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甘肃」古往今来七里河

七里河区早在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活动。夏、商、周时代,属羌戎之地,人们主要从事以畜牧业为主、农业为辅的生产。秦时,秦人不断向西开拓,其势力逐渐扩展到今兰州地区。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置陇西郡,地属陇西郡。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陇西郡榆中县,属陇西郡榆中县。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置金城县,地属金城县。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金城县属金城郡。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金城郡并入陇西郡,翌年九月复置。三国魏、西晋仍沿西汉旧制,为金城属地。十六国时期,兰州地区先后为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前秦、西秦、后秦各割据政权所据,东晋时期仍然沿用金城郡治,辖区属之。


「美丽甘肃」古往今来七里河


唐末至五代十国时期,兰州为吐蕃占据。吐蕃在河陇地区沿袭唐朝制度,设州、县,州设大都督,县设都督,兰州亦当如是。五代至北宋初年,吐蕃势力渐衰。吐蕃部落散居在兰州地区,兰州先后为回鹤、党项羌占据,遂为西夏所有。


「美丽甘肃」古往今来七里河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兰州为兰县,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9月复升兰县为兰州,隶属临洮府。明崇祯十六(1643年)李自成部将贺锦攻克兰,辖区东部部分地区仍为兰州管辖。


「美丽甘肃」古往今来七里河


清初,沿用明制,兰州仍属临洮府辖。同时又隶属于陕西行都指挥使司。清康熙二年(1663年)设兰州卫,属陕西布政司。清康熙三年(1664年)分陕西布政使司为左右布政使司,以右布政使司驻巩昌(今甘肃陇西)。康熙五年(1666年)甘肃巡抚由凉州(今甘肃武威)移驻兰州。康熙六年(1667年)改陕西右布政使司为巩昌布政使司,甘肃与陕西分治。康熙七年(1668年)改为甘肃政使司,并移治于兰州,至此,兰州成为甘肃省省会。清乾隆三年(1738年),将临洮府迁驻兰州,遂名兰州府,皋兰县为府治,兰州府领有狄道州、河州二州及皋兰、金县(今榆中)、渭源、靖远四县。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清廷将陕甘总督由西安移驻兰州,同时裁并甘肃巡抚,由总督兼管巡抚事。兰州城区为总督、布政使、府县驻地,为全省乃至大西北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辖区属之,成为重要的城郊区。


「美丽甘肃」古往今来七里河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民国2年(1913年)废府州,全省分设七道,并兰州、巩昌府为兰山道,领皋兰、狄道(今甘肃临洮)等15县。民国16年(1927年)废道改区,皋兰县、榆中县属兰山区。次年,撤销行政区,皋兰县直属省政府。区境属皋兰县西郊及南乡,民国19年(1930年)属皋兰县第三区,民国29年(1940年)全国实行新县制,皋兰县定为一等县,城区设8 个镇,区境部分属皋兰县城区握桥镇、西屏镇,部分属阿干镇。民国30 年( 1941)年7月1日,将省会皋兰县城区及近郊的16平方公里土地划出建兰州市,仍沿用镇制区境部分地区属兰州市握桥镇、西屏镇,部分地区仍属皋兰县果园区、阿干区。民国33年(1944年)10月11日兰州市政府撤销城区8个镇,设8个行政督察区,辖区部分地区属第五区,部分地区属皋兰县。民国35年(1946年)兰州市增设九个行政督察区,区辖部分地区属兰州市第五区、第八区、第九区,部分地区属皋兰县。


「美丽甘肃」古往今来七里河


1949年8月26日兰州地区解放以后,兰州市人民政府接管旧政权,初期沿用旧的行政区划,设九个区公署。1953年3月2日第八区改为第四区、第九区改为第八区。1955年9月30日调整行政区划,设七区三县,第四区改为七里河区、第八区改为阿干区。七里河区以七里河而得名,阿干区以阿干镇而得名。1960年12月8日将阿干区并入七里河区。

「美丽甘肃」古往今来七里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