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和清朝有何仇怨?为何清朝一定要消灭准噶尔汗国?

静夜史


这准噶尔汗国和大清有什么仇?想要从整体上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就必须回到1368年元顺帝逃离大都,退回到蒙古建立北元开始说起。

1、从1368年元顺帝回到蒙古草原,到1388年脱古思帖木儿败亡之后,蒙古就取消了元朝传统的帝号、谥号、年号。但瓦剌的也先汗和达延汗先后恢复了这一传统,表达了他们稳定、回归中原的意愿。

2、在1388年后,蒙古就陷入从成吉思汗就开始和黄金家族世代联姻的瓦剌部和东部蒙古在争夺大汗话语权的内战之中。

3、准噶尔是瓦剌部的一支。瓦剌是蒙古两个基本部分之一:西部蒙古,即林中百姓,由瓦剌的在叶尼塞河上游八河地区的先世斡亦剌惕和不里牙惕;东部蒙古,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室韦蒙古,即草原百姓。所谓瓦剌,意思就是森林之名,或临近者的意思。

4、1414年,瓦剌领袖马哈木先被朱棣在忽兰忽失温击败,之后又被东部蒙古领袖阿鲁特击败,最后抑郁而死,儿子脱欢即位,明朝封其为顺宁王。从这可以看出1388年后,瓦剌、东部蒙古、明朝都在蒙古帝国的控制权上着力:明朝采取平衡政策,谁弱帮谁,谁强打谁;瓦剌和东部蒙古则意图击败对方,一统蒙古。

5、1423年,东北蒙古阿鲁台被明军击败,脱欢趁机在饮马河之战中击败阿鲁台,实现了统一瓦剌;

6、1434年,脱欢在母纳山之战中击败并杀死阿鲁台和其儿子失捏干,统一东西蒙古。由于脱欢不是黄金家族后裔,不被部下推立为汗,于是脱欢就拥立黄金家族后裔的脱脱不花为蒙古帝国大汗;

7、1439年,脱欢病死,其子也先即位,让蒙古国达到1368年之后的全盛时期:

征服女真,东抵朝鲜,西部至塔拉斯河并与巴尔喀什湖以西的金帐汗国接壤,北括贝加尔湖及南西伯利亚,南临长城

8、1353年,也先和脱脱不花因为立太子而分裂,最后也先击败脱脱不花,自称大元天圣大可汗,年号:添元,在位1453年到1357年。也先死后,脱脱不花的幼子被拥立为蒙古大汗。瓦剌渐渐式微,分裂为长子博罗纳哈勒统领的杜尔伯特部和次子阿失帖木儿统领的准噶尔部。

9、1506年,达延汗(即蒙古小王子,达延,即大元的译音,全称为大元大可汗,本名巴图蒙克)在击败瓦剌和漠南蒙古后,基本一统蒙古,被称呼为中兴之主。自此之后蒙古大汗就一直是达延汗的后裔,直到最后一位蒙古大汗林丹汗。

10、1620年,准噶尔部首领哈喇忽剌反击统治瓦剌的达延汗元孙自称阿拉坦汗的垒乌巴什。虽然哈喇忽剌失败了,但在瓦剌四部(和硕特、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中建立威望。1623年,瓦剌四部共同进攻阿拉坦汗王朝,哈喇忽剌在阿巴坎河到叶尼塞河之间治理吉尔吉斯人,开始统一瓦剌的进程。

11、1635年,哈喇忽剌儿子巴图尔珲台吉继承父位,建立准噶尔汗国。1640年巴图尔珲台吉召开卫特拉和喀尔喀各部领主(即东西蒙古)制定《蒙古卫特拉法典》

12、1670年,僧哥被杀,其异母弟噶尔丹夺取汗位。1678年噶尔丹击败支持自己即位的叔叔楚琥尔乌巴什和和硕特部的鄂齐尔图汗,统一天山南北,被五世DL喇嘛赐予博硕克图汗称号。

之后,噶尔丹攻打哈密、吐鲁番、哈萨克、叶尔羌汗国、安集延等,于是要求和大清皇帝平起平坐。

1688年,噶尔丹在俄罗斯的支持下,击败土谢图汗和哲布尊丹巴,占领喀尔喀蒙古。但由于南疆穆斯林叛乱,噶尔丹不得不撤兵,但噶尔丹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在噶尔丹回来之前,就平定了叛乱。于是准噶尔汗国陷入噶尔丹和策妄阿拉布坦的内战之中。

1689年,俄罗斯和大清签订《尼布楚条约》,放弃了对噶尔丹的支持。

1690年,因为噶尔丹所在的科布发生大旱,噶尔丹不得不东征,致使策妄阿拉布坦趁机夺取准噶尔本土。6月21日,噶尔丹率军到达距离北京只有700里的乌兰布通,拒绝了康熙提出的议和请求,要求:

“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

9月4日,在乌兰布通之战中,噶尔丹被击败。

1689年的大清形势图


大清为何一定要灭准噶尔汗国

1、历史原因。准噶尔作为瓦剌的一支,有着稳定中原的历史野心。脱欢一统蒙古,也先发动土木堡之战,擒拿明英宗,在1388年之后首次称大元。如果1688年,没有南疆穆斯林叛乱,或者噶尔丹和策妄阿拉布坦没有内斗,蒙古将会再次统一,将会成为已经入住中原的大清的心腹大患。大清将会成为明朝第二,每年都遭受蒙古的劫掠,始终都收蒙古的威胁。

