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幽门螺杆菌不成功会对人有什么影响?

用户来自星星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越来越重视,体检成了人们每年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近些年,幽门螺杆菌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主要是其与胃癌有着密切相关性。

目前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保守估计在50%以上,这与国人没有分餐的习惯密切相关。很多人在查出幽门螺杆菌感染后都会进行杀菌治疗。但是有一部分患者在杀菌一段时候再复查还是显示存在感染,预示着杀菌不成功。很多人在杀菌不成功后,都很担心会不会给身体带来什么不良影响。

幽门螺杆菌杀菌失败对身体的不良影响主要是该菌继续存在于胃内,长此以往,导致胃内出现胃部不适,如胃痛、胃胀、反酸、烧心、嗳气、口中异味、口干,更甚者会导致胃溃疡、糜烂性胃炎的出现。最严重的后果是引起胃癌,但是据目前资料显示幽门螺杆菌引起胃癌的发病率<1%。

幽门螺杆菌杀菌失败主要与没有按疗程服药、服用剂量不足、自身的幽门螺杆菌对杀菌药产生耐药性(这与我国抗生素的滥用有着直接关系)等有关。现在国际上通用的三联或四联杀菌法不能将细菌杀灭的话,一般不建议马上再次杀菌。因为细菌可能产生了耐药性或者细菌处在不活动的状态,影响了杀菌效果。一般建议6个月以后再根据情况调整杀菌方案。

其实,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杀菌。以14碳呼气试验为标准,数值在100以下的或者超出的不多的话,并且没有胃部不适症状的,可不用进行杀菌治疗。数值较高,且有胃部不适症状,尤其是有胃溃疡、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癌家族史的人建议进行杀菌治疗。

最后,幽门螺杆菌的治疗要在医生指导下,切不可自己听信他人经验或者网上广告宣传,以免延误病情,对身体造成伤害。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生命召集令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非常普遍的,据统计,我国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接近60%,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患者,都曾经或者现在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专门生活在胃里面的细菌,是目前为止,发现唯一可以在胃酸环境下生存的细菌。

幽门螺杆菌的危害

幽门螺杆菌从本质上说一种细菌,它在胃里面生存,会破坏胃的粘膜,导致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和胃粘膜组织相关淋巴瘤。据统计,幽门螺杆菌导致胃癌的发病率为1%左右。


幽门螺杆菌根治的指证

虽然很多人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根治幽门螺杆菌,根据目前的指南,幽门螺杆菌根治的指证如下:消化性溃疡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是根治幽门螺杆菌的绝对适应症。如果有胃癌家族史,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粘膜萎缩、糜烂等情况,也是建议根治幽门螺杆菌的。

如何根治幽门螺杆菌

根据最新的指南,推荐使用四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包括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一种铋剂,两种抗生素,疗程为14天。质子泵抑制剂包括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等等,铋剂为枸橼酸铋钾。

幽门螺杆菌根治失败的原因和办法

根治失败的原因有几个,用药不正规,疗程不足,药物吃吃停停,没有使用正规的四联疗法,幽门螺杆菌耐药等等。如果经过标准的四联疗法治疗后,仍然没有根治幽门螺杆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再次评估根除治疗的风险-获益比。胃粘膜组织相关淋巴瘤、有并发症史的消化性溃疡、有胃癌危险的胃炎(严重全胃炎、胃体为主胃炎或严重萎缩性胃炎等)或有胃癌家族史者,根治幽门螺杆菌获益较大。方案的选择需有经验的医生在全面评估已用药物、分析可能失败原因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如有条件,可进行药敏试验,但作用可能有限。根除治疗失败后,细菌处于不活跃状态,会降低根除治疗效果,因此对于治疗失败者,可考虑停药一段时间(3~6个月),使细菌恢复原来活跃状态,以提供在此治疗成功率。


普外科曾医生


对于患有胃部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医生都会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对于一些反复杀灭幽门螺杆菌未能成功的患者,必须要找到原因,如果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时间不得到控制,就会引起各种胃部疾病和并发症。对于后期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在前期也就是刚开始杀灭幽门螺杆菌时必须要有注意以下问题:

1.足量、足疗程的使用药物治疗:四联药物杀灭幽门螺杆菌期间必须要足量、足疗程,因为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可以在胃内顽强生长的细菌,如果使用单一的药物去进行杀灭,胃内的酸性环境会影响药物的浓度和破坏药物成分,从而导致杀灭幽门螺杆菌失败。


2.使用正规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临床上目前被公认的杀灭幽门螺杆菌的方法就是四联疗法,而不是什么民间偏方、各类蔬菜、水果等。所谓四联,就是四种药物联合使用来杀灭幽门螺杆菌,这其中联合药物包括两种抗生素、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一种胃黏膜保护剂,缺一不可。

3.治疗期间和治疗后都应该形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辛辣刺激、不吃高脂肪、高糖分、熏烤类、油炸类难以消化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放置过久的食物,在治疗期间更应该戒烟戒酒,治疗后也是如此。



如果幽门螺杆菌杀灭不彻底或者胃部疾病反复发作,可以从以上三条内容中找找问题和答案所在。

以上就是小克的观点,欢迎各位提问和补充,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小克医学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长期有胃部不适或者有家族胃癌史,一般都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



但是实际情况是许多人在采用三联或者四联疗法后,发现幽门螺杆菌并未根除,可能产生耐药,这其中主要是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耐药。


所谓的三联疗法指的是: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或甲硝唑)加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指的是: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或奥硝唑或克拉霉素或呋喃唑酮等)加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加铋剂(如枸橼酸铋钾)。目前临床普遍采用的是四联疗法,清除率较高。





对于多次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有耐药的可采取以下措施:

1.换用平时较少使用的抗生素,如使用奥硝唑、替硝唑替,使用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等。将阿莫西林可以每天小剂量多次使用,如一天3-4次,能够稳定抗菌药物的血药浓度。

2.换用受CYP2C19影响较小的质子泵抑制剂,如埃索美拉唑、等。

3.如果是三联疗法换用四联疗法,四联疗法中的枸橼酸铋钾能够减少抗菌素耐药。延长给药时间,有的人采用的是10天的序贯疗法(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5天,再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甲硝唑+克拉霉素5天),可变为14天(四联疗法)。

4.可同时服用特定益生菌,如布拉氏酵母菌,有助于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清除。


我是无名药师,点击关注,我会与您分享更多的药物知识。

无名药师


幽门螺杆菌是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一种致病因素,但不是唯一的致病因子。幽门螺杆菌人群感染率大于60%,是否一定就会致病,也不一定,目前的研究以及网络的宣传过分夸大了其害处,搞得人人自危。根除幽门螺杆菌也是针对部分人群,还有一部分人群是不需要根除的。所以说,如果第一次根除失败,建议停药2个月再次复查,如果还是阳性,可以考虑更换抗生素种类,延长服药时间。传统的三联疗法根除率大大降低,目前都是四联疗法,时间由原来的天增加到14天,特别是选择抗生素很有讲究,针对不同地区选择耐药率比较低的抗生素,并不是越贵越好。个别患者连续根除多次还是阳性,就建议不要再服药根除了,幽门螺杆菌本就是身体共生菌,何必要强制性赶尽杀绝呢?



消化科医生刘


消灭幽门螺杆菌不成功,只会带来用药副作用,没有其他影响。

一,幽门螺杆菌不是胃病元凶,胃癌发源地,所以根除治疗毫无必要。

胃病来自急性中毒或慢性胃黏膜损伤。慢性损伤的原因90%以上是负面情绪应激下,胃肠道供血不足导致病变。

急性中毒如酒精中毒等,只要毒性物质清除,伤害停止,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幽门螺杆菌在全世界感染率超过60%,在非洲超过95%。但是,胃病发病率只有不到10%。说幽门螺杆菌制造了胃病纯粹是罔顾事实的”睁着眼睛说瞎话”,主要就是全世界受到澳大利亚医生马歇尔和沃伦蛊惑!

在1985年之前,算世界共识是”没有胃酸没有溃疡”,让二人弄成”没有HP(幽门螺杆菌)没有溃疡”,这是胃病治疗的巨大倒退,和严重误入歧途!

