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耀湘和孙立人相比,他们二人谁的军事水平更高?

大不列颠的帝王




廖耀湘和孙立人的军事水平孰高孰低?

伯仲之间,但是孙立人比廖耀湘更具有发展潜力。

孙立人是名声在外,特别是在缅甸解了英国人的仁安羌之围后,更是被誉为“东方隆美尔”,但是不得不说这可能是洋人的故意为之,孙将军如果不是顶了尖的厉害,英国人岂不是显得窝囊、废物?不可否认孙立人将军确实厉害,但是也受到了很多吹捧。

廖耀湘和孙立人的成长时期很相近,但是却比孙立人“发育”的更容易,后期成了兵团司令。



孙立人因为不是黄埔将领,所以很难融入以黄埔将领为主的国军主力部队,想要领兵更是难上加难,这也是他后来接受宋子文招安去给宋子文练兵的原因,他只能这样另辟蹊径,否则难有作为。

廖耀湘是黄埔六期的学生,后来又去了法国的圣西尔军校深造,在军事素养方面要比绝大多数黄埔生高。孙立人虽然也有留学经历,投笔从戎,但是他学习军事的时间显然不如廖耀湘,要说孙立人是学霸,廖耀湘当年在圣西尔军校的成绩也是全年级魁首。

孙立人将财政部的税警总团练成了精锐,上了战场以后又被瓜分,后来又练出了缉私总队,在差点被戴笠吞并的时候,何应钦出手相助,缉私总队的三个团被编成了新编38师,孙立人这才拿到了正规军的番号,也成为正正经经的将军。孙立人打得最有名的还是仁安羌战役,7000多英军被4000日军包围在仁安羌不敢动弹,结果38师113团几百个人就解了他们的围,英国人那个尴尬呀!这说明了38师的战斗力之高,却也说明了英国人被日本人给打怕了,为了不那么难看,他们只能让孙立人超乎想象的厉害。

不过孙立人因为在缅甸和杜聿明闹了别扭,蒋介石为了维护杜聿明,所以抗战胜利后没多久便被打发去参加了联合国参谋首长会议。孙立人这前脚刚走,蒋介石后脚便将他带出来的新1军调去了东北战场,结果在四平保卫战中被林总压着打,蒋介石迫不得已又让孙立人赶紧回来去指挥新1军擦屁股,这才挽回了局面。



廖耀湘也是入缅作战的将领,当时中国驻印军被编为新1军和新6军,新1军军长是孙立人,新6军军长便是廖耀湘。

1946年的时候,廖耀湘及所部也被调去了东北,到了第二年被任命为第九兵团司令,要知道东北可是蒋介石的战略重心,他把自己的家底几乎全压在了东北,可见蒋对廖的看重了。看看隔壁黄埔四期的狐狸将军,想当个12兵团司令,结果被人“横刀夺爱”,四期的老大哥居然比不过六期的小老弟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太可怜兮兮了!

廖耀湘在东北当上了兵团司令,孙立人却在东北丢了军队,因为和杜聿明再次发生冲突,孙立人最终被迫交出了新1军的指挥,没了孙立人的新1军等于没了翅膀的鸟。

最后,廖耀湘也在辽沈战役中被俘。



孙立人到台湾后更被蒋介石和蒋经国囚禁了33年之久,因为当时的美国人曾流露出要扶持孙立人取代蒋介石的意思,蒋介石也觉得孙立人能力确实不错,所以只好出此下策。

廖耀湘与孙立人相比,他最大的优势是出身黄埔,在以黄埔系为主的国军里,在蒋介石任人唯亲的用人原则下,他的机会显然要比孙立人多得多。

孙立人吃亏就吃在为人太耿,在缅甸和东北得罪了杜聿明事小,关键还不会讨蒋介石的喜欢。

廖耀湘有能力,又听话,老板能不喜欢?

但是要论军事的话,我倒是认为孙立人的潜力更高。


吾与吾国



公正的说,廖耀湘指挥水平比孙立人高。


论上司评价,蒋介石曾经当面对孙立人讲“对于训练部队很好,不过打仗不行。”这个评价让孙立人耿耿于怀一辈子,孙立人还曾对友人讲,他(蒋介石)怎么会用“打仗不行”这种话来羞辱我呢?


