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清朝奠定了中國疆域?

姚振博


滿清,如果我們恨他,恨之入骨的恨,更是和他準備滅亡漢族文化脫不了關係,我們漢

民族的文化被徹底根除掉,沒有那麼簡單,但是我們要感謝滿清,因為畢竟我國的疆域在清朝時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並直接形成了今日領土的框架。

所以,清朝是在事實上奠定了我國今日的版圖。包括清朝發動雅克薩之戰,將沙俄逐出黑龍江;以及首付喀爾喀蒙古,擊敗準噶爾汗國,事實上,清朝一直在和沙俄爭奪西伯利亞南部以及蒙古部落的地盤。到1757年清朝消滅準噶爾汗國,清朝終於取得了爭奪蒙古的勝利!清朝前期的進取有效地遏制了沙俄向南擴張的步伐,並通過《尼布楚條約》、《恰克圖條約》等穩定邊界線,使其無法鯨吞整個蒙古地區。如果清朝沒有及時征服蒙古,那麼沙俄南下,整個蒙古地區將成為沙俄的領地,屆時清朝的擴張將直接和沙俄短兵相接,這對於清朝極其不利。

清朝跑贏沙俄後,將沙俄的侵略勢頭有效遏制了100多年。但是,隨著清朝的衰落,殖民者的到來,清朝的疆域開始遭受列強的啃噬,領土開始不斷丟失。

從鴉片戰爭到清朝滅亡的70多年時間裡,對於清朝而言可謂是度日如年,因為沙俄的不斷入侵,清朝先後丟失了外東北、外西北、寶島以及喀爾喀蒙古地區,清朝的疆域在一步步縮小。

但是,因為清朝前期的奮力開拓,以及清朝後期不斷通過割地保全大部的做法,使得清朝版圖的主體得到了保全。

到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拉開序幕,帝國主義紛紛崛起。在這樣的條件下,列強的殖民擴張方向開始由佔領土地轉向全面深入的控制。這種控制雖然加深了清朝的民族危機,但是客觀上保全了清朝的版圖。

等到沙俄炮製罪惡的“黃俄羅斯”計劃,想要將整個新疆、喀爾喀蒙古以及東北地區全部劃入俄羅斯版圖時,其他列強因為利益受損而出手阻撓,最終使得這個罪惡的計劃流產。

因為清朝的“守土”,使得清朝熬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的帝國主義時代,度過了那個最危險的領土蠶食期。

通過和漢地十八省完全不同的治理模式,清朝不僅解決了困擾中原王朝數千年的遊牧民族問題,還將中原王朝的統治力貫徹到邊疆地區,鞏固了清朝的版圖。

應該說,這些措施確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直至清朝滅亡前,這些地區上層勢力大部分都擁護中央政府,並且,清朝的邊疆治理制度比如靈童轉世以及金瓶掣籤等制度被民國和建國後所繼承!


風一樣自由As free as the wind


1840年後,清朝在對外爭戰中屢屢喪權辱國,丟失了大片領土,讓後世的中國人詬病。現在還有許多人一說起清朝咬牙切齒,且抹殺了清朝的一切貢獻。客觀公正的講,清朝對中國歷史的貢獻還是挺大的,說清朝最終奠定了當今中國版土一點也不為過,清王朝滅亡時,還有1000多萬平萬公里的土地交給北洋政府。清朝1644年入關後,對中國疆域形成主要做了幾個貢獻:

一是繼續遵循中華大一統思想,用了20多年時間,基本統一了中國,除了繼承明朝的國土外,還意外帶來了東三省和外東北的大片國土。

二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清王朝先後發動了平三藩、收臺灣、滅葛爾丹、平西藏、青海、新疆等叛亂,與沙俄的戰爭等,這些大大鞏固了中國領土,至今還有重要的意義。

三是清王朝成功的民族政策。可以說中國兩千年未解決的蒙古、西藏、新疆少數民族問題在清朝手上基本解決。清王朝通過宗教、聯姻、戰爭、政治等各種手段,讓這些區域真正納入中國版土。比如在蒙古推行佛教,與少數民族高層聯姻,徹底解決了蒙古問題。通過與葛爾丹的戰爭,解決了新疆與青海問題;通過中央冊封達賴和班禪,並派駐駐西藏大臣,解決了西藏問題。


華哥雜談


我常常看到明吹們為了黑清朝,極力否定清朝領土奠定貢獻,而且還極不要臉的鼓吹明朝疆域如何廣大,北亞蒙古都是明朝的了,甚至有腦殘把蒙古犯邊當作馬匪,厲害,你們明朝的馬匪都這麼強,你們真是臉都不要了。@若無其是,腦殘,去看看書行嗎???推薦葛劍雄的書,可以去看看。



為什麼說清朝奠定了近代中國領土基礎?下面我從兩個角度來解釋這個問題。

對內控制角度。

之所以說清代是奠定領土基礎,並不是說清朝領土廣闊才選它(元朝就大於清,清的領土在四方界限都有大於它的,比如漢代東至朝鮮,比清東界更遠),也不是因為網上所說的清包括了現代所有爭議地區所以選清代,而是因為清代是中國由傳統疆域觀向近代領土觀轉變,清代對於領土是穩定的實際控制,這種實際控制對於領土問題來講,是一種不容置疑的歷史依據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版圖實際上是一種勢力範圍,而與我們現代的領土概念是不一樣的。在我國古代由於長期受儒家天下一家思想的影響,皇帝們認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只有中土與夷狄之分,所以各代的疆域更多的是一種不穩定的活動範圍,而非實際領土。在這種勢力範圍內,有實際控制區,有半獨立地區,還有一些名義上臣服實質上完全獨立的地區,所以將清代以前的版圖稱為領土是很可笑的。原因有以下兩點,一是古代的勢力範圍認定帶有很大的主觀性,這點在朝貢體系下非常明顯,

