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有子午道,有子午谷,還有子午關嗎?你怎麼看?

西安晚報


  險要的子午關
  王志友向記者指認當年子午關關門位置。
  子午峪口“子午古道”石刻\t

  西安古城南有條子午道,向南通向秦嶺。近一二十年隨著休閒成為時尚,人們逐漸發現,秦嶺北坡還有條子午谷,然而鮮有人知曉,秦嶺裡還有個子午關。

子午關又稱“石羊關”

  9月中旬,記者沿灃峪進入秦嶺。

  秦嶺高大雄偉、挺拔險峻,是中國南北的分界,也是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秦嶺又稱終南山、中南山,有人解釋其義為天下之中南邊的山。

  灃峪溝深谷狹,兩側山峰高聳,置身其間,猶如鑽進衚衕,處處可以置關,隨時可以設埋伏。走著走著,山谷變得更窄,河谷兩邊黑色虎皮紋崖石壁立入天,湍急的灃河水轟隆隆在崖下奔騰。有群遊人在拍照。記者心想,如果在這裡設關,再合適不過。拐彎過橋,走到崖下,見西側崖壁上有3個大紅字“石羊關”。它的南邊則有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刻的“蒼生霖雨”四個大字。

  石羊關的南邊有座山村,叫關石村,隸屬長安區灤鎮街道。該村78歲王志友告訴記者:石羊關就是子午關。傳說很久以前,這裡有對山羊。一年天旱,山裡草不夠吃,山羊跑到山下找吃的,山外人發現麥田大片大片被動物啃光,就組織起來輪流看護麥田,一天晚上,終於發現了是一對山羊來偷吃莊稼,大家便追趕,其中一隻逃到了子午關東邊的山頂上,憤怒的人們面對陡壁望洋興嘆,便用獵槍將這隻山羊擊斃,另一隻山羊聞聲找到這裡,守在同伴屍體旁再不離去,最後它們都化為石頭,一隻蹲著,一隻躺著。此後,人們便把子午關叫“石羊關”了。

以路命名的關

  記者之前採訪過的關隘,往往古道因關隘名而定名或有“又稱”,然而子午關反之,因為子午道而有關名。

  《漢書》記載:“子午道從杜陵直絕南山,徑漢中”。唐代學者顏師古對此做注:“子,北方也。午,南方也。言通南北道相當,故謂之子午耳。今京城直南山有谷通梁、漢道者,名子午谷。”這說明,子午道在古代是一條打通秦嶺南北,關中通往漢中、四川的要道,因有子午道通過,山谷亦名子午谷。

  《漢書》還記載:“莽以皇后有子孫瑞通子午道。”古人認為:“子水午火也。水以天一為牡,火以地二為牝。火為水妃”。西漢末年掌握朝政大權的王莽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把自己13歲女兒嫁給12歲的漢平帝劉衎。為了使皇后早日懷孕,“通子午以協之”,希望通過疏通山水的子午氣脈而打通皇帝、皇后人體的子午經脈。

  有趣的是子午關並非在子午谷內,而在灃峪南頭。有學者認為,子午道最早是從灃峪口入山,一直南行翻越秦嶺。後來由於灃峪口山石險峻,行走艱難,而灃峪水盛流急,所修棧道常被沖毀,後來被迫從喂子坪改道,向東翻越土地梁,從今子午谷出山。

  專家考證,子午古道無論是在秦嶺北麓還是南麓,都不止一條。北麓除了灃峪、子午峪,石砭峪也有支路。記者在子午峪、灃峪見到大量遺留的棧道、棧橋、碥路等痕跡。關石村73歲黃思勳告訴記者,過去有許多棧道,上世紀50年代修公路,大量被毀。

  子午道雖然路多,但要從關中到陝南,都要經過子午關。子午關就像空壓開關,牢牢控制著子午道。

可能為一種特殊類型的關隘

  根據《陝西省公路誌》、清朝顧祖禹所撰《讀史方輿紀要》等記載:在王莽開通子午道時,即“置子午關”。東晉初年,控制關中的後秦姚萇,曾命郝奴為六穀大都督,以警戒包括子午道在內的南山諸道。隋唐時期亦在此設立關卡,並置“關官”,負責管理、盤查過往行人,禁止人們非法攜帶武器出入。安史之亂後,唐朝廷為加強對京都長安的防守,曾設置過南山五穀使,子午關為駐兵防守的要地之一。當時規定,凡經過子午道者,必須持註明身份及所帶物品名稱、數目等的通行證。

  既然有關,關城在哪裡?

