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目標、有措施,培養孩子十個好習慣

好習慣成就未來,壞習慣毀人一生。因此,我們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孩子修養,完善孩子人格,全面提升孩子素質,為以後激烈的競爭打下堅實的基礎,為終身學習服務。

1、記憶習慣

目標:掌握記憶方法,提高記憶速度。

措施:在一定時間內用恰當的方法記憶課堂上所學的必要的基礎知識,如:字、詞、句、篇、概念、公式等。利用課堂檢測、記憶比賽等。通過一分鐘注意、記憶來培養學習習慣。

2、演講表達習慣。

目標:學生想說、敢說、愛說、會說,思維活躍,說話完整、有條理,聲音洪亮,演講、朗讀有感情等。形成較強的應對和表達能力。

措施:採取演講、朗讀課文、講故事、口語交際、要求回答問題完整表述等方式,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表達出來。

有目標、有措施,培養孩子十個好習慣

3、自主讀書的習慣。

目標:喜歡讀書,掌握方法,廣泛閱讀,注重積累,提升素養。

措施:運用朗讀、默讀、瀏覽等方式閱讀教材及課外讀物,並積累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養成在讀書的過程中邊讀邊想、圈點勾畫、寫讀書筆記的習慣。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讀書彙報交流、問卷調查、朗讀比賽、積累筆記和日記等。使學生從小養成好讀書,讀好書,會讀書的習慣。

4、寫的習慣。

目標:一是認真書寫,二是動手勤寫。認真書寫可提高作業的準確率,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動手勤寫即勤寫日記、勤記筆記。

措施:一要注意要求學生保持正確的書寫姿勢,二要要求學生規範書寫,字跡清楚、工整,格式美觀。對於作業的書寫情況,教師要經常講評,要以典型示範、表揚為主,逐步讓學生把規範書寫成為一種自覺行為。三要有專門的日記本、筆記本並要經常檢查。

5、預習習慣。

目標:掌握預習方法,提高自學能力,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和準備。

措施:通覽教材內容,藉助工具書預習,蒐集相關信息資料,自作學具,開展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等。採用 預習記錄本、資料蒐集本、社會實踐、社會調查小報告、教材上的圈點勾畫、批註及各種學具等。把講的時間讓出一部分,還給學生,學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預習預習。

有目標、有措施,培養孩子十個好習慣

6、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目標:認真、獨立、按時完成作業,課堂作業即時完成,不推遲。家庭作業儘早完成,主動交家長檢查。對作業中的錯誤能即時訂正。培養學生的學習意志、學習態度。

措施: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效地控制作業的難易程度和數量,使學生經過努力,能夠克服困難,愉快地、自覺地按要求完成作業。教師再通過不斷強化訓練,培養學生“態度認真、獨立思考、按時完成,有錯就改”的作業習慣。可利用家校聯繫、作業完成情況記錄等方式。

7、整理錯題集的習慣。

目標:積累錯題,分析原因,複習鞏固,提高成績。

措施:使用錯題記錄本,記下每次考試、作業、練習中的錯題,分析、總結。經常複習鞏固。

8、學會傾聽的習慣。

目標:傾聽他人的意見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技能,同時也是尊重他人的體現。在與他人交流時認真傾聽他人發言,積極思考,正確理解講話者的意圖,把握講話者的思想,融洽雙方關係,促進交流。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保證課堂教學有效進行。

措施: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認真傾聽老師講課和同學的發言,不隨意打斷別人說話,不隨意插話,讓別人說完自己再說。

9、早、午讀習慣。

目標:自覺上好早自習和午自習,到校後自覺到教室學習,遵守紀律,安靜文明,不打鬧。

措施:早晨和中午到校後,自覺上自習,檢查作業,預習課本或按照老師要求讀書、做題等。教師到校後要第一時間進入教室輔導學生。要安排早、午自習值班教師或學生。

10、總結反思習慣。

目標:善於總結反思,對當天學習的內容及時複習鞏固,獨立、認真、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各類課外作業。

措施:對每節課、每單元、每學期所學內容及時複習整理、查缺補漏、整體掌握。每天睡覺前對當天學習的內容和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反思。要建立錯題集,做好錯題記錄,找出錯因,及時訂正。教師批閱後的作業要及時、認真地改錯。每天晚上自己整理書包,檢查是否需要削鉛筆,是否帶齊第二天的學習用品。學有餘力的同學要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積極完成拓展性和實踐性作業。每天堅持課外閱讀,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積極參加綜合實踐活動,善於利用身邊豐富的信息資源,養成收集和整理信息、樂意與他人分享的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