比如東漢與日本,東漢把日本當藩屬,實際上當時連日本有多大都不知道。還有就是像明清皇帝常把西方殖民者當作來朝貢的,你能說西方算領土嗎?包括我們有很多羈摩領土,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講都是很勉強稱為領土,舉個很直接的例子就是在以前初中歷史書中有一幅唐代版圖,將吐蕃,南詔,渤海畫入唐代疆域,原因是羈摩領土,南詔王被冊封且是唐雲南安撫使,渤海王被冊封且是唐左驍衛大將軍,但是,我特別想問,都是自己人了那唐在東北西南設那麼多邊軍節度使幹嗎?這幾個國家有自己完整的國家機構,只是名義上低於唐朝,實際主權獨立,內政自理,完全不受朝廷控制,你憑什麼說這是領土啊?太牽強了。二是我國古代疆域具有太大的模糊性。由於古代是共主心理,所以並沒有很明確的邊界觀念,各個政權的邊界是十分模糊的。比如我們唐代所說的西至鹹海,請問這個是說我們領土剛到鹹海,還是鹹海是我們的,這個是不好說的。還有就是在某些荒蕪地區,很多時候是沒有固定邊界的,是處於多方勢力共同管理或長時間多方同時活動的,比如元代地圖是歷代惟一一個劃到北冰洋,為什麼呢?因為蒙古人遊牧範圍很大,北極圈內的現在還有當年蒙古人留下的遊牧遺蹟和薩滿教的影響(史載元最北記錄是北緯63度左右),所以元代在西伯利亞的活動是可以確定的,元將西伯利亞劃入也不是沒道理的。但是不幸的是,根據記載和考古發現,我們發現十三世紀時俄羅斯人也曾在西伯利亞活動過,所以按照政權活動的條件來講,當時的欽察汗國應該也可以把西伯利亞當作疆域,這就十分尷尬了。還有就像明代的河西走廊,但事實上自明武宗時期,蒙古人就長期在河西活動,勢力範圍一度向青海擴張,這種共管時期領土該怎麼畫呢,勢必有不明確的地方。還有就像明粉所說的舊港宣慰司,人家舊港不僅嚮明朝進貢,當地土司還向爪哇稱臣,你家地盤有兩個主人?你這直接把領土的排它性給去掉了,不具有排它性的勢力範圍你如果說是領土就太扯了。所以綜合以上兩點,在研究近代領土時,切不要與古代的疆域混淆。

那為什麼清代就不說疆域了而算領土呢?因為清代對地方是實際控制。何為實際控制,就是中央對地方有直接控制,有完善的從屬於中央的行政體制,這種才能稱為明確的領土。比如對於明朝領土多少,李敖說就三百多萬,就是講的是實際控制領土。你會聽到有人說西藏東北不算,但你有沒有聽誰說過貴州省不是領土的?沒有吧。儘管在明代貴州有大量土司勢力存在,實行羈摩統治,但是貴州設省後其主要官員是由中央任命派出的,是直接向中央負責的,是代表中央管理政務的完善的行政體制,是無可爭議的領土。同樣,清代對各地達到了實際控制程度,具體如下。

漢地十八省,直接設省,由巡撫管理民政,總督管軍政,絕對的直接控制。

東三省,設三將軍管轄。清代將軍轄區指中央在地方設將軍管理地方軍政,其下有副都統,統領等職,這些全是由中央任命,將軍為旗兵最高長官,凡與總督同駐一省者,如會同奏事,以將軍領銜,實權雖不及總督,但地位高於總督。 這與我們現代的軍管區十分類似,所以必然是領土啊。更重要的是,1907年清將三將軍改立為奉天、吉林、黑龍江三行省,俗稱東三省,設巡撫與東三省總督,東三省成為正常省區。怎麼不是領土?

內蒙古,內蒙在清入關之前就已經歸附,加上套西蒙古,計二十四部四十九旗。清實行盟旗制,合為六個盟,六盟直屬於中央理藩院,各盟事務由理藩院處理,貢賦人口等定期彙報,盟長由朝廷委任,各旗總管則由朝廷任命。另外,巴爾虎等地內藩蒙古計六十一旗不設盟,各旗直接隸屬於將軍、都統或駐札大臣,總管由地方官員兼任管理或由地方官員奏請朝廷補放,與內地無異。所以清代使內蒙置於中央管理之下,當然算領土了。

外蒙,外蒙古即喀爾喀四部共計八十六旗,另加上唐努烏梁海五旗。1733年,清設定邊左副將軍,駐地烏里雅蘇臺,即烏里雅蘇臺將軍,負責管理喀爾喀四部、科布多以及唐努烏梁海軍政事務。1761年,置庫倫辦事大臣,土謝圖汗部與車臣汗部民政事務改由庫倫辦事大臣管理;同年,置科布多參贊大臣管理科布多地方。此後烏里雅蘇臺將軍仍監管賽音諾顏部、札薩克圖汗部二部民事與唐努烏梁海事務,並統轄喀爾喀四部、唐努烏梁海與科布多各路蒙古兵。後來1906年,清又設阿爾泰辦事大臣,分管阿爾泰地區。外蒙古上層管理機構的將軍,參贊大臣,總管,章京等官員皆由中央派任。烏里雅蘇臺將軍府設內閣、戶部、兵部、理藩院四大衙門,全權管理蒙古地區貢賦,軍事,政務以及民族宗教事務,將蒙古正式納入中央管轄範圍。所以這無疑也是領土。

新疆,在清代初期,準噶爾蒙古控制了天山南北,並進攻蒙古地區,清代自康熙開始親征噶爾丹至乾隆平定天山北路準噶爾叛亂和天山南路和卓木叛亂,完成了對新疆的統一。之後,清對新疆實行軍民分治。乾隆設伊犁將軍,作為全疆最高官員,由中央派出,管理新疆軍務,其管轄伊犁等三參贊大臣,哈密等七辦事大臣,庫爾喀喇烏蘇五領隊大臣,烏魯木齊都統(以上皆由中央派任,受中央調拔),全權管理新疆軍事。民治上,在天山北路設鎮西府和迪化州,隸屬甘肅省。天山南路回部實行伯克制度。對新疆進行穩定的統治,自和卓木之後,再無大的反叛。1883年,清設新疆省,設新疆巡撫,新疆與內地再無差異。所以,新疆當然是領土了。

