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前,这位母亲对长子“赶尽杀绝”

一千年前,这位母亲对长子“赶尽杀绝”

一千年前,这位母亲对长子“赶尽杀绝”

926年7月27日,阿保机病死了,享年54岁。

次日,他那刚烈的妻子述律平接掌所有军国大事。她不知道该如何做,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她不能让大权旁落。

她又带领各部与远征军的主将,护送亡夫的灵柩回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

那是926年的夏天,天气炎热,尸体很容易腐烂。但护送灵柩回归的人马还是在路上磨蹭了一个月,述律平想拖延时间:

遗诏没下,继承人的位子有了新的可能性。

阿保机的皇陵“祖陵”还没建好。

927年8月,祖陵建好了,三百多人被埋在阿保机的陵墓中。述律平不想要按照传统习俗陪葬。她确实想下去陪伴亡夫,又觉得自己不应该死得这么轻易。

她对在场的所有人说,“我的儿子们年纪还小,国家还需要我。”

一千年前,这位母亲对长子“赶尽杀绝”

实际上,927年那一年,她的三个儿子已经不小,只是没她这么身经百战而已。她的大儿子耶律倍27岁,二儿子耶律德光25岁,三儿子耶律李胡也16岁了,她还有个女儿。

但习俗不容随意更改。

于是,她挥刀砍下右手,庄严地放进阿保机的棺椁中。

这就是著名的太后断腕

就在那瞬间,她被钻心的疼痛折磨得不能自已,热乎的血流出渐渐变得冰凉。她拿定主意,选择心爱的二儿子耶律德光当皇帝。

长子耶律倍早在十几年前就封为皇太子,这不相当于“废长立幼”?

道德上的悖论从来不是她要考虑的事,真正值得思考的,则是如何做到这件事。

一千年前,这位母亲对长子“赶尽杀绝”

那么,年纪最长的两位皇子实力如何呢?

先来说耶律倍。

他从小与父亲阿保机、叔父苏、舅父阿古只学习理政,是个全才。

他的发型和身形显示他是一个真正的契丹人,而他的性格却非常儒雅。他能够同时用契丹文与汉文写作,考虑到925年契丹文才被创造出来,双语作家这件事非常了不起。他懂音乐,会画画,懂医学,还是占卜界的大师级人物。

按照我们现在的标准,这位耶律倍是相当讨人喜欢了。在知乎上他可能是几十万人追随的大V,在公众号上可能隔三差五就出现他的百万级别阅读量的爆文

然而,他这些令人惊异的技艺与爱好,不仅在他母亲眼里是雕虫小技,契丹各大贵族也觉得不是契丹帝王应有的。

天平倾斜到了耶律德光这边。

耶律德光的主要优势,是与母亲述律平很亲近。

他很孝顺,母亲让他打哪就打哪,而且不辞辛劳,从不抱怨。

他是个朴素的人。比起哥哥那些多到让人眼花缭乱的才能,可以说他几乎朴素到了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爱好,除了打仗。

他的画画很好,也醉心艺术,只不过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战争和国家。

一千年前,这位母亲对长子“赶尽杀绝”

述律平心里刚有点波澜,就被耶律迭里察觉了。

耶律迭里是阿保机的肱股之臣。他宣称,“帝位宜先嫡长,今东丹王(耶律倍)赴朝,当立。”

他搬出从小陪伴耶律倍长大的叔父苏、舅父阿古只,说要是他们活着,他们也会这么说。然而,这两人已作古,最关键的阿保机也去世了。情况显然不利于耶律倍。

述律平也看出来了。

她愤恨地把耶律迭里关进大牢里,理由是与耶律倍勾结,图谋不轨。耶律迭里至死也没被屈打成招,说出对耶律倍不利的话来。

鸡被杀,闹腾的猴儿们吓惨了。

927年12月11日,述律平命令两个儿子一同骑马到她的帐前,对部长与部落将领们宣布,“这两个我都爱,但不知道该立谁,你们选一选,选中谁就去牵一下谁的马的缰绳。”

一千年前,这位母亲对长子“赶尽杀绝”

述律平的心思谁都知道,耶律倍自己也懂。

他来,只是走个过场而已。

众人齐声说,“愿事元帅太子。”

耶律倍面无表情地说,“大家都这么拥护他,我怎么能违抗呢?”

