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圍棋世界冠軍年齡越來越小?

姥爺影像庫


任何項目、任何時代,技術總是呈階梯狀上升的。圍棋亦如此。

過去,坂田榮男說“絕對不可能有20歲的名人”,他認為棋手的黃金年齡應該在40歲左右,因為那個時候,技術掌握得爐火純青,人生閱歷也很豐富,精神鬥志依舊飽滿,就像瓜熟蒂落一樣,人在那個年齡段最容易出成績。

但坂田生活的時代沒有電腦和互聯網,所以他的話說得過於絕對。自從有了電腦和互聯網之後,年輕棋手們掌握最新圍棋技術的速度空前,今天剛剛在比賽中出現的新變化,到了晚上就已經被研究透徹,以至於圍棋技術已經沒有秘密可言。

過去圍棋技術的傳授都要通過師傅教弟子那種方式,紙媒時代,一個比賽棋譜到大家手上進行研究,都已經是許多天之後的事了。而且,師生這種方式的缺陷也是顯而易見:師傅的水準決定了弟子能走多遠。

電腦和網絡問世後,圍棋影響極大,因為圍棋能在網上進行對決,而像傳統體育項目足球、籃球,跟網絡關係不大。一些年輕棋手藉助網絡,進行大量的對局和研究,藉助他們良好的體力、精力,不知疲倦地在網上與其他高手過招。

而在慢生活時代,想得到高手一盤指點並不容易,除非相互間有師生之緣。對局量不夠,技術不可能得到提高,但電腦對弈改變了這一切,年輕棋手一年在網上進行的對局量,比過去很多職業棋手一生進行的比賽都要多得多。

不是別的,是電腦和互聯網改變了圍棋生態,棋手成才的年齡越發變小。年輕棋手用短短的數年時間走完了前輩們過去要花費十餘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歷程。


聶衛平


出於對圍棋的喜歡,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失當之處多多見諒。 日本近代圍棋有個非常出名的典故。面對20歲咄咄逼人殺到自己面前的林海峰,日本年輕時代唯一在三番棋戰勝過如日中天的吳清源,一生64個冠軍獲得者坂田榮男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不會有20歲的名人”。那屆比賽林海峰從坂田手裡奪得了名人頭銜,但在那個時代,坂田的話是很中肯的。因為坂田榮男就是那樣艱苦的修業,嶄露頭角,嚮明星一樣冉冉升起,在走向霸者的最後一步,倒下,雌伏十年,全面制霸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當時日本高川格天才,人氣都在坂田之下,但現實是,坂田只能眼睜睜看著高川格連續九年連霸本因坊位,眼睜睜看著高川格改號為高川秀格。40歲的時候,棋藝,心理完全成熟的坂田再次登上本因坊的決賽場,不出意外擊敗高川,也登上自己全冠制霸的長路。現在圍棋冠軍的年齡的確日趨年輕化,前年中央電視臺體育年終盛典,圍棋選手登上了央視盛典的舞臺,原因是當年中韓對抗,中國棋手基本零封對手,取得了大多數冠軍,放眼望去,都是少年俊傑。稱霸棋壇十年之久的李昌鎬18歲獲得第一個世界冠軍,中國的新一代領軍人物柯潔18歲一年三冠,等等等等。於此相對的是,現在棋壇,尤其是中國。別說40歲,過了25,6就被認識是老棋手了,見面都被人尊敬的稱呼為#老。 古力,一代圍棋領軍人物,不到30歲就去北大讀書,慢慢淡出第一線。 這個現象的原因我試著分析下。 1、圍棋是個多面體,他兼具競技、文化、遊戲的多種質地。在日本圍棋更多的表現為一種文化項目,在中國大家知道圍棋是競技體育的一個非奧分支,在韓國圍棋開始的時候更多的和魔獸世界、CS歸於遊戲範疇,近年才有一些變化,這種變化我個人的觀感是不小心出名了,一不小心幾代天才次第登臺,一躍成為圍棋強國,所以現在注意愛惜自己羽毛了。作為文化項目,有少年天才,更多的是白鬍子老中醫,講究的是長距離競走。作為競技體育,那圍棋和別的體育項目一樣,日趨低齡化,這也是競技體育的發展特點。遊戲,就更不用說了,0.1秒的反應時間,對30歲以上者基本都是噩夢,像這次川航英雄機長那樣的反應,真的非常非常強大,反響強烈。總體而言圍棋現代表現的更體育一些,少年冠軍就好理解一些。 2、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啊,巴拉巴拉”。這也是句名言,深入骨髓的深刻。這句話到出了人對自己,對孩子的一種熱切的希望,內心一種深深的慾望。國家穩定,生活慢慢無憂,這個慾望就幾乎-成了人生主要的目標之一,尤其對自己的孩子。這也應該是少年冠軍層出不窮的內在驅動源泉吧。 3、偉人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過於高大上,都有點難為情。技術爆炸,計算機、網絡科技的密集創新和加速在生活中展開,給人的慾望創造了很好的外部條件。現在科技條件下我就是一邊放羊,一邊也有條件學習最新的泡妞秘籍,或者國家隊剛研究好的圍棋最新定式。 4、國家日漸強盛。之所以說這條,是因為了解歷史常識的人都明白,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時代是最大的伯樂。多少天才沒有如自己所希望的那樣死在棋盤邊,戰亂,貧弱,飢寒。。。老婆不給做飯等等,不舉例了。