青海,清雍正元年和碩特部羅卜藏丹津叛亂,清軍入青海平叛後,於雍正三年(1725年)對青海行政建置,改西寧衛為府,下設兩縣一衛,設西寧辦事大臣,由中央派任,管轄該城及其附屬地區的軍事及重要行政、司法事務,下設辦事大臣,領隊大臣等。三年後(1728年),又將蒙古族編為五部二十九旗,南部設四十土司,依內蒙西南舊制。從此青海地區完全置於中央直接統治之下,也屬於領土。

西藏,順治時期清開始冊封班禪與達賴,康熙時派侍郎赫壽入藏協助管理事務,西藏政教合一體制確立。康熙五十六年,準噶爾策零敦多布攻下拉薩,清軍出兵,於五十九年平定西藏。雍正五年,清設駐藏大臣辦事衙門,派駐藏大臣代表中央督導地方行政,管理駐軍。乾隆十五年,清改革原有行政體制,設立西藏地方政府一一噶廈(最高長官為噶倫),凡重大事務以及官員調動,藏軍事誼要由噶廈請示駐紮大臣和達賴。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為鞏固統治,頒佈《藏內善後章程》(該章程也成為民國治理西藏的準則),確定了駐藏大臣地位以及其全面督導藏內事務和統一處理涉外事務的職權,規定金瓶掣籤辦法並受大臣監督,西藏噶廈政府所有僧俗官員必須由大臣任免,西藏完全處於駐藏大臣和中央控制之下。可以看到在西藏雖有自治,駐紮大臣一般不干預內部政教合一事務,但涉及國家主權和中央權威的問題已經完全由朝廷掌握,如西藏對外關係,軍隊駐防,活佛繼承等必須由駐藏大臣或中央決定,已經是實際控制區,所以當然也是領土了。

綜上,清代確立了對全國的有效控制,形成了較為實際並且符合近代領土觀念的廣闊版圖,所以從對內控制上來說,清奠定我們的領土基礎。

對外法理角度

在對外層面,之所以認為清奠定我國領土基礎是因為清代為我國領土提供了法理性依據。清政府為後人提供了一系列具有合法效力的文件,這些法律文書為近代中國維護領土完整和統一提供不可辯駁的事實證據。是不是你的領土,不能你自己說我們祖祖輩輩都住這,還要求其它人承認。舉個最好的例子就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世代居住於此,但以色列就是佔了,還佔的理所應當,為啥?1947年《聯合國分治方案》上寫的就是以色列有45%的土地,這方案是聯合國絕大多數國家承認的(包括中國),以色列是合法佔有。所以外交實際上就是個理字,搶奪的就是道義制高點,領土必須有法律依據,沒有法律依據在領土問題上是很被動的,就像外交部在釣島問題上就是拿《開羅條約》說話,這些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就是領土問題法理基礎,而清朝就是給我們的領土提供了充足的法律文書。

清給我們提供法律文書分為兩種。

一,法統性文書。這個就是指的《清帝退位詔書》,1912年,清朝頒佈退位詔書,清朝滅亡。但在詔書內,有這樣一句話: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這一句話,直接表明了清朝將權力交與民國,為民國提供法統依據,根據詔書,民國代替清成為新的政府,所以民國政府自然就可以以中央政府名義向各地方發號施令,派調官員軍隊。所以民國初就向蒙古派駐紮大臣,改派青藏二地辦事長官,各地對民國如同舊制(外蒙獨立,派去的大臣未能過去,後來北洋軍以平叛之名出兵)。清帝退位詔書背後的意思就是,民國是和清一脈相承的,民國中央的權力是清交過來的,清以前的中央權威現在是民國的了,清的地盤也應是民國的,所以你們地方敢鬧獨立就是叛亂,我們有合法理由去收回自己的領土。假如沒有這個文件,蒙古等地叛亂就變成合理的了,老闆被別人幹掉了,各位員工當然可以離開公司,而有了這個文件,就是老闆將股權給了另一個人,這樣各個下屬有什麼理由單幹呢?綜上,《清帝退位詔書》為近代的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提供了依據

,邊界條約與邊界議定書。當代劃分邊境,常通過一系列的邊界法律文件劃定,最詳實的要屬邊界條約與邊界議定書。邊界條約是指各締約國對兩國共同邊界的詳細劃定;而邊界議定書指在《邊界條約》生效後。兩國根據《邊界條約》的規定派出專門人員對邊界進行勘定,於勘定結束後,對具體的勘定結果形成的書面協議,國境劃分就是根據邊界議定書劃的。我們常說清簽定很多不平等條約,殊不知清代簽訂的很多條約為近代劃定國土提供依據。當然,值得注意的是,清代的領土條約大多被延續到了六十年代以後,為新中國簽定新的邊界條約提供基礎。具體如下。

朝鮮:1887年中朝第二次勘界,1904年簽訂《中朝邊界善後章程》,1909年《間島條約》這幾項條約規定中朝邊界。1962年我國在此基礎上籤訂《中朝邊界條約》,確定了現在的邊界。

俄羅斯:清與沙俄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包括《璦琿條約》,《北京條約》,《西北邊界條約》,《滿洲里條約》,喪失了約一百萬平方公里領土,界定兩國邊境。1964年後,中蘇邊界爭端就是蘇聯認為中國並非繼承清,不認同條約有效性和不平等性,中國沒有同意,一直拖到蘇聯亡國後。1999年中俄在清代條約基礎上籤訂《中俄邊界條約》,這個條約,就是把前幾條合一塊了。

西北邊界:1864年沙俄逼迫清廷簽定《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1881年簽定《伊犁和約》,後又簽定一系列界約,1882年簽訂《喀什噶爾界約》,1884年簽訂《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大致損失約五十萬平方公里領土。中蘇1964年關於西北談判,蘇方不認同中國自清的延續繼承,未果。後蘇聯解體,中方分別與三方於九十年代,在當年清朝條約和清朝邊界勘定基礎上,簽訂了邊界條約,劃分了現在的國界。

