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被判腰斩之人,为何却要笑着贿赂刽子手?

蒋献凯


古代处以极刑的犯人,但凡是家属还有点能力的都会花钱贿赂刽子手,除非这个犯人罪大恶极触怒龙颜,皇帝亲自授意刽子手想要这个犯人慢点死,刽子手就只能遵旨而办了。至于笑不笑的,这个真的没听说过有什么说法。也许是无奈至极,只能哈巴刽子手的态度吧。



腰斩不同于砍头,受得罪多少都要看刽子手砍在何处。一般来说如果刽子手直接砍在了肺部

的话,犯人很快就会死去。但是如果砍在腹部以下,犯人就要生生看着自己的身体被砍成两半,等到血流得差不多了才会死透。

历史上有不少名人是被腰斩而死的。毕竟伴君如伴虎,今日皇帝宠你的时候可以给你高官厚禄,皇帝认定你有罪了,无论是不是被冤枉,君要臣死,臣就要按照皇帝规定的花样去死。李斯是法家代表人之一,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他官居丞相之位,协助秦始皇治理偌大的领土。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李斯功不可没。但是在秦始皇死后,他被赵高以谋反罪判处五刑,五刑是指大辟、宫辟、刖辟、劓辟、墨辟,痛不致死,赵高还不满足,在将他折磨得不成人形之后还要腰斩致死。

还有一位就是唐玄奘的高徒辩机,辩机十五岁出家之后一直帮助玄奘翻译经书,我们非常熟知的大唐西域记,就是出自他的手笔。他与高阳公主有染,高阳公主婚内出轨给房玄龄戴了一顶大绿帽子。公主金枝玉叶是不能处死的,于是倒霉的辩机就被处以腰斩之刑。不过这件事只记录在新唐书之中,旧唐书并无记载,至于真假,至今还是颇受争议的。最后这一位就是传说中最后一位被腰斩的人俞鸿图,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之中也反映了这件事。因为俞鸿图徇私舞弊,让雍正十分震怒,于是判处了腰斩,并且知会刽子手要让他慢慢死去。俞鸿图被一刀砍下没有立刻死亡,半个身子在地上打滚还写下了几个惨字,雍正皇帝最终还是动了恻隐之心,将这个残酷的刑罚给废除了。

这个故事讲得绘声绘色,流传甚广,实际上漏洞摆出。首先俞鸿图是在河南学政而非福建。另外俞鸿图被人举报是在雍正十一年,雍正判处的死斩立决。当然正史上并无记载雍正帝下令封刀的旨意,倒是后来乾隆年间的科举作弊案,乾隆下令按照俞鸿图的例子执行。