准噶尔在噶尔丹之后都反对大清,一旦给了准噶尔汗国统一了蒙古,大清再无能力灭它——因为大清失去了喀尔喀的蒙古骑兵,仅有满洲骑兵做不到。

2、现实原因。1688年噶尔丹在俄罗斯支持下差点就统一了蒙古。如果不是1689年俄罗斯和大清签署《尼布楚条约》实现和平,俄罗斯支持下的准噶尔汗国会让大清日夜难安。

喀尔喀蒙古早已臣服大清,准噶尔汗国作为西部蒙古,必须要消除,否则早晚都会统一蒙古,构成大清的威胁。



综述

从1368年元顺帝退回蒙古草原后,也先和达延汗都先后恢复大元之号,表达再次收复中原的意图。

在康熙忙着平定三藩之乱时,噶尔丹忙着扩大准噶尔汗国的版图。噶尔丹要求和康熙平起平坐,这是康熙所不能容忍的。这也是康熙签署《尼布楚条约》的现实考虑——和俄罗斯议和,专心对付噶尔丹。

担心准噶尔汗国统一蒙古威胁大清、准噶尔汗国要求和大清平起平坐,这就是大清一定要灭准噶尔汗国的原因。

平心而论,准噶尔汗国实力也比大清弱,只是噶尔丹和策妄阿拉布坦的内斗,导致准噶尔汗国实力大损。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用一句话老话来说,就是:“既生瑜,何生亮”!

1757年,清军终于彻底消灭准噶尔汗国,平定天山南北。时隔1000多年,西域终于再次回到了中原帝国的怀抱!

从康熙时代与准噶尔汗国交手开始,到乾隆时期清朝彻底消灭准噶尔,三代清朝皇帝前后用了100多年的时间,终于彻底消灭了威胁清朝西部安全的巨大威胁,也昭示着清朝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原帝国生存发展的游牧民族问题。

那么,为什么清朝执意要消灭准噶尔汗国?到底是什么仇什么怨,让这对宿敌相杀100多年?

1、蒙古问题是原则性问题!

蒙古问题,涉及到清朝的底线,是清朝的原则性问题,是清朝实现崛起的关键因素。

因为蒙古地域太广大了。从与东北平原接壤的大兴安岭,到遥远的西域,再到高耸入云的青藏高原,都是蒙古部落的活动区域,对中原地区形成了半包围的态势。加上蒙古部落战斗力强悍,如果不能有效处理女真族和蒙古族的关系,对女真的崛起以及入关后的统治都会产生巨大威胁。

鉴于此,从努尔哈赤开始,对开始着手处理与蒙古各部落的关系问题。此时的蒙古分化出漠南、漠北、漠西蒙古三部分。漠南蒙古以察哈尔部为代表,分布在长城沿线,是黄金家族的后裔,地理位置最为优越。但也正因为距离中原和女真距离最近,在长期和明朝战争的同时,也最先受打努尔哈赤的打击。

受到明朝和蒙古的打击,长期的消耗让漠南蒙古不堪重负,最终不得不向皇太极投降。1635年,林丹汗败逃。1636年3月,漠南蒙古16部49个大小领主齐聚沈阳,公推皇太极继承蒙古可汗大统,奉上“博格达·彻辰汗”尊号。至此漠南蒙古归顺清朝。

漠南蒙古的内附对于明朝而言,增加了防御宽度,北方边境压力骤然增加,加速了崩溃的步伐。对清朝而言,在西部和北部多了一道坚固的屏障。在1644年清军入关争夺胜利果实时,北方边境是漠南蒙古负责守卫的。

但是光有漠南蒙古是不够的,漠西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夺取汗位后,不断向东扩张,进攻漠北喀尔喀部蒙古。噶尔丹妄图统一蒙古,消灭清朝,重拾蒙古帝国的荣光,因此和清朝的关系迅速恶化。

康熙皇帝先是借助噶尔丹的压力,1691年举行多伦会盟,将漠北蒙古纳入版图,然后1696年,在漠北蒙古的昭莫多大败噶尔丹,迫使其退出漠北。随后,噶尔丹自杀。

随后,退出漠北的准噶尔部开始南下侵占西藏,康熙旋即于1722年派遣14皇子胤禵进军西藏,将准噶尔部逐出青藏高原。雍正继位后,清军攻占青海,至此清朝的西北部边境压力骤减。

但是此时的西域还在准噶尔手中,历史一再证明:失去西域,中原帝国就永无宁日!所以清朝始终保持着对准噶尔部的压力,1757年,准噶尔爆发天灾,国内大乱,清朝趁机出兵,终于在1757年彻底消灭准噶尔汗国。从此蒙古问题彻底解决,困扰中国几千年的游牧民族威胁彻底消除!

2、沙俄问题是潜在性问题!