緬甸:中英於1886 年 簽訂《中英緬甸條款》,1894 年簽訂《續議滇緬界、商務條款》和1897 年簽訂《續議緬甸條約附款》,規定中緬邊界。1960年中方與緬甸在原有條約基礎上籤訂《中緬邊界條約》。

老撾:中老邊界是清政府與法國1895年簽訂的《中法續議界務專條附章》劃定的,這個也是不平等條約,侵佔了雲南部分地區,但此條約直接劃定邊界,一直延用至1991年,1991年在此基礎簽訂《中老邊界條約》。

越南:1885年,清與法國簽訂《中法新約》,劃定了中越雙方的疆土,並勘定了邊界。後越南獨立後不認同原有疆界,與中國開戰。後來籤的《中越邊界條約》與原來的有差別,但仍是以《中法新約》為基礎。

西南邊界:1890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中英藏印條約》,又後續簽訂《續訂藏印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讓數萬平方公里領土。由於在此之後英國人與西藏地方政府籤的條約如《西姆拉條約》都屬於無效條約,建國後中印雙方在邊界問題上未達成新約,所以至今西藏問題我方仍堅持的條約就是《中英藏印條約》,這也是一個現實貢獻了

以下摘錄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於2017年7月7日例行記者會的發言。


並且於8月2日公佈了《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可惜,我們的清黑明吹們不認清代領土貢獻呀,外交部的努力對於他們來說算不得什麼。

當然清代並沒有解決中蒙邊界問題(那時侯還有這說法)和臺灣問題(割讓日本,後《開羅條約》收回),且當年的條約也與現在有所區別。

以上就是清代對於我國領土完整的法理貢獻。如果我們不認同清代的領土貢獻,那我們近代的領土與邊界就失去了法理根據。比如,中朝憑什麼以鴨綠江為界?而清代的一系列文件為我們找到了理由。只有正視清代的法理依據,我們近代的領土邊疆才不會無根之萍。

綜合對內控制與對外法理兩個角度,清代無疑是奠定了我國的領土基礎,清的領土貢獻是值得肯定的。

最後,我駁斥網上兩個觀點。

駁斥一,條約啊、歷史啊,沒什麼用,實力強就有領土。

這話是有問題的。誠然,領土的現實基礎是國家實力,沒有國家實力當後盾,一切都白搭,但這並意味著國家實力就是一切。這

句話大致存在三個問題:

1.當國家實力弱時,領土就沒有了嗎?按照以上理論,1931年日本佔我東北,當時日本實力絕對強於中國,所以日本佔領東北就合理了?東北就不是中國領土了?這不是扯淡嗎?你們成功的為侵略者洗白了,你們為三千萬東北人民改了國籍,你們成功的出賣了中國三百萬領土。哼,東北就是東北,它永遠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是不可改變的。

2.當國家實力處於均勢,不能動用武力時,那領土糾紛怎麼辦?這是那句話解決不了的。這種時候就必須通過談判與外交途徑解決。外交靠什麼?就是講一個理字,為什麼外交總是要籤條約?條約無用論者認為籤條約無用,但你們可知條約或國防法代表什麼?條約或國際法代表各國承認的法律性文件,對各國都有約束力的,誰違反了誰就理虧。就像釣魚島問題,中國外交部的兩點就是歷史依據(歷史長久控制和《開羅條約》)和法理依據(在沿海大陸架以內),要按你們那實際控制說,釣魚島中國就不用爭了,外交部所有努力都白費了,你們自動劃給了日本。呵呵,在不打仗的情況下,外交就是看誰的證據多,誰佔理。

3.當國家實力很強時,領土就可以無限擴大嗎?當時不是啊,世界上除了實力還有人心。蘇聯解體後,美國成惟一超級大國,實行霸權主義,2003年,美軍佔領伊拉克。按照國家實力,美國佔領伊拉克沒問題呀。但是美國傳奇記者海倫·托馬斯卻質問美國總統為何遲遲不退兵,唉,這美國記者還沒我們網民政治覺悟高呢?我們都給美國侵略想好藉口了,他們自己卻沒想通。為什麼?因為除了強權,還有公理,還有人心。當一個國家侵略他國時連自己人都說服不了,你覺得領土還有意義嗎?即使某些時候,強國可以去佔領某地,但改變不了人心。無論什麼職業,無論哪個國家,總有人還心存正義。

所以,國家實力確實重要,但我們也不能忽視去尋找領土存在的法理性依據和歷史性依據,為維護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做出貢獻,這不僅僅是歷史學界和地理學界的事,更是每個中國人的事

駁斥二,清朝留下那麼大領土,有什麼用嗎

領土大並不一定好,但是,中國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和三百萬平方公里的海疆,一寸都不能少

我是李子木,覺得好贊一下吧。


李子木沆


剛才看了二個熟人的回答,關河南望,還有李子木沫,之後又有懦夫救星,汀州啥行者,貌似沒看到北洋海軍,其實我很奇怪,明清這個話題翻來覆去亂翻罵戰,有意思嗎。

不過還是看到了區別,那就是集團作戰和孤軍奮戰,同好者為伍,十伍為群,十群為黨,黨為朋黨,不錯不是,勢力龐大。

其實與我而言,明清沒什麼二樣,每個王朝都有興有衰,這是避免不了的歷史輪迴。

輪迴之所以為輪迴,不過是歷史規律內在延伸的外在表現而已。

明朝問題的根本,在龐大的地主階級和文官階級。

清朝問題的根本,在奴役和無休止的限制,犬性的蔓延。

而這二個根本才是衰亡的主因,一個因為地主階級貪慾在內憂外患之下滅亡,一個因為奴性者甦醒,犬變成人,在抗爭中毀滅,不過清王朝因為是後來者,吸取的教訓更多,在施政方針上更有針對性而已。

而這所有的針對性,歸根結底都直指人性。

人性是什麼,人性有善惡,人性有光暗,人性有算計,人性有得失。

因為有善惡,我們有了人生觀,因為有光暗,我們有了世界觀,因為有算計,我們有了價值觀,而三觀和一之後,我們才學會取捨和得失。

評價得失的標準是什麼,無非是所住的主流三觀價值而已。

現在的主流是什麼?人生觀,是人要成功出人頭地。世界觀,是我們要開發進取不斷奮進,價值觀是,錢錢錢,或者說其他。


以上只是隨口說手,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理解。

那麼在每個人都各有立場的情況下,為何要將自己理解強加給別人?

