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前焦虑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如何解决?

鹿凉笙bang


楼主好!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本质是人自造的“心理陷阱”,是自己困住自己、暂时无法挣脱的的心灵假象,是“消极思想观念”长期暗示自己和误导自己的错觉,悟之不可怕,改之也不难。下面把曾作为高中家长的、对孩子心理问题的一些体会,分享给你,供参考。

“孩子的焦虑”,起因很复杂,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下面分五类,简单说明。

【1、遗传因素】

a、孩子是父母身体的一部分,他们天生的性情里,都遗传有父母的性格基因。所有家庭里,每个孩子身上都会有与父母相同的性格特征,常常是父母贪婪,孩子也贪婪;父母急躁,孩子也急躁;父母不爱学习,孩子也不爱学习,等等。故孩子现在的焦虑与父母内心深处的、曾经的焦虑,有对应和呼应关系。当父母看到孩子很焦虑,一定要保持自己的镇定,泰然自若,无论再苦再难,都和颜悦色地与孩子说话,不抱怨、不苛责、不强求,总是充分地肯定和信任孩子。大人的这种成熟稳健的心态能传染给孩子,帮他们增长定力,减轻思想压力。

b、孩子前世的福报不够,曾经做的坏事太多,生到今世,会以“愚钝无知、学业艰难、性情浮躁、命运多舛”为报应,承受这个代价;以这样的痛苦方式,为前世的错误偿债。故孩子的情绪极端化是他们成长中的特殊阶段,父母在语言上用爱、用责任、用智慧,多去交流,感染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理误区;在行动上,多表现出与孩子同甘共苦的决心和气概,就能及时减轻和消除孩子突发的心里焦虑。

c、按《易经》命理学的道理看,孩子13岁--18岁(含18岁)是人生的第二个低谷期,其中13、14、15和18岁的四年非常背,人人都如此,这段时间恰恰是初中和高中的命运转折期,自然也是父母和家庭的厄运期。这段时间里,孩子的学习状态普遍是“起伏大、思绪繁杂、好恶不定”,遇到的所有身心困难都是命运注定的。孩子情绪反复无常,容易焦虑,背后都是先天的制约。

【2、年龄因素】

a、孩子在“初二至高三”阶段,都会进入身心的快速成熟发育期,情绪不稳、多动敏感、爱钻牛角尖,这些合起来就是常说的“情绪叛逆(逆反)”,特点就是非理智化、任性化、简单化、极端化、矛盾化和迷茫化。一旦遇到困难就蒙了,遇到挫折就很痛苦,无法挣脱。父母应该定期与孩子谈心,不一定总谈学习,可以用讲故事、讲自己的过去、讲身边人的成败经验,甚至讲电视剧、电影、史书上的小故事都可以,把要说的“拼搏、坚强、自信、乐观、勇敢”等理念,巧妙地灌输给他,教他正确面对和处理各种矛盾关系。一定要反复讲,经常讲,帮孩子提高“心理成熟度”。孩子最焦虑的往往不是困难,而是面对困难时,没有办法,克服不了;他们不是不懂“坚韧”的道理,而是不懂“正确坚持”的道理,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同步心理引导,一定要跟上,与学校的教学配合好。

b、男孩的焦虑比女孩轻得多,是因为男孩的思维简单,且没有女孩的生理期,对事物相对比较麻木,而女孩恰恰相反,思虑密,心事多,遇到不顺就搁不下,非常情绪化。所以,父母对男女孩在焦虑时的引导,要有所区别。对男孩,多鼓励、表扬和肯定他的努力,就可以了;对女孩,则要问清原因,选择最合适的时机、最合适的语言、最合适的方式,才能把话说到她们心里去。这方面的交流技巧,就是父母要去积累和钻研的了,每个家庭都不同,看自己的体会了。

c、异性吸引产生的相互干扰,是很多莫名其妙焦虑的背后根源。色心萌动,好奇猎奇,相互欣赏,彼此羡慕,这些潜在的心理本能追求,会在污浊的社会风气浸染下,常态干扰孩子的心理发育。很多孩子的焦虑说不出口,原因都是与“情色需求”有关,不一定都与学习和班级别的活动有关。家长一定要注意这个特殊的心理背景,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同步教育孩子正确面对异性问题。当然,做父母的也必须收敛自己的身心和生活习气,别给孩子太多这方面的家庭暗示。