愛抽牡丹


我想把這個問題稍微擴展一下,就是現在棋類運動的頂尖棋手的年齡呈現年輕化趨勢。

在第四屆中國棋院杭州分院舉行的國際棋文化峰會上,有一篇論文專門論述了圍棋、象棋、國際象棋棋手的年輕化現象。

其中,圍棋入段和國際象棋成為特級大師的平均年齡都降到了13歲以下,只有中國象棋成為國家大師的平均年齡還在14歲以上。

探討其原因,筆者認為大概有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估計大家都能想到,因為這已經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就是很多的小孩子都在專門學習圍棋,7、8歲的小孩子具備業餘六段到職業初段的水平的比比皆是。從事的人多了,年齡自然就降下來了。大家可以想象得到,聶衛平如日中天的時候,哪裡聽說過小孩子專門學圍棋,以至於當時出了個高智商的羅洗河就是全國的大新聞了。

第二個方面,是圍棋的本質屬性是高強度的計算。從人的成長規律來看,基礎的計算能力和機械記憶能力最黃金的年齡段就是17歲之前,其實這個現象古人早就發現了,不是有一句名言叫做“十五歲不成國手,終身無望”嘛!現在圍棋的職業定段年齡就是17歲。

有了龐大的低齡段棋手的基礎,必然金字塔尖端的年齡也就降下來了。

早年韓國的李昌鎬現象已經成為了普遍。

第三個方面是圍棋的世界冠軍比賽特別多,一年有很多的世界冠軍機會。不過,假如咱們把四年一屆的應氏杯認為最高規格的話,世界冠軍的平均年齡似乎也不小了啊!

相比而言,中國象棋除了胡榮華15歲奪得全國個人賽冠軍,似乎再也沒有人能夠達到這個成績。這一個特殊現象,可能反過來說明,中國象棋的本質並不是單純的計算。到目前為止,20歲之前達到特級大師的中國象棋棋手只有胡榮華、許銀川、趙鑫鑫三個人。