蘇格拉底說: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東西方文化的最大不同就在於此,那就是獨立思考的人生權利是否得到保證。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發笑的原因是什麼?在全知全能的上帝面前,所有人無可遁形。

那麼被嘲笑的命運,是否就意味著停止思考?

沒必要,因為嘲笑終歸是不相干的人而已。他自由他笑,我自任翱翔。

以上感嘆僅僅只是一點想法而已,這還是答題,稍微回到正規,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要和一句話聯繫起來,這句話在明朝,王陽明是這樣說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在清朝我想啦很久,沒找到類似的句子,在建國後鄧爺爺是這樣說的,“實事求是,一切向前看。”

很多人肯定會奇怪,我說這些的目的是什麼,其實我也是邊寫邊想,本人一直比較隨性,所有粉絲不多,也不刻意迎合受眾。

剛剛我想到了,我要表達的意思是,別做書呆子,理論結合實際,別臆斷妄想,由結果看過程,歷史的進程會告訴我們答案。

那麼由以上鋪墊之後,我們在看正題!

書呆子會說,因為某某條約,我們奠定啦某某領土。

實際的人會說,因為某某出兵,我們最終控制某某領土。

那麼這二個誰對輸錯?

條約規定的領土會丟失,有時候是新訂立的條約割讓,有時候是受到外部威脅被迫放棄,有時候是內部原因主動退讓。

最後能拿回來,靠什麼?

不是某麼條約奠定某某領土,而是某某出兵,實際控制某某領土。

對吧,那麼問題的根源找到了。

在實事求是,基礎上我們要一切向前看,這個是鄧爺爺教導我們的。

那麼我們回到清朝奠定領土這個問題繼續發散。

世界上第一個由近代意義的條約是1648年簽訂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他的簽訂,標誌著歐洲一系列宗教戰爭的結束,也標誌著基於國家主權概念的現代國際系統的開始。之後隨著歐洲影響力逐漸遍佈全球,威斯特伐利亞原則,主權國家的概念,逐漸流行併成為國際法和世界秩序的中心原則。

請記住這個時間點,公元1648年

很不幸的是,在這個條約簽訂前4年,明朝就已經在1644年被打入北京,後續建立的南明政權,因為史學家的需要,被不斷忽視而成了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政權。其實這一點我一直有異議。

明朝在現代國家觀念,主權觀念成型之前,就已經不存在啦。那麼如果按照書呆子的觀念來說,你這連個主權國家都不算,還談什麼領土?

幸虧很多書呆子貌似沒把書讀傻

規定時間節點之後我們在看明清的不同表現

其實每個人應該都知道,朝代疆域是在各個時間段都有不同變化的,變化的根本原因無非是國家實力的此消彼長,實力強的時候國家擴展,實力弱的時候,國家收縮。

收縮的目的,有時候是打不贏不得不放棄,有時候是顧不上不得不放棄,有時候是養不起不得不放棄。

無外如是,先看明朝問題

所以明朝的疆域才有了從1100萬平方公里到400平方公里左右這樣大規模的變化。

這裡領土變化原因就不復述啦,無非是打不贏,受不住,養不起,或被動或主動放棄。

以上說法才叫實事求是。

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反向證明一件事,那就是如果明朝是在1648年以後,如果也有合理合法條約存在,是否也可以保留領土咧?答案其實是有部分道理,因為規則發生啦變化。

之後我們在看清朝問題

清朝同樣也有領土增加減少問題存在,從建國之初的東北一隅之地,到滅亡明朝佔據半壁江山,到吞併明朝,到三番之亂收復西南,到擊敗準格爾,再到深入西藏,平定臺灣,這都是領土擴張期,再加上聰明的民族政策和實事求是的統治方法,清朝領土面積也有從200萬平方公里,到600萬再到鼎盛時期1300萬的轉變。

那麼這一切造成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國家實力

還有一個明朝沒有的根本原因就是法理性質的涉外條約,尼布楚條約是一個,其他條約也算是。

那麼如果真要這樣算,事實求是的態度來看的話,其實清末真沒多少領土,因為辛亥革命之後,無數省份都獨立啦,在退位之前清王朝命令已經出不來紫禁城,如果按照書呆子的講究是不是紫禁城就是清王朝最後的領土?


如果這樣說,那清朝奠定領土的基礎,貌似也說不通啊。

所以我們又要換個角度看問題,歸結到法理性合約。

這才是辯證法,感謝袁世凱深謀遠慮,他沒有如孫大炮之流說什麼漢地十八省,而是在要求清帝退位詔書上,清楚明白寫上“仍合漢滿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認為是袁世凱奠定啦現代中國的領土基礎,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

因為袁世凱只是讓領土有了法理基礎,而法理鬥不過強權。

北洋政府繼承的就不是完整的領土,那時候的新疆在叛亂,那時候的蒙古,王公貴族們正在想著怎麼拜託名義上的統治,

那時候的西藏在搖擺的邊緣,那時候的東北,俄羅斯的黃俄羅斯計劃正在進行,日本的吞併滿蒙,進取中華也在進行。而清王朝,對這一切毫無辦法,他們的領土只剩下紫禁城而已。口頭上的法理依據不過因為一份詔書得以保存。

留下的不過是千瘡百孔的破爛時局,你說你繼承的是什麼,一紙文書而已。

可是這紙文書卻有法理效應而這法律效應就要感謝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沒有它大清所謂的奠定領土不過也是個笑話而已。

那麼是誰的功勞?

其實誰的功勞多不是,是時代的功勞。

沒有國際規則的限制,除了漢地十八省,除了部分東北大清國造就不存在啦。這是清朝的幸運,時代給了清朝功勳。

可是留給民國的還是一個爛攤子啊,留給袁世凱的也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

這個時候,今時今日之中國是怎麼來的?