【3、环境因素】

a、纷乱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会长期触发孩子的焦躁情绪,多数大人也是如此。所以,孩子在家时,父母要注意保护他的学习条件;面对在校寄宿制的平日生活学习,提前教他“怎样克服吵杂环境影响心理”的方法,而不要任由孩子去忍受、去自己解决。绝大多数孩子都不擅长自我调节情绪,学习压力大、竞争气氛浓、身边看不见的社会歧视以及污浊的不公平现象,都可能引起他们特别强烈的情感憎恶或失态。如前所说,父母对孩子成长要同步做的心理课,必须跟上。对孩子的学习教育是学校在进行,对孩子的心理教育更多需要家长辅助进行,不能全靠学校。

b、孩子身边的、毛病一大堆的人,会长期无形感染他的情绪浮动,渐渐扭曲价值观和人生观,导致情绪的畸形成长。在校交友不慎,是绝大多数孩子焦虑的主要原因。父母一定要经常给孩子讲,怎样判断人、怎样交流、怎样说话、怎样对待矛盾、怎样面对痛苦等等的方法,讲的多了,孩子能听进去,变成自己的理念,自觉调整状态,化解自己的焦虑。

c、父母和别的家庭成员性格上的缺陷,将暗中传染给孩子,加重他的心理焦虑。很多孩子的焦虑并不重,都是被父母等家人错误的处事方式、言语甚至做派激怒,进而放大了看不见的焦虑。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面对的一切都是新的,对心理疾病的感觉也是新的;大人能正确面对的困难和矛盾,孩子都不擅长,哪怕是一点点小矛盾,大人不会在意,孩子却压在心上,很久不能释怀。所以,保护孩子的情绪是家长的必修课,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甚至打架,不要在孩子面前太放肆,不要在孩子面前玩虚假、拿架子、摆老资格,而应用平等的态度教育孩子,更容易见效。不要把孩子看做自己的私产,要把他看做一个有独立判断力的、有自主性的人对待,口气不傲慢、语调不霸道、言辞不欺凌,时时处处使孩子觉得,父母的关爱是建立在平等之上的,这是教育孩子必须注意的关键处。

【4、性格因素】

a、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性格的差异性也是如此,解决焦虑等的心理问题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父母需要去摸索,而不能用过时的老经验,也不能简单照搬别人的经验,要孩子去被动地适应自己。帮助孩子,是从了解自己孩子开始的。家长往往不擅长观察孩子的举动和情绪的细微处,看不到身心成长中的点滴变化,总试图用旧的眼光、旧的看法、旧的方式,甚至常用幼儿班、小学的教育方式,对待初高中的孩子。家长教育观念的落伍,跟不上孩子的心理成长,是不能帮孩子解决心里焦虑、在教育上总是脱节的主要原因。家长的教育要对接孩子的性格特征,对症下药,是必须的长期策略。

b、对说话、做事急躁的孩子,多创造条件,使他吃苦,能打磨掉他的“躁气”;对行事草率、常无头脑、粗心大意的孩子,要对给他精细的事做,能打磨掉他的“愚气”;对特别自私、喜欢独处、格外任性的孩子,要多拉他见世面,能打磨掉他的“独气”。如果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父母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教育,则高中阶段更应该赶紧补课,不能放任孩子的性格成长自流,具体做法还是要靠家长自己探索,没有共同能用的钥匙。孩子还有其他很多性格问题,解决起来,与此近似,不再细说。

【5、学习因素】

a、不适应寄宿制生活。初一的孩子在新环境下,对啥都好奇,不太容易焦虑;高一的孩子比较普遍会遇到“寄宿制”的生活学习方式,变得“不会学习、不会交往、厌烦集体生活”,陷于想逃避、又无法解脱的心理矛盾中。这方面看,城市孩子比农村孩子的适应性差。过去“独处、独学”的状态变成大集体制,过去的学习效率降低了,更强的竞争对手总是超过自己,努力了还时常在挫败中,这种沮丧的内疚萦怀,久了就变成心里焦虑,且孩子自己知道,说出来也没用,总是压在心底,自己折磨自己。一般对寄宿制的心理适应期是1--1.5年,习惯后,孩子自己就把焦虑调整过来了,但往往为时已晚,所以城市家长在高一阶段的心理辅导,一定要跟上。

b、学习方法过时了,不会及时调整和规划。用小学、初中的学习方法学高中知识,是绝大多数孩子高中成绩下滑的主要原因,这个特点在女孩子身上表现的特别突出。孩子自己是不会主动改变长久形成的学习习惯,所以家长要在高一不仅关心孩子的心理问题,还要主动帮助他根据学习成绩的变化,经常微调日、周、期中和期末的学习计划,乃至寒暑假的学习计划。用一套旧学法走到黑,是相当多孩子高考失败的主因。另外,高中三年的学习方法是不一样的,需要经常做调整,与学校教学形成合力,不能重复和冲突,家长一定要懂这个道理,引导孩子及时改变。

