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奪嫡當晚,為何雍正帝憑鄔思道幾句話就放過他讓他走?

忠肝義膽嶽老三


雍親王胤禛在眾兄弟之間的博弈當中終於登上了皇帝位置,這是康熙六十一年發生的事(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雍親王胤禛繼承了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可是這雍正皇帝位置真的是來之不易,因為他是在康熙皇帝眾多皇子當中脫穎而出,雍正皇帝的登基在清朝歷史上留下了很多謎團,被稱之為“九王奪嫡”就是傳說中的雍正帝兄弟們之間的事。

在這次所謂的“九王奪嫡”中以雍親王胤禛為主人公,在雍親王府發生了很多奇聞異事,給後人們留下了無數個精彩的無限猜想。

比如在二月河的作品中,包括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就描寫了發生在雍親王府的性覺和尚、太監高無庸、執行奪嫡秘密活動的高福等等的失蹤,這給雍親王府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其中的紹興師爺、雍親王胤禛的幕僚鄔思道更是神乎其神,他的“半隱”和他的成功脫離雍親王府保住性命更是奇蹟。
(為雍正帝出謀劃策的鄔思道)

當代人們、包括歷史學家、清王朝歷史作家出於好奇心,都對雍正皇帝的登基產生濃厚的興趣,特別是近年來的影視作品對雍正皇帝的登基及雍親王府都有大量的描述,所以跟著王爺混也不是那麼好玩的,搞不好小命休矣。

電視劇“雍正王朝”是這樣演繹的:當康熙皇帝把大位傳給雍親王胤禛的當晚他雍正皇帝回到了雍親王府,按照雍正皇帝的說辭是雍親王府還有些事務需要處理。

有什麼事情需要一個皇帝親自來處理?是財產、房產、家眷、還是王府的金銀財寶?很明顯都不是,那就是傳說中“九王奪嫡”的私密信件,重要的是辦理私密差事的雍親王府那些私密人員。
(王府太監總管高無庸)

當師爺出身的幕僚鄔思道得知張五哥來報康熙皇帝已經把大位傳給雍親王胤禛的時候,鄔思道高興之餘,他開始恐懼了,他想到了高福的死和辦理秘密差事人的失蹤,想到了雍正帝的那張“冷麵孔”,這才明白自己的處境!

聰明的鄔思道開始酒留了後路;除了說服雍正皇帝放了自己去“半隱”以外,就是他手裡的那顆“關防大印”就是他的護身符。

鄔思道手裡不光有“關防大印”,還有張五哥帶來的康熙皇帝的“金牌令箭”,可惜讓張五哥交給了十三阿哥胤祥。不過這顆“關防大印”足以調動各路兵馬,他要以這顆大印以保護雍正帝為名來保護自己的性命,看鄔思道的手段。
(鄔思道拿著關防大印)

已經當上了皇帝的雍親王胤禛真的回到了雍親王府!他第一個要見的就是鄔思道。按照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的表現,他見鄔思道的第一面四目相視,無言以對,十分尷尬。還是鄔思道打破了沉默:鄔思道首先說皇上回來了……

雍正皇帝環顧左右而言他的說道:

“你還是你,我還是我,……到了明天,就又是一種忙法了。”

雍正皇帝的大意是:如何安排鄔思道等他想想再定。鄔思道明白,還想什麼?明天可能就到閻王爺那裡報道了!所以鄔思道提出了自己的三不可用的理由,此刻雍正皇帝有可能是動了惻隱之心,不過我想;作為一代帝王是不會輕易動心的,那雍正皇帝為什麼同意鄔思道“半隱”而放走鄔思道呢?

(鄔思道為了保命的佈局)

鄔思道除了他的三不可用和他的“半隱”以外,他還調集了五路兵馬把雍親王府為個水洩不通,就是用那顆官方大印調集的,鄔思道明明白白的告訴了雍正皇帝 ,說了這是為了皇帝的安全著想!

可雍正皇帝表面看不出什麼,心裡非常震驚!既然隆科多站在自己這一邊,他隆科多又是九門提督,又有張五哥親自護駕,還用五路兵馬保護這個王府嗎?

這五路兵馬又晦暗不明,這是幹什麼?這是鄔思道是明明白白的告訴這五路兵馬,他就在雍親王府,他是活人,他還存在,因為鄔思道手裡有雍正皇臨出王府前交給他的“關防大印”所以他能調兵,雍正帝最忌諱的就是軍隊,可鄔思道說了:統屬十三爺統領!

這是鄔思道無可厚非的理由!

(雍正帝不得不放走鄔思道)

太監高無庸和專一辦理秘密差事的高福及其他人可以失蹤,可鄔思道不同,他不但熟悉各個皇子之間的關係,還和十三阿哥胤祥往來十分密切,重要的是雍正帝和鄔思道十幾年來確實是結下了深厚的情誼,除掉他確實不忍心。

鄔思道登不了大雅之堂,可他的三不可用打動了雍正帝。更讓雍正皇帝忌憚的是這五路兵馬都是鄔思道調動的,知道他就在雍親王府,這是雍正皇帝放走它的一個因素。所以雍正皇帝瞬間考慮到把鄔思道放在江湖當中,或者把它放在鄉間,作為雍正皇帝的耳目也未必不是好事兒,何況鄔思道提出去的第一站就是李衛處。

所以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認為單獨憑鄔思道的幾句三不可用不可能動搖作為“冷麵王”雍正皇帝的帝王心術及手段,雍正皇帝一定是根據不同的處境和他的意志留下了鄔思道這個人的性命。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的情節做出了猜想,故事為主,有不同看法歡迎網友們吐槽!

