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評維吾爾歌劇影片《紅燈記》,劇照海報


更多精彩請在右上角關注我們!每天為你更新!


70年代,評維吾爾歌劇影片《紅燈記》,劇照海報

評維吾爾歌劇影片《紅燈記》(節選)

穆靜 齊國棟 (1975.12.10)

彩色維吾爾歌劇影片《紅燈記》的攝製成功,不僅保持和發展了歌劇所取得的成就,而且,由於編導者認真學習毛主席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和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偉大方針,勇於實踐,大膽創新,為舞臺藝術片的攝製,提供了新的成功經驗,取得了可喜的新成就。這主要表現在:影片根據電影藝術的特點,在充分肯定歌劇成就的前提下,作了許多加工和提高,更好地反映了革命樣板戲《紅燈記》的思想、藝術成就。

70年代,評維吾爾歌劇影片《紅燈記》,劇照海報

首先,電影從鏡頭的選擇、用光、背景等方面,突出了李玉和這個無產階級的英雄形象。影片開始,在莊嚴的樂曲聲中,用遠景推出李玉和手提紅燈站在高高的路基上,使他一出場就顯得形象高大、光彩照人。他的背後是隆灘車站的背景,幾盞忽明忽滅的昏黃的燈光,一座烏黑的炮樓,點出了苦難的同胞生活在日寇鐵蹄下的意境。接著,用特寫跟拉的攝法,突出了貫穿全片的革命傳家寶——紅燈,在昏暗的夜色中,閃耀著四射的光輝。然後,鏡頭轉到李玉和的特寫,他目光炯炯,尋視四周,預示著將有一件十分重要的革命任務落在他的肩上。這一組鏡頭的運用,使得這一戰鬥在艱險四伏的環境中的革命英雄,顯得格外英武魁偉,氣宇軒昂,傳神地刻畫出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威武不屈、堅強果敢的革命意志和崇高品德。整個影片自始至終都突出了李玉和的英雄形象,同時,也較好地刻畫了李奶奶和李鐵梅的形象。

70年代,評維吾爾歌劇影片《紅燈記》,劇照海報

維吾爾歌劇《紅燈記》成功地運用《十二木卡姆》音樂,又吸收現代民歌的音調,塑造了富於民族特色的李玉和、李奶奶、鐵梅等英雄形象。拍攝電影時,為了保留和突出原歌劇的特色,更好地歌頌革命英雄的思想品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新疆歌劇團的同志們又精益求精,對音樂做了不少加工,有的唱段重新譜了曲,更加豐富了音樂的表現力。李玉和的音樂形象,主要突出了他的革命氣質和鬥爭精神,因而,他的音調雄偉、沉毅、剛健。影片為了更好地塑造英雄形象,調動了一切音樂手段,多側面地展示了他的性格特徵。如在“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一段唱中,旋律歡快,充滿希望,彈撥爾、熱瓦甫等民族彈撥樂的伴奏,揭示了他性格中對親人、同志的親切和期望一面。在“天下事難不倒共產黨員”一段唱中,音樂凝重、深刻、果敢、準確地揭示了他對同志無限的熱愛和堅決完成任務的堅定決心。“渾身是膽雄赳赳”一段唱,突出了他臨危不懼、勇鬥頑敵的堅強性格。影片為了突出“雄心壯志衝雲天”這一核心唱段,使李玉和的英雄形象更加完美,在音樂、鏡頭、用光上,都做了精心細緻的安排。

70年代,評維吾爾歌劇影片《紅燈記》,劇照海報

在這一唱段中,調動了管絃樂隊,突出了它的力度,使唱段渾厚,氣勢磅礴。同時運用了合唱、伴唱,以及多變的節拍形式,深刻地表達了這一英雄人物的性格。如“獄警傳,似狼嚎,我邁步出監”這一句,運用了“木夏魯熱克木卡姆”的散板序唱音調,並吸收了京劇緊拉慢唱的手法,烘托了李玉和昂首闊步、大義凜然的雄姿。爾後,由慢漸快,轉入中板,不同的節拍交替出現,揭示了英雄人物豐富壯美的內心世界。在整個唱段中,很好地運用和發揮了民族樂器的特色,從而豐富了民族樂器的表現力。這段唱腔,有強烈的時代特點,濃郁的生活氣息,高度的戰鬥精神,鮮明的民族色彩,抒發了革命者的雄心壯志和崇高的革命理想,是一首音樂形象完整、音樂表現力豐富的精湛唱段。

70年代,評維吾爾歌劇影片《紅燈記》,劇照海報

為了豐富電影的表現力,在樂隊和合唱上,做了必要的增加,這與歌劇相比,氣勢更加雄壯了。在武打上,影片發揮了歌劇的長處,除保留磨刀人同叛徒王連舉對打、刀劈鳩山外,其餘都是重新設計的。同時,由於武打在外景進行,更加強了真實感。尤其在手鼓伴奏下進行武打,具有強烈的民族特點和生活色彩。

維吾爾歌劇《紅燈記》搬上銀幕,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為工農兵又提供了一部優秀的影片。

70年代,評維吾爾歌劇影片《紅燈記》,劇照海報

70年代,評維吾爾歌劇影片《紅燈記》,劇照海報

70年代,評維吾爾歌劇影片《紅燈記》,劇照海報

聲明:本文為收集整理,不代表本號觀點。

更多精彩請在右上角關注我們!每天為你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