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相信爱情,但却是个离开爱情不可活的人

我不知道男生是否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一个女生把你当成好朋友,但她并不爱你,却和你说很多不会轻易和别人说的话。

我不相信爱情,但却是个离开爱情不可活的人

你像一个树洞一样承载着她的情绪,有时你也鼓励着她,让她变好,当你和她产生越来越多的交集以后,你问她,“你爱我吗?”,她告诉你“我不知道什么是爱,我只是很孤独。如果只是因为害怕孤独,我找到了你,这是爱吗?可我对你根本没有产生过爱呀……”

最近看了一篇轻小说《瞬间空白》,里边的男女主角就是这样的状态,男生在一次聚会上遇见了一个女生,他看到她独自一个人,远离人群和一些小动物们在一起玩耍,于是他走上前去,和她聊了几句,聚会结束时,女生要了他的Email,从那天开始的一周以后,他邮箱里源源不断收到她的信件,他感觉到孤独感更重了,他要承受两个人的孤独。

我不相信爱情,但却是个离开爱情不可活的人

女生的故事很有一种无力感,男生不知道该怎么帮助她,十五岁,她就再没拥抱过妈妈,目前与父母分隔两地,找了个很帅的男朋友,可是男朋友经常喝酒打人,有时候还打她。

男朋友总乱花钱,所以她不得不很努力地去赚钱,每天都加班,很多发给他的信件都是在晚上十点,而那时她还在公司里。

她时常想,自己挣的那些钱够不够两个人花,但是她又离不开男朋友,喜欢男朋友在黑暗中抚摸她的背,她的手指。内心的空虚感,让她想得到更多的刺激,哪怕这刺激是痛苦。

我不相信爱情,但却是个离开爱情不可活的人

男生在了解她的故事以后劝她分手,告诉她,她值得更好的生活,可是她只是点头但没有做什么。有一晚,她来他住所找他,穿着一件暗玫瑰红的无袖丝裙,她告诉他,男朋友被抓进去了。

男生问她以后该怎么办?她说房租年底到期,等到期后想去贵州,去大山里教孩子画画,想体会孩子带给她纯然的爱,也许可以治疗她内心的空虚。

他问,那你还会给我写信吗?她摇摇头,他最后还是努力地问,我们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她孤单地笑,也许是我们认识的时间和地点不对,有些人很好,但总无法在一起。

后来她给他发了最后一封信,信上写道“我不相信爱情,但却是个离开爱情不可活的人。你不同,你来自对岸,但是我没有船可以摆渡,让我们慢慢彼此遗忘……”

那一晚他阅读了之前所有她发给他的信件,最后全选,轻点Delete,屏幕瞬间一片空白。

我不相信爱情,但却是个离开爱情不可活的人

故事讲完了,留给人的思考有很多,女生之所以感受到那种漫无边际的空虚,是因为父母没有给她足够的爱,她不知道如何与人亲近相处。有工作,却疏离同事,喜欢小狗狗,但她竟然觉得小狗狗是有皮肤饥饿症,她却没有感觉到小狗狗对她是一种爱的回应。

因为内心有一种索取感,想在某个人身上得到些什么,但她又不知道想要什么,给男生发了那么多的信件,大部分都是负能量的,男生也会有一种被吞噬的感觉。

他喜欢她,但她并不爱他,因为两个人内心有很多共性的部分——孤独感,她想要更多的刺激来抵消掉内心的孤独,但是他给不到。后来她也觉得不能再向外求,而是向内求,不是寻找爱,而是给出爱。

我不相信爱情,但却是个离开爱情不可活的人

也许在大山里支教,会能慢慢治愈她内心受伤的小孩吧,她去感受孩子们纯然的爱,去享受简单的快乐,让自己内心再生发起一些爱,来滋养自己。

这就像压井水一样,你要先往井口里倒一些水,然后你才能压出水来,也就是你先给予爱,你才能获得爱。但是很多人心灵的泉眼是枯竭的,又该怎么给出爱呢?

我们去看一下社会上发生的很多不好的事情,人和人之间缺少关心,自私自利,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大家耳熟能详的毒食品、地沟油等,是有大量的利益链的,那些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的人们,难道没有想过,你制造毒,你也会有一天吃到毒吗?

我不相信爱情,但却是个离开爱情不可活的人

再缩小到一个家庭,如果父母不真爱孩子,孩子内心得不到足够的爱和安全感,他们会做什么?打游戏、抽烟、喝酒、赌博、早恋甚至滥交,更严重的还会犯罪被判刑。

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元,父母如果没有起到正确的三观教育,完善的人格教育,必备的生活技能教育,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等,如果父母就不是很有道德的话,孩子能学到什么好的呢?

那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也是有父母的,可是他们的父母起到什么教育的作用了吗?很有可能是无可奈何了,只能靠社会、靠法律来约束和惩罚了。

那是否说明,如果你没有好好教育好、培养好你的孩子,你是在给这个社会添堵呢?你是在让这个社会去承担教育你孩子的责任,这是一环扣一环的。

我不相信爱情,但却是个离开爱情不可活的人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有心理疾病?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有人格障碍的问题?根源在父母没有好好教育,父母不懂怎么好好教育。

有良心的人会进行自我教育,她不会太多的去向原生家庭讨债,她要试着开始好好爱自己,就像这篇轻小说的女主角一样,她觉得大山里的留守儿童是缺失爱的,而她内心也是缺失爱的,在互相给出爱的同时,也可以互相温暖和照顾。

我觉得她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疗愈自己,她只是在这个社会上生活的个例吗?我们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想获得内心的充实和安稳,可是不知道该怎么获得。

于是有的人信教,有的人追求爱情,有的人追逐钱财,有的人彻底放纵,其实想要获得充实和安稳是需要学习智慧和修正言行,而且是不断地这样去做。

你把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你看了一部电影,启发了你的思考,觉得有收获,进而把感悟落实在生活中来,这就是在学习智慧和修正言行

我不相信爱情,但却是个离开爱情不可活的人

《富兰克林自传》,里边有十三条定则,富兰克林终其一生都在规范他的言行,按照这些定则去做,后来影响了一大批美国的年轻人效仿,成就了很多人。

《曾国藩家书》,曾国藩也制定出来一系列的行为准则,然后去照做,并让他的后代们也去这样去做,他很有成就,他的后代们也很有成就。

《稻盛和夫自传》,一位日本的企业家稻盛和夫,他在这本书里写了他的成长历程,是怎样的一种匠人精神,成就了他以及他的企业走向辉煌。

这些名人们的例子,是在告诉我们,不断地学习智慧和修正言行,是通往成功又快乐之路最好的方法。

我不相信爱情,但却是个离开爱情不可活的人

我希望这篇轻小说里的男女主角,能先真爱自己,然后再去爱别人,慢慢获得内心的充实感。我也希望我们能对自己,对他人释放温柔与善意。我们彼此照顾,彼此温暖。

因为我们都懂得了我们和每个人的幸福都息息相关,生活在这个社会的大家庭里,如果有人生活的不幸,那么也会制造不幸,只有我们都幸福了,我们才能获得真正长久的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