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即墨劉家莊與螳螂拳

青島即墨劉家莊與螳螂拳

著名螳螂拳師姜發權比武所獲金盾

螳螂拳,象形拳之一種,山東四大名拳(螳螂、孫臏、文聖、四通捶)之一,傳統武術九大流派之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早年並無分支門派之別,後經歷代宗師充實發展,逐漸形成了三大古老流派,是為梅花螳螂、七星螳螂、六合螳螂。

即墨西北劉家莊一帶所流傳的螳螂拳,是太極梅花螳螂。民國時代店集西棗行武術大師、“千手擒拿”韓慶堂,也是螳螂拳名家,但韓氏所習,卻是七星螳螂。與劉家莊一帶所傳截然不同。

太極梅花螳螂拳講究長短兼備、剛柔相濟、勇猛快速。基本手型仿螳螂前爪,類似刁勾,名“螳螂爪”。主要手法有勾、摟、採、掛、刁、纏、劈、按,崩、扎、滑、截,主要步型有虛步、四六步、麒麟步,主要步法有滑步、跟步、踏步、拖步,基本身型頂頭、沉肩、垂肘、活腕、擰腰、坐胯、扣膝。上肢靈活,臀下沉穩。枝搖根固,只動腰不走胯。勁法講究柔纏、剛發,脆快抖彈,以纏圈與抖髮結合為用。發勁多通過幌腰抖臂,形於手指。多短手快打,招勢連環。隨其勢打,尋其隙打,見空就打,出手打,回手也打,以打為守,實劈硬砸。拳法有砸、彈、劈、挑、蹦、勾等。套路結構嚴謹,銜接巧妙。發勁剛而不僵,柔而不軟,短中寓長,快速敏捷。

青島即墨劉家莊與螳螂拳

姜發權晚年存照

據傳,劉家莊一帶太極梅花螳螂拳,主要傳承自姜發權等人。姜發權之上,太極梅花螳螂師承關係如下:

清乾隆間,海陽貢生李秉宵(順治間左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李贊元孫輩。雖與即墨李家周疃李秉和同輩同時,然海陽李來自福建泉州軍戶,周疃李來自滇南,應不是一家子)棄文習武,為螳螂拳一代宗師。李秉宵傳萊陽赤山人趙珠。趙珠開創梅花螳螂,傳海陽發城榆山夼人梁學香。梁學香融合梅花螳螂與太極,並創編“摘要”,是為太極梅花螳螂,或稱梅花太極螳螂。後傳萊陽黃金溝人姜化龍,姜化龍傳萊陽趙戈莊宋子德及由格莊李崑山。姜、宋、李時代,梅花螳螂拳發展盛況空前。打的硬,姜化龍。姜化龍三下滄州無敵手,威震武林。宋子德富有文采,與之過招不但鮮有能擋其鋒者,還從理論上完善了梁學香傳下螳螂門的拳譜理論。李崑山盡得梅花螳螂拳中精華“摘要”六段、“八肘”、“攔截”、“梅花路”等真傳及姜化龍所精擅之“達摩易筋經”、“氣功八段錦”及“三回九轉內功”等,一九三三年春,與同門王玉山、劉祖遠、宋舉龍四人參加山東省國術考試,獲長兵第一。同年秋赴南京參加國考,連戰連捷,再獲長兵第一。

李崑山門下有姜發權、李言成、劉鳳喜等劉家莊眾弟子,但姜發權等前期授藝者,為李崑山之侄李樹載。姜發權在劉家莊一帶再傳李視勝、姜正曉等弟子二十餘人。

青島即墨劉家莊與螳螂拳

姜發權親傳弟子之一姜正曉

另外,西尖莊楊德令與姜發權為同齡人,雖然同屬太極梅花螳螂門,但師承不詳。民間有說法,劉家莊一帶螳螂拳“八肘”,實際是楊德令傳下的。而螳螂拳初成時即有“崩補”和“八肘”,倒是後來至李秉霄及趙珠時才創出“亂接”(現也叫攔截),梁學香時才有才有“摘要”。如是言之,楊德令所習或為老架。並且,楊還擅長摔跤,在青島國術大賽上拿過套路第一,並擊敗過體重超過自己的選手。

太極梅花螳螂拳在埠東一支,來龍去脈也無可考究。傳人喬培靜,60多歲了。上溯三代,祖父喬樹孔、父親喬善訓均習武練拳,雖然也是螳螂拳,但與姜發權、楊德令等人傳承也無關係。

青島即墨劉家莊與螳螂拳

拳師喬培靜

姜發權(1910—1986),段泊嵐鎮劉家莊一村人,著名拳師。少時家境小康,亂世之中為求看家護院自保,父母送他到大沽河北岸的萊陽沽匯鄉由格莊,拜螳螂拳名家、“萊陽三山”之一的李崑山為師學藝。李崑山號稱“山東一條槍”,在民國時代的武術界聲聞遐邇,各種應酬及社會事務繁忙,很少有暇親自授藝。因此姜發權在由格莊學藝八年,武功技藝多由大師兄、李崑山之侄李樹載代師傳藝。

由格莊學藝八年,姜發權練就一身好功夫。據傳當年姜發權每天去由格莊學拳,夜晚回家的十八里路上都是一步一拳,打著拳回家。過五沽河不脫鞋,總是倒立以手代足蹚水過來。夜晚回家從來從來不走門,用雙手抓住屋簷下的額枋翻上屋頂,再到另一側飛身而下。正是因為勤學苦練加上先天資質,姜發權在李崑山的眾弟子中很快出類拔萃。不但成功打出由格莊,而且在平度舉辦的(即墨、萊陽、平度)三縣武術擂臺賽上,以不敗戰績奪得金盾優勝。

也正因此,李崑山對姜發權另眼相看,安排他到進萊陽武備鄉校。其時,李崑山任武備鄉校校長。姜發權得以一邊工作,一邊學拳。幾年下來,終於盡得李崑山真傳,成了李崑山最為得意的二十幾名弟子之一。

青島即墨劉家莊與螳螂拳

姜發權嫻熟“太極梅花螳螂拳”亂截、八肘、崩補、摘要、梅花路等全部拳械功法,由李崑山親授的大槍、短棍,均武林中罕見絕學。姜發權為人寡言少語,不事張揚。據傳晚年授徒,更是全憑秉性好惡,非人品本分且資質入法眼者不傳。據傳其門下近二十幾名弟子,無一人盡得其所學。其最得意弟子,是劉家莊五村的李視勝。電影明星、武術家於承惠的師兄張炳鬥,也算很大的腕兒了,據說還是業師李崑山的外甥。有一年去劉家莊看姜發權,據說姜發權很冷淡。對官方捧的武學大師,老先生似很不以為然。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在傳統武術日漸式微甚至走向沒落的時代,大師的帽子不好戴。

青島即墨劉家莊與螳螂拳

沽河夕照

同樣也不得不說,如姜發權等老一輩拳師的武術造詣也許達到很高的境界,但拘於時代和生存環境,無論學識眼界,總還是受侷限的。且不說理論建樹,就算再如梁學香、趙珠那樣推陳創新,恐怕也是勉為其難。那一代人在擂臺賽上獲得的榮耀以及在鄉野間獲得的聲望,也許是中國傳統武術最後的一抹光芒了。

作者,三逸狂客,山東青島即墨人。作家。出版有《坐堂追餉》、《鐵血順風號》、《煙火孤城》、《我的野蠻同桌》。

目前代表作:《雙車錯》、《洪門令》、《瞞天過海》、《坐上火車走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