二,现在的三联四联疗法清除幽门螺杆菌,没有100%成功。能达到95%左右就是好的。

关键是,清除与否,并不真正改善胃病。

而大剂量的抗生素应用,杀死幽门螺杆菌,也杀死胃肠道其他菌群。带来严重菌群失调。

肠道菌群失调,是严重副作用。肠道微生物负责消化吸收,分泌激素,制造维生素等重要职能。一旦失调,必将带来食欲下降,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病症,甚至破坏5-羟色胺分泌带来抑郁倾向。

这也是清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由于患者依从性差而很多不得不中止的原因。

三,养胃在于养心,心情不好,即使没有一个幽门螺杆菌,即使吃再好的胃药,没有用处

负面情绪困扰下,胃肠道供血减少,是胃病的真正元凶!

不用讲生理病理理论,大家都有深刻体会,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你的胃口怎么样?

被赶回家的阿根廷队员,当代球王梅西,赛后说的最多的话是”我什么也不想吃!”

胃肠道是情绪的镜子。

我们再不要拿幽门螺杆菌说事,把情绪不好导致的胃病让它背锅!这是医学界的自欺欺人!


春雷滚滚2


希望阅读该文后大家对幽门螺杆菌有一个完全不同的全新认识。

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炒作了廿余年,先是和溃疡掛钩确实有一定相关性,进一步把慢性胃炎和肠化归罪于它、以后有人不遗余力把幽门螺杆菌和胃癌密切联系起来,但幽门螺杆菌在中国自然人群的感染率髙达60%以上,对13亿人口中幽门螺杆菌阳性者至少7-8亿,而每年胃癌约60万左右,当然不可能全部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陽性患者,也就是约每2000个幽门螺杆菌阳性感染者仅有一名得胃癌,当因此在胃癌患者中有较高的感染率也是大概率问题。尽管全世界消化科医生都知道胃癌的发生有多种危险因素导致的:遗传、嗜好烟酒、黄曲霉素污染的粮食和豆类、熏烤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工作紧张压力大、情绪不悦、不良的生活模式等,而幽门螺杆菌感染只是其中之一。但为什么这廿年来越炒越厉害,因为人们怕癌症,这成了生产质子泵抑制剂PPI药厂的最大卖点,因为价格贵、要灭活的人群数不清,越吹越火。我曾在今日头条2017年8月29日发表过“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前奏吗”文章对幽门螺杆菌过度宣染的一些不同看法,

我不想抄书再把灭活四联疗法重复,更不要吓唬读者,因为广大读者在医生和各种平台过度宣染幽门螺杆菌妖魔化的信息所左右了,包括指南和共识,但实践会不断改变过去最正确的指南,否则我们至今仍停留在原始社会中。今天我把最新的第十五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大会主席张树田教授的报告转载一下,希望患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患者和消化科医生仔细读下,重新认识一下幽门螺杆菌,真理是在实践中诞生的。最后附上我于2017.8.29的文章。

2018年6月15日一17日,“第十五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主席、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执行院长张澍田教授在胃肠肝胆内外科联合论坛中,做了一场关于“是否所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都应该接受根除治疗?”的报告,引发广泛热议,现整理如下。

张澍田教授

2014年《幽门螺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推荐,“除非有抗衡因素,否则所有Hp感染者都应该接受根除治疗”,但目前尚未得到国内学者一致认同,主要因为存在以下几点争议。

1.胃癌是饮食、宿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Hp可能只是众多帮凶之一

在发展中国家,约80%的人携带幽门螺杆菌。在这些携带者中,仅1%-10%发生消化性溃疡,仅有0.1%-3%发生胃癌。在印度、泰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幽门螺杆菌的携带率非常高,但这些国家的胃癌发生率却很低。

有meta分析显示,在无症状人群中根除Hp预防胃癌证据不足(BMJ 2014,348:g3174;Cochrane Database Dyst Rev 2015 Jul 22,(7):CD005583)。而在胃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中根除Hp,每15人仅可获益1人。

胃癌是饮食、宿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年龄>55岁、男性患病率为女性2倍、基因、家族史、种族、肥胖、吸烟、Hp感染等),Hp可能只是众多帮凶之一。

2.Hp是胃微生物群中的一员,菌群失调可能与胃癌发生相关

胃内有100多种细菌构成的细菌群落,共同影响胃内生态平衡,并可能在疾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Gut Microbes 2013,4(6)505-31]。2017年发表在《Gut》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与胃炎患者相比,胃癌患者的胃部菌群多样性降低,螺杆菌属丰度降低,其他细菌属的丰度增加。多项研究表明,菌群失调可能与胃癌发生相关。

