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點”未至 創業板類ETF份額大幅縮水

數據顯示,自11月13日起,創業板類ETF份額在創下階段性高點後就開始持續縮水,截至上週五收盤合計減少超50億份。華安創業板50ETF等備受業內關注的ETF創今年以來最大幅度份額縮水。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的多位人士表示,在之前的反彈行情中,部分前期通過ETF介入創業板的機構資金可能由於獲利回吐或年底資金回籠需求等因素選擇暫時賣出,但並非創業板行情和ETF大發展“拐點”來臨,中長期看對創藍籌依然堅定看好,等市場具備一定條件後會“再戰明年”。

創業板類ETF大幅縮水

數據顯示,華安創業板50ETF和易方達創業板ETF份額上週五收盤份額分別較13日收盤減少31.82億份和22.84億份,減幅分別為14.36%和14.26%,創今年以來最大幅度份額縮水。南方中證500ETF收盤份額減少5.96億份,減幅為7.46%,同樣創今年以來最大幅度份額縮水。以上週五淨值計算,這三隻ETF淨流出金額達71.17億元。中國證券報記者在詳細比較創業板反彈和機構流出ETF具體時間點時發現,越是在創業板反彈高點時,資金流出速度越快。

兩週前還備受市場追捧的“寵兒”突然嚴重縮水。究其原因,機構人士認為資金獲利了結的可能性最大。

華安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高級總監、華安創業板50ETF基金經理許之彥表示,市場自5月以來,外部環境影響疊加大股東質押爆倉等因素,市場跌幅較深。在10月18日市場跌破2500點後,多項政策出臺支持民企,在市場競爭、融資、稅收等方面給予幫助和重視。10月19日以來至本月13日,以創業板50為代表的創藍籌上漲近17%,創業板指數上漲15%左右,中證500指數上漲約13%;滬深300指數、上證50指數僅分別上漲約6%和4%。因此,在中小創個股短期快速上漲背景下,部分前期申購資金可能由於獲利回吐等因素選擇暫時賣出,造成相關ETF份額減少。

某大型公募基金公司的產品總監表示,在趨勢下跌的市場中,機構投資者行為其實非常有紀律性。數據顯示,機構通常會選擇上一個高點到此次反彈點之間的交易均線附近或上一個高點附近獲利了結,逐漸攤低持倉成本。尤其快到年底,機構投資者通常還有資金回籠需求,趁反彈流出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並非創業板行情和ETF大發展的“拐點”來臨。

“當然,只有解套的那一部分機構會選擇比較明確的出來,其他‘套牢’的機構可能還會觀望。”他提到,部分保險機構因明年要執行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在當前市場中也不希望帶著今年的浮虧進入明年,因此會選擇先變現。

盈米FOF研究院院長施靜說,創業板從2015年6月高點下跌開始,到今年10月18日跌幅已近70%,同其他寬基指數相比跌幅最多。從過去市場經驗看,寬基指數極端跌幅是70-75%,創業板跌幅接近極值,所以在10月中下旬開始的這波行情中反彈力度也最大。如機構投資者通過ETF提前買入,介入創業板資金的投資策略是基於反彈行情,那麼,反彈幅度目前有可能達到一些資金的預期。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全球流動性收縮,我國從寬貨幣到寬信用的傳遞還未實現,當前部分資金暫時減少投資也屬正常,但並不代表市場基本面有很大變化。

“資金還會再回來”

雖然部分ETF份額縮水明顯,但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流出資金在市場達到一定條件後大概率重新入場。

許之彥認為,短期流出的這類資金比較活躍,對市場短期趨勢比較敏感,但對其他投資者未必有借鑑意義。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對創藍籌的中長期依然堅定看好。

“在前期政策頻繁利好推動下,不少資金入場博弈政策底,短期獲利較多後選擇離場並不意外。但必須看到,10月19日底部是得到市場認可的,在指數調整到位後這些資金有望重新入場佈局。”深圳某私募基金人士稱,“資金還會再回來。”

某公募研究員表示,中小創的核心問題還是業績不夠強,短期業績增速較主板並無優勢。一旦中小創業績增速明顯優於主板,將會吸引更多資金佈局中小創相關ETF。不過,到時也有可能是另一個投資邏輯。

上述公募基金產品總監認為,這波機構資金對創業板ETF的追逐,主要還是覺得小股票“集體性殺跌的調整”已比較充分,只要估值不太貴,機會還是大於風險,“等市場機會出現,這波資金還會再戰明年。”他提到,部分在這波行情中獲利機構資金,也有可能明年會追求分紅高、經營穩定的股票或相關ETF,對市值和彈性追求會減弱。

佈局“新戰場”

雖然近兩週上述ETF份額明顯減少,但與年初相比依舊實現爆發式增長。以上週五收盤份額計算,華安創業板50ETF份額較年初增加186.87億份,增幅64.82倍;易方達創業板ETF較年初增加106.58億份,增幅346.78%;南方中證500ETF份額較年初增加45.80億份,增幅162.94%。此外,華夏上證50ETF和華泰柏瑞滬深300ETF份額分別較年初增加59.47億份和55.60億份,增幅分別為44.65%和111.57%。

從規模看,在ETF淨值整體下行趨勢下,相關ETF規模同樣增長明顯。以上週五規模計算,易方達創業板ETF、南方中證500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華安創業板50ETF規模分別較年初增加118.30億元、112.82億元、74.27億元和73.26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以來佈局ETF的投資者從年初的以個人為主演變到機構和個人並舉,資金來源廣泛。成本低廉、交易便利、費率透明的ETF也正在成為公募基金重點發力佈局的“新戰場”。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