于是,耶律倍的过场走完了。

骁勇善战的弟弟德光成了新皇帝。

而耶律倍,则在母亲与弟弟的防备下,先是被迫迁出封地东丹国,再是害怕被杀,逃往中原,寄食于后唐篱下。

而后,后唐内乱,耶律倍又联系母国,欲为内应,拿下中原,结果乱中被杀。年仅38岁。

一千年前,这位母亲对长子“赶尽杀绝”

耶律德光其实也没幸运到哪儿去。十年后的947年,他进驻开封,改国号为大辽。进驻中原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抵达成功的门口与真正的成功决然不同,如同及格与100分有着不同的质感。

耶律德光太高兴了,以至于不能沉着镇静地赢得余下的40分,不能镇定耐心地走完后面更艰难的路。

当中原的一个政权后晋,以飞快的速度灭亡之后,耶律德光的自信达到了顶点,也被自信之光蒙蔽了双眼。于是,中原管理出现纰漏时,他允许部下烧杀抢掠,赋税也调得过高,老百姓们怨声载道。

一千年前,这位母亲对长子“赶尽杀绝”

母亲述律平告诫过他要慎重,沉稳,急躁不得。

他要么没听,要么还来不及去听就酿成了大祸。947年4月,他病倒了,死在栾城。

耶律倍的儿子耶律兀欲在军中声望极高,也深受叔父德光喜爱,视如己出。在远征军的支持下,当即在叔父的灵柩前即位,成为新的契丹王,这也意味着叔父那强悍的远征军也归他所有。

耶律德光的突然去世,看起来就像事先准备好的,是一场政变的结果。

一千年前,这位母亲对长子“赶尽杀绝”

不用说,强悍的母亲述律平也是这么想的。

她做了个决定,让小儿子耶律李胡率兵讨伐自己孙子。

李胡战败后,述律平气得火冒三丈,带上自己的人马与李胡一起赶到西拉木伦河,等待着孙子来杀自己。

想象一下:一个独臂老太,68岁了,脸上早已千沟万壑,站在咆哮的河水旁边,风呼呼地吹——肯定不是热乎乎的夏风——等待着自己的孙子来杀自己。

一千年前,这位母亲对长子“赶尽杀绝”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想当皇帝,先从我尸体上踏过去再说。”

述律平老太太丝毫不在乎骨肉相残。

这次她想让自己最心爱的小儿子耶律李胡做皇帝。这样做没什么不对。耶律德光活着的时候就很看好他这个弟弟,还封他做了“皇太弟”。

那么,她的偏见是不是只针对不太亲近的长子呢?

如果不是,她为何从一开始就这么固执?

如果是,她为何要一直这么固执?

上述问题接下来再谈,现在有个更紧要的事情要说一下。

947年夏天,老契丹王阿保机所有子孙的命运被汇聚到了一处:西拉木伦河渡口。

自相残杀的日子不断逼近,气氛越来越焦灼,救星出现了:耶律屋质。他是跟着太后过来的。

因他冒死周旋,横渡之约签订了。

就像飞机失事前那一刻,天空突然放晴,生的希望出现。

然而,这希望只出现一小会儿。

太后回去了,气急败坏的,十分憋屈的回去的。她立即策划暗地里扶持李胡即位。

感觉儿子都快撑不住了,她依然冲锋在前。

孙子耶律兀欲自然不会让她得逞,他没有杀她,而是让她与皇叔李胡搬去祖州居住。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扑灭她心中的怒火。

一千年前,这位母亲对长子“赶尽杀绝”

述律平这老太太,何以生就一副如此刚烈、执拗而又无情的性格?