  黃思勳告訴記者,溝下沒有見過城牆,只是石羊關那地方有過卡門子,門四下都是石頭壘的,所以叫石門。他家原來住在石羊關北邊的北石槽村,要到上頭來上學,上下都路過石門。石門西邊的山上過去有一座寨堡,曾有一院房。

  王志友說,過去石羊關有座門樓,高約5米,寬約7米。門扇是厚約10釐米的棗木製作的,上邊有直徑5釐米左右的大頭鐵釘,1958年修公路,把門樓拆了。古代守關的人住在石羊關山上邊的寨子裡,站在上邊能把關門上下的路看到,遇到敵人,就往下投滾木、石頭,就是千軍萬馬,你不得過去。

  王志友帶記者登上了關口西側山頂,寨子還殘留有長六七十米石塊壘起的南城牆,一塊直徑約2.5米的碾盤,一個石臼,一孔用石塊壘有面牆的山洞,一口枯井和一精緻的帶有凸起的放置水桶底座的石井圈。邊走,王志友邊講解:他小時候寨子的城牆基本還在,周長約500米。那些一塊塊的平地,過去都建有房屋。

  一般關城都低於關口或與關口基本平齊。如果這座位於子午關關口頭頂上的寨子真的是守關將士居住的關城,就有可能為一種特殊類型的關隘。

漢王劉邦經過此關口

  子午關亂雲飛渡,藍天時隱時現,不由得令人想起這裡曾經的金戈鐵馬、征戰殺伐的戰爭風雲。

  秦末,劉邦打進關中後,項羽依靠自己兵強馬壯,背棄楚懷王之前“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封劉邦為漢王。劉邦怒火中燒,欲立即與項羽開打。丞相蕭何曉以利害勸阻,劉邦方暫時忍住,然後挑選能快速離開是非之地關中的子午道,過子午關,向南鄭進發。為了防止項羽後邊追殺,也為了製造自己沒有和項羽爭霸想法的假象,在張良的建議下,燒了子午道的棧道。項羽果然以為劉邦安於現狀,便調遣兵力主攻北方。

  有人認為,成語“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中的棧道,即指子午道。然而,《史記》《漢書》等中並無“明修棧道”的記載。有學者提出“明修棧道”一說最早出自元代戲文,非真實歷史。

  《周書》記載,西魏末年,為擴大地盤,宰相宇文泰派大將軍王雄南出子午關,攻佔秦嶺南的上津、魏興,並在秦嶺南置東梁州。

  五代末,後漢晉昌軍(治所在今西安市)節度使趙贊和鳳翔節度使侯益擔心後漢皇帝劉知遠不信任自己,暗通佔據今四川、陝南及甘肅南部等地的後蜀。後蜀認為這是進攻剛剛建立政權後漢的大好機會,即分兵隴關道、陳倉道和子午道三路向長安進軍。然而,在部下的勸說下,趙贊又重新歸順後漢。劉知遠獲知侯益暗通後蜀,派右衛大將軍王景崇前往關中處理。王景崇到達西安後,擊敗了通過子午道等進攻的後蜀兵。侯益見大勢已去,否認曾暗通後蜀。

關兩邊各有一個子午鎮

  巧的是,在子午關的南北兩邊,各有一個子午鎮,被許多人看做子午道的南北起點。

  北子午鎮位於長安區子午谷口外。根據宋朝編纂的《長安志》,子午鎮建於宋朝景祐二年,即公元1035年,以子午谷名為鎮名。

  因在子午道上,子午鎮歷史上曾是長安區一重鎮。清光緒二十八年,即1902年,西安郵務管理局在長安縣境內設兩個郵寄代辦所,其中一個就設在子午鎮。2002年,子午鎮與王家莊鄉合併為子午街道。

  南子午鎮位於西鄉縣,其旁也有一條叫子午谷的山谷。關於子午道是否到達西鄉縣子午鎮,有不同觀點。用多年時間走遍子午道的《中國子午道》作者王曉群認為,舊子午道僅到今石泉,而新子午道僅到陝南子午河的上游就向西走了,沒有進入西鄉子午鎮。因子午道從子午河上游經過,所以這條河取名子午河,而因子午鎮位於子午河旁,故有此鎮名。

  無論怎樣,子午鎮名稱的來歷還是和子午道有關係。西鄉縣子午鎮在縣內也是座很有名的古鎮。明朝弘治年間立於該鎮的一塊碑文上有詩云:“且喜晚炊來子午,曾經春雨憶庚申”。

韓國道教祖庭在關北

  歷史上子午關及其子午道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發揮過重大作用。

  東漢安帝初年,甘肅、青海一帶的羌族反叛,戰亂持續十餘年,波及漢中等地,散關道和褒斜道兩條驛道中斷,只好將子午道闢為關中通往陝南、四川間的驛路。

  子午道雖然作為國家驛道的時間不長,但是一直為民間所使用。唐朝時期,隨著商品流通的增加,通過子午關的行人也增多。唐代詩人楊凝有詩《送客入蜀》:“劍閣迢迢夢想間,行人歸路繞樑山。明朝騎馬搖鞭去,秋雨槐花子午關。”可見,當時前往四川,有人走的是子午道,過的是子午關。北宋時期,子午道仍是商旅由關中到陝南的大路。清乾隆年間,為了快速傳遞文報,選走子午道。

