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盔根本不能挡子弹,士兵们为何还要戴?

lu331707405


总感觉这个问题以前我回答过N次

一战刚开打那会,各国都是没钢盔的,因为那会军方就和你们想的一样,中世纪晚期的板甲套都挡不住燧发枪,何况20世纪初的步枪。所以既然钢盔挡不住子弹,拿带个毛线。所以当时头盔要不就是法国的布帽子Kepi,戴高乐那种

要不就是德棍这种皮革钉盔

但一战那会战场大佬已经从枪转到炮了,14-15这一年打下来之后,不管是法棍德棍还是腐英都做了个伤亡统计。发现死于头部受到炮击弹片死亡的兵贼多,炮弹这玩意不讲逻辑,可能爆炸时候飞溅的石子都能砸碎你脑袋。因此到了1915年后期,各国都开始装备钢制头盔用来防御炮弹破片。

到了二战,钢盔就更普遍了,而且枪支的地位持续下跌。我记得看过一个统计,英国二战当中伤亡原因,75%是炮弹——包括迫击炮,大炮,手雷,航弹之类的。枪伤和地雷伤加一起才15%,剩下的是翻车,疾病之类的倒霉蛋。

所以说,防破片的重要性瞎子都看得出来。当然,这会的钢盔对于防步枪弹是没辙的,

到了现代,头盔材质从钢变成了凯夫拉,更加轻便,防护力也比钢优秀。里面还有内衬用来吸收动能

而且现代突击步枪子弹相对二战的全威力步枪弹来说动能更弱。对于距离较远或者射入角比较小的步枪弹还是有一定跳弹能力的,毕竟头盔是圆的不是。

再说了现代头盔也不光是一个防御工具,也是一个信息化搭载平台。你的通讯,夜视,录影等乱七八糟设备不挂头盔上还能挂哪儿。


疯狗的轻武


对于回答这个问题,我心里其实是拒绝的,但为了使造头盔的同仁能坦坦荡荡的安心造头盔,我还是忍了。

首先我们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问:人穿衣服是为了什么? 答:为了保暖啊。 问:可是穿了衣服冬天一样会冷啊? 答:那。。。为了遮羞吧! 问:那谁不知道谁啊?胸前揣两💣啊?怎的? 答:那。。。为了身份高贵呗? 问:仓老师不穿衣服才高贵呢,穿了衣服我们大家没几个认得她。。。 😜😜😜

开个玩笑啊,各位答友。

头盔真的不防子弹吗?大多数网友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了答案了。那回到我们的问题。

1.如衣服保暖一样,头盔能在一定效能内保护我们的头部安全。

熟悉步枪的军迷应该知道,一般的步枪有效杀伤范围是300~500米。当然了,并不是说超过500米子弹就没有杀伤力了。以AK-47为例,如果你在400米的距离,步枪击中你的头部,如果没有头盔(凯夫拉头盔)保护,100%的几率你会受重伤,甚至死亡,如果有头盔保护,除了正面击中,即使擦伤,你会有90%的几率生存下来,凯夫拉头盔的厚度1cm,AK-47在400米的距离无法完全洞穿凯夫拉。

2.如衣服遮羞一样,头盔能遮挡我们的重要部位。

凯夫拉头盔的保护面积1300cm²。基本可以保护整个头部,除了需要观察的面部外,能为前线的士兵提供最大面积的防护。而且想在400米的距离击中人的头部,绝非易事。打过靶的读者应该深有体会,尤其是曾经当过兵的各位战友们。

3.如衣服装饰一样,头盔能提供我们必要的心里安慰。

双方交战时,啪啪啪的子弹嗖嗖嗖的从头顶飞过,没有上过战场的人很难体会到那种恐怖,没有人会在这种场合还谈笑风生,当你带上头盔,多了一份保障,心里就会更有底气。才能保护我们那些英勇冲锋的战士们,也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战士们的心理负担。

头盔就像衣服一样,不能100%的御寒,虽然只能提供给我们有限的安全,但这些安全对于那些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勇士们,已经提供了最大限度的生命保障了。