话就得从头说起了。

述律平是回鹘人。她出生前的39年,也就是840年,草原上的回鹘汗国解体。契丹决定不再向回鹘朝贡了,回鹘人相当于没了国家。

那时候,大唐依然很强势。到了9世纪70年代,大唐崩溃了。将近50个藩镇分割了它的帝国。大唐皇帝成为一个个军阀操纵的傀儡。后唐,后梁,后晋,渤海国,契丹都是众多势力中的一个。

契丹内部有八个部族,阿保机的部落是迭剌部,一个在9世纪迅速崛起的后进部落。这个部落的人通过掠夺与战争建立自己的统治,还与一个氏族建立非常复杂的婚姻关系。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迭剌部定名耶律,述律平这一支改名“萧”。

14岁那年,述律平嫁给阿保机,相当于表妹嫁给表哥。

一千年前,这位母亲对长子“赶尽杀绝”

述律平很快就发现,自己的丈夫不仅人高马大,还非常有政治头脑,他很早就表现出对战争的痴迷,因为胜利能让他崛起。

901年,阿保机被选为夷离堇(部族军事首领),他已经29岁,不算年轻了,人生路上还有可汗之位要争取。

连年征战开始了。每一年阿保机都在外面抢掠,每隔一段时间就带回数万俘虏、驼、羊、马和牛。903年,他占领了几个城市,名望暴涨,当上了于越(军事统帅)。

那么,抢掠回来的物资、人力由谁管理呢?

就是述律平,她不仅是一个部落首领的妻子,更是一座城的管理者。她用自己的两万骑兵保证着后方安定。

906年,多年征战的阿保机被推举为可汗。第二年,阿保机得到了他的新封号“天皇帝”,述律平成了“地皇后”。

当上可汗的阿保机有一个汉人组成的智囊团。他们对阿保机说,“中原的皇帝都是世袭的,没有三年一换的说法。”

正中阿保机下怀。

他正在建功立业的关键时刻,契丹就要迎来新的转变,他不能因三年一届的选举而放慢脚步。

虽然这么说,接下来好几年,阿保机的兄弟多次发动政变,他陷在了兄弟叛乱的泥沼里。按照契丹的传统,阿保机没有诛杀他的四个兄弟,只是将三百名追随者全部杀掉了。

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停下的意思。

916年,他宣布长子耶律倍为继承人,正式惹怒兄弟与部落族长们。此后兄弟叛变连年不迭,但也一一被阿保机成功镇压。

一千年前,这位母亲对长子“赶尽杀绝”

述律平看在眼里,学在心里,性格与手段越来越像老公。

924年,阿保机出征党项,黄头与臭泊两个部落偷袭后方。述律平守在家门前,按兵不动,然后把两个部落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从此名震契丹各部。

战争中建立起来的关系非比寻常。

耶律倍始终不在身边,而耶律德光、耶律李胡成了她忠实的追随者。

出局者越离越远,追随者则因同生死共患难而心灵相通。

出生入死是具有排他性的,血浓于水中也能竖起一道墙。

听上去不可思议,但确实如此。

疏离还不止这些。

一千年前,这位母亲对长子“赶尽杀绝”

征服渤海国的过程中,她如同所有人一样,看明白了耶律倍。

征服从来都是艰难的,耶律倍虽然也参与其中,但闪电战与后期的艰苦讨伐战实际上还是她自己与阿保机一起拿下的。

第二次决战时,耶律倍遇上了李存勖,一个战场上的鬼才,性格诡异莫测。不出所料,耶律倍成了他的手下败将。后来渤海国多次爆发叛乱,却一直没能得到镇压——这个责任全归在了耶律倍身上,让他看起来更像绊脚石。

没有他,似乎更好。

就在这时,他弟弟德光崛起了,还不曾遇到过李存勖那样的对手,一路突飞猛进。不久,父亲阿保机也死了。阿保机生前也在无意中提起,耶律德光能“振兴我国”。

总之,耶律倍活着时,始终没有长成父母想要的样子。

947年,述律平自知再无力拨弄命运的琴弦,与最心爱的儿子李胡退居亡夫长眠的祖州。

一千年前,这位母亲对长子“赶尽杀绝”

祖州那儿有阿保机埋葬地,棺椁里还有述律平的一只胳膊。

她安静地活了七年,比儿子李胡还要长寿。

述律平终其一生,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并且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实现它。

但她还是那个稍不注意就会滥用权力的人。

而无论未来命运有什么样的规划,她必须做出选择,那也是时代的选择。

一千年前,这位母亲对长子“赶尽杀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