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可富甲天下,盤點古代未被發現的寶藏

一、項羽的十二面金鑼

找到可富甲天下,盤點古代未被發現的寶藏

《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這裡的 “東”,有學者認為是項羽的都城——彭城,即今天的徐州。又據《水經注》,項羽還盜掘了秦始皇的驪山大墓。傳說秦陵隨葬的奇珍異寶甚多,項羽派了30萬大軍前去盜掘,所獲寶物運了個把月才運完,徐州學者估計,這批寶物也運回彭城了。

《史記·項羽本紀》中還記載,項羽因叔父項梁犯命案,兩人一同避難吳中,曾有一段時間生活在會稽一帶(今紹興)。兩人在項裡村一帶隱居,得當地村民庇護。此後,他們暗中積聚力量,招兵買馬,很快募集了8000 江東子弟在附近練兵,鑄12 面金鑼日夜操練。起兵前夜,項羽為報答村人,命士兵在山上連夜埋下12 面金鑼。

項羽埋藏12 面金鑼這個傳說,最讓現代專家懷疑的不是製作工藝,而是鑼的含金量。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們的祖先就發現,如果將紅銅和錫按一定配方熔鍊,就會得到響銅。聞名世界的曾侯乙編鐘,就是用響銅鑄造而成的。銅鑼之所以能敲響,也是因為它是用銅和錫的合金加工而成的。祖傳的銅鑼的配方是銅佔77.5%,錫佔22.5%,這個配方一直延續至今。如果是含金比例較高的話,鑼質地會很軟,就不會響了。

中國古代指揮部隊的有兩件信號型樂器,部隊向前衝鋒的時候是用鼓,撤退的時候是用金。根據現在掌握的資料和考古發現,金指的是錞於 。但是,錞於和金鑼兩者之間相差十萬八千里,為什麼傳說中項羽的藏寶是十二面金鑼,而不是錞於呢?

有專家一語點破了其中的奧秘: 試想一下,當地老百姓沒有考古知識,完全想象不到錞於會是什麼東西,如果要讓這個故事口口相傳代代流傳下去,就要有一個通俗易懂的說法,於是,講故事的人就用另一個響器的名字代替了錞於,也就是鑼。所以,傳說中的鑼指的是相當於鑼的響器——錞於,而不是我們今天的鑼。

這樣的結果真的有些出乎意料之外,假設西楚霸王項羽當年在草灣山埋了寶貝,刻了藏寶圖,那也不會是12 面金鑼,而只能是12 個青銅錞於,但這只是一個假設。

二、李自成從明宮中搶走的財寶

找到可富甲天下,盤點古代未被發現的寶藏

1644年4月25 日,大明王朝的運數盡了,明恩宗朱由檢在煤山那棵老歪脖子樹上吊死了,以身殉國。李自成的起義大軍攻佔了紫禁城。大明王朝近300年間積攢下的金寶奇珠不計其數,全都成了李自成和起義軍的 “戰利品”。

但是,李自成在金蠻殿龍椅上的屁股還沒有坐熱,清軍就從關外打了進來。李自成不得不退出京城,遠走他鄉。

據說,離京時李自成密令手下,將官內金銀財寶悉數帶出。由於戰事吃緊,大量的寶物只能藏匿起來。執行這一秘密藏寶任務的,傳說是李自成的侄子李過。藏寶地點是湘西天門山( 位子張家界市南郊8 公里處)。李過見大勢已去,後削髮為僧,遁入空門,法號“野拂”。

傳說野拂用了九艘太船來轉移家當,可想而知,被他秘密運到天門山的,必定是國庫裡被掠空的大量金銀財寶。眼看看東山再起的計劃落空,野拂乾脆在臨死前,將這些寶藏分散埋藏在了天門山上幾個隱秘的地點。