准噶尔的坐大,沙俄是主要功臣。

从16世纪开始,沙俄哥萨克骑兵就越过乌拉尔山,在西伯利亚疯狂扩张。由于准噶尔的有力阻挡,沙俄不得不继续向东。1643年,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中国边境开始受到沙俄的威胁。

此时的中国处于明末清初的交替中,对远在东北的沙俄无暇顾及,但是作为清朝的龙兴之地,东北的安危至关重要,因此康熙积极部署反击,两次发起雅克萨之战,终于迫使沙俄在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退出黑龙江流域。

退出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并不死心,他们将魔爪伸向贝加尔湖以及西部的准噶尔部地区。贝加尔湖地区是漠北蒙古部落传统的游牧区,土谢图部最先受到沙俄入侵,虽然坚定抵抗但最终不敌。在西部受到噶尔丹威胁,南部受到清朝挤压、北部受到沙俄步步紧逼的情况下,漠北蒙古审时度势选择加入清朝,找到了强大的靠山。

清朝趁机大举北上,击败噶尔丹,而后在雍正年间与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及《布连斯奇条约》,确定了北部的中俄边界。

中俄一系列条约的签订对清朝确定边界,保卫疆土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恰克图条约》及《布连斯奇条约》签订后,中俄在中东部的争夺暂告一段落,西部准噶尔部成为争夺的焦点。对于清朝而言,准噶尔和沙俄沆瀣一气,始终是威胁清朝西部北部安危的危险因素,因此必须予以坚决消灭。对于准噶尔而言,夹在清朝和沙俄之间,在实力越来越不济的情况下,必须做出选择,于是最终选择了投靠沙俄。而对于沙俄而言,除了对土地的贪婪,还在于沙俄一直在努力寻找南下的出海口,在黑龙江流域的尝试失败后,沙俄转向从中亚西域南下,这一思路一直到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还能看到其勃勃野心的影子。

所以,谁能掌握准噶尔,就能掌握在蒙古和中亚争夺的主动权。

最终清朝等到了准噶尔内乱,在内乱导致大规模传染病的情况下,乾隆迅速出击,消灭准噶尔部主力,清朝成为准噶尔争夺的赢家!

通过一系列条约以及消灭准噶尔,清朝沉重打击了沙俄南下的企图,最终确立了自己在蒙古和中亚的霸权。

鸦片战争前,清朝一直致力于解决疆土问题,作为少数民族,清朝在处理与蒙古各部落关系时显得更加游刃有余。正是由于清朝几代皇帝巩固疆域的不懈努力,中华帝国数千年来的不断开拓的疆土才大量地保存了下来!成为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

清朝:因为准噶尔触碰到了清朝的核心利益,所以我要代表月亮消灭你!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枚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静夜史


题主以为准噶尔汗国只是占据了新疆和中亚地区这应该是受了《康熙王朝》的影响——在小说和电视剧中由于康熙自带主角光环,而作为对手的准噶尔汗国被塑造为大清一个不太恭顺的藩属,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准噶尔汗国是清朝面对的一个强大劲敌。

自从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达从蒙元手中收复燕京之后蒙元势力就退回北方草原,然而脆弱的游牧经济已无法支撑元朝仿照汉制建立起来的统一帝国,于是蒙古草原迅速恢复到了成吉思汗统一之前的诸部割据状态。到明末清初蒙古各部大体分为三部分:漠南蒙古(今内蒙古自治区)、漠北喀尔喀蒙古(今蒙古国)、漠西卫拉特蒙古(今新疆天山以北)。准噶尔部属于漠西卫拉特蒙古,漠西卫拉特蒙古主要由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大部落和一些小部落共同组成,其中和硕特部长期作为卫拉特联盟的盟主存在。葛尔丹在继承准噶尔部的汗位后击败和硕特部首领兼卫拉特盟主的鄂齐尔图汗,遂成为卫拉特霸主,把卫拉特联盟变为事实上的准噶尔汗国。两年后获得达赖喇嘛的赠号“博硕克图汗”(蒙古诸部信黄教以获得达赖赠号为荣)。他征服哈萨克、灭叶尔羌汗国,称雄西域。1688年进攻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继而进军内蒙古乌兰布通,威逼北京。这一时期准噶尔汗国的疆域囊括了今天的新疆、中亚、外蒙以及内蒙的一部分,在这样的局势下葛尔丹顺势将统一蒙古诸部提上议事日程,而这是清朝无论如何无法容忍的——早在清军入关之前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代君主就对蒙古采取过军事行动并成功使漠南蒙古各部臣服于自己,清军甚至组建了蒙古八旗,借助蒙古各部的力量制衡中原汉人以维持自身统治。准噶尔汗国咄咄逼人的态势摆明了是要一统蒙古诸部,清朝又怎么能允许这样的事发生呢?