木門齋


世界冠軍越來越年輕化跟職業圍棋體制改革和互聯網的發展密切相關。

先說職業圍棋體制改革。過去職業棋手要參加世界職業圍棋大賽,先要參加本國的選拔賽,或者取得本國職業棋戰的頭銜,但無論是參加選拔賽還是參加本國職業棋戰都有名額限制,要麼是有段位要求,要麼有以往參賽的成績要求,這些門檻都大大限制了年輕棋手的參賽機會。參賽機會少,年輕棋手水平提高得就慢,自然出成績就晚。後來,中國率先推行了等級分制,韓國率先推行了獎勵段位制,年輕棋手憑藉等級分的排名即可取得參加世界職業圍棋大賽的資格,若奪得一次冠軍或兩次亞軍即可直升九段。同時,世界職業圍棋大賽也大多改用公開賽制,同時參賽人數從過去的20餘人擴至數百人。另外,中國、韓國開展圍棋職業聯賽也鍛鍊了一大批年輕棋手。以上舉措給年輕棋手增加了大量的參賽機會。

再說互聯網發展的影響。過去職業棋手主要通過正式比賽來磨礪棋力,但正式比賽畢竟還是有限的。互聯網的發展使得年輕棋手足不出戶就可以與各路高手切磋,訓練量比以往成倍增長。還有就是互聯網使得信息傳播的速度和信息量大大提高,過去職業比賽的棋譜都是通過紙媒或者電視轉播來進行的,時效性和信息量都有限。現在各國職業棋戰的賽事棋譜均可通過互聯網實時傳送,各種套路、飛刀、新手只要在比賽中亮相一次就很快人盡皆知並被迅速研究透徹。這麼一來,年輕棋手跟資深老棋手就處在同一起跑線上,而年輕棋手體力方面的優勢就凸顯出來,這一優勢大大抵消了資深老棋手的經驗優勢和所謂的境界優勢。 以上兩個因素造就了圍棋世界冠軍越來越年輕的趨勢。


陌上飄塵26303570


既然系統給我推了這個問題,我就答一下吧。頭條這個悟空問答,整體姿勢水平還是要提高啊。上次看一個關於阿爾法狗和圍棋的問題,一個知名大V連貼目和讓子都沒搞清楚就回答,還被頂到前面,我就安規了,這樣搞是不行的,誤人子弟。


如果只回答一句話:因為圍棋普及了。


為什麼有這樣的問題,因為兩個原因,第一個是以前關於圍棋的傳說和宣傳畫,經常有白鬍子仙翁或者長者的出現,所以群眾有個印象,圍棋是老頭子玩的。

這裡有個真實的故事,圍棋名宿前圍棋協會主席王汝南八段年輕時,有人問王汝南的愛人,你家丈夫做什麼工作?王夫人回答:下圍棋的。問話者大吃一驚:你找一個老頭幹嘛?王夫人:誰說我家丈夫是個老頭?那人說:下圍棋的不都是老頭嘛…… 哭笑不得。王汝南還把這個故事當成笑話講給大家聽。

可見,在對圍棋不瞭解的人的心中,以為圍棋是老年人的遊戲,這是錯的。圍棋也是年輕人下的。年輕人也喜歡下。

第二個原因是當年的圍棋大師,60年代日本圍棋的王者七冠王外號剃刀的坂田榮男九段說:圍棋選手的成熟年齡在40歲。這是因為坂田在40歲才拿到他的第一個大頭銜“本因坊”戰的冠軍。坂田這句話給圍棋界留下的很深的印記。似乎也是對的,一直到90年代之前,圍棋手的黃金年齡確實在30-40之間。

直到李昌鎬以十幾歲的年紀奪取了世界冠軍,隨後出現了不少20幾歲的世界冠軍時,圍棋手40成熟的論斷被打破了。我還記得在90年代一次電視直播大賽中,華以剛八段說:會不會以後的冠軍爭奪戰都是十幾歲的孩子呢?當時,所有人都認為這是太激進的預測,現在看看,不得不說,華以剛八段很有遠見。