(圖片來自網絡影視資料)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雍正王朝》詳細解剖還在後面,帶你繼續解剖雍正朝!歡迎網友評論互動、留言。(第242期總268期)


日堯居k古史


鄔思道若是想讓雍正放過自己,必須解決了三個問題:

第一,鄔思道這麼多年為什麼要幫助雍正繼位,是不是最終還是為了自己獨攬大權;


第二,鄔思道才能是如此之強,深諳帝王之術,雍正根本沒有把握降服他;

第三,鄔思道知道雍正太多秘密,如果不殺掉鄔思道,該怎麼處理才好。

鄔思道畢竟和雍正相處了這麼多年,他看出了雍正的這些心思,所以一席話是非常有針對性的解決了這些問題。

首先鄔思道說自己不是為官之人,這便打消了雍正的顧忌。畢竟大多數的人幫助皇子繼位都是為了立下擁立之功,以便位極人臣。可是如果雍正真的讓鄔思道進了朝廷,以鄔思道的才能,必然是能夠揣摩清楚雍正的心思。這種情況下,鄔思道必然能夠大權獨攬的。一旦鄔思道動了別的什麼心思,雍正未必鬥得過他。

所以鄔思道知道雍正忌憚自己的才能,所以不斷的貶低自己,用來打消雍正的疑慮。鄔思道首先是說了自己的三不可用:

1.他是個殘疾人,不可能在朝堂做官;

2.他在康熙朝是個犯罪之人,不便於雍正用他;

3.他是個玩陰謀的人,才能已經用完了。

其實鄔思道說的這不幾點都是站不住腳。比如他說的第一條,他是殘疾之人,歷朝歷代沒有過殘疾之人做官。可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孫臏便也是個殘疾人,在當時的齊國擔任軍師。


不過這種情況下,鄔思道只能這樣說。緊接著,鄔思道還利用二人之間的情誼,讓雍正不忍心下手。特別是最後鄔思道哭著說他們君臣二人這段恩遇,真是讓人五味雜陳。前幾個時辰,鄔思道和雍正為了奪嫡而肝膽相照,雍正孤身進皇宮,鄔思道在王府裡面策應。

可是現在,雍正已經成了皇帝,而鄔思道卻要可憐巴巴的求著雍正放過自己。此時雍正必定會想起這十幾年二人為了奪嫡而日日夜夜謀劃的場景。即使人稱冷麵王的雍正,也是被鄔思道所打動了,此時的他眼睛裡面也是含著淚。

但是感情只能管得了一時,管不了一世。比如康熙的幾個兒子,他們之間都兄弟,如果生在平常人家,自然能夠相安無事。可是權力面前,感情不可能永遠其作用。所以鄔思道還是要為自己找一條退路。不得不佩服鄔思道想出的半隱之策,他在李衛那裡可以說是最佳選擇。一方面他能夠遠離雍正,避免雍正猜疑自己,另一方面也是便於雍正隨時瞭解自己的動向,使得雍正能夠安心。畢竟雍正最信任的除了在京城的十三阿哥,便是在外面做官的李衛。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這個題看似簡單,但回答起來容易把人帶偏,我就說說我的看法,希望大家指點。和上司打交道,不需要話多,忌諱話無用,而且話多容易敗露,而話到點子上則不同。幾句話的信息量如果大到讓上司震驚,那麼機會就會出現。鄔思道正是讓雍正皇帝看到了誠心,以及一種特殊感情所帶來的牽絆,是人總有弱點,而雍正需要的是和自己站在一起的人,而鄔思道顯然是不二人選。雍正也是處於一種殺與不殺的兩難境地,鄔思道作為智囊可算舉世無雙。鄔思道說雍正以後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與自己所長的陰謀詭道大相徑庭,雖然是一種說辭。這些都足以讓雍正做出退讓之舉,而鄔思道可因此而活命。鄔思道作為文人,能夠以一己之力匡扶國家百姓,是畢生理想。張良的退"留",所期許的也是這樣的。

君王作為國家最高統治地位,最看重的是穩定局面。對於可能遇到的最大隱患就是有人對自己太瞭解,而帶來一種不可控制的局面出現是最擔憂的。

對於雍正來說,理想實現了,那麼後面的事就是另外一件事了,因為打天下和治天下如果用同一批人,是比較難控制的。而鄔思道看到的正是在於人和人之間身份的變化,帶來的改變是巨大的,所以很難共事是很正常的,甚至彼此出現大的分歧。

可以用一句俗語來講,共患難易,共富貴難。


源點1光年


鄔思道言之有理說中了雍正的內心,解除了雍正的戒心,而且以後雍正還有需要用得到鄔思道的地方


山水莊園VIP陳清泉


這真是無聊之人,一個二十多年前的電視劇,讓你們這些吃飽了撐的沒正事的人,攪和了近一年了,分析來分析去的,有的根存都不存在的事讓你們都能分析出一二三來,突然想起水滸中的潑皮牛二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