c、不敢竞争和拼搏。受身边人的邪见影响,或其他微不足道的干扰,孩子屡屡失败后,会失去自信,降低竞争力,变得逐渐麻木起来。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这种消沉、封闭、自甘堕落的特点,及时帮孩子堵住心理和学习的漏洞。意志、信心、韧性、耐力,不仅是高一、二期间学习成绩的保证,更是高三阶段能否复习再上台阶的决定力,一定要从高一开始持续培养,不能间断。一旦疏忽错过,孩子深陷“自卑”的心理陷阱里,焦躁将加速降低他的学习效率,高三必败!

【小结】

面对孩子的心理焦虑,家长的常规做法是:如是学习方法方面的,就帮孩子改变学法,提高成绩后,将自动消失;如是生活环境上的,就多鼓励孩子的信心,日久将自动消失;如是人际矛盾上的,教孩子冷却、搁置矛盾,甚至常去学校,找班主任沟通,调整孩子的座位和寝室;如是学习态度方面的,要多与孩子谈心,纠正他的邪念;如是暂时失败的挫折感,临时引起的焦虑,教孩子忘记失败,重振士气,再次拼争命运。总之,对心理问题,只要不是很重要的、非解决不可的,教孩子放下它,不去想,慢慢就淡忘了,“放一边,不管它”常常是最好的方法。当然,诸如早恋、贪玩、夜猫子生活引起身心疲惫,导致的情绪烦躁,且孩子还对家长隐瞒的,就很难治了,父母非要下一番苦功夫,否则孩子没救。

【最后的建议】

a、孩子在家时,教他天天发愿念观世音菩萨名号,一般每次不少于3000声,能显著调整心态,减轻焦虑感。在校的每天晚上临睡前,也养成习惯念300--500声,几分钟而已,就能化解心头看不见的焦虑。这是很多孩子都用过的自救方法,效果非常好,可以试试。

b、不论家境如何,父母要常给孩子制造吃苦的条件,只要可能,一定减少享乐、享福的机会,因为人在平淡、困苦中,容易增长智慧力,而富贵常销蚀人的竞争意志。好成绩必须用汗水换,没有第二个办法能得到。

高中三年,孩子的智商都近似,学习方法近似,比拼的就是意志力,看谁坐得住、忍得住、熬得住;高考,考的就是在困难面前,怎样生发智慧的能力。孩子的这种综合学习力和悟力,都是在每天、每件事上磨练的。说到底,“学习好”是没有秘密的,本来人人都能做到,差距就是从心的耐性上,逐渐拉开的。好孩子的强大,不是强在智商和学习方法,而是强在面对困难时的心理强大;好孩子不是遇不到困难,而是善于改变自己的心态,正确面对失败。

话题很大,就简单说到这里。


本然堂讲席


是很久以前的题目了,可看到了还是想回答,因为感同身受啊。 从幼儿园就不爱去,每天起床装肚子疼,被我爸扛着去。小学没什么印象了。初中就开始早恋,而且在学校属于鸡头,所以没什么压力,还挺喜欢学校的。后来到高中就完蛋了,从鸡头变成凤尾,厌学从那时候就真正开始了,不止是寒暑假,几乎每个周末都是哭着去学校的,我妈带我去看了心理医生,有些轻度焦虑和适应综合症,不知道是我慢慢的接受了自己的不优秀适应了学校还是医生的药管用了,我变得好很多了。我觉得更多的原因还是我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不再去和那些那么优秀的人比,毕竟我这个凤尾也是靠美术特长考进去的,我有一技之长,就不要再难为自己文化课也很优秀。 现在大二,其实开学恐惧症还是很严重,明天就要走了,感觉整个世界都是黑暗的,不过不会在在家里哭了,可能是不想爸妈担心,也可能是想让他们觉得我内心坚强。但在男朋友身边还是会哭,可能因为异地恋吧 (就是初中早恋的初恋喔~) ,很痛苦。 也说不上来学校有哪里不好,想想之前经过的那一年也都挺开心的。大概就是畏惧将来的未知吧。 我们总在讨厌现在而憧憬未知的未来,幼儿园憧憬初中小学,初中小学讨厌写不完的作业开始憧憬高中生活费自理和住校的自由,高中又讨厌高考的压力憧憬大学的放飞自我,大学又讨厌自己不够优秀生活不够充实,期待毕业在工作上一展拳脚。 焦虑和恐惧都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吧,有时候接受现状并不是不求上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