這才是我今天要說的重點,那就是奠定領土的基礎確實沒錯,但是被奠定不等於擁有,法理只能限制一時,一時之後,誰管你法理是什麼,國強才有領土。

於是,北洋時代,徐樹錚借俄國革命,收復新疆,開始企圖恢復邊緣地區的統治。可是努力不斷一直成效不大,之後民國政府時期,更是不堪,看上去完整的民國不過四分五裂,西北有盛世才,甘肅有三馬橫行,西藏喇嘛也不安分,每個地方都有分離趨勢,這都是清王朝的鍋。

最後背起來的是誰,不是清王朝,不是北洋政府,也不是民國政府,而是新中國。

出兵新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一代又一代人努力才有今天新疆的穩定。

出兵西藏,這裡不方便說,才有後來的穩定,

出兵蒙古也是一樣,唯一遺憾不過外蒙問題。還有就是臺灣問題

那麼實事求是的講,這一切和清朝有關係嗎?

書呆子說有關係,因為法理依據,現實主義者說沒有關係,因為實力才是關鍵。

你說有還是沒有?

領土條約清朝簽定的,法理依據是袁世凱給的,領土是新中國收復的,特意強調功績大小,你將其他人置於何處?


阿斗不傻


雖然據說俺韃清疆域很偉大,不過有一說一,那康熙酋長其實是抗拒我中國大種花民族統一的歷史罪人,同時他讓我國失去了本來可以翻倍的龐大疆域,還失去了一個比他更偉大的彼得大帝! 具體緣故下面細細道來: 須知以閻崇年為首的愛清磚家們一直毀人不倦的告訴我們,凡是有利於中國56個民族統一的朝代,都是應該歌頌的,凡是不利於中國56個民族統一的,都是應該抨擊的。至於在這個統一的過程中,會不會發生人口減少,會不會有屠殺有強暴,歷史專家告訴我們,這些都是統一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正常事件,一旦天下穩定下來,人口就會上升,以一時的殺戳來評價歷史,是很短視的行為,應該看作是兄弟打架民族融合。   其次要搞清楚,哪些政權是正統的,哪些政權是不正統的。   以閻為代表的歷史磚家還告訴我們,凡是中國現有56個民族建立的政權,而且其政權在中國領土上的,都是正統的政權,我們應該排除大漢族主義傾向,中國56個民族都有權在中國領土上建立政權,都是合法的。有人老是把元朝清朝和日本比,這是不正確的,雖然和族在歷史上,的確有成為中國第57個民族的機會,但這不是還沒有成為嘛,沒有成為的事,就不要亂說了。   那麼如何衡量中國的領土的,是現在的960萬平方公里,還是歷史上最大的版圖。或者是現有56個民族控制過的版圖呢。按照成吉思汗是中國人的民族英雄的觀點(成吉思汗出生在蒙古國,建都在蒙古國,主要活動區域在現在960萬平方公里之外),當然應該是歷史上最大的版圖,應該是當年蒙古帝國控制的版圖。也就是許多中國人說的,我們中國版圖最大的時候,到過歐洲。   那麼顯然,俄羅斯族符合這個條件。   俄羅斯族是中國現有56個民族之一,而且俄羅斯族在歷史上被蒙古帝國統治超過200年,比漢族被蒙古帝國統治的時間要長得多。   所以俄羅斯族在推翻了蒙古族的統治後,在當年蒙古帝國控制的土地上建立的政權,顯然也是中國的合法政權。   俄羅斯族在中國土地上建立了合法政權後,立即表現了驚人的統一決心,他們順著當年蒙古族走過的道路,擊敗了突厥人,哥薩克人,把西伯利亞,中亞等大量的土地,都統一在了這個新政權下。這時,他們來到了東亞。   這時東亞是中國滿族建立的清政權,雖然也是中國的合法政權,但是這個政權顯然缺乏統一中國的決心和意志。聽說清政權連臺灣都曾經打算送給荷蘭人,這叫什麼話,臺灣可生活著我們的高山族,那也是56個民族之一嘛,要是真的成為現實,那中國不就只剩下55個民族了嗎?   最後還是要感謝我們偉大的英雄施琅大將軍,他勸說清政權,合併了臺灣。但是清政權在得到臺灣後不思進取,放著西伯利亞和中亞的大量領土不去收復,卻一心追求歌舞昇平,和當年的南唐一樣。   這時,有統一決心的俄羅斯族來到了新疆,他們發動了統一中國的戰爭。但是南朝的康熙皇帝,卻逆歷史潮流,抗拒統一,自己又沒有統一的決心和實力,妄圖造成中華民族長期的分裂局面。最後,利用俄羅斯族的挫折,以及北朝國都的不穩定局勢,簽定了《尼布楚條約》,這和宋朝的“澶淵之盟”有什麼區別!   俄羅斯族在這次統一失敗後,因為歐洲有新的敵人,並且因為《尼布楚條約》這種“澶淵之盟”要遵守,就再也沒有能夠統一中國了。   如果俄羅斯族的統一能夠成功,他們將給中國帶來多大的好處啊。   首先是版圖上,全面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除了波斯和阿拉伯,可以說,幾乎達到了當年蒙古族的水平。這是多大的一份嫁妝啊。   其次是先進的技術,俄羅斯族偉大的彼得大帝,親自到西歐學習先進的科學,比起南朝的康熙只會在書房裡學心科學,有天壤之別,這將讓中國的面貌帶來多大的變化,肯定能讓中國成為一個資本主義強國。   最後是俄羅斯族還會給中華民族大家庭介紹許多新的朋友,中華民族大家庭很可能能夠從56個民族,增加到史無前例的200多個,這是多麼大的驚喜啊。想想看,200多個民族,200多朵花,在晚會上孔雀開屏四處撒花該有多精彩。   總之,可恨的康熙大狄自己沒有統一中國的決心,又抗拒俄羅斯族對我大種花民族的統一,造成了中國的分裂,中國版圖的嚴重減小,真是誤我中國的千古罪人哪,實在令人痛心傷心啊。要不然彼得大帝也是俺們的千古一帝,現在還能在電視裡欣賞到伊凡大公安娜公主們的各種英姿美麗豈不快哉?!


