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會稱為中國呢?

命系-那些孤獨的城市病人


辛亥革命後,“中國”成為國家的代名詞。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的銘文:“餘其宅茲中國,自之闢民”,此“中國”等同於“華夏”。

從地理上說,“中國”最初指西周京畿地區,後指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在這以外的地方稱為“四夷”。在古人的觀念中,中國居天下之中,“至中至正”,四夷居天下之偏。

鴉片戰爭後,中國作為東亞地區宗主的形勢被打破。

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成立,“中國”正式成為國家代名詞。


五味社


巧了,最近成都博物館正在舉行一個青銅器展,裡面有一件文物格外值得一看,那就是“何尊”。這件西周早期的青銅酒器1963年出土於陝西寶雞,屬於國家一級文物,更被明文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覽的文物之一,可見其非常重要。

從造型來看,和同樣年代的青銅器比起來何尊算不上多麼特別。但它卻是西周最早的有明確紀年的青銅器。換句話說,何尊厲害的不是器皿本身,而在於器皿上的銘文。

根據銘文考證,何尊製作時間為周成王五年(公元前11世紀),歸一個名叫“何”的貴族所有。銘文總共122字,最重要的四個字是“宅茲中國”。

“中國”一詞,目前已知的最早出處,就在何尊。包括“中國”二字的那段銘文是這樣寫的:“隹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那是周成王向何姓貴族訓話:“你的先父公氏追隨文王,後文王受天命,武王克商後告祭於天,說:餘入住中國,治理民眾。”而這裡的“中國”,意思是都城的中心城區,即西周都城成周地區(洛陽)的核心區域。



這也就是說,“中國”一開始指的是居住在都城洛陽的西周人對那個地方的自稱,它是一個區域概念。所以後來的典籍上都這麼說,所謂“中國,京師也”,又或者“帝王所都為中,故曰中國”。

慢慢地,“中國”從都城的意思擴展開來,所包括的地域越來越廣。到了戰國時期,基本上已經包括了黃河中下游地區。到了秦漢,則演變成中央王朝的自稱,多了一層正統政權的意思。再後來,凡是自詡為正統的王朝,都稱自己為中國。譬如漢魏,譬如宋元,都這麼說。更好玩的是,元朝人自稱中國,同時代的日本也自稱中國,“中國”成了香餑餑。

到了明清,“中國”基本上成了官方語言。朱元璋給日本人的國書上自稱中國,萬曆皇帝給豐臣秀吉的詔書上也自稱中國。清朝和俄羅斯簽署《尼布楚條約》的時候,也稱自己為中國。自此,中國正式成為國際認可的國名予以流通。


西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