事实上准噶尔汗国不只具有统一蒙古的野心——被葛尔丹打败的和硕特部进入青海建立了和硕特汗国。青海和西藏都位于青藏高原上,历史上同属吐蕃王国。吐蕃王国覆灭后藏传佛教在青藏高原上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后来藏传佛教政权先后归附元、明两朝。和硕特部在青海建立和硕特汗国后和西藏的达赖政权合作共同统治青藏高原。葛尔丹在追击和硕特部的过程中也把自己的势力扩张到青藏高原。就在葛尔丹向青藏高原扩张之时西藏达赖政权与青海和硕特汗国政权却闹翻了:事情的起因是五世达赖时期他的管家桑结嘉措利用自己和达赖的特殊关系掌握了藏传佛教的教权,鉴于当时这一地区政教合一的客观现实要想统治青藏高原必须同时具备教权和兵权,然而桑结嘉措的弄权行为使得青藏高原的教权和兵权出现了分离——教权掌握在桑结嘉措手中,而兵权掌握在青海和硕特汗国的拉藏汗手中。五世达赖死后桑结嘉措担心拉藏汗乘机剥夺自己的管理权,于是在没知会拉藏汗的情况下自作主张立了六世达赖。拉藏汗自然不承认这位未经自己认可的达赖,桑结嘉措深知自己手中没有兵权,真打起来绝不是拉藏汗的对手,于是他利用自己掌握藏传佛教教权的号召力向葛尔丹发出求援结盟的意向。葛尔丹早年在西藏学佛期间深受桑结嘉措优待,在相同的政治利益和昔日的个人感情驱使下葛尔丹率部大举进入青藏高原。如果任由葛尔丹吞并青藏高原,那么大清的西部疆界将完全暴露在准噶尔汗国的威胁之下,考虑到青藏高原的地缘优势将使准噶尔汗国在面临清军时具有居高临下的巨大优势。

正当清朝和准噶尔汗国对峙之时原本蜗居东欧平原的沙皇俄国却不远万里跨越整个西伯利亚来到远东,成为清朝和准噶尔汗国的邻居,于是此时在北亚就形成了大清帝国、准噶尔汗国和沙皇俄国三足鼎立互动的局面。事实上准噶尔汗国并不像《康熙王朝》中那样从一开始就投靠沙俄抗衡清朝,而是打算在清朝和沙俄之间最大可能维护自身利益最大化——这一时期的准噶尔汗国既有和沙俄的合作,同时也是阻止沙俄进一步南下扩张的屏障。然而这一时期的漠北喀尔喀蒙古则处于清朝、准噶尔和沙俄的三方包围之下,无疑这样的日子是不好过的,最终漠北喀尔喀蒙古各部选择依附于清朝,而清朝则出兵征讨准噶尔汗国以解除漠北喀尔喀蒙古各部的侧翼威胁。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清朝和准噶尔谈不上有什么世仇,但是噶尔丹以成吉思汗二世自居,满洲也以金国人的后裔自居,这就难免会让对方联想到金国和蒙古的历史。对两方来说,都是血的教训。

很多人在纠结,准噶尔到底是不是清朝的附属国。这种纠结毫无意义。当年成吉思汗就是金国的附庸,结果还不是把宗主国给操翻了。康雍乾三代心里都有数,这种虚名没有意义。


(准噶尔前期形势)

站在噶尔丹的立场来看清朝,就像当年的金国欺负蒙古老祖宗一样。

历史上的蒙古六部因为没有一个铁血式的英雄人物,四分五裂,被女真欺负。而噶尔丹时期的蒙古诸部也被清朝分化,或降清、或坐以待毙。全部都在坐吃等死,只求互相取暖自保的心理上安慰,却没有一个人能站出来,有统一各部之雄心。

在满清蚕食时,蒙古各部落就像先秦时期被秦国灭掉的山东六国一样,离满清挨得近的先被蚕食,离满清远的部落也是混一天算一天。

这样下去,准噶尔虽然远在新疆,离清朝貌似最远,但迟早有一天会被清朝蚕食掉。

卫拉特诸部想要自保,就需要一个英雄,像成吉思汗一样的,带领没落的蒙古人对抗满清和沙俄的双重侵蚀。噶尔丹认为,他就是这么一个不世出的英雄人物。



站在康熙的立场看准噶尔,这货妥妥的就是当年的蒙古六部。最次也是元朝时期,割据新疆对抗中原的海都。铁木真当年隐忍不发,默默的统一草原,待女真人没落之际,成功的推翻了金国。现在这个噶尔丹,到底有多强?

漠西蒙古不能不灭,只不过眼下的三藩、台湾郑氏、东北的沙俄,都要解决。而准噶尔离自己太远,暂时还不是威胁。

这里要说明一个误区,满洲人和蒙古人虽然都有骑兵。但是蒙古人是以骑兵为主,擅长游骑作战。讲究兵不在多而在精,蒙古人拥有千里长途奔袭作战的能力;而清军以步兵为主,骑兵只是压箱底的兵种。入关后的清军,也是以阵地战为主,非常倚重后勤供应,不擅长搞长途奔袭作战,也没有长途奔袭作战的能力。


这样一来,准噶尔就具备了袭扰清朝的先决条件,清朝则没有能力主动进攻准噶尔。但是清朝也是一个侵略性很强的王朝。没有长途奔袭作战的能力,不表示清朝不能步步为营,逐步侵蚀掉准噶尔的领土。(事实上清朝和沙俄也确实是这样把准噶尔给玩死的)

时间到了康熙二十七年。准噶尔人首先坐不住了。噶尔丹在统一卫特拉部落,征服叶尔羌汗国,蚕食哈萨克汗国,占据了新疆和大半个中亚后。以青海和硕特是卫拉特蒙古为由,理应由他管辖,准备进军吞并青海。