愿世界和平,愿永远没有人倒在战争的枪口之下。

亲爱的读者们,你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你的评论是对我最大的褒奖,大家的评论我都会一一回复,并将在以后给大家带来更优质的问答。崤山小虎在此谢谢大家的点赞和评论。


哨兵小虎


1.头盔只能说挡不住在一定射程内正面射来的子弹,别说头盔挡不住,就算能够挡住,但是子弹打来的那一瞬间导致的头盔的变形程度也可以导致一个人丧命。

2.当时这不代表头盔是没有作用了,如果你不带头盔,别说子弹要你的命,炮弹蹦起的石块、子弹经过弹射后的跳弹,都会导致你一命呜呼。

3.实际战争中,一般上万发子弹才能杀伤一个人,如果没有头盔的作用,那么这个数量肯定会大大降低。

4.因此,我们看到的美国大片中,无论是再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他们在冲锋、战斗过程中,都会先拿起自己的头盔,再往前行进,因为他们知道,这玩意带着虽然难受,但多戴着就多了几条命!


军校和入伍指导


头盔是基本上不能挡子弹,但是战场上不仅仅存在多飞一会的子弹,还有炮弹炸弹手榴弹破片,还有刺刀匕首大木棒,哪个打在脑壳上你都受不了。



远的不说,你跑400米障碍过真正的铁丝网(不是猴皮筋冒充的哦),而且是年终考核团长营长都看着你,你戴个头盔,是不是就不怕铁丝网划破头皮哗哗流血了?


反正我过猴皮筋时全速通过无任何压力,换成真铁丝网了我宁可成绩降一等,我也小心着过,戴迷彩帽根本扛不住铁丝网那一划啊!迷彩服划破了自己缝自己卖新的啊!其他官兵真有让铁丝网划破后背划破头皮的啊!带上头盔通过铁丝网,是不是就好一些?





头盔防不住12.7MM机枪弹,但是手榴弹破片它能防住啊!现在部队新兵投弹,都得戴头盔啊!没有一个参谋长说:头盔也防不住子弹,别戴那劳什子啦!绝对没有。




如果你在伊拉克阿富汗乡镇街头巡逻时,有反对你占领的人,从背后拿大铁棍子猛击你后脑勺,是不是有个凯夫拉你就不会脑浆崩裂?


如果你参加战术室内演练,在演练时都戴上凯夫拉头盔,是不是显得很有面子很逼真?

所以,头盔防不了子弹,世界各国都在戴。


军林天下


大家都知道,几乎所有的参战军人都会佩戴头盔,那么头盔在战场上真的可以挡子弹吗,其实头盔根本无法挡子弹,而且在战斗中士兵一般都是在前进的,这样头盔反而给士兵增加负担。但头盔的作用也是巨大的,一般来说,在战场之上正面射击的概率很低,士兵们大多都是被炮弹爆炸时的碎片所伤害,这样它就保护了士兵的安全,还有流弹的伤害。

一般战场的环境都是很恶劣的,士兵们有时无法携带大锅煮食物吃,头盔的材质都是上好的钢,这时便可以替代大锅煮些热乎的饭吃,有利于减少士兵疾病的发生。有时士兵作战会在干旱少雨的地方进行,头盔这时便可以做为取水器,夜间将头盔倒放,由于昼夜温差的原因,早上起来会有水蒸气凝结成为水珠进入头盔,这样便可以获取淡水。当然,在寒冷的冬季,它对于士兵的保暖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寒冷的冬季,头部的散热是大于身体的

任何一部分,保护住头部无疑是最好控制散热的方式,这就让士兵的身体机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留,有利于提高单兵的作战能力以及减少食物的消耗。

对于现代化的作战来说,头盔的作用也变得广泛起来,通话,摄影,导航,还是拍照,都可以办到,另外还延伸出来啦飞行头盔,消炎头盔等多种多样的种类。更好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提升了配戴头盔的舒适度以及安全性。


诸葛小彻


军用头盔当然能防御子弹,这是毋庸置疑的。相比起子弹直接将你没有任何防护的脑壳打爆,戴上头盔的士兵生存几率要高得多。当然,头盔的功能不仅仅是防弹,它是重要的战术工具载体。再说了,不防弹防砖头拍行不行?战场上意外那么多...



