖,怎么煮都挺好吃。一下子吃不完的,就收拾干净放阳光下腊成鼠干,留着过冬慢慢吃。

蝙蝠。 一鼠当三鸡,而一只蝙蝠顶三鼠!嘿嘿,它的营养和味道可想而知有多么鲜美!捕捉蝙蝠我倒是没有亲眼目睹过,不过,以前我家翻修泥瓦做的老房子时,总抓到几只炖汤喝。而据大量捕获过蝙蝠的朋友说,他们那时候跑到山洞里,用一张大网把洞口遮拦得严严实实的,然后点燃一堆稻草,让稻草散发出的烟雾熏蝙蝠,蝙蝠受惊后就立马往洞口逃,被网兜住就跑不掉了。
还有许许多多数不清、道不完的山珍野味,要说更爱哪一种是无法选择的,因为每一种野味都有它独特的味道。虽然如今已有大量人工培育和养殖的仿野生动物,我们依然可以品尝到,但是所有的美味,都已不再是我们在那个贫穷饥饿的年代所吃过的味道!


美食桃淘


呵呵,我看了一下图片,感觉图片里的野味我都喜欢吃,不过要说这里面的最爱,可能还是这个野斑鸠,这可是个好东西!不需要太多的工艺,随便加些稍辣一点的辣子,然后油盐姜蒜适量,来一道爆炒斑鸠,估计是它身上自带的美味,啧啧,又香又鲜,保证你下回还想要!

记得小时候,老父亲工作之余就带上他自制的那只猎枪,山上转几小时,回来家保证有收获,十来只斑鸠开水烫烫打整出来,然后老妈地里摘下些辣椒烧火炒一盘,那味道那香味真是绝美,什麼叫下饭菜,这才是!



大自然中的珍宝


如今的农村里,随着农药的滥用、乱砍乱伐,已经没有什么野味了。

作为80后在农村长大的我,自己从小就是一个打野爱好者。只要有的野味,都尝过。野兔,野鸡,果子狸,松鼠,石蛙,牛蛙,田鸡,螃蟹,龙虾,泥鳅,鳝鱼,各种鱼类,斑鸠,鹧鸪,麻雀,黑头公,马蜂蛹,野生菌,蛇。



最爱吃的还是野生菌。云南的农村里每一个7.8岁的孩子都是捡菌高手,那些年的野生菌卖不上价格,捡了都是自己留着吃。炒杂菌那是相当的美味,鸡枞油能吃上一年,糟辣子干巴菌那是下饭的必备。捡回来的菌子晒干了,留着冬天煮火锅那也是美滋滋。



马蜂蛹也是一道美味,只是想吃到它需要勇气和技术。首先要尾蜂,这可是技术活,眼力相当重要,看见马蜂后要在它身上栓上鸡毛做标记,然后跟踪。找到马蜂窝后还要等到天黑才能去捉,我们都是用火烧的方式将大蜂烧死后才能拿到蜂蛹。不小心时也会被咬到,那叫一个痛,半个月才能消肿。但马蜂蛹带回家油炸出来那叫一个香。



斑鸠也好吃,都说一鸠胜九鸡。农村的男孩每人都有一把弹弓,一到天黑后带上电筒就出动了。斑鸠白天很警惕,但到了晚上就变憨了很多,电筒照住它就不会动了。竹林里的斑鸠是最多的,每晚出去都能有些收获,拔毛后就地烧火烤了吃……

唉,回不去的童年,回不去的农村,回不去的旧时光。

好时光应该被宝贝,因为有限……


彝家小伙


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人只要一长大都会怀念小时候。作为农村出来的我们,当时最怀念的还是小时候在山上找野味野菜野果,在河里抓鱼洗澡,在田里抓泥鳅黄鳝。

答主这里就是典型的南方山区农村,山上的田里的水里的天上的都吃过。说说农村小时候的美味吧。

首先就是田里的黄鳝泥鳅鲫鱼这些,这些也是吃的最多的,因为最容易抓到,天上飞的山上跑的水里游的不太容易抓。小时候一到夏天就开始了我们的野味之旅,晚上的时候就几个孩子一起去田里抓青蛙泥鳅黄鳝,一个晚上抓几斤很容易的,白天了就去捡田螺,还可以抓黄鳝,黄鳝白天就看黄鳝洞,找到洞了很容易抓到,还有抓鲫鱼,那时候田里很多。每次回来都是一大桶,那时候怎么也没有想到二十年后这些每天抓的既然会没有了。腊肉炖黄鳝是我最喜欢吃的。