康熙在得知消息后,即命陕西和甘肃驻军严加防范。噶尔丹见清军已有防备,青海的和硕特蒙古诸部与清政府关系相当密切,不会支持自己。便主动改变了进军青海的计划,转而进军喀尔喀。(外蒙古)



噶尔丹率军三万,大举进攻喀尔喀蒙古游牧地区。击溃车臣汗和扎萨克图汗两部后,大肆掠夺喀尔喀的牧民资源。

这一年,噶尔丹与清政府,正式翻脸。

噶尔丹的行动也让康熙意识到了,新疆问题不解决是不行的。元朝的时候,新疆就不服从中央,导致元朝的军费开支几乎全部用在新疆方向。如果新疆加上外蒙古,这妥妥的就是匈奴和突厥的翻版。而自己就是被动挨打的汉王朝和唐王朝。

康熙就算不想打,也不能不打了。



(准噶尔鼎盛时期)

从1690-1697年,清朝与准噶尔一共血战了两次。

第一次,噶尔丹率三万大军,前锋已经打到了河北省附近的乌兰布通,清军被迫展反击。清军十万,准噶尔三万左右。清军和准噶尔军先以大炮和火枪互轰,激战当中,双方士卒展开肉搏战。最终准噶尔因为兵少而溃败,噶尔丹逃窜回新疆。

第二次,乌兰布通大战六年后,噶尔丹再次卷土从来,在昭莫多与清军大战。这次大战依然是清军十万,准噶尔三万。康熙这次带了六位阿哥上前线(大阿哥到八阿哥,二阿哥坐镇北京,六阿哥夭折了),决心不可谓不坚决。清军以逸待劳,凭借兵力优势击垮噶尔丹。

这两次大战,虽然都以噶尔丹兵败,康熙胜利告终。但是对于准噶尔来说,噶尔丹的两次远征失利,只是他个人的失利,对于远在新疆的准噶尔汗国来说,并没有很大的损失。康熙并没有打击到准噶尔的腹地,但是巩固了中央对外蒙古的统治。(对宣示蒙古的主权,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康熙晚年,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卷土而来,派兵攻占拉萨,杀死拉藏汗,在西藏建立统治,严重威胁到清朝西北的安全。按常理来说,也应该是康熙御驾亲征。但介于康熙年事已高,无法再亲自领兵,便在阿哥当中选择十四阿哥代替自己亲征。

十四阿哥胤祯调度得当,击退了准噶尔,恢复了西藏的统治秩序。(胤祯对中国宣示西藏的主权,也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十四阿哥胤祯离开西藏后,率军移师青海和甘肃。他当时有一个很大胆的想法,就是由青海和甘肃,企图乘胜追击,直捣准噶尔的王庭所在地——伊犁。

康熙对胤祯的想法很欣慰。但介于远征准噶尔事情太大,康熙将胤祯召回京,规划出击的事宜。后因后勤保障的问题,康熙决定与准噶尔议和。胤祯的远征计划告吹……

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尔丹策零即位。雍正发军进攻准噶尔,结果大败,清军退出科布多。其后,双方再战,清朝和准噶尔均未占到便宜。遂于1735年,雍正和准噶尔签订和约,规定两大帝国以漠北杭爱山为界,以东属清,以西属准噶尔。双方进入十年的和平时期。(雍正时期,对准噶尔的战争很不给力)


(准噶尔后期形势)

乾隆时期风云突变。准噶尔汗国遭到俄罗斯和清朝的两面夹击。清军在甘肃和青海,不断蚕食准噶尔的势力范围。沙俄和哈萨克汗国在准噶尔的西面和北面也在不断侵蚀。

准噶尔人因为逐水草而居的习性,没有筑城的习惯。沙俄和清军每占一块土地,必然要筑城坚守,准噶尔又没有攻城的能力,势力范围被压的越来越小。

准噶尔这边在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后,继任的噶尔丹策零无力扭转西面被动的局面。噶尔丹策零去世后,继任的大汗是一代不如一代,顿时陷入群龙无首之际,连续发生夺位内乱。

乾隆皇帝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不顾群臣的反对理由,乾纲独断,挥起西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连续作战,克北疆下南疆,一举灭掉了诺大的准噶尔汗国,将其并入清朝版图,定名为新疆。(乾隆对中国恢复新疆的主权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争,从康熙二十九年一直到乾隆二十三年(1690-1758),持续了68年之久。



总的来说,清朝经历了防御—相持—反攻这三个阶段,一举灭掉了心头大患准噶尔。继安史之乱后,第一次收复西域,恢复了中国对新疆的主权统治。

但是,这个过程却并不容易。康熙时期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形势,灭不了准噶尔。军事实力上没有任何的优势,经济实力上也不具备与准噶尔打持久战的能力。


雍正时期,不进反退,反而丧失了康熙时期取得的一些军事优势。但是雍正能攒钱,替乾隆把朝政基础夯实了。乾隆继位后,乘准噶尔内乱之时机,不顾群臣的反对,又花了五年时间彻底解决了新疆问题。