3.Hp感染率已呈下降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住房条件、供水卫生、教育水平等的改善,美国、日本以及中国等国家的Hp感染率正在下降。

4.幽门螺杆菌的“默默奉献”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了幽门螺杆菌对人体可能存在的保护作用(更不容易患上过敏,降低哮喘的发病风险,降低湿疹的发生率,可能预防炎症性肠病的发生,Hp感染率与肥胖及超重比例呈现负相关等)

5.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潜在问题

一些研究还反映了根除幽门螺杆菌后会出现的问题:

①更容易患上胃食管返流病以及相关并发症,例如巴雷特食管和食管腺癌;

②肠道菌群比例变可能对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③使用抗生素会增加耐药性细菌产生的风险,尤其是在我国抗生素滥用问题较严重的情况下,更是要对此引起注意。

总结

  • Hp需要重新再认识
  • 经济水平的发展,公共卫生水平的提高,是根除Hp的重要措施
  •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Hp的神奇面纱会被一步步揭


  •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前奏吗?
  • 我想说点真话

    幽门螺旋杆菌一萎缩性胃炎一腸化一胃癌,这是真的吗?十年来这个既念一直被过分宣染,甚至不少医生仍深信不疑,Hp陽性感染者真的会癌变吗?既然又提出这个问题,我仍要强调以下几点:

    1.幽门螺杆菌中国人群陽性感染率达到60%-70%

    2.因此胃癌病人幽门螺杆菌杆出率高下足为奇。

    3.幽门螺杆菌感染无论三联或四联治疗后仍然有极高的复发率,这不仅与我们飲食方式习惯有密切关系,也与个体差异有关。配偶杀灭复发再杀灭仍然复发,但共同生活几十年的配偶始终阴性不感染。

    4.现在胃癌发病率越来越低肠癌发病率却在不断提高。更多医生(尤其是消化内镜医生)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指腸溃疡相关性更密切。

    5.胃粘膜腸化是种老化是表现,尤其小肠肠化不会癌变,大肠肠化应每年复查胃镜,也是决不是胃癌前期病变,但是活杆的病理报告是重度不典型增生就要当心了,50%以上会癌变,也有人认为是癌前变期,出现重度不典型增生那你至少每半年复查胃镜,2-3年后可以每1-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有些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病例可能会逆转或消失,即使那样仍应每1-2年胃镜复查,仔细一点可每月做一次简单的大便隐血杆查,这往往是消化道癌症的最早表现。

    知识更新是每个医生必须重视的,只有不断用心、、用脑从不同的患者身上及国内外学术上的新进展才会不断更新以往的知识。因为今天最新的永远是明天最旧的。

    创建于2017.8.29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到底多久可以引起癌变?癌变率有多高?
    我有靠谱回答

    创建于2017.8.28

    又一个门外汉

    创建于2017.8.29



我想说点真话


作为一个过来人有必要告诉你,只要不是溃疡和息肉,完全没有必要根除。

1.容易二次感染

2.大剂量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势必会破坏胃肠道菌群结构

3.带来的依旧是各种胃肠道反应

4.这个细菌没想象中这么可怕

5.保持良好心态和每天的运动可以大幅度降低其数量

6.可以吃点中药(因人而异)

7.找个专长制定生活饮食计划的专业人士帮你改善你的生活品质和不良的习惯

8.是福不是祸 是祸躲不过,要从容淡定点儿,还有其他的问题可以私信我,不过我不一定经常在。


唐一休


幽门螺杆菌用四联疗法杀完,还会复发,除非不在外吃饭,不与携带此菌的人一同就餐,另现在的水源污染也十分利害,自来水里难免不带幽门螺杆菌,平时刷牙不可能都用煮过的水,此菌有随时感染的可能,所以胃病不十分严重,本人建意用其它方法治疗。反复用抗生素,会对肝肾胃心脏等器管的造成损害。仅供参考


wlxb965816


幽门螺杆菌不能成功灭杀,只能说目前医学的无奈。因为还没有绝对靠谱的疗法。中外都是这样!灭杀不成功,没症状还可以熬一熬,有胃炎的那就要命,一方面生活质量差,其次时刻面临恶化的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