木剑温不胜


所谓腰斩,是处置非常严重罪责的刑法。

如汉武帝女儿诸邑公主被处腰斩。原因是其姐姐阳石公主与公孙贺父子合谋诅咒汉武帝,诸邑公主因知情不举也被连坐。



腰斩时,犯人上身衣物要被去除,被人抬到铡刀之下,刽子手用力压下铡刀,犯人因此被斩为两段。所以,诸邑公主被执行时,是以纱帐隔离,刽子手都下不去手。

腰斩与古刑斧钺很接近,区别只是工具。



行刑时的刽子手很重要。刀口向上一些,会破坏内脏器官,犯人会迅速死亡。如果刀口向下一些,由于人体主要器官没有损失,会减缓死亡过程,遭受的痛苦也就更长。

因此,被处腰斩后,家属都会贿赂刽子手,只求能够速死。


四川達州


腰斩,把人拦腰斩为两截,这种刑法的残酷,在于让痛苦延长。不像砍头,一刀下去犯人就毙命。现代的临床上就有只有上半身还活着的人。

遭受腰斩的人,是相当的惨的,忍着剧痛在地上打滚,眼睁睁看着僵硬的下半身就在身边,围观的人看了也是”细思极恐“。

腰斩的刑罚,从先秦开始,历时2000多年,最后被雍正皇帝废除的。而最后一个被腰斩的人,则是雍正手下的一个官员——俞鸿图。

话说,俞鸿图因为在朝堂上直斥八王党,而受到雍正赏识。后来,俞鸿图被雍正钦点河南学政,负责河南的乡试巡查,没想到他牵涉进倒卖科考试题里面,雍正怒判他腰斩。

这种钦定的案子,行刑的刽子手也不敢打折扣,正正经经的给俞鸿图行了刑。俞鸿图被腰斩后,上半身在剧痛中翻滚,他用自己的血写下“惨惨惨惨惨惨惨”七个字后方才死去。

在现场的亲家邹士恒,见此惨状,那是冷汗淋漓、心如刀割,他在回复给雍正的时候,真情流露说得雍正都不忍听下去。最后,雍正就废除了腰斩。

古代被判腰斩之人,为何却要笑着贿赂刽子手?因为刽子手可以把握行刑的分寸,能够让犯人早点死,少受点痛苦。

如果你没有亲友用财物、人情贿赂刽子手,那么至少你要在行刑之前跟刽子手关系搞好点,只要他肯帮你一下,你就能轻松很多。

其实,行刑的原理:刽子手的下斩处往下边多一点,犯人就会痛苦多点,因为五脏六腑基本完好;刽子手的下斩处往上面多一点,犯人就可以早点逃出升天,就变得像日本武士的”剖腹“了,死得速度就要快多了。


子屠龙


其实这是一个简单的生物学和人体学问题。我们都知道,人体主要的器官(五脏六腑)都集中胸腔和腹腔。

在大脑不受到致命破坏的情况下,只要内脏器官不受到严重伤害,人体不会立即死去,五感都会清晰的传到大脑。



腰斩便是这么一种恐怖的刑法。从腰部把人截成两段,这个可是非常讲究的刑法,腰部这个位置可上可下。上一点,可能一刀致命;下一点,可能半天还不能断气。这刀法快一点,可能瞬间一刀两段;这刀法慢一点,藕断丝连,欲死不能。


想想当年被雍正处死的俞鸿图,腰斩之后连写七个惨字,何等恐怖。连雍正看了都于心不忍,废除了腰斩之刑。

被执行腰斩的犯人,谁也不行死前再受这样的折磨,因此都会打点一下刽子手,让自己能死个痛快,不要活活受罪。


胡史乱翔


古代上至皇亲国戚,下至班房小吏,都是贪污成风。至于有人被判腰斩酷刑。一般都会贿赂刽子手,为什么呢?

曾经有个故事,一个穷人犯了罪,没钱贿赂官员,被判处斩刑,也就是腰斩。在腰斩行刑时,一般都在当地菜市场,围观人数众多。刽子手从犯人的胯部开斩。斩断犯人腰胯部后,将犯人立在涂满桐油的铁板上,以儆效尤。犯人因桶油铁板的原因。粘住斩断的上肢,又因为没有伤到脏器。血液也不能快速淌尽,犯人挣扎哀嚎了半个多小时才断气。地下围观群众噤若寒蝉。所以一旦又判处腰斩的犯人,家属都会贿赂刽子手,要求刽子手尽量向上斩,甚至从肋骨肺部下刀,犯人就能速死。

可见古代刑法之残忍。这也就是为什么犯人被判处腰斩后一般都要贿赂刽子手的原因了。


祥云931


大家想多了,被腰斩的人,笑着贿赂刽子手?野史传言,不足为信。

腰斩,确实是古代最严厉的酷刑之一。方法很残忍,是用重斧或者铡刀,把犯人从腰部砍成两截。这种酷刑最难受的就是:犯人不会立刻死去,而是保持一段时间的清醒,痛苦的挣扎一段时间,才会死去。

这么说的话,虽然比不上凌迟活剐几天,但也是相对很残忍的了。

为什么会传言犯人“笑着贿赂刽子手”呢?那是为了求一个“速死”。人的重要器官都集中在上半身,如果拦腰斩断的时候没有伤及重要器官,就会被折磨很久。

如果贿赂了刽子手,可以腰斩的时候靠上一点,伤到了重要器官,会死的快一点,痛苦少一点。



有没有这么回事儿呢?