应该说,康雍乾三世,对收复新疆,都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Mer86


确切的说,不是清朝和准噶尔过不去,而是准噶尔与清朝过不去。



其一,准噶尔曾经派代表和其他蒙古部一起,表示臣服归属于清,这样来说准噶尔后来的自立建国本身就是对清朝的反叛。



其二,准噶尔在噶尔丹的带领下,不断强大,吞并周边蒙古各部,使中亚诸国臣服,向东继续进攻喀尔喀蒙古,被进攻的蒙古各部首领多次向清求救,清朝理应出兵援助,捍卫臣属之地。由此可见,是准噶尔先挑起战段。



其三,准噶尔强大后,放着较近的中亚和俄罗斯不进攻,不断东进,一心想攻破北京,打败清朝,可见,是准噶尔总拿着东方的清朝过不去,由上图可见,准噶尔直插清朝京城北京,清朝被迫与准噶尔发生战争,在距离北京很近的乌兰木通发生大的战争,经过多次交锋,最终准噶尔不敌,向西退去。



其四,在东进失败后,准噶尔从未忘记向东进展,多次与清发生战争,康熙三征噶尔丹,可见不是一次进犯。准格尔的存在,就是对清的威胁,两个强国注定不是你死就是我忘,随着清朝的康乾盛世的相对强大,准噶尔最终被彻底消灭,历时三朝的准噶尔叛乱,最终平定。


津城沐雨


明朝末年时,蒙古汗国的主体分裂为漠南蒙古、漠西蒙古、漠北蒙古。其中,漠南蒙古在清朝入关前已被清太宗皇太极派兵所灭,漠北蒙古(喀尔喀蒙古)也对清朝保持“一年一贡”的规矩,唯有漠西蒙古(厄鲁特蒙古)游离于外,最终发展壮大起来。


到了17世纪初,漠西蒙古5部(清时只有4部)之一的“准噶尔部落”逐渐发展壮大。在清朝入关征讨南明的同时,远在西北的准噶尔部相继征服了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辉特部,建立了一个强盛的准噶尔汗国。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清朝与准噶尔汗国属于并立状态。

1689年,康熙皇帝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的东北边界。沙皇俄国一时失去了出兵的借口,却在暗地里积极怂恿准嘎尔汗国与清朝相互攻杀。1689年,准噶尔汗国的君主噶尔丹(蒙古“博硕克图汗”)率领2万精骑深入内蒙地区,在乌尔会河之战中歼灭清军万余人。清廷朝野为之震动,被迫全力迎战。


在接下来1690年的乌兰布通之战中,噶尔丹凭借火器的优势一度重创清军,还击杀了康熙的舅舅佟国纲,但最终因孤军深入、弹尽粮绝而被迫撤退。战后,清朝才真正意识到准噶尔汗国的巨大威胁,由此揭开了清朝与准噶尔汗国长达数十年的战争。

康熙在六年时间里三征准噶尔汗国,虽然逼迫其君主噶尔丹自尽身亡,但仍未能准噶尔汗国。1718年,清朝从青海出兵进攻占据西藏的准噶尔军队,结果全军覆没。2年后,清朝再次出兵,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夺取西藏。


雍正年间,清朝继续对西北用兵。但准噶尔汗国已达到鼎盛,拥兵30余万,其疆域北至叶尼塞河上游,南到青藏高原阿里地区,西北越过巴尔喀什湖,东部到达色愣格河流域,统治着四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1727年,清廷从科布多地区出兵进攻准噶尔汗国,结果再次全军覆没,连科布多地区都被占领了。雍正皇帝无法将准噶尔汗国消灭,只能与它沿着蒙古杭爱山分界,静观其动向。


直到1745年以后,强大的准噶尔汗国终于陷入内乱,国家四分五裂。年轻的乾隆皇帝(清高宗)认为机不可失,出兵西北(乾隆收复新疆之战)攻下了伊犁,并继续往新疆腹地深入。1757年,清廷平定了准噶尔残部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基本上控制了天山南北。数年后,准噶尔汗国最后的残余势力也被清朝剿灭,新疆完全被清朝控制。


历史的荒野


提到准噶尔,多数人会想到新疆的准噶尔盆地。是的,那里就见证过准噶尔汗国曾经的辉煌。

准噶尔部的前身可以追述到明英宗时期的瓦剌部,就是这个部落发动了“土木堡之变”,让一度强盛的明朝由此走向衰落。

准噶尔部隶属漠西蒙古,同时期的部落还有硕特、土尔扈特、杜尔特三个小部落。准葛尔是其中最为强大的部落。

(准噶尔汗王剧照)

1636年,和硕特和土尔扈特派使者找到后金,代表四个部落(包括准噶尔部)表示归顺。

1646年,四部首领具表顺治,臣服大清,顺治赐予各部弓箭盔甲,命固始汗王为盟主,统领各部,从而确立了大清对漠西蒙古的主权。

十七世纪初,准噶尔部迅速扩张,宣战其他三个部落,把他们赶到了伏尔加河地区,在经过数年的东征西讨后,终于在 1678年统一漠西蒙古,建立准噶尔汗国。

鼎盛时期的准噶尔汗国,国土面积达到400多万平方公里,草场肥沃,牛羊如云,战马成群,人口众多。

康熙29年,极度膨胀的准噶尔汗王噶尔丹,率部进攻漠北蒙古各部,妄图统一蒙古。漠北各部首领联名向清朝求助。康熙调动火器营,用大炮对付准噶尔的骑兵,在乌兰布通重创噶尔丹。

此时的大清,在顺治和康熙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扑灭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剿杀了张献忠的大西军队,消灭了南明的残余势力,平定了三藩之乱。最后扫清寰宇,立足中原。

于是,康熙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收拾准噶尔部了。

准噶尔和清朝有何深仇大恨?为何清朝一定要置准噶尔汗国于死地?

