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乡镇事业单位青黄不接,没有年轻人进来?

持杆叟2


一是乡镇事情繁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单位的老龄化非常严重,如果有幸进入一个年轻人,真的是当牲口用,很多年轻人集党建,信访,综治,文秘于一身,真的是身心俱疲。只要但凡有一点点路子,都已经想办法入城。



二是工作环境恶劣。在八项规定出台后,禁止修建楼堂馆所,其实政策是好的,但是下面的基层就理解为办公场地都不能修葺,大家可以抽空去乡下看看,很多80年代的危房都还在使用中。小编曾经接待过同系统沿海城市的朋友,他说我们的办公楼比他们厕所还差。

三是待遇水平低下。年轻人干工作没问题,但是他也是为人子,为人夫吧,他也要养家糊口吧,按照基层一个月2500的工资待遇,能够留住哪一个年轻人呢?既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这在现实中行不通的。

四是晋升渠道狭窄。一个年轻人进入公务员队伍,首先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但除此之外,还是要追求一点政治进步吧,原本乡镇晋升就难,后面接二连三的出台“禁止在职公务员考试,最低五年服务期”,无疑更是雪上加霜,直接导致很多年轻人逃离乡镇。

最后,解决年轻人逃离基层问题,需要高屋建瓴,毕竟这不是某一个地方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只有出台相关政策,才能更好的留住人才,发展乡村。

如果小编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点点关注,谢谢


专业公考解答


我现在就在西部某地区乡镇事业单位上班,我先来说说我的感受吧:

2017年1月上班至今,一年多一点的时间,我总共换过五个岗位,其中国土岗位呆的时间最长,没有遇到领导安排的重大事项以外,在乡镇还是不算很累,到问题就是,各种杂事情总是不断的从上级传来,让基层的人应接不暇。


基层的工资待遇比起城里的单位待遇要好一些,因为多了边补和乡镇一般提供住宿,这两笔就要比城市事业单位多将近千数元。但是乡镇的事业单位员工干的活比市区只做统计的要累太多。

你所说的乡镇事业单位青黄不接的情况在我这里并不存在,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是很多毕业生非常向往的职业,但是,基层的确没有前途,这是事实,每一个想来乡镇的都需要考虑清楚基层是否符合自己在做报考决定。


小虎找真相


乡镇事业单位确实不好留人,每年都有不少人考进事业单位,干着干着就走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工资待遇低

在乡镇,工资肯定不会太高。我朋友就在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一个月两千八,但是工作量太大了,有时候就是集体通宵处理工作。工资和工作量不成正比。而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年轻人的消费需求是越来越高,而且花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工资少,肯定得想好自己的出路。

2.工作压力大

乡镇工作千头万绪,工作繁重,满身都是责任。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上面布置个任务,下面就得加班加点处理工作。而且除了本职工作,还得应付其他突发情况,比如基层有群众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他们到单位了,肯定得有人来处理。此外,还有扶贫等工作。而且有些工作就是重复劳动,同样的表格得月月填。

3.晋升空间小

越在基层越难往上发展。而且基层的晋升机会,未必能轮得到自己。大部分人在基层工作,那基本上就是一眼看到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而且在最基层的话,未来发展也有限。

4.跳板

乡镇事业单位对很多人而言就是个跳板,很多人在里面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考公务员,骑驴找马。年轻人不会想着一直呆在基层的,都想往上走。


杰说职场


其实说乡镇没有年轻人进来有点过,每年事业单位、公务员招聘,大部分的岗位都是设置乡镇的,每年都招,为什么乡镇年轻人还是这么少呢?

我在乡镇做了两三年了,也对乡镇有所了解。乡镇年轻人考进来,大部分是把乡镇作为跳板的。我也不懂是什么原因,来乡镇的年轻人基本上有能力的,一两年就给县、市借调走了,乡镇根本留不住。有的更是把乡镇作为嫁衣的,现在升职要基层工作经验要求,上面就会派人来基层锻炼两年达到要求了,又调走了。

个人觉得,虽然说现在注重基层工作经验,但是对于在基层工作的机制还要进一步完善。五年基层最低工作年限要求,可是却很多基层年轻人刚进来或者进来两三年就给三年以借调的名义调走,年限一到就到县里去了,难怪县里都很少招,年轻人却很多,乡镇每年招,年轻化还是低。只有靠机制的完善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王者荣耀叮当猫


上周有机会到乡镇走访,看到了一些情况,听到了一些声音。在当地驻村扶贫的年轻人和我们讲:乡镇干部已经三个月开不出工资,年轻干部留不住。为什么出现题目中出现的现象呢?

一是乡镇干部收入低。乡镇干部工资由县级财政负担,县域经济比较好的地方,工资还有保障;县域经济差的地方,干部工资待遇很低。

二是乡镇留不住干部。为充实基层干部队伍,国家每年从毕业生中选派选调生派驻基层。年轻人不安心扎根基层,具备条件的纷纷调到省直或市直机关,差不多的也努力调到县政府工作。

三是乡镇不吸引年轻人。乡村人口大量外流,很多农村已经老龄化、空心化。乡镇有点能耐的人都外出打工创业,派驻乡镇的大学生又怎么可能在此安居乐业呢?基层乡镇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留不住年轻干部的人,更留不住年轻干部的心。

过去常有一句话: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能够在基层奋战的老同志,恐怕都是扎根太深、感情深厚、无法离开吧。