首先,正史当中没有记载,查了查手头上的野史笔记,也没有说腰斩有贿赂刽子手的。也许别的资料上有,我还没查到。

其次,腰斩这个刑罚,可不是闹着玩的。

腰斩从周朝出现,到清雍正年间废除。这期间我们能查到的,被腰斩的名人很多。比如李斯,作为建立千古功绩的大秦丞相,用这种死法谢幕,也确实悲惨。

其实传言中最著名的被腰斩的人,一个是方孝孺,一个是俞鸿图。

方孝孺就不用多说了,朱棣让他写新皇继位的诏书,他写了“燕贼篡位”,于是被“诛十族”,自己被腰斩。

但是,正是当中记载的:“丁丑,执奸恶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至阙下,上数其罪,咸伏其辜,磔戮于市。”

方孝孺不是被腰斩的,而是“磔戮”,也就是凌迟处死。

另外一个就是雍正年间的俞鸿图。

按照传说,他因为科场舞弊案被判了腰斩,但是铡刀下去之后,被斩成两截的俞鸿图没有立刻死去,而是痛苦的喊叫,用手指蘸着自己的血,连写了7个惨字,半个时辰之后才痛苦地死去。

雍正帝听说之后,觉得腰斩太残忍,于是废除了。

这是野史说法,正史当中记载,俞鸿图是被判的斩立决,“戊戌,河南学政俞鸿图以婪赃处斩”

,直接砍了的。



当然,也不是说没有腰斩,比如汉代的晁错,那就是被腰斩。

腰斩肯定是存在的,但是,作为一种酷刑,重刑,不是一般小事儿就会动用的。一般都是犯了重罪,大罪,受朝廷关注的案子。

这样的犯人,刽子手敢收贿赂吗?

腰斩的目的就是要看着犯人痛苦挣扎,监斩官坐在那里干嘛的?要是一下就弄死了,往小了说是刽子手水平问题,往大了说是要问罪的。

就像是凌迟一样,都是有要求的,没达到效果犯人就死了,是不合格的,刽子手不敢。



最后一点,关于腰斩的传言,都说受刑的人还能挣扎半个时辰一个时辰的,有没有懂医学的来科普一下,腰斩之后应该会很快失血过多的吧?能撑这么久吗?


七追风


因为腰斩后死亡时间可以从15分钟到3个时辰6小时之久,如果没有贿赂刽子手那么刽子手就会按着最长的时间来施刑,那就代表要痛上六个小时之久。这期间要经历腰斩痛,失血痛以及各种幻觉痛。

在当时凌迟处死之刑还没诞生,腰斩就是极刑,这个是皇帝为了杀鸡儆猴而设立的刑罚,被施刑者往往是犯了大逆不道之罪,要在刑场示众,所以犯人越痛苦皇帝越喜欢。所以如果刽子手要讨好皇帝就会使劲折磨犯人,比如在腰斩之前用烤炙过的刀,这样一刀下去会把血管烫焦封闭了出血口,这时候血就流不出来人就不会马上死,如果缺德一点的还要被撒上蜂蜜,放上虫蚁噬咬,一直咬血一直流,最后血流干净了才死了,前后最长时间大约可以撑到六小时,这记录发生是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也因此得了暴君之名),这痛苦想想就恐怖。

如果能够贿赂一下刽子手,那么腰斩下刀的时候就会往上一点点,这么一来就会切到肠子部分,肠子流了一地,这立马就是大出血,血流如注不超过5秒就会失去意识了,10分钟左右就断气了。这痛苦自然降低了许多。


