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211本科畢業生能有多少人?2018年的就業情況如何?

晨晨老豆


2017年大學畢業生數量是795萬,2018年大學畢業生數量860萬左右,可以說又是最難就業季!但再難,我們都要就業。一定要樂觀看待這個問題。

下面我也談幾點個人的觀點:

1.每年都說就業壓力大,但每年大家都有工作,只是期望值變了,曾經想去房地產萬科的,去了順豐快遞,曾經想去北京銀行的,可能去了農村信用社,曾經想留北上廣深的,可能去了西部支邊了。

職業這個東西,不是說非進工廠,企業,公司就算就業,其實做一個小店的售貨員也是職業,只是期望值變和收入發生了變化。

這幾年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高於高職高專。人工智能的大力發展,越來越多的傳統崗位,諸如財務、會計等一些高程序化的職位將被部分取代,市場上目前愈加需求各類技術性強的人才。

今年我有機會到深圳去看了一下,參觀了一下大疆無人機公司,這就是一家科技含量較高的現代化公司,好多年輕人都是衝著這家公司未來發展去就業的。可能在深圳不算最好的公司,但是比較有潛力的公司,所以年輕人們願意去那裡工作。其中我問詢了一下,有一位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的女孩,他到無人機大疆公司做銷售工作,實際公司給他的條件相對其它研究生也不算太好,但是她到了以後,十分開心。一個是有落戶的條件,其次是政府給補貼2萬塊錢,最最關鍵的是他體會到了這個公司的創業激情,使她決定留下來。

2.其次是要定位準確。在找不到符合自己期望的一個好工作崗位的時候必須及時止步,試著找到一個和自己專業相對而言對口的專業和崗位,也比較合適,同時一定要放下你的預期望值。匆匆忙忙進入職場,有時也不見得出彩,我有一個江蘇的朋友,剛就業在移動公司幹,體制內的平穩,讓他極不適應,於是也跟著別人學點生意經,倒騰點服裝,由於頭腦靈活,沒幾年乾的有模有樣,於是辭職,專業搞服裝,後來建了服裝廠,專搞外貿業務。有的時候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一定要清晰地認識當前的就業形勢。合理利用招聘網站和校園招聘會,主動出擊、精準投遞簡歷。同時,適當降低求職期望,早點入職。

我有一個個表弟,他是能源類專業畢業的,他的畢業以後,比較理想的去處就是電廠,但是他認為電廠和設備打交道,與他的性格不太相符,於是他第一時間投遞了一家民營的電力設計院。由於工資水平不是他期望的,他還有點猶豫,後來他果斷下定決心到了那個設計院,通過兩年多的學習以及和社會各類人打交道,他個人能力提升特別快,尤其在專業方面,已經能夠獨當一面,成為一個設計小組的負責人。

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開跑時,彆著急,盯準目標,均速前行,開始太快了,後面就跟不上了,開始太慢,後面就上收容車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所以職業選擇也要盯準了,不行還可調整嗎,與其苦苦尋找自己期望的好工作,不如沉下心來先就業,紮實基礎,提升實力,找準機會再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電力那點事


在我國,最受家長重視的考試,應該就是高考了,因為高考成績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孩子未來的前途,這年頭社會競爭力這麼大,沒有高學歷,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簡直難如登天!但是現在我國就業形勢多麼嚴峻,稍微好點的工作,動不動就要求985,211大學畢業生,原因無非就是大學生數量太多了,供過於求!根據教育部相關信息顯示,2018年大學畢業生數量860萬左右,又逢最難就業季!

據有關資料顯示,這一次的秋季招聘競爭力之所以會這麼大,主要原因除了人多,860萬畢業生可以說是幾年之最,除了這一原因,企業大規模的縮招也是就業困難的原因之一,因為我國目前各大企業都正處於“寒冬”時期,不要說不少中小企業發展困難,就是萬科,萬達等企業現在也是舉步維艱想要盈利很費勁,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用人成本必須下降,不然後續的發展都成問題!

根據秋季校園招聘市場上反饋出來的信息,金融業和互聯網行業過去都是招聘大戶,今年也都縮小招聘規模,過去985畢業生很少能夠看上月薪7000以下的崗位,現在月薪7000的崗位都能夠收到不少985大學的畢業生簡歷,有的HR直言:現在的985畢業生,已經快成白菜價了!除了這些企業招聘,我國今年國考的招聘人數也讓人關注,今年國考招聘1.45萬人,比過去較少了一半,真的是讓人不寒而慄!

不少人大學生可能會想,不就是一個秋季招聘嗎?有什麼大不了的,今年招的人少,明年的春招肯定會好點,等到明年春招再努力找工作吧!可是,根據往年的慣例,春季招聘中有大量考研失敗,考公務員失敗的同學參與,崗位如果不是特別多,那麼競爭力會更大!老師建議大家:應屆畢業生找工作不要太挑剔,騎驢找馬,先穩定下來一份工作,再慢慢的尋找更好的!你覺得現在就業市場怎麼樣?大學生是不是越來越不值錢了?


奕然禮記


2018年,211和985本科畢業生沒有太大變化,依舊保持在65萬左右!


瀟瀟雨歇349


2018年就業是歷史最難,高校畢業生人數歷史最高。


80閒話


人才培養,沒有與社會發展需求很好的結合,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