而当时中国著名军事家蒋百里先生曾评价廖耀湘:“廖耀湘为蔡锷之后,湖南军人第一人。


论求学经历,廖耀湘黄埔六期,1930年赴法国圣西尔军校(世界四大军校之一),1936年以机械化骑兵专业第一名身份毕业。


孙立人将军先是在清华学习土木工程,之后直入美国普渡大学三年级加修土木工程学,1925年取得学士学位毕业。在美国桥梁公司任工程师约4个月后,决意改学军事,考入有 “南方西点”之称的美国维吉尼亚军校学习,经过2年学习,1927年毕业,游历欧洲,参观英、法、德等国,1928年回国。


真正让两个人指挥能力可以分出高下的,要到东北战场,孙立人和廖耀湘一同参加了“四平之战”。


事实上早在“四平之战”开始以前,新一军在东北战场上的表现就非常拙劣,完全和今天新一军在互联网上获得的赞誉不成正比,甚至可以说,如果新一军表现好一些,“四平之战”完全是可以不用打的。


四平保卫战


在1946年3月19日,新一军被黄克诚率领的新四军第三师第十旅阻击在铁岭外围,新一军三万多人打第十旅前线阵地竟然打了整整六天,后来在杜聿明副手,副总司令梁华盛的亲自督战下新一军才攻克铁岭。


之后新一军在3月27日推进到开原车站附近,然后一直到3月30日才真正占领开原。由于新一军行进速度太慢,给了四平守军充分的准备时间,以至于新一军在四平攻击非常不顺利,从4月18日到4月26日,新一军不但在四平毫无收获,自己反而损失惨重,以至于孙立人心疼新一军损失,拒绝孤军再战,命令新一军就地修筑工事。


与孙立人和新一军在四平焦头烂额相比,南线的廖耀湘和新六军表现比孙立人和新一军强得多,廖耀湘在南满地区屡屡攻击得手,辽东军区的程世才指挥的三纵 四纵以及保三旅先后被廖耀湘攻克鞍山、营口、海城、抚顺等城市,退到本溪和连山关。


之后在南线取得巨大战果的廖耀湘率新六军赶过来支援孙立人,5月14日新二十二师第六十五团与程世才三纵遭遇,结果一个纵队硬是被一个团给打垮了,这在1945年后的国内战场是及其罕见的情况。



而新六军到5月19日已经到了火石岭子地区,新六军进展如此之快,大大出乎民主联军预料,而当新六军有切断民主联军后路的危险时,林彪也只能在5月19日夜间宣布总撤退。这个时候,孙立人才坐在坦克里和新一军开进了一座没有人防守的四平。


而“四平之战”过后,廖耀湘手下打垮了一个纵队的李涛团长被直升军长,和孙立人等级齐平。


从“四平之战”可以明显看出,孙立人将军在指挥上确实要逊色于廖耀湘,其实这从英美颁发的勋章也能看得出来,美国人授予廖耀湘金叶自由勋章,只给了孙立人银叶自由勋章。英国人在抗战胜利前已经授予廖耀湘爵士司令级巴斯勋章,孙立人到1947年之后才拿到。


兰台


孙立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学美国佛吉利亚军事学院。参加过两次淞沪会战,先后担任过新编第38师师长、新1军军长、陆军总司令。


从资历上来说,廖、孙二人差不多。网上把孙立人称之为“东方隆美尔”、“抗战期间歼敌最多的将领”,网上的这些以讹传讹,把孙立人吹上了天。抗战时,二人的军事才能旗鼓相当。但是从解放战争来看,廖耀湘的军事能力要明显高于孙立人。第二次四平之战时,孙立人一线平推进攻四平,与东北民主正面交锋(孙立人的军事生涯开始于美国);而廖耀湘直接从侧面进攻本溪,直接威胁东北民主联军主动撤退。孙立人由于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也没有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廖耀湘却当过第9兵团司令。