优己


因为这个死囚是个傻子。

腰斩是古代一种极其残忍的刑罚,不是咱懂,顾名思义就相当血腥。应该很简单,把人往中间那么一放,“咔嚓”一分两段,两条腿带个屁股在这边蹬巴蹬巴,半截身子顶个还没死的脑袋往前爬啊爬……。“哗”,肠子、肚子漏了一地……挣扎、哀号、惭悔、望着亲人、手下,心里骂着皇上、上司、敌人……张着血盆大口……

可能这种杀人手段太残忍,被杀之人太痛苦,所以技术高的刽子手会收到亲人或什么什么的钱物,然后给一个好的结局。下手利索一点儿,绝不拖泥带水。最起码还能把刀刃磨得飞快一些,好在一刀两断的时候别断不开。我估摸着送钱的时候应该会点头脸腰,但不可能是笑着那种不要脸的倒霉相,那也太不讲究了。

有些老人讲过,日本鬼子对抓住的土匪和抗联就经常用这种刑罚处置,被刑后的半尸惨不忍睹,有的拖着半拉身子一半会不死,强行被带去观看的百姓有当场吓昏的。


骁勇34


商朝的死刑刑罚方法,大多是煎,煮,蒸,炸,烤。乍一听还以为要开美食派对呢,事实上在原始部落死刑犯人就是用来吃的。

如“醢”是把人剁成肉酱,“脯”是把人做成肉干,“炮”是把人绑在大火炉的金属外壳上烤成熟肉,而“镬烹”则干脆把人扔到饭锅里煮成肉羹。所以纣王烹了姬昌的长子,让姬昌食用也有相当的可信度。


直到商朝以后死刑才逐渐脱离了“烹饪”的范畴。当时死刑主要有三种,车裂,斩,杀。最早斩就是指的腰斩,并非是指的斩头,杀头叫杀。因为最早所用青铜器不够锋利,所以必须做成跟笨重的钺才能使用。

后来锋利的铁器逐渐替代了笨重的青铜器,又发明了操作更方便的铡刀,所以刽子手完全可以自己选择下刀的地方。人重要部位大多在上半身,如果刽子手经验丰富,完全可以在腰斩犯人后让犯人保持清醒。犯人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流血而亡。



所以经常会有被腰斩的犯人贿赂刽子手,让路他们斩的时候尽量当场毙命,以减少犯人的痛苦。

PS:并未有史料证明雍正有废除腰斩。俞鸿图当时判处的也是斩立决,并非腰斩。关于雍正废除腰斩完全是今人杜撰的。


渔耕樵读


虽然生无可恋,但还是会痛啊。刽子手行刑是个技术活,人的主要器官在上半身,如果不伤及器官的话,被腰斩的人要痛苦几个小时才会死去,过程及其血腥。

清朝雍正年间的河南学政因为科举舞弊判腰斩,到了刑场才知道这个刑罚的恐怖,但是已经来不及了行贿了,就有了下面一幕:

俞君既斩为两段,在地乱滚,且以手自染其血,写下:清白一身,遭人陷害,有苦难言,有冤难诉。凄苦入狱,无人相助,受尽折磨,终处腰斩。分身之痛,鲜血流尽,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惨,惨,惨,惨,惨,惨,惨。其宛转求死之状,令人目不忍睹。邹君据实奏陈,上亦为之恻然,遂命封刀。

所以,都要死了,为了让自己少受点罪,罪犯或者家属一般都会贿赂一下刽子手,求得速死,少遭点罪。

而且,古代的酷刑还不止腰斩一种,夏商时期还保留着原始部落的以人为食的流传下来的刑罚,如"醢"是把人剁成肉酱,"脯"是把人做成肉干,"炮"是把人绑在大火炉的金属外壳上烤成熟肉,而"镬烹"则干脆把人扔到饭锅里煮成肉羹。

不过随着社会的逐渐进步,到周时改成了以裂、斩、杀三种,斩就是腰斩。而到了汉文帝时因为缇萦上书,废除了肉刑,之后每个朝代都对刑罚进行一些改变,到后来彻底废除了酷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