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郊区工薪“租房族”生存状况

北京,这个很多人追求梦想,努力拼搏的地方,随着众多企业在京郊地区的落地,众多的无房外来工作人员,聚集租住在京城的外环地带,成为典型的城市“边缘群体”,条件好的在县城租个楼房住,条件一般的同别人合租个楼房住,条件赶不上一般的,就在工作单位附近的村子里租个平房。

北京郊区工薪“租房族”生存状况

这部分人群来自全国的四面八方,河北、河南、山东、甘肃、东三省等地区的人都有,大部分从事工厂内的工作,部分自由职业者做点小生意。这几年京郊的房价也涨到两三万到三四万一平不等,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基本上承受不起如此的“天价”,想买房子没有个一百多万都不用想,他们大多数人在工厂内工作收入每月五六千块钱,还要养家糊口,所以,房价涨跌的对他们来说也无所谓了,因为同他们基本没什么关系了。但是房租的价格就有很大的关系了,在县城租个三居室的楼房每月下不来两千五百块钱,在县城边上租个两居室的楼房也要一千五百块钱了,这还不包括水、电、物业费用。在村子里租个不到十平方的小屋子每月也要四百块钱以上,就譬如我所在的怀柔科学城,附近的村子一间厢房也就七八平方,每月房租三百五以上,电费一块钱一度,水费按照人头收,每月每人十块钱,现在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网费每月需要五十块钱,如果再租个两平方米的小厨房,需要每月再加五十块钱,冬天取暖每月按照二百块钱收取,这基本上算是租房的最低消费了。好处就是离上班的地方比较近一些,骑电动车到上班的工厂,基本上十多分钟到二十来分钟的车程。附近村子的很多村民都把院子隔出来多个小屋子,租给这些“租房族”,一个院子多的住户达到八九户,白天上班时静悄悄,下班了才热闹起来。

北京郊区工薪“租房族”生存状况

“租房族”在村子里租房的占大多数,毕竟还是低收入人群比较多一些,每月挣不到一万块钱不会想着去县城租那两三千块钱一个月的房子,即便每月挣个一万多块钱,很多人也舍不得把这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贡献给房东,背井离乡到这里打拼,在老家还有父母和孩子需要改善生活。在村子里租房综合算下来,平均每月最低也要用五百块钱。吃饭就没有个标准了,如果顿顿吃面条子,啃咸菜疙瘩的话每月也花不多少钱。如果吃海参鲍鱼的话,那点工资不够吃一顿的。很多工厂内都有食堂,可以免费或者象征性的一顿饭管吃饱,收个一块钱两块钱的。即便自己做着吃,普通人,每月也就在八百到一千块钱之间。还要省下钱来给家人打过去,所以在吃和住方面基本都是很节俭的。平常的交通工具就是电动车和公交车,也有个别自己开车的,肯定不是什么豪车了,现在车价低,七八万块钱就可以买个不错的轿车了,如果带着孩子在这里工作的,有车开更方便一些,租房的村子里现在停车都是个大问题了,越来越多的租房族们都拥有了自己的小车,如果时间充足,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了。在工厂上班有一大好处就是工厂发工作服穿,每天上班工厂要求穿工作服,所以,自己那些好看一些,时髦一些的服装也就在平时下班了,或者休假的时候穿一穿。

北京郊区工薪“租房族”生存状况

从以上京郊工薪租房族的衣食住行,我们不难看出生活的艰辛,但也是很无奈,别看回到老家一个个看起来溜光水滑的衣锦还乡,其实这背后的辛酸只有自己能够体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