  子午道對宗教文化的影響很大。在子午道上,有許多廟宇,子午關北有南五臺、子午金仙觀等,子午關南有太山廟、龍王廟等等。其中位於子午谷內的金仙觀被韓國金仙學會尊為韓國的道家祖庭。陝西省社科院道教研究中心原主任樊光春研究員介紹,唐宣宗時“賓貢進士”新羅人金可記千里迢迢來到大唐京都長安,放棄仕途,隱居子午谷的玄都做了道士。金可記回到新羅國後傳播道教,成為今韓國與朝鮮道教的宗師。

有人籌劃恢復子午關旅遊項目

  子午關及其子午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記者在長安區子午街道子午谷北口看到,一塊立石上刻有“子午古道”四字,旁邊設有簡介牌,包括其南邊的古橋一道橋,都有清潔員負責環衛。

  據悉,在撤鄉並鎮時,西鄉縣子午鎮一名差點取消,後來考慮到其與子午道的關係,才保留下來。西鄉作家駱誌慶著有《子午谷》一書。

  王志友告訴記者,子午關所在的灃峪1959年開始通車,上世紀90年代,有單位在子午關開發旅遊,一度遊客很多。然而2002年一場洪水將橋樑和相關設施沖毀,致使這裡的旅遊項目停頓。

  自有了西漢高速、高鐵、西康高鐵等,通過子午關的210國道過境車輛大幅減少,秦嶺範圍內的210國道成為一條旅遊線路。記者在關石村看到,這裡的農家樂一家挨一家,大約有一二十家。村民告訴記者,夏季到這裡旅遊、避暑的人很多,有人正在籌劃恢復子午關的旅遊項目。


“進出都把命交天”

  子午谷口子午道上的古橋一道橋\t

  子午關,可以說是記者見到過的最險的關隘之一,險到歷史上少有人選擇這裡攻關。有民謠為證:“石羊關,鬼門關,進出都把命交天。”當地民間所稱的石羊關即子午關。

  北進艱難

  三國時期,夏侯惇之子、魏國安西將軍夏侯楙鎮守長安。諸葛亮與群臣商議如何攻佔關中。蜀國鎮遠將軍魏延稱,夏侯楙年少,怯懦而無謀,如果讓我帶5000精兵,走子午道,不過十日可到長安,夏侯楙聽說我魏延突然兵臨城下,必然嚇得乘船而逃,而您諸葛先生從褒斜道進關中,這樣一舉可拿下咸陽以西地域。

  然而諸葛亮認為子午關過於險峻,而且上下還有關口,難以北進,不如選擇相對平坦的道路進攻關中安全,所以沒有采納魏延的計策,後對外聲稱要從褒斜道攻打眉縣,實際上走散關道攻打寶雞,但是魏軍已有準備,諸葛亮未能拿下寶雞。

  根據《晉書》《資治通鑑》記載,東晉大司馬桓溫北伐佔據關中的前秦,派大將司馬勳從子午道出兵配合。桓溫主力從武關道攻入藍田縣並擊敗秦軍,佔領了白鹿原灞上,卻沒有抓緊時間繼續進攻,結果前秦丞相苻雄乘機率領7000騎兵在子午谷襲擊司馬勳,使司馬勳敗退。

  南進亦不易

  子午關退可守,但並非進可攻之地。

  南宋時期,金軍佔領了關中,意欲進一步進軍漢中、四川,可是在西邊的散關道受到南宋抗金大將吳玠的頑強抵抗,屢戰屢敗,損失慘重,無法通過,便決定改變進攻路線,從東邊突破。雖然子午道近,但他們考慮到這條道路一路兇險艱難,容易遭到埋伏,選擇了更東邊的藍關道,然而對外卻揚言由子午道進軍。南宋守將果然中計,急忙調兵嚴守子午道。金軍由商州南下,然後由安康西進,過漢陰、石泉,向漢中進攻。南宋急調正在河池(今甘肅省徽縣)的吳玠應戰。吳玠日夜兼程300裡,在饒鳳關截住金軍,苦戰6天6夜。後因宋軍一獲罪小校叛投金軍,引金軍繞道偷襲宋軍背後,才迫使吳玠後撤。

  這裡曾活躍一支“抗日抗蔣軍”

  子午關不適於進攻,卻適於進行遊擊活動。

  根據《長安縣誌》等,解放前,在子午鎮一帶做小買賣的青年宋登賢為了抗拒軍閥的欺壓,參加了當地的神團。曾學過武功的他擔任神團教練,在子午關南北收徒千餘人。1935年,宋登賢接觸到了在秦嶺活動的紅七十四師,通過交往,提出要加入紅軍。紅七十四師負責人讓他擴充力量,開展遊擊活動。宋登賢便組織起400餘人的隊伍,利用子午關一帶特殊的地形進行遊擊活動,打土豪,襲擊國民黨的散兵。1936年,紅七十四師將宋登賢的游擊隊正式命名為“抗日抗蔣軍”,在子午關一帶協助紅軍作戰。當年“抗日抗蔣軍”又改編為紅七十四師補充團,宋登賢任團長。1937年,他們隨主力部隊北上抗日,到達延安。

記者 金石 2018年10月09日《西安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