历史军魂


廖耀湘和孙立人相比。

学历上:孙立人是清华土木专业;廖耀湘黄埔六期,走军校路径。

留学上:孙立人留美学土木,后学军事一年,再游学。廖耀湘在法国实打实学了6年军事。

军事履历上:孙立人在淞沪会战立了功,廖耀湘在昆仑关战役立功,都在缅甸大放异彩,都在东北战场作战。

军事称号上:廖耀湘是“东方巴顿”,孙立人是“东方隆美尔”。

核心部队:廖耀湘是五大主力之新六军,孙立人是新一军。

种子部队出身

国军第五军是种子部队,在一定程度上化育了新六军、新一军(关系淡点)。

新一军的第一任军长郑洞国,在昆仑关战役的时候,郑洞国为第五军荣誉第一师师长,荣一师后化为第八军。

(昆仑关:第五军成名之战)

新22师最初是新一军所辖,后来扩为新六军。新二十二师最初属第五军,师长即邱清泉,之后廖耀湘任师长,该师号称“虎师”。

可见两大王牌军与第五军的关系。可惜孙立人和黄埔精英关系不多。

滇缅战场作战

在滇缅战场,孙立人与廖耀湘都是在撤退中去了印度。在蓝姆迦训练营训练后,反攻缅甸。

在对日军的丛林战中,两军大放异彩,两位将军难分伯仲。

在抗战胜利后,新一军在广州受降,新六军在南京受降。在广州受降,新六军在南京受降。

(新六军南京受降)

东北作战

新一军、新六军海运东北后,开始与解放军作战。

在第二次四平作战中,廖耀湘部从侧翼作战,对东北民主联军形成包围之势,取得四平作战胜利,任兵团司令。

(四平之战)

孙立人指挥新一军在德惠作战中取得胜利。

在辽沈战役中,新一军、新六军都在辽西平原覆灭。

总结:

孙立人、廖耀湘都是旗鼓相当的优秀将领,抗战期间无论在国内、国外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是民族英雄。其精锐部队与军事才能在东北战场曾起到一定作用,但历史进程无法回天,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廖耀湘与孙立人都是国军中少有的名将,而且孙立人将军领导的中国远征军38师更是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解放战争初期,二人的军衔是一样的,但老蒋认为他们一个是真正的职业军人,一个是理工科的高才生,两人在军事上擅长的侧重点不同。


孙立人将军早年在清华学习土木工程,之后进入了美国普渡大学。1925年,他又自考进入美国维吉尼亚军校,并于1927年毕业。廖耀湘将军则是黄埔六期生,1930年赴法国圣西尔军校学习,1936年以机械化骑兵专业第一名身份毕业。

解放战争时期,孙立人所在的“新一军”和廖耀湘所在的“新六军”都是当时的国军五大主力之一,而且这两位将领都被派往了东北战场。尤其是在四平保卫战中,廖耀湘对东北民主联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此后,廖耀湘升任为兵团司令,而孙立人则被蒋介石调离大陆。老蒋认为廖耀湘打仗既刁又猾,比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出身的孙立人更细腻。所以在同等战功和军衔的情况下,老蒋把廖耀湘升任为第九兵团的司令,而把孙立人将军调去了台湾练兵。用老蒋的话说:廖耀湘性格圆滑,善于观察,适合作战;孙立人性格强硬,特立独行,长于练兵。

后来,廖耀湘于1948年在辽沈战役中被俘,晚节不保,但即便换成孙立人也未必能扭转败局。相反,以孙立人将军的性格来看,他可能会置锦州于不顾,强行突围。毕竟当时国民党军的战略失误已经铸成,仅仅依靠局部战役是无法扭转大战局的的。所以,孙立人将军当初被提前调走也是一种幸运。



历史的荒野


是廖耀湘,这个法国圣西尔军校毕业的黄埔六期生打仗既刁又猾,比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出身的孙立人更了解战场以外的猫腻,所以在同等战功和军衔的情况下,能够升任第九兵团司令,而孙立人将军去了台湾练兵。



在缅北反攻的最后一役“八莫会战”中,原本是新六军和新一军并肩作战,担负着攻克八莫打通中印公路的重任,在战役的关键时刻,蒋介石突然命令新六军全部空运湖南芷江机场,美其名曰作为湘西会战的“总预备队”,其实一方面怕英国人过分使用新六军当炮灰,一方面给非黄埔嫡系的孙立人来了个釜底抽薪。