入青0601


一、进口不畅;二、流失严重。

一、进口不畅。

1、机构规格降低,人员编制缩减。乡镇的事业单位,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七站八所了,随着社会化、市场化的发展,七站八所业务越来越少,历次机构都是削弱的对象,许多站所都成了其它办公室的挂牌机构,一套人马,数块牌子,机构好像越来越多,实际单独存在的机构是切切实实减少了。随着职能和机构的减少,机构规格降低,多半是副科级或者股级机构。人员编制也随之减少,过去十几、几十人的单位,现在成了一两个人,多的也就几个人,分工还都有包村、扶贫任务等兼职,还因而诞生了一个名词:“专干”,其实就是原来站所的职工。过去乡镇街道上主要的建筑就是站所单位,现在除过派出所、金融机构单独存在外,其它大多数都和乡镇政府合在一起。

2、条件差,事务繁重,没人愿意来。乡镇事业单位都承担着许多十分具体的任务,工作繁重,还要兼职搞扶贫、包村等,工作十分辛苦。再加上吃住、交通、休闲等比较困难,未来发展也十分有限,对年轻人和新鲜血液的吸引力不强。

3、招考项目少,限制太多。

乡镇公务员都没有人来,更何况事业单位招聘,随着近几年省市县开展的专门针对乡镇力量补充公益性岗位的停招,和所招人员就业保障不足,进入渠道不畅,服务年限限制太死,不能占编等因素的影响,乡镇事业单位的人员更没有补充来源。

二、流失严重:1、由于条件差,工作人员只要有可能,就会采取各种措施,向城镇里面流动。这些措施包括招考、提拔、借调等,只出不进,单向流动。

2、一些新进人员,包括千方百计考到乡镇事业单位的毕业生,因乡镇条件差、工作繁重,或者个人前途发展等原因,主动辞职或者干脆不到岗,这种现象在乡镇事业单位,尤其是医疗卫生、教育机构更为严重。


真宁腔调


乡镇事业单位人员青黄不接是不争的事实,但说没有年轻人进来却言过其实。准确点说,是乡镇事业单位需要的年轻人不愿来,像卫生院的医生、水利站的工程设计建设人员、林业站的技术员等等,无乎招不到本科毕业生,甚至大专生都难招,但对有些专业的本科生,他们即使想来乡镇事业单位也不想招。乡镇事业单位需要的年轻人不愿来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乡镇事业单位的岗位吸引力不够是直接原因。像卫生院的医生、水利站的工程设计建设人员、林业站的技术员等等,能干这些活的本科毕业生到城市照样能找到不错的工作,而且技术上成长提高还更快。乡镇这些岗位偏低的工资待遇、偏差的成才环境及年轻人流向城市的大趋势,吸引力明显不足。

二、人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是深层次原因。这些专业相对有些专业学习难度更大,工作环境也更差,不少高考生不愿选,加上社会各方面引导不够,造成这些专业的人才供需紧张,乡镇事业单位与城市相比自然败下阵来。

三、用人观念的滞后是重要原因。长期以来,万金油+专业人才是乡镇事业单位的最爱。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靠自有人才解决专业性问题对乡镇事业单位越来越不现实,更多的是要靠他人的智慧来解决,自有人才关健要懂得如何把关,比如以前是自已的人要做设计方案,现在是自已的人要审设计方案。乡镇要转变传统用人观念,更善于用好外力、借助外力,大胆选用爱农村、爱农民、爱农业的各类毕业生。


我真是一片云


湖北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把乡镇七站八所(除公安,财政,学校,医院)全部改成无编制,无经费,无工资保障,无办公费用的社会组织,就连养老保险也按最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买,对于一名工作近三十年的人来说,有一种卸磨杀驴的感觉。政府也不需要新人进来。但其他事业单位却是人满为患,无所事事。


满山红叶10218236


说乡镇青黄不接,倒没那么严重,但留不住年轻人是事实。

考乡镇公务员特别是事业单位的,基本上有两种人:一种是真心进体制的草根,只要能靠进无论公务员还是事业编都可以,他们大多就扎根乡镇了;二是把乡镇事业单位当跳板的,想借个身份调走的,这部分人不在少数,尤其以县里干部的子女或亲戚朋友居多。由于考公务员竞争太大,他们中多数人考不上,于是就盯上了考试相对容易且有一定操作空间的乡镇事业编。小公一个县里的朋友,他的侄子就是通过考乡镇事业编后,借调到县里机关部门成功转换成了公务员身份,现在已任某乡镇的主官。

就乡镇事业单位的情况,小公几年前曾和兄弟单位到某县做过调研,最后发现乡镇事业单位的年龄结构普遍在35岁以上。有一年,该县一口气公开招考了30多名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三年后,仍留在岗位的只有10几个,也就是说60%的人都通过各种途径调走了,以至于乡镇不得不通过招临聘人员顶上。


我是小公,专注公务员考试、任用、提拔等体制类问答,感兴趣或有疑问咨询的,可以关注私信我,我将提供全方位的权威解答


80后小公


不要怪年轻人不愿意去乡镇,只是现实太残酷。

职场天花板低,正科一堵墙,绝大多上人都会倒在这堵墙下。

收入低,乡镇同级别干部肯定比省上、市上工资低。

结婚难,在乡镇工作想找一个各方面条件好的结婚很困难,尤其是女干部,想找一个条件好的更难。

个别乡镇交通条件差,结婚后也是周末夫妻,照顾不到家庭、孩子。

人际关系网狭窄,长期在乡镇工作,人际关系就局限在乡镇,无法拓展人脉。

多种原因导致年轻人不愿意去乡镇,即使去了,也是想方设法的调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