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農村60至70歲的老人還在勞動,田地又遠,能給老人安排司機嗎?

奮鬥1793536


這象什麼話!60、70歲的老人了,子女還讓他們下地幹活,而且田地又遠,你們這些做子女的不怕人戳脊梁骨嗎?太不孝順了!你們也有老的時候,你們也有兒女,總有一天你們也得象父母一樣,沒人孝順、贍養!老人的今天,就是那些不孝子女的明天!

是應該給老人安排個司機!而這個“司機”應該是子女們,你們把自己的私車讓給老人乘坐下地幹活,私車接送!在農村人到七十古來稀了,為什麼不能讓老人在家享清福,過幾天舒心的日子,為什麼逼著老人下地開活?不孝啊!忤逆啊!


子女有贍養父母的法定責任和義務!不要把老人推給社會、推給國家贍養!老人有兒有女,不是孤老,全國、全世界的老人都是子女贍養伺候!憑什麼,憑什麼要老人下地幹活?老人撫養子女18週歲了,已經盡義務和責任了,70歲了,是該子女回報父母了,該把18週歲撫養費還給父母了!

把父母推給社會、推給國家是忤逆不孝,是厚顏無恥!是不配為人,是為人不齒!還能相信養兒防老嗎!還是自己養自己老吧!趕緊參加社會養老保障吧!


長江老農


一些農村60、70歲的老人還在勞動,田地又遠,能給老人安排司機嗎?

友友們,下午好!

“司機”一詞對於城裡老人來說再陌生不過了,而對於農村老人來說,恐怕一輩子也不會叫幾次司機吧,無論多遠的路,只要他們能動彈,別說是司機,恐怕連自己的兒女都不願意打擾吧。

此張照片是我今年8月份所拍,83歲高齡的趙爺爺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勞作著,現如今雖說不能種地了,但是閒不住,就像趙爺爺所說:“這輛毛驢車已有70個年頭兒,以前用來種地、拉秋,到現在用來拉出租,每天不摸摸似乎是少了些什麼。”在景區拉出租,只要有顧客,趙爺爺都是一路陪毛驢走到終點。請問:誰會給趙爺爺安排司機?
此張照片也是我今年8月份所拍,38度高溫,地表溫度應該是更高,72歲的張奶奶往返20裡地徒步來集市賣自己院子裡吃不了的小白菜,苦等半天無人購買,最後只好全部賣給了小編。請問:誰會為老人安排司機?

此張照片是我11月15號所拍,七旬爺爺往返40裡地騎腳踏三輪車來集市賣自家3只小奶狗,苦等半天,只賣出1只。農村老人的衣服都是穿了洗,洗了又穿,直到穿破也不捨得扔掉,這樣的老人怎麼會捨得用司機呢。在農村,節儉的老人們只要能動彈,不得病,時時為兒女們減輕些負擔,便是他們最大的福。非要說司機,我覺得那位司機應該是老人的兒女。

以上說的不好的地方,還望友友們指正!


鏡頭的生活


這個問題應該一分為二的來看,也應該積極的對待。首先,老人到了甲子或古稀之年是應該休養生息了,但是完全靜養和閒賦,對老人的身體健康不太有利,人年齡大了,筋骨和器官需要適量的運動,以此來增強抵抗力。

對於農村那些60、70歲的老人還在田間地頭勞作的老人,個人認為沒必要令行禁止,就像城市裡的老人會撿拾飲料瓶一樣,並不是缺錢,而是在鍛鍊身體。當然適當的拔拔草,鋤鋤地就行了,切勿從事繁重的勞動。

另外,對於田地離家較遠的老人,兒女或其他家人應予以接送。若是距離在一里地,可以讓老人慢慢的走回去,強筋壯骨太陽好的話還能補補鈣。凡事都有個度,不能過量,大家覺得呢?





醉心疆


一些農村還真有六七十歲的老人在田間勞動。他們也的確行動不便,來去往返費力費時,還真是個事。“給老人安排司機”,題主這問題太搞笑了吧,可能嗎?

六七十年的老人還去勞動,不外乎兩種原因:一是老人們勞動成了習慣。人老了,身上哪一處不痛?可天天活動著,倒覺得舒服些。絕大多數子女還是孝順父母的,既然父母都這麼說了,也就只好由著他們了;二是家裡沒錢,開支又多,老人們侍弄莊稼只是想解決一家人的糧食問題。

有些人或許會說,讓他兒女當“司機”,如果兒女能當這個“司機”,還用得著父母下地幹活嗎?兒女也在打工掙錢。即使有車的子女有送老人到地裡的想法,敢保證沒一個老人會同意。(這裡僅僅以“司機”的本意來說的)。

現在的農村,電動車很普及,見到六七十年的老人總是自己當司機,開著二輪、三輪來往于田間地埂,有的還敢開著爬坡上山去勞動。最近我村一位70多歲的老人,開著電動三輪去麥地打除草劑,三輪車翻了。老人摔成重傷,兩天後去世了。外地打工的兒子後悔莫及,買了三隻羊給父親辦喪事。一時成為鄉間話柄。

如果給“老人安排司機”也不會有悲劇的發生。關鍵是誰來安排?誰來掏錢?