同时接到电令的孙立人登时呆若木鸡,在缅北的风中凌乱:要么以新一军自身力量独立完成八莫战役,兵力不足,困难重重;要么放弃会战,承担畏敌不前和延误中印公路通车的重责,无论怎么选择,都够孙立人中将喝一壶的。关键时刻,廖耀湘在机场打来电话:



“依兄弟之见,缅甸终归还是英国佬的地盘,孙军长打不着鱼难道还不能把鱼赶跑吗?在美国人手下做事,何必太过认真。”

孙军长立人如大梦初醒,立即命令攻城各师暂缓行动,重新调整布署,新一军将包围改为逐退,只需要用最小的代价将日军赶到曼德勒以南英军战区,即告完成任务。如此可见,廖耀湘的脑袋瓜子有多么灵光,什么“东方隆美尔”云云,孙立人在缅甸大多是正面作战,并没有隆美尔那般以绝对兵力劣势彻底击溃英国人的风范,新一军兵力火力可是都不吃亏。



在东北的四平战役中,原本是新一军和陈明仁的第71军包打北满的四平,而廖耀湘的新六军夺取南满的本溪,结果是只会正面强攻的孙立人与东野血拼半个月,仍然未能占领四平,新一军美式火力绝对优势,但民主联军作战更为顽强,不断用反突击破坏国军的进攻。

1946年5月15日,攻克本溪的廖耀湘率部驰援四平,他没有与孙立人一起正面平推,而以600辆卡车和战车运载新六军主力,直插四平城北的重要高地塔子山,完全不顾侧翼我军火力造成的部分伤亡,最终一举攻占高地,使林彪所部陷入可能被合围的窘境,所幸及时全军撤退,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一系列的战役进程证明,廖耀湘作战的狡猾程度要高于孙立人,但是狡猾意味着思路过多,反而也成为了廖耀湘的致命缺点。“用兵之害,犹豫为大”,在后来辽沈战役的第二阶段,手握第九兵团11万大军的廖耀湘在黑山与大虎山一线首鼠两端,三次改变进军方向,终被东野围歼。

孙立人已经看不到了,他得罪了杜聿明,被解除兵权,离开了东北和他一手创建的新一军。


度度狼gg


孙立人将军在网上比较火,有很多奇闻逸事流传。如坑杀日本俘虏。抗命蒋介石拒走野人山。武装对峙驻印英军等。其实受过高等教育且留学美国著名军校,具有现代军事思想的孙立人是不会做出虽解气却违反国际常规的行动。孙立人率部平安退到印度,执行的是远征军指挥部的命令。有时我们为了自尊刻意的回避了外国人史迪威将军的作用!孙立人将军因解救英军获得了外国人颁发的勋章而名声大噪。是国军中有现代军事理念的少数优秀将领之一。我个人观念,廖耀湘的水平应该略高一筹,因为他能以黄埔六期学生,快速上升为兵团级将领,其身价已凌架于学长“网红”张灵甫之上,除留学法国著名军校的履历外,其辉煌的战绩和军事能力可见一斑。更重要的是,廖耀湘有一点令众国军将领望尘莫及。廖耀湘被俘后以战犯之身被解放军以精通战术著称的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刘伯承聘请给自己曾经的对手讲授战术知识!


还算正常人


孙立人被誉为“东方隆美尔”,这无疑是对他最高的赞誉,而这二人都是在西方接受过高等军事教育的人才,尤其在印缅战场,这二人表现都极其出色,美国人更是授予了廖耀湘金叶自由勋章,而孙立人则是银叶自由勋章,从这二人所有的战绩来看,他们或许不相上下,但从具体的军事能力来看,我认为孙立人却是更胜一筹。



首先来看他们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廖耀湘和孙立人有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都有着极强的军事理论,而且自己会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练兵之道,他们能把这种具体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在第一次入缅战争中,孙立人的表现无疑是最出色的,他在仁安羌大捷中救出了被围的七千英军,一时引起了轰动,而反观廖耀湘,他的高光时刻却在第二次缅甸战役中,当然了,在这场战役中表现出色的除廖耀湘的新编二十二师外,还有孙立人的新编三十八师。