然后就是山上的野味,野兔野鸡吃的是最多的,我们这里有一种说法就是飞斑走兔,就是天上飞的斑鸠,地上跑的野兔是最好吃的。那时候野兔真的非常多,有时候在路上走都能看见。小时候我们就跟着大人去山上赶山,一去山上有时候几天不回来,就在山上住。每次回来野兔野鸡,有时候还能打到野猪。那时候做一个红烧兔肉感觉是好吃到爆了,现在怎么吃也没有那个味了,而且山上的野兔都要绝种了。


以前河里的鱼特别多,很多都叫不上名字,给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和父亲一起去炸鱼,那时候的雷管不像现在管的这么严,小时候父亲在煤矿挖煤,搞雷管是很容易的。一涨水了就去炸鱼,一个雷管下去,水面上俘起一大片。最喜欢吃的还是黄鸭叫,就是一种身上有点黄黄的,背上有根刺的,抓得时候要特别小心,被刺到了很疼的。那时候感觉吃鱼吃腻了,做鱼汤是最喜欢喝的。然后在鱼汤里放点紫苏叶,美味极了。

天上飞的,就不容易搞到了,那时候就跟着大人去赶鸟,就是在前面放一个很大的网子,几米高,几十米长的,然后一群人就去赶鸟,有时候一跑就是一天,特别累,但是那时候很好玩一群人,在山上一待就是好几天。而且那时候的鸟铳基本上每家好几把,打野鸡是最多的,竹鸡,还有红腹锦鸡,现在红腹锦鸡都是国家保护动物了,那时候吃的也多😄。最好吃的还是嘎嘎鸡(石鸡),这种野味汤一顿开都是白色的。

现在这些野味基本上吃不到了,很多都已经没有了,很多也成为了国家保护动物了,比如以前山上的麂子,现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时候一到冬天的时候吃也吃不完。



有时候想想真的很怀念小时候,不过早已是物是人非,农村里也是人去楼空了。


张家界小伍


有没有人超级喜欢三月泡的




点点有个小哥哥


我的家乡在东北吉林省的一个东南部小山城,哪里山林环绕,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野味也比较多。我就介绍下我最喜欢的几种美味。

1、麻雀,又叫家雀,体型不大,以虫子、谷物为食。记着小时候大人用粘网粘麻雀,找个靠近树林的地方把网只开,一上午就能粘一袋子。用火烤着吃,那股浓烈的味道,用化学老师的话讲就是特殊蛋白质燃烧的味道,闻一次一辈子都忘不掉。肉也是真香啊,不怪人们说天上飞的最好吃。

2、川丁子。又叫柳根,以前老家的河里不少这种小鱼。大的能有一扎长。一般的也就10公分左右,喜欢聚居在河边的柳树根下,把退网逆着水流挡在柳树根下,用脚踹几下树根部位小鱼就全出来了,挤出内脏,用酱焖制,那味道别提多鲜美了。现在环境没以前好了,偶尔看见几份卖这种小鱼的也是被恶劣环境污染的颜色不正常的小鱼,一看就没胃口了。


3、蝲蛄,也叫东北小龙虾。外形和南方人喜欢吃的小龙虾很像。对环境要求较为苛刻,任何的污染都会导致其死亡。记着90年代环境还比较好的时候,经常去河里翻石头小蝲蛄。等到大概1995年之后,环境污染了,河里再也看不到蝲蛄了。蝲蛄活体是呈黑褐色,有两只大鳌,煮熟后呈红色,肉质细嫩、鲜美。代表有快20多年没有吃过小时候吃的那种蝲蛄了。

上述三种是小时候最喜欢的。现在麻雀是保护动物了,川丁子由于环境污染也变味了,蝲蛄基本上绝迹了。还是怀念小时候的那种味道。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农村最爱吃的野味,你更爱吃哪一种呢?