數百年來,在巨大利益的誘惑下,不知有多少人進山尋寶,但是都空手而歸。這些財寶究竟被藏在哪裡,成了天門山的難解之謎。

另一種說法是,這批寶物由李自成親自安排,秘藏到湖南省南部一個叫莽山的地方。傳說當年李自成運寶是驢馱人挑,“九驢十八擔”一說,就是這麼一回事情。

當地幾百年來一直流行一句民謠:“石巖衝,三座橋,慢行百步走,三窯金。”當地人稱這是李自成的藏寶密語,但至今沒有人能破譯其密碼。先後有人在當地探寶,也是--無所獲。不過,莽山周邊地區的許多地名,如奉天坪、永昌村、米脂坳、馬鞍山等,都似乎與李自成的封號以及他老家地名息息相關。

在與莽山相距近80 裡外的白沙圩鄉,曾有村民們找到了一塊刻有李闖王之墓的石碑。石碑高約2.5尺,寬1 尺,厚約0.5 尺。在此附近原本有-一個巨大的山洞,名叫溶家洞。溶家洞處於莽山的背面,巖洞非常大,有一個水洞,有一個旱洞,據說可以藏1 萬多人。當地村民一直盛傳,被清軍連續迫殺而窮途末路的李自成曾躲進洞中。但由於山體遭受雷擊,溶家洞的洞口被掩埋。為了探尋李自成那鉅額的寶藏,很多人先後投入到溶家洞的發掘當中。但至今沒有人找到傳說中的寶藏。

三、洪秀全太平天國的國庫銀兩

找到可富甲天下,盤點古代未被發現的寶藏

公元1851年 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揭竿而起,太平天國運動正式爆發,太平軍攻城略地,捷報頻傳,而清軍則是屢戰屢敗。僅用了兩三年時間,太平軍便攻佔江南政治中心——南京,並定都於此,易名 “天京”。

太平軍要求很嚴,每攻下一城一池,所獲財物悉數上繳歸公,官兵一律不得私藏,此即所謂“聖庫制度”。洪秀全死後不久,天京讓曾國藩的湘軍攻陷。在陷城前,傳說天朝國庫中的大量銀兩,和洪秀全的屍體一樣,已被秘密埋藏於天王府的地下。

太平天國在南京苦心經營10 載,一直就有洪秀全窖藏金銀財寶的傳說。攻打南京城的湘軍官兵部相信這個說法。待到破城之日,湘軍四處掘窖,曾國藩甚至還發布過“凡發掘賊館窖金者,報官充公,違者治罪”的命令。湘軍人城後,又有了曾國荃得窖金的傳說。曾國荃的部隊是最先進人天王府的,相傳曾國荃挖得洪秀全的藏金而人私囊,最終為毀滅證據,一把大火燒了天朝宮殿。

有學者認為,太平天國到最後國庫非常空虛。埋藏財寶只是外界的猜測,太平軍後期重要將領李秀成在被湘軍抓捕後的口供證實,”國庫無存米“,”家內無存金銀“。 歷史文獻記載,曾國藩向同治皇帝奏報時,否認了天王府窖金之事,上報朝廷說除了兩方“偽玉璽”和一方“金印“,別無所獲。但據1866 年5 月19 日的《上海新報》報道:宮保曾中堂(指曾國藩)之太夫人,於三月初由金陵回籍( 湖南),護送船隻,約二百數十號。 若報道屬實,如此多船隻是護送窖金,還是其他重要物品?

清廷曾欲弄清真相,慈禧任命馬新貽為兩江總督,任務之一是密查太平天國財寶的下落。但不久,馬新貽被人刺殺.此事不了了之。

曾國藩始終不承認自己貪佔了太平天國的財寶。更多的人認為,即便天王府地下藏金讓曾氏家族刨走了,在南京城的別處,也應該還有太平天國時期埋下的寶物。民國初年,曾有民國要人僱人在南京城內四處秘尋暗查獲。後來,有人聽說天王府下藏金,曾將西花園中的湖水放幹,希望發現這批財寶,但同樣讓人失望。

太平天國財寶,至今撲朔迷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