在抗战结束后,这两位极具军事才能得将领都被老蒋赋予重任,分别担任了国军五大主力中两大主力的军长,廖耀湘是新六军军长,而孙立人则是新一军军长,但在解放战争初期阶段,因为孙立人去往了美国,所以廖耀湘的战绩在国民党来说还是比较辉煌的,给我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使得我东北民主联军是一退再退,因此廖耀湘也成为了第九兵团司令,直接掌管了新一军和新六军。



而这两人唯一不同的境遇是孙立人后来去往了台湾,而廖耀湘则成为了我军的俘虏。在辽沈战役打响后,廖耀湘可以说是成为了当时东北国军最强大的力量,在锦州被围后,廖耀湘组成西进兵团,后被我军顽强阻击,在锦州攻克后,廖耀湘兵团被我军彻彻底底的消灭在了辽西地区,而他也成为了俘虏。

其实这二人在国军将领中来说都是少有的军事天才,他们的军事涵养以及对于战术的运用是极其具有指挥天赋的,尤其在缅甸反攻中,他们对于日寇铁桶般的防守军事依然能够顽强的攻克,这种军事能力绝非普通的黄埔生所具有,而他们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我们应该铭记。


绝笔历史


先说结论,孙立人的军事水平更高!

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比,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一,这两个人都是学霸级别,都留过洋。廖耀湘,黄埔六期生,留学法国圣西尔军校,以机械化骑兵专业第一名成绩毕业;孙立人 ,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和美国维吉尼亚军校。



第二,两人都曾担任过国民党五大主力军的军长。廖耀湘是新6军军长,孙立人是新1军军长,而且两人升任军长的时间一样(第二次入缅时,廖和孙都是新一军下的师长,后来新一军扩编成新六军和新一军,两人分别担任军长)。


第三,两人都曾两次入缅作战,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战绩,不过很明显,孙立人取得的战绩要辉煌的多 ,名气也要大的多(这里有个原因,廖耀湘后来提前回国了)。


这里用远征缅甸的战绩来对比两人的军事水平,并不太公平,所以我们需要找一个两人都交过手的人来作为衡量的标杆,这个标杆就是林帅。

解放战争期间,林帅基本是作为战神一般的存在,很少吃过败仗。但是林帅在东北的时候,孙立人确实是让他吃过败仗的,而且是连败数场。

廖耀湘,解放战争期间也是和林帅交过手,辽沈战役中,廖耀湘被林帅活捉了,明显是林帅占优。


我要声明一下,并不是特意要挑林帅的败仗来贬低,只是为了对比一下廖耀湘和孙立人的战绩,没办法只好把林帅拉出来了。

当然这样比并不是十分合理,战争并不是因为一个人所能决定的,天时地利人和都会影响战争的结果。

但是题主问了,只好姑且拿来一比,个人还是觉得孙立人的军事水平比廖耀湘要更高一筹。


胡史乱翔


孙立人略胜一畴!

以军功战绩论,孙立人是杀日军第二多的名将,仅次于老虎仔薛岳,但在军长级别中排第一!而薛岳是战区大司令,比孙高出整整两级。这点廖是不如孙的。

以知名度而论,孙被欧美称为东方隆美尔,受到英国女皇召见和授勋,受到艾森豪威尔丶巴顿等世界名将的亲睐,这点廖也是不如孙的。

内战中,孙的新一军战功也是超过廖的!四平决战孙出力最大,且撵着林彪部猛追猛打,直到松花江边。如不是老蒋昏头下了停战令,孙将越江攻占哈尔滨,那时林彪已下了弃城至乡下打游击的决心了。战力上,新一军是国军的天下第一军,安排在长春防共军主力,而新六军只能排第二,且在沈阳防南满的共军配角。

孙廖曾击败过共军战神林彪,以此足以傲世。当然,孙廖最终都败在林帅刀下,不丢人,谁让林是当代韩信呢,又有谁是林的对手呢?没有!林是无敌的盖世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