当然,军用头盔的设计初衷是防御炮弹破片,哪怕现在也是如此。对头部的防护能显著降低遭遇炮火攻击时士兵的丧命风险;现代战场也早不是过去的“枪林弹雨”而应该是“炮火连天”的场景。

头部是人类的要害,没有头盔防御的情况下,手榴弹、炮弹、炸弹、火箭弹、地雷、枪榴弹等许多破片武器对人的威胁远远大于一颗射向头部的子弹。现代战争已经大大降低了双方靠轻武器对射造成的伤亡,近年来美军统计平均二十五万发子弹才能消灭一个敌人,而这些子弹能有多少是射中头部的呢?



子弹命中头部的概率绝对不高,在复杂紧张的战场环境下能瞄准敌人头部射击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虽然头部更致命,但也要有命打得中才行。

战场上反而有75%的伤亡是由上述手榴弹、炮弹、炸弹、火箭弹、地雷、枪榴弹等等破片武器造成的,并且目前还在逐年上升。枪械在现代战争中早就不是占主导地位的东西,所谓“防弹性能”对于正规战场而言其实是个被无足轻重的话题。

所以,军用头盔的“防弹性能”无足轻重,防破片能力才是关键的大头,有头盔的部队,能更有效的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生存下来,最早期的数据就已经显示,佩戴钢盔的部队,阵亡率降低19%。



现代头盔喜欢使用V50指标进行测试。所谓“V50”指的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弹道测试体系,采用1.1g的标准模拟破片对防弹装备进行检验。我军在2004年颁布了《军用头盔安全技术性能要求》,目前与国际是接轨的。实际测试弹体从圆柱形模拟破片到手枪弹、步枪弹、钢芯穿甲弹等很多,表明了头盔在材料、结构符合破片防御标准的前提下,防枪弹性能实质也是重要指标。

V50测试的基本概念是“50%”击穿率,即同样的距离内用不同速度的弹丸射击头盔,当达到一半几率击穿时,再取子弹速度的平均数值,得到的就是V50值。这个数值越高,代表被测试的头盔防护能力越高。



所以现代新型头盔在面对子弹时,我们应该用V50来判断它的防护性能,而不是单纯的以“打穿了”、“没打穿”来评价。弹丸质量不同、射击距离不同、射击角度不同都会造成各种不同情况。你要拿发射9mm鲁格弹的枪,站100米肯定打不穿凯夫拉头盔,但换上14.5mm的QJG02式高射机枪,让你站1000米用头接一个看看?

对于手枪子弹的防御现代头盔几乎都不差,早在几十年前大量的钢盔就接受过这类子弹射击试验,普遍能在十多米外抵御鲁格弹或帕拉贝鲁姆的攻击。现代头盔对手枪子弹的防御已经比较完善,只要不是正中盔心,子弹大都会被防住和弹开。



所以面对防弹性能的问题决不能耍流氓,头盔虽然不能接下步枪子弹,但可以有效减少子弹的动能,让这颗本该要你命的子弹减速、跳弹。

这里可以打个比方,同样100米距离,被流弹击中。没有头盔防护的脑袋会“嘭”!的碎成西瓜瓤子。戴了头盔的可能“叮”!然后倒地的士兵按着血葫芦一样的脑袋被战友们七手八脚拖下场急救。



更何况战场上戴头盔的确出现了许多幸运儿,不戴头盔的肯定遇不到这么好的事情。从格林纳达的凯夫拉到战火中的以色列,头盔挡住的子弹不知凡几。上图是2016年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枪击事件中一位警官佩戴的头盔,在对枪手进行突击时,钢盔上中了一弹。



战场上发生过多起头盔防御AK射击的情况,这种情况多半是流弹或入射角不好、子弹失稳过早的弹药。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头盔,迎接你的还会是幸运吗?