DKCOOl漢風烈烈掃胡塵


這麼說吧,清朝是中國封建社會最黑暗最屈辱的一個朝代,同時又是中國歷史上既定彊域最廣闊的一個朝代。

過去,我對這個問題也不理解。不是說元朝時最大嗎?都打到西亞和歐洲了。是啊,元朝我鐵騎馳騁萬里已深入到歐亞大陸的結合部,但因為無力管轄,大都是一“掃”而過,並沒有實際納入中國版圖。

而在清朝,不僅從真正意義上將東三省、蒙古歸入中國,而且將新彊和西藏正式編入中國版圖,歸制清朝中央政府管轄。這在清朝以前是沒有過的。還有就是,清朝康熙時代收回了臺灣。

清康熙年間是中國彊域最遼闊的時期。同樣是在康熙年間中俄簽署的《尼布楚條約》,中國出讓或者說放棄了外東北烏拉山烏拉爾河以北(包括海參葳)近百萬平方公里土地的擁有權,這些地方後來歸入俄羅斯版圖。


誰憐一燈影


清朝是否奠定今天中華版圖?

中華朝代史:夏、商、周、秦、漢、新、東漢、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朝代無比璀璨。

秦朝秦始皇滅六國、平定兩廣,車同軌,文同種,統一度量衡及其政制。大一統永不分裂的社會制度,奠基中華領土版圖。

漢朝將西域納入中華版圖,

隋朝將青海納入中華版圖,

唐朝將蒙古、東北、西伯利亞納入中華版圖。

元朝首次將西藏納入中華版圖,並初現現代版圖框架。

明朝將雲南納入中華版圖。

秦漢隋唐元明朝,開疆拓土,功不可抹。

清朝更迭明朝政權,其鞏固疆域,二收新疆。一統天下。乃是中華朝代傳承者。

為什麼不少文人拚命吹噓清朝奠定今天中國版圖?究竟是不是呢?

中國歷史分為: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鴉片戰爭1840年前的朝代史為中國古代史。1840一1949為中國近代史,1949年建國到現在社會,為中國現代史。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起義成功,大清風雨欲墜,帝國大廈將傾。南方各省宣佈獨立。1912年2日12日,袁世凱和平逼宮隆裕太后,袁世凱在退位詔書加上一句:仍合滿漢蒙回藏完全領土為一體之中華民國。隆裕太后無奈地在退位詔書蓋上大清國印,清朝向天下宣告滅亡。民國和平更迭清朝,袁世凱功不可沒。袁世凱維護國家領土和民族不受分裂,再創共和。

民國更迭清朝政權後,從法律法理傳承前朝廣袤的領土,國際上西方列強承認民國是主權國家。可以說清朝奠定近代民國領土版圖。

最近網上論壇不少文人吹噓清朝奠定今天中國版圖,那是錯誤的說法,清朝是古代史連接近代史的朝代,被民國推翻後,只能說:清朝奠定中華民國版圖,沒有資格奠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版圖。

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是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領導的人民解放軍打下的,推翻民國腐朽的統住,成立新中國。所以說:清朝奠定中華民國領土版圖,中華民國奠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版圖。




歷史愛好者88


說清朝奠定中國現代的疆域並不準確,客觀地說滿清對今天中國的疆域確實有貢獻,但不是絕對的,它只有一半都不到的功勞?



如果說疆域大,那毫無疑問元朝最大。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分崩離析之後,跟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包括雲南。很多人都以為雲南是元朝正式納入版圖,其實根本不算。中國的問題,無論你承認與否,有個鐵的事實就是一定要漢族大規模進入才能算真正納入。否則隨時都有分離的可能。因為認同感很重要,沒有認同感就算是漢族也不行,何況沒有多少漢族的情況下就更不可能了。雲南很早就受管理了和受封了,可是那種關係是不牢固的。儘管雲南少數民族目前可以證實就是中華的一分子。可是沒有認同就是不行。雲南真正納入版圖,毫無疑問就是明朝朱元璋、沐英、傅友德、藍玉的功績。明朝不僅開拓收復了貴州、雲南。還在明代一朝就實現了漢族人口占據多數。自此就算近代亂世都是穩定的大後方。

清代的確為中國現有版圖穩固地納入提供了機會,但如果全部歸功於滿清就搞笑了。因為滿清作為南下統治者,他原有勢力範圍天然就提供了被納入的機會。可是這是不夠的,如果滿清不是迫於想要長久統治不得不漢化,相當於斷了後路,如果如蒙元一般,那最後還是會在短暫統治後退回去。那東北大部分地區想要納入就很難了,或者只有等新的漢族強勢政權如明代開拓雲南一樣去重新開拓。滿清選擇漢化是他為了統治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滿清對於漢族移民關外是嚴格控制甚至禁止的,並不是一開始就做好了將那些地區全部納入中華範圍。也就是說他還是為自己留後路的,還是分彼此的。這種所謂納入,只是對於滿清一朝而言,並不是永久納入,至少它的政策是如此。東北真正被納入,其實是依靠闖關東。滿清的存在為後來這種可能性提供了可能性。它的作用只限於此。如果沒有闖關東和旗人漢化,那辛亥革命之後可能就直接退回去了,或者偽滿洲國就分離了。那這樣就與蒙元一樣,那些版圖與我們並沒有關係,還得靠自己去開拓。所以闖關東和滿人為了統治的自我漢化是關鍵。

西部也一樣,從明代中期就開始走西口,清代提供了更大可能性,所以達到了高峰。走西口是穩固西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因為還是那個問題,認同感很重要。西藏真正納入並非是向你稱臣,接受你冊封就行了。就算認知了漢藏原本一家其實也不行。西藏真正算納入,那可能直到現在才能算快差不多了。認同感最終決定。新疆雖然是漢族發源地之一,但是確實歷史上有效控制有限。清代再一次實現有效控制並有移民,而且丟了還能很快奪回來。這個算是清代奠定比較大的基礎。不過建國後的努力也是很重要。