因为它涉及到大清政权的核心利益,那就是主权和国土。

早在1636年,大清就和漠西四部确定了主权关系,准噶尔也在呈表中签字画押。现在公然攻打早已归顺的漠北蒙古,这就是赤裸裸的谋反。

而且,在准噶尔的背后,还有虎视眈眈、嗜血成性的沙俄,时刻准备扑上来,咬大清一口。

素有“千古一帝”的康熙,岂容你如此践踏他的尊严;岂容你勾结外族,肆意分裂国家。

于是,大清和准噶尔开始了长达近百年的生死较量。这场较量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

康熙三胜准噶尔。

第一战,乌兰布通之战。(前文已述)

(康熙御驾亲征剧照)

第二战,昭莫多之战。

康熙34年,康熙亲率20万大军,在昭莫多再战准噶尔汗王噶尔丹,成功收复漠北蒙古喀尔喀地区,逼迫噶尔丹自杀。

噶尔丹死后,策妄阿拉布坦成为准噶尔新的汗王,慑于大清的强大,派使者入清讲和。双方签署停战协议。

后来,在沙俄的撺掇下,准噶尔又生反叛之心。于是康熙被迫第三次对准噶尔开战。

第三战,西藏之战。

康熙56年,康熙命大将色楞领领兵2000余人,从青海入藏,讨伐策妄阿拉布坦,因寡不敌众,陷入敌人的重兵包围之中,全军覆没。康熙59年,清廷组织反击,攻下了拉萨,收复西藏。

雍正两战准噶尔,一胜一负。

第一战,和通泊之战。

雍正九年,清廷出兵平定噶尔丹策零叛军,中计被围,惨败而归。

第二战,光显寺之战。

雍正十年,清廷在光显寺之战中扳回一局,击杀准噶尔部2万人,重挫其锐气。

(蒙古骑兵)

乾隆彻底剿灭准噶尔部。

乾隆分别于二十年和二十二年,发动了两场决定性的战役,彻底击败了准噶尔部。准噶尔最后一个汗王染天花身亡沙俄。

由此,清朝经过艰苦卓绝的百年鏖战,终于捍卫了主权,维护了西北的安宁,粉碎了沙俄入侵的野心。


张生全精彩历史



准噶尔汗国作为漠西蒙古汗国,只是占据了新疆和中亚地区,为什么清朝总是关注起动向。原因有三,准噶尔汗国是蒙古四大部落之一,一直有统一蒙古,让蒙古成为世界强国的梦想,因此葛尔丹汗才会发起对其它蒙古部落的征讨作战,希望所有的部落都臣伏于他。其二,准噶尔汗国背后有俄罗斯的影子,因为沙俄想利用其对清国的牵制,以便让沙俄在东北部的进展顺利。其三,准噶尔汗国与喇嘛教的关系密切,一直希望利用宗教势力达到政教合一,征服中原的目的。


如果在冷兵器时代,准噶尔汗国与中原远隔数千公里,非常难以消灭,所以准噶尔汗国开始时还是发展很迅速,但清国有西洋传教士制造的红衣大炮,这就是热兵器,面对蒙古式的作战方式可以大量杀伤对方。但是准噶尔汗国因为获得沙俄的支持,在火器制造技术上有很大的提高,清国就要在其羽毛还没丰满时就把他消灭,如果不是这样,等其完全掌握火器就是清国的心腹大患。

清国对蒙古部落一向重视,不仅通婚,而且还引进喇嘛教,如果任准噶尔汗国与喇嘛教高层勾结,将完全破坏清国的战略,


准噶尔汗国的葛尔丹也是一位传奇的领袖人物,在蒙古族中也有号召力,如果让其完全站有天时地利人和,对清国对西北的经略有重大的危害。所以清国倾全力要消灭这个对手。


桥本看日本


在长城以北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和大森林中,生活着小准和小清两家人,小准祖上是大名鼎鼎的哇啦哇啦,小清祖上是红极一时的阿king,后来两家虽然没落了,但子孙都比较争气,尤其是小清,住在冰天雪地的大森林,连口大米都吃不上,却一直努力学习发愤图强,并趁着南边小猪家内讧的机会,抢了他们的家产土地,成为当地帮会的老大。

做了老大的小清也没有忘记小准,毕竟是一起患难的邻居,而小准也比较识时务,看到小时候的玩伴做了大哥,马上表示以后听从老大吩咐,砍人泡妞只要老大一句话。

小清很满意,小准有些失落!

小准有四个儿子,其中的小葛最强悍,尤其是小葛家的二蛋,在哥哥死后抢夺了家主的位子,然后不停的扩张势力,把小准家的叔叔伯伯都打的服服帖帖,自己做了家主,不仅如此,二蛋还一路向西,想把西边的几家帮会包括小疆,小藏,小青都吞并,然后与小清家分庭抗礼,还对外放出话:大家都是出来混的,为什么要听你的!