王司徒老百科


头盔本来就不是设计用来挡子弹的,同意题主想多了的点个赞。

在有效射程内,军用步枪对头盔的穿透力是100%

既然这样还要戴头盔又个毛用?W君来仔细说说。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头盔是美国的ACH(Advanced Combat Helmet先进战斗头盔),不仅仅用凯夫拉纤维制作,还在里面安装了各种传感器。

但ACH的设计用途是防止士兵死于爆炸物、炮弹破片。而并非抵御枪击。

虽然战场上有各种流传的幸运照片,显示了头盔挡住了射向自己的子弹。

但是这些子弹的射击距离都过于遥远失能严重。因此被命中的人才得以保命,否则的话直接向帝哥报道。

诚然,在战场上射向头盔的一部分子弹可以被挡住,但仅仅是Luck bastard。该死的还是会死掉。

当一颗能量足够的子弹击穿头盔前,人就已经死掉了。

子弹命中头盔后头盔会受到极大能量冲击,从而看似坚硬的头盔会产生形变,这个形变可以直接压碎颅骨。

从而大脑内部大出血就足以引起人的死亡。至于穿透头盔的那枚子弹也仅仅是事后补刀了。

再有就是人的脖子也是难以承受子弹的冲击力的。

模拟装置直接模拟一个军用手枪子弹的能量撞击头盔,测试的假人的脖子直接90度角折断。

如果是大威力的步枪射中头盔,头盔则可以直接拉断脖子。这时候穿透和不穿透都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当然头盔主要是为了防止炮弹破片和流弹的,这些东西在战场上比比皆是。由于有头盔的防护,美军已经大大的降低了死于炮弹破片和流弹的伤亡数量。

至于有没有能真正挡住子弹的头盔——有就是太重。带上已经无法作战。对于民间的民用手枪近距离射击还算是有防护性

例如战斗民族的青年在试用吃鸡头盔——给W君当时就看懵逼了。


军武数据库


士兵戴头盔,和为什么穿军装一样。

现在武警,特警,解放军战士都配备的钢盔,能防护手枪子弹,或者步枪的冲击。

但是做不到步枪的连续点射防护,和反人员武器,反器材武器的攻击。

但是对流弹防御效果显著。

战场上吃饭是个问题,头盔代替餐具,食品锅盔就是这么出来的。

其次,这是身份的象征。代表的是国家守卫者。

再其次,战场上区分敌我。

呼叫空中支援时不会误伤,现在的头盔能做到。

最后,有一定的心理作用。大雪天,穿上棉衣就不冷吗?一样的道理。

补充一句,一个战士牺牲后,这是仅有的几样能从战场上待会,并且交给家属的。

所以这头盔,不戴也得戴!



yanlezhong


谁说头盔不能挡子弹呢?抛开距离和动能去说头盔不能挡子弹是没有意义的。

现代枪械的有效射程,是指在此距离内能够保证精度和杀伤力,打中你想打的目标。 比如说AK47的有效射程为300米。在300米外,精度虽无法保证,但子弹的杀伤力仍然巨大。

弹头的动能只要大于80焦耳,就能使一个人在30秒内丧失战斗力。很多现代子弹在1000米,甚至2000米外仍拥有80焦耳以上的动能,足以杀伤无防护目标,这就是战场上可怕的“流弹”。

从上图可以看出,北约的7.62*51mm子弹在2000米外,AK47使用的7.62*39mm子弹在1000米外,弹头动能均大于80焦,对无防护人员仍有杀伤力。

而子弹要洞穿钢盔,需要多大的动能呢?看下图:

7.62*51mm北约弹穿透钢盔需要770焦耳能量。而北约弹在多少距离上才有这种能量呢?从坐标图上可以看出,大约700米。

你看,不戴钢盔的士兵在2000米外都会被流弹杀伤,而戴上钢盔700米外就安全。距离一下子差出1300米,怎么能说头盔不能挡子弹呢。

俄罗斯阿尔法特种部队的K63“三级头”钛合金钢盔,防弹等级GOST2级,能在5米距离上抵御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美国PASGT凯夫拉头盔,防弹等级IIIA级,也能抵御9mm手枪弹的近距离射击。

以上还是在近距离,垂直于盔面的理想条件下测试的。而在战场上,子弹垂直射中头盔的概率是很低的。钢盔是圆的,可以将侧面袭来的子弹弹开。

更别说挡子弹只是头盔的一小部分功能。战场上大部分伤亡是由各种炮弹破片,碎石,流弹所导致的,头盔可以有效抵御这些伤害。二战中,M1钢盔至少使70000名美军士兵免于伤亡。

另外,头盔还可以携带夜视仪、摄像头、通讯器材等很多装备,还可以进行伪装,还能增强士兵的安全感。

有这么多的好处,为什么不戴头盔?