這一切的根源在於圍棋普及了。最早圍棋是小眾中的小眾運動,在日本只有投入四大家門下才能接受到系統的圍棋教育。

中國圍棋的騰飛要感謝聶衛平。聶衛平以個人在擂臺賽上的神勇表現,使圍棋競技和文化家喻戶曉。現在中國在幼兒園階段,就有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去學圍棋。圍棋的群眾基礎比起三四十年前好太多。

這麼多聰明孩子學圍棋,其中出現特別優秀者通過殘酷的定段比賽,進入職業。現在只要能打入初段的棋手,其水平都很厲害。

和大家的印象不同,職業圍棋是一個需要產長時間高度集中注意力的重體力比賽,棋手年紀大了以後,雖然技藝成熟、大局觀提高,但是精力和計算力下降,在後半盤激烈的廝殺中,很容易出現失誤。其中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聶衛平,聶衛平在37歲後,經常因為精力不濟,出現昏招,把領先的大好局面送出去。 而現在的圍棋比賽,對短兵相接的廝殺計算要求更高,所以棋手一過30歲,就開始走下坡路。所以年輕成了最大的優勢。

十幾歲的世界冠軍,層出不窮。

但是,越來越小到也未必。至今,棋界還沒有人打破李昌鎬在17歲奪得世界冠軍的記錄。

未來的棋王,應該是在體力和經驗都佔有優勢的年齡區。20-30之間,仍然是棋手最黃金的年齡段。但是30歲之後,可能真是頂不住這殘酷的燒腦比賽了。


康老


在聶衛平抗日頂峰時,有許多人參與學圍棋,那隻能說是"激情的歲月"學棋,長期泡在棋上看看生活促噤,激情也見紅燈了。後有大量圍棋贊助,高收入棋手多的是促使父母有信心投資,參與的人大增反過來又促進圍棋發展,中國有十幾億人口,學棋人多又從娃娃開始,使得教練挑苗子年紀在四,五歲就開始培養,現小小年紀就入段這些小棋手有股愣勁自然而然拿冠軍比例就多了。要說明的是現日本贊助的國際比賽少了(老是俺出錢,冠軍不是國內的,沒勁!)韓國現在也贊助少了,這是堪憂之事。


潺溪浣塵


這是因為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達,人們獲取圍棋資訊的手段巳經十分方便。各種圍棋世界大賽上的新手新型,通過網絡傳播巳經沒有什麼秘密可言。再加上專業圍棋道場的出現,使小棋手能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得到比較專業的訓練。每天十小時以上的魔鬼訓練,三到五年即可小有所成。如果再學七八年的功夫,每天不斷地做各種死活練習和大量的實戰對局。根據一萬小時定律,十幾歲的小棋手,完全可以達到職業高段的水平。


弈海飄流


宏觀來講,現在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孩子的智力發育等方面已不是我們那個年代所能比擬的。再者現在孩子的家長已經開始有目的性的按照孩子的興趣特長有針對性的培養。而國家體育機智的完善也為有特長的孩子提供了發展的平臺。最後隨著聯繫方式的越來越多元化(互聯網等),不會讓真正有天賦的孩子因為一些外界因素而“泯然眾人矣”。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鴻銘66


網絡對弈的興起是一個很大的原因。職業棋手有了很多在網絡上和高手對局的機會,加上如中國韓國的小棋手集體研究,越來越多的實力企業的贊助,圍棋的普及和職業道場的興起等。使職業小棋手水平在短時間內有了很大的提升。(日本這方面就差一些,因為日本的圍棋環境和圍棋文化和中韓有差異)


sundance823


隨著科技的發展,大家在網上的交流越來越多,各種新招層出不窮,傳統定式一直被打破,以前認為是無理手的招數一直出現。圍棋已經成為計算力的遊戲,計算力不足就難以取勝。過去的旗手很大一部分是靠經驗,經驗越豐富,誰的經驗越豐富,計算力不是太差,誰就有取勝的希望。以前日本有禁手,某些招發不能下,下出來老師會發脾氣,甚至將旗手開除,限制了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