其實黃種人的版圖大多是移民造成的。而且多數還是潰逃奠定的。東南亞、東北亞、西部都是由中國潰逃出去的。漢族武力開拓的不多,更多還是依靠移民、避難,今天中國的版圖最大功勞其實是移民。包括東南沿海在內。清末還有下南洋,如果不是後來的歷史原因,不說納入版圖,至少能成為中國人海外的一個開拓地,能與我們更多聯繫。因為還是那句話,認同感。無論主觀上的認同感還是客觀上的,如果不認同一切為零。

所以我既不同意對於版圖給予滿清完全功績,也不同意完全抹殺。要客觀地看,就必須分析透徹。


國病


這是一個偽命題。所謂清朝奠定疆域,僅僅是一個歷史巧合而已,清朝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動接受的。因為傳統的歐亞大陸上的遷徙遊牧力量已經終結,而殖民擴張又剛好進入停頓期,於是造成「清朝奠定疆域」的錯覺。具體說:

一,歷史盲流的終結

當沙俄的斯特羅加諾夫家族的第一個工商軍事城堡建立於西伯利亞之時,歐亞大陸歷史即進入根本轉折。這種跨州的工商軍事經濟網點,徹底終結了歐亞大陸的自然遊牧狀態。《歷史的地理樞紐》曾給出經典論斷:內亞的地理氣候變化,是古代歷史的驅動力。這種遊牧遷徙和征服的過程,沒有任何國際法可言,也沒有任何疆域概念可言。所以,中國的疆域一直以來就沒有準確界定,西域、蒙古、東北亞這些地區,隨時都可能被一輪遊牧民族的湧動所淹沒。這種情況下,漢唐的「都護秩序」自然就不被重視了。

沙俄的擴張最早始於1588年,當時正值明末。那些哥薩克僱傭兵完全不同於匈奴、突厥、女真,他們還帶來了更嚴密的社會組織方式。營地、寨堡、城堡,層層佈局、網點控制;燧發槍、速射炮、稜堡,軍事力量呈現系統性特徵;社區、法庭、監獄、殖民機構、工商主體,忽然出現在芒荒大陸。這種社會組織方式徹底摧毀了遊牧民族的反抗意志,他們很快就被納入整個體系,淪為依附工商城鎮經濟的廉價勞動力,為歐洲皮毛和金屬製品市場而日夜工作。

歷史進入到這個狀態,原來的歷史盲流自然就消失了,邊界只能由兩個體系的實力均衡線來決定。最後的遊牧之歌,由東歸的土爾扈特人譜寫,他們在南俄草原上失敗,最終逃離那種終局性的統治方式,成為一個令人惶惑不安的預言。

二,清朝疆域的界定

俄國帶來的那種恐怖力量,自然很早就引發了衛特拉蒙古的恐懼,他們於是也模仿俄國那種威權,輸入奧斯曼的火器,利用喇嘛教為單一意識形態,建立了頗為強大的準噶爾汗國,與清朝構成致命的替代競爭。

當這股力量在康熙時代崛起時,俄國人雖然尚未具備足夠實力,卻已經讓清朝和準噶爾感受到了極大震撼。要知道,雅克薩只是俄國在遠東的一個「冬營」,屬於西伯利亞殖民體系中最弱小的一個觸角而已。準噶爾則比清朝更清楚俄國的實力,他們在南俄草原的同宗早已驚恐萬狀,噶爾丹與沙皇也有長期外交通信。

於是博弈就在兩個弱者之間進行,決定誰能存活;清朝的疆域也就在七十多年的準噶爾戰爭中得到確定:一是消滅準噶爾人,得到西域和中亞的納貢;二是與俄國構成均勢,簽訂雙邊條約(《尼布楚》、《恰克圖》、《佈列斯特》)讓出西伯利亞大部,並按照正常外交方式處理口岸貿易糾紛、犯人引渡等事務。

這就是「清朝奠定疆域」的過程。它在主觀上有疆域概念麼?它與俄國的均勢真的鞏固了麼?這種疆域可靠麼?看乾隆的《御製西師成功始末開惑論》、《御製準噶爾全部紀略》,他本人自認為開疆拓土萬有餘里,洋洋自得,卻渾然不覺這個成果的世界史背景,也看不到俄國在西伯利亞的統治已經屬於近代方式了,它將是終局性的、不可逆轉的。

三,改土歸流

北方均勢和條約穩定後,乾隆開始對西南方改土歸流。這被認為是「清朝奠定疆域」的又一壯舉,鄂爾泰、尹繼善等對南方少數族群地區實行了「普遍郡縣化」。但要看到,南方一直以來都不是疆域的威脅,這種統治方式的改革,豈能看成開疆拓土?明朝的西南地區不在中國疆域之內麼?可見,改土歸流絕不是疆域鞏固的論據。

清朝在世界史的這個特殊階段取得了一定成就,在歐亞大陸的近代化壓力下,戰勝準噶爾,獲得了繼續存活一陣子的機會。如此而已。


歷史咖啡


是漢壯苗土這些華夏圈的民族人口分佈,奠定了版圖。是國共軍人力量所能及的鮮血所灑的程度奠定了版圖。外蒙漢人少,北洋軍力量幹不過俄毛了,只能丟失,滿清奠個毛,東北要不是山東河北等地漢人闖關東,東北也保不住,和丟失的外東北一樣丟失,是闖關東的漢民血淚,甚至你可以說是張作霖奠定了東北。滿清奠定個屁的東北,它把漢民在東北殺的快沒了,柳條封關不讓漢民進,後來抗日它又勾結日鬼弄個偽滿分裂出中國了,你TM能說這種貨色奠定東北?是給日本人奠定的吧!新疆不也一樣!要是沒有湘軍,要是沒有漢民走西口,要是漢人武裝力量不行,也保不住。有些漢人也跟居心險惡的韃子人云亦云,沒有骨頭,賤格十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