和风漫谈


头盔的发明源自于一战时期,也是源自于一次偶然的灵感!

大家都知道,在一战时期无论是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还是以德国和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大炮是双方交战的主要打击兵器。

炸弹爆炸后的弹片对士兵造成了巨大的杀伤,身体的其他部位还好说,大不了截肢。

而头部就不行了,一旦被击中就几乎是必死无疑!

也就是在一次战斗中,在面对着德军阵地发射过来的炮弹,一名法军士兵在情急之中,本能的把行军锅扣在头上,因而侥幸的躲过了一场灾难。

也就是这个下意识的动作,启动了一个法军军官的灵感,于是钢盔便由此诞生!

有人说钢盔是根本就防不住子弹的,其实这是真的。

撇开现代的影视神剧不谈,它真的是防不住现代步枪子弹的直射!

而它当初设计的目的也不是为防步枪子弹而设计的,初始的动机就是为了防止炮弹爆炸后的弹片!

以现在的ak47步枪为例,在一百米的距离上子弹能够击穿7毫米厚的钢板。

如果把士兵的钢盔做成7毫米的厚度能有多重?

别说它未必能够防住ak47的攻击,即便是能够防得住它的攻击,这个重量人也是受不了的!

就算是人的头部能够承受这个重量,就算是在近距离上可以防得住ak47步枪子弹的攻击,但依然不成!


如果步枪子弹击中钢盔未能穿过,但它那巨大的冲击力绝对会对人的脖颈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会当场把人的颈椎折断,依然还是一个死!

你如果不信的话,你做一个模拟实验就可以了。

模拟实验当然不是用步枪对准头部射击,你只需用一根粗木棒用不同的力度敲打头盔就行了。

虽然说弹片也会以每秒几百米的速度飞行,但它的飞行距离近,而且因为没有弹道控制,力度自然较小,冲击力也自然没有那么大。

现在由于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掌握了凯夫拉纤维技术。

用它制造出来的头盔重量比金属钢盔轻,而防弹效果却比金属头盔的效果要好!

但它仍然不能直接面对突击步枪的射击,在一定的距离上仍然能够贯穿头部!

那么是不是士兵戴头盔没有一点的用处?既然戴了仍然不能对头部进行有效的保护,是不是多余的一件奢侈品?

当然不是!

战场上的敌对双方相互攻击可不仅仅是在近距离上的直接对射,更多的是在远距离之外的流弹较多,以及手榴弹和炮弹弹片最容易出现!

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是子弹击中了头部或者是击中了它的侧面,这时头盔所起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了。

它可保证伱安全无虞,你可能会受轻伤,但性命保证没问题!

在上世纪的一九八八年,在四川省的一条山沟里发生了一次激烈的枪战。

原因我就不说了,说多了容易招麻烦!

故事大体是我武警部队汇合人民解放军消灭持枪罪犯!

百姓一般都是比较喜欢看热闹的,特别是这种事。

看热闹正常情况之下绝对不会进入危险区,一般都会离着距离较远,几公里应该是会有的。

一对刚刚结婚不久的小夫妻也来凑热闹,一颗不知从何处飞来的一颗流弹恰巧飞来,正正的打在太阳穴上。

别看是流弹,你也别看是离着几公里远,但那可是一颗子弹。

此人dang,chang,bi,ming .!

看到没有,这就是戴头盔与不戴头盔的区别。

所以说,戴头盔在近距离上是防不住子弹的,在遭到子弹直接击中的情况下也可能防不住。

但它绝对仿弹片,绝对防流弹。

如果被流弹击中了,你戴头盔就会保命、如果没戴的话,你就是必死无疑!

所以,不管什么情况,戴头盔是很重要的,至少在你心里会增加了一道安全的感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