我从小在乡下外公家长大,外公是抓野味的高手,带回家的野味数不胜数,最常吃到的就是泥鳅和螃蟹,偶尔运气好还能抓到野兔。可惜排名第一的野猪没吃过,野猪攻击力太强悍了,不是尔等凡人可以打的。

在我吃过的野味中,野兔的味道都记不太清了,印象最深的还是农田里、小河边的田螺。无论是爆炒田螺肉还是做嗦螺,现在想想都口水直流,最爱口味嗦螺。在农村长大或者在农村待过的80、90后小淘气包们,去田里摸田螺、捉泥鳅、小河里钓螃蟹的事肯定没少干。小时候摸田螺还被划伤过,至今腿上都留着一个疤痕。

有次摸田螺的时候不知道被什么割伤了,回家也没太注意消毒,结果晚上就发高烧了,伤口吃药、打针都不见好转,足足打了半个月点滴才没有继续恶化了。后来治好后腿上就留下了一块疤,每次看着都能忆起跟小伙伴一起摸田螺的时光。

田螺摸回家后处理起来是一个大工程,捡回家的田螺要先用清水涮上几天,把田螺里的污泥去掉,再用毛刷把外边的青苔泥巴之类的刷干净,剪田螺尾也要剪半天。再掐上一把紫苏去腥提鲜和辣椒一炒,嘬起来别提多过瘾了吃田螺一定要嘬才有意思,实在嘬不出的再用牙签挑。

现在的农田里基本摸不到田螺了,市面上卖田螺的倒是不少,听说是田里的野田螺,可惜吃起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味道跟小时候的没法比。


答题助理:白衣


新农大视野


农村最爱吃的十中野味,你更爱吃哪一种呢?先来看看如题描述图片的十种野味分别包括:野猪、野兔、田螺、田鸡(青蛙)、斑鸠、野鸡、黄鳝、竹鼠、螃蟹、鲫鱼



棒奔霸河北人,北方地区像图中有的野味是没有的,即便喜欢也是很少可以吃到,像野猪、竹鼠、黄鳝、螃蟹、田螺没有怎么吃过,其他仔细一想嘿嘿,都是经常吃过的美味。当然还有图中没有的,都是让人垂涎欲滴的野味。


棒奔霸酷爱钓鱼,对于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的各种各样的淡水鱼那是最为喜爱不过,所钓鱼类,

鲫鱼最多,小(1~2两左右)的可以制作成酥鱼,酥软透烂,咸中带甜,大点的鲫鱼和豆腐清炖,汤色浓白,鲜美营养高。


像野兔、野鸡我们这有饭店常年有售,专门收购野兔野鸡制作,熏兔可是出了名的一绝,蘸上蒜泥,配上小酒,人间美味啊。野鸡感觉一般般,肉质太紧,感觉有点发柴,配点肥肉炖,还是可以的。也算不错的野味。



斑鸠真心好吃,不论炖、蒸、煮,哪怕是炸,都是绝对的人间美味,肉质鲜香,不肥不腻,有人专门捉斑鸠出售(偷偷的),虽然没有卖卖就没有伤害,但因为斑鸠实在好吃,吃喜欢的人真的挺多。


青蛙,虽然味道肉质都很不错,但从小晓得青蛙是有益的,真的没有自己去说过食用,在饭店那倒是吃过 ,滋味很好,不愧叫田鸡,有着鸡肉的鲜香滑嫩,但不建议食用青蛙,有益的要保护嘛。


还有刺猬,刺猬肉真的很香,虽然都是瘦肉,可那香是从两腮感觉到,虽然很香,确实不腻。


知了猴:金蝉,马上又要到了食用知了猴的季节,傍晚时分,拿上手电筒,带上可以伸缩的钓鱼竿,就可以出发找金蝉,一晚上运气好的话可以找到几百只,清水洗净后,盐水泡上两天,用不是很热的油一炸,那香香滋味,真的绝了。


像原来田野的蚂蚱,随着农药的使用,基本已经绝迹,本来以为只是儿时的记忆,现在饭店居然有专门卖的成品,(人工养殖的)虽然价格不菲,但那独有的味道会让你欲罢不能。每每想起


麻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人说麻雀那么小,满身毛收拾起来多麻烦啊,这是不懂了,用两手个大拇指在麻雀胸部往外一搓,连毛带皮就出了了,只剩下一个小鸡蛋大小一团肉,制作手法也是多种多样。原来麻雀成灾,轻轻松松可以捉到好多好多,现在虽然还不少,数量上真的少了许多。


我们这属于平原地带,本身野味资源就不是很丰富,为数不对的几种常见野味,就能满足我们味蕾的需求。毕竟对于追求野味不是那么的极致。有就吃,没有也无所谓了。


我是三农答人棒奔霸欢迎大家补充评论加关注 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