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嘉兴怎么做

近日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传出重磅消息,长三角一体化将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地处长三角中心腹地,又是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的嘉兴来说,如何抓住这个重大的历史性机遇,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扮演更有力的角色成为当务之急。

日前,市发改委组织召开了一次座谈会,专题聚焦“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嘉兴机遇与作为”,会议邀请了上海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院长陈炜、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敬东、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总经济师朱李鸣等一批研究长三角一体化的专家和学者,为嘉兴发展出谋划策。

高频词一:找准定位

从地理位置来看,嘉兴位于长三角核心,是上海、杭州、宁波等大都市的地理中心,区位优势无需赘述。但是,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过程中,嘉兴将发挥什么作用,有怎样的定位,这引起了专家们的热议。

上海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院长陈炜认为,嘉兴在融入长三角的过程中,应该适当提高定位。“在整个长三角中,上海毫无疑问是龙头,那么嘉兴能否成为副中心?”陈炜分析了临沪地区几个城市过去的成功做法,认为嘉兴在提高定位的同时,要实施园区提升计划,整合小的乡镇园区平台,壮大国家级平台,同时加大和高校的合作力度,弥补高教资源的短板。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包海波同样提到了嘉兴的定位问题,他说,嘉兴作为红色圣地、杭州湾大湾区北翼重要城市,应该跳出浙江,在整个长三角范围内找定位,建设全域一体化的示范区。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总经济师朱李鸣提到,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过程中,势必要寻找周边城市进行产业合作,在此过程中,嘉兴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至关重要。

高频词二:与沪杭同城化

参与座谈会的几位专家、学者,都是当天早上从上海、杭州等周边城市赶来的,对同城化有切身的感受,大家都提到,完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迫在眉睫。

“我今天从上海过来,早上6点40分出发,到会场是8点40分,全程耗时两小时左右。”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敬东说,虽然上海到嘉兴的高铁只要半小时左右,但是两头的换乘仍然不方便。

敬东认为,真正同城化的通勤时间应该在一个半小时以内,这也是上班族普遍能接受的时间。他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应该抓紧建设城际铁路。“城际铁路是高速化的地铁,又是地铁化运营的高铁,可基本实现旅客随到随走,不用提前买票。”

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区域发展研究室副主任李娜提出,目前长三角一体化的突破口是建设“三个圈”——通行圈、生活圈、协作圈。其中通行圈的重要一环就是建设城际铁路、地铁等基础设施,她也认同同城化通勤时间在一个半小时以内。

包海波则认为,高铁的建设也不容忽视,以杭州为例,目前杭州规划中有6个高铁站,可以通达周边城市。

高频词三:接轨上海

包海波说,浙江接轨上海,最直接的就是嘉兴接轨上海,机会最大的也是嘉兴。作为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嘉兴如何进一步和上海无缝对接?专家们提出了很多观点。

敬东说,长三角已经从一个地域共同体进化为利益共同体,未来将成为命运共同体。“以前,城市与城市的边界地区往往发展比较薄弱,今后临沪地区机会很多。”敬东认为,嘉善、平湖等临沪地区将形成很多发展机会。

上海市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所(智慧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所长李如心表示,嘉兴在接轨上海的过程中应该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除了区位优势,还要进一步发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优势科研机构的作用,此外,可以复制上海张江平湖科技园的合作模式,进一步加强沪嘉两地产业园区的合作。

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博士郝莹莹也提到了园区平台的对接,她认为,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海宁分区的成功做法可以推广,同时提出上海、嘉兴两地政策的协同至关重要,这可以有效降低发展成本。

发挥自身优势,还要掌握上海的动态。陈炜说,目前上海正在积极布局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嘉兴可以提前谋划,积极布局。

李娜则表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后,上海正在进行扩容自贸区、设立科创板、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等大动作,嘉兴可以针对这些动态,在规划、公共服务、人才机制等方面尝试突破。

此外,与会专家、学者还提到了对标国际化、发展服务业等对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