為生活而提神


60.70歲的老人該不該幹活或者安排司機,這要因人而異,老人從小的生活,生存環境決定的,不能一概而論,有的六十或者七十歲的老人,從年輕的時候都沒種過地或者出過力的老人,也就是說的分工不同,如果到老了再下地幹活,肯定幹不來,能累出病來,如果從小就在農村種地的老人,年輕的時候經常下地幹活的老人,老話說的閒不住的人,如果讓他閒著沒事做,就是說歲數大了,他能勞動,而你不讓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還不高興,心裡不痛快,如果讓他閒著還不如讓他做點事情呢,有點事做老人家能感覺到還不是兒女的累贅,他心裡舒服,這應該就是大部分老人的想法和做法,




緣68378469美好


應該的。農民為了國家作出了重要貢獻。國家應該給六七十歲的老人每人安排一個司機。只是請求老農民不要用太好的車。否則司機開壞了賠不起的。七八十萬的車應該可以了。最好毎個人再安排一個醫生。有備無患。另外。也可以安排一個幫手,幫助老人拿農具什麼的。農民是國家的棟樑,他們三年不種地,城市人都會餓死。政府部門應該在每個老人田頭安排一個停車場。這樣老人才能安心種地。農民偉大!農民萬歲!


新年快樂216922147


嗯,可行的,安排他們去地裡勞動完,要忙的時候,司機回家做飯,弄好了送到地裡,一塊吃。累了司機,再給捶捶背,這比整天在廣場散步鍛鍊身體強很多,而這呼吸著田地裡新鮮的空氣,泥土的芳香,汗流浹背的勞作著。創造了價值鍛鍊了身體。

悟空問答真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樣的問題都有,哈哈。

是不是不讓騎三輪車了六十以上的,只有配司機,是不是那份沒有保障的生活,無奈有人想流淚的感覺。


鳳過有聲


農村人,忙了一輩子了。有的真的是閒不下來。還有新一代的不願種地,老一輩的舍不了地。六七十歲的,有大部分不是孩子不養,而是舍不了那二畝地。年輕人,跟多都不知道,那幾畝地意味著什麼。我是農村人,我問過很多人,為什麼不把地租出去,他們的回答是捨不得。不是沒錢,是捨不得。現在很多土地都租出去了。還有老人,在荒片開荒,也要種地。那是他們一輩子的情感,是我們不能理解的。有一部分,老人不是因為拮据而去種地的,而是那分感情。配司機,就有點畫蛇添足了。老人,在忙起來的時間,才不會有那麼多時間去思念自己的孩子。如果說要配司機的話,還不如子女多回家陪陪父母。父母不是非要幹,只是想自己能養自己的話孩子就少一分壓力。或許就能讓孩子多回家陪陪自己。


姐是你們不能惹的神


這件事情順其自然最好。單說60、70歲的老人還要下地勞動這事。大致有這麼幾種情況:

1·勞動一輩子,已成為一種習慣,也是一種美德的延續。

2.生活所迫,孩子們條件亦不太好,只能自己勞動,其它困難亦得克服。

3.能勞動證明老人身體健康允許,而且野外環境很好,只要控制好強度,就當修身養性,鍛鍊身體啦。

建議:條件允許,儘量讓老人們少些勞動,他們已經辛苦了一輩子。創造條件也要讓他們安度個幸福的晚年。


黑土地上龍江人


顫抖的老人下了汽車,順手從車裡印後備箱裡取出鋤頭,突然腿腳一拐,差點跌到,駕使汽車的小夥子急忙挽了老人,否則老人就跌到了,從汽車另一側又出了一LJ弓腰老奶奶,手裡挎著一個籃子,籃子裡放著一把鏟子,這兩位老人聚會一起,扛著鋤頭,挎著籃子互相攙扶著向田走去。而那個小夥則轉身上了小汽回家去了。這就是小編設計的畫面看多麼現實。多麼激動人心。

說實話,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冇錢買車嗎,能請得起駕駛員嗎?四五十年在田野滾爬模打,能幫孩子成家立業就不錯,等到孩子有了孩子,又要幫助照顧孩子,到了七十歲,孩子進了高初中老人才解放出來,這時候身無分文。孩子們給一點就要,不給就算了,所以六七十歲還得參加勞動。如呆果腰包有錢誰去勞動。現在想請駕駛員開車送老人去田間勞動,真是笑掉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