小清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尤其是小清家现任家主小玄子,从做了家主那天起就没有消停过,南边的小吴小耿小尚,家里的管家小乌龟,都被他一个个的干掉,就连八竿子打不着,跑路海外的小郑都被他抓回来干掉,现在二蛋要反水,小玄子第一个不答应。

很快,二蛋就被小玄子砍死了,胳膊拧不过大腿,再怎么说人家地盘最大,小弟最多,产业最大,二蛋再厉害不过是个拿刀砍人的古惑仔,哪里是大哥的对手。

但二蛋死了,事情还没有完,二蛋的大侄子小策做了家主后,明里服从小青,暗里依然想着自己做老大,尤其是他在接收了叔叔二蛋的地盘后,悄悄的把小疆,小藏,小青都圈了进来,还和北边的罗刹帮会黄毛勾三搭四,从牌面上看,比二蛋还厉害。而小玄子死后,小正做了家主,小正虽然也是个火爆脾气,但比起他爹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小策以为机会来了,又开始闹腾。

小正本想忍一忍,但小策逼人太甚,做老大总的讲点面子,于是小正派人收拾小策,但小正不是他爹,小策也不是他叔,他和儿子三蛋一起把小正打了一顿,搞得小正十分郁闷。但小正家里事情太多,哥哥弟弟都要分家产,小正没法把经历都花在小策一个事上边,所以两个帮派签了个协议,暂时不打了。

不打是暂时了,小正死后,儿子小龙咽不下这口气,决心为父报仇,而三蛋自从老爹死后,吃喝嫖赌,帮会的事情不管不问,等人家打上门已经晚了,被小龙带着兄弟一顿乱砍,毫无还手之力,自己挂了不说,从爷爷辈抢来的地盘又都被小龙抢回去了,而且小龙别他爹他爷爷还狠,把小准家彻底挂断了。

几辈人的恩怨情仇,到此画上句号!

三蛋临死前不甘心的问小龙:大家都是出来混的,为什么你一定要杀我?

小龙想了想,告诉三蛋:出来混,只能有一个老大!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日慕乡关


简单说,就是准噶尔抢注商标,满清与之掀起了撕名牌大战,最终维护了自己的商标权。

满清一开始注册的是“后金”商标,传承的是宋辽金时的金国,注册范围是渔猎、游牧,后来蒙灭金,实现了兼并重组。所以满清发迹之后尤为防备的就是蒙古人,联姻的联姻、消灭的消灭,打压的打压,挑逗群众斗群众,让蒙古各部自己窝里斗,犹嫌不够,还特别推出了宗教套餐,规定每户蒙古人都必须派出一个当喇嘛,实行不留痕迹的计划生育政策,用以维护自己的统治。

满清注册的“后金”商标不太令蒙古人信服,为了实现新的战略目标,商标持有人皇太极在统一漠南蒙古后,实际上也成为蒙古大汗的继承者,再叫“元”恐怕有些不吉利,于是注册了新商标“清”,想继承元和金的双重法统,猛占古人便宜。

这条政策开始是成功的,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四部的首领和硕特部纷纷在同一时期臣服了清朝,兼并成功。

准噶尔部是漠西蒙古四部中的一部,漠西蒙古就是明朝时的瓦剌,到了清朝被称为漠西蒙古,也叫卫拉特蒙古。

满清入主中原后,营业范围大增,农业、工商业、制造业都包括了进来,成为一个综合性集团,刚一吃进去,消化不了,一时就顾不上老本行。

趁这个时候,准噶尔部就发展起来了,它以伊犁河流域为中心,吞并了漠西蒙古各部,统一了西北地区,领土包括现在的新疆、西藏、青海、内蒙西部和中亚五国相当大的一片土地,极盛时达到了400多万平方公里,已形成对满清的分庭抗礼之势。

1678年,噶尔丹正式称汗,建立准噶尔汗国。他的祖先是明英宗的苦主也先,并非黄金家族的后裔,清朝理藩院斥责他“擅称汗号”,但那时候吴三桂还在南方造反,康熙无暇西顾,只好默认现状,骂完还想怀柔噶尔丹。

等到三藩被平定,康熙回过味儿来,我才是蒙古人的共主大汗啊,你这是抢我的正统啊,你这样做,我们满蒙铁骑很难堪啊,你想学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那我真不成了即将亡掉的金国了!康熙决心撕掉噶尔丹的汗位名牌标签,绝不让蒙金历史重演,正巧噶尔丹进军漠南蒙古各部,康熙御驾亲征,在乌兰布通一地两军开怼,打败了噶尔丹的大军。

经过康雍乾三朝的连续打击,到了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后,算是基本平息了准噶尔部的余烬。乾隆对准噶尔部的持续高压清洗政策,使得准噶尔部余众纷纷东躲西藏、改头换面,准噶尔部这个名称彻底消失。

不仅如此,乾隆为了防患于未然,还把这些改了名称的余众也迁往别地,又把蒙古其他部落和其他民族的人民迁移到原先准噶尔部居住的地方。至此,准噶尔的威胁彻底解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