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和华为云谁技术好?

网络达人01


当然是阿里云了,在云计算领域,国内的企业目前没有一家企业能跟阿里云相提并论,因为不在一个级别。就好像在全球来说,云计算分为亚马逊AWS、以及其他,而在国内云计算就分为阿里云、以及其他。

一个例子证明,在今年世界杯直播期间,华为云击败了腾讯云、阿里云,成为移动咪咕视频的云服务提供商,当然最终大家也知道了,第一天晚上咪咕的用户就看了一晚上马赛克,据说移动董事长还发火了。而且720P都没能搞定,要知道优酷的用户可比咪咕视频多得多,虽然也被骂惨了,但是总不至于看马赛克,本来移动想省钱,最终却被坑华为坑惨了,价格低,可能是华为云相对于阿里云唯一的优势了。

阿里云具有先发优势

云计算方面,毫无疑问,阿里巴巴是具有很大先天优势的,2006年亚马逊AWS成立,阿里就已经洞悉到了云计算的潜力,于是在2009年的时候,阿里巴巴就成立了阿里云团队,在王坚博士的带领下开始做云计算。

可以说在大家都还不知道云计算是什么的时候,阿里云就已经开始了,而且也很早的开始了商业应用,而华为云要晚了几年。

阿里云具有客户优势

华为云的客户基本上都集中在党政市场,而阿里云的用户以企业用户比较多。

这有什么差别,大家都是知道在用户体量以及数据体量上,党政市场跟企业级市场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不管是用户体量,还是业务复杂程度,还是场景的多样性上,党政市场跟企业级市场都有很大差距。并且阿里巴巴的很多客户都是做C端用户的企业,这一点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阿里云具有先天优势

阿里云具有很强的先天优势,这一点华为不可能复制一个这样的优势,如果说其他的劣势华为云还可以慢慢寻求补足,但是这个先天优势是华为很难补足的。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是一个天然的教练场,其技术难度堪比12306,这个是华为不可能复制的一个业务场景,要知道双十一阿里的技术峰值是49.1万笔/秒,可以说阿里云的实战经验,再经过这么多年的双十一打磨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华为云不可能有这样的实践机会,如果试验田,就很难获得真正的演练、进化。

在核心技术领域,阿里云的飞天系统已经进化到了2.0,而且是全部自研的,并且经过了实战检验的,华为云的自研实力能有多少,还不好说。

因此,总体来说,在底层技术方面,华为云基础不如阿里云深厚,在应用方面,华为云没有阿里云实战经验丰富,而且还不可能获得天猫双十一这样技术珠穆朗玛峰的考试,很显然就不可能达到阿里云的高度。


EmacserVimer


个人认为,谈两个云的技术高下必须要看他们的自主研发水平。

其实,阿里云和华为云是两个不同的阵营,区别在于自主研发还是用OpenStack 搭建。OpenStack是2010年发布的一个开源的云计算管理平台项目,现在已经逐渐衰落,NASA、Rackspace、惠普、思科等全球知名企业都逐渐放弃了OpenStack。

以阿里云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依靠自身技术,没有依靠OpenStack 搭建的云计算平台。阿里云底层用的是内部代号叫做“飞天”的操作系统,这套系统是阿里自主研发的分布式云操作系统,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等模块是它的核心。

由于是自主研发,所以飞天对大多数生态软件和硬件都比较友好,CLoudfudry、Docker、Hadoop等都兼容。

以华为云为代表的传统IT厂家依靠OpenStack 搭建的云计算平台。依靠OpenStack搭建可以很快地投入市场,比自主研发要省事得多。但是具体使用起来,OpenStack的种种弊端估计也挺让人头痛。

因为OpenStack是基于私有云的,本身就不是为大规模业务服务的。再加上有经历过大规模的实战检验,版本分支繁多且相互不兼容,跨厂商无法迁移升级等等弊端,OpenStack的基因根本就不适合云计算领域。

这么一看,高下立见,阿里云在自主研发上显然胜出一筹。


科技谈频道


我认为阿里云技术好。

首先,阿里云自主研发出了计算操作系统“飞天”,打破了欧美长达40多年的技术垄断,对云计算底层技术体系的把控力很强大。

而华为则是基于OpenStack搭建的,但是OpenStack本身有很多局限性,现在国际上很多企业,像惠普、思科、eBay都已经放弃使用了。

其次,阿里云还有人工智能“ET大脑”的加持,在城市管理、工业、农业等很多方面都表现出色。

例如,阿里云ET工业大脑给车间生产装上了“智能中枢”,帮助中策橡胶提升了3%-5%的混炼胶平均合格率;

ET农业大脑用AI养猪,通过图像识别技术,给每头猪都建立了档案,自动采集品种、天龄、体重、进食情况、运动频次等信息;

ET城市大脑结合机器视觉、认知反演、交通流分析等顶尖技术,实现了城市海量多源数据的收集、实时处理与智能计算,帮助杭州、衢州、澳门、吉隆坡等11个城市智慧运行。

反观华为云却显得“默默无闻”,没什么拿得出手、值得一提的技术。

很显然,阿里云的技术要强于华为云。


科技泛谈行业


看了一些网友的回答,简直是瞎扯嘛。阿里云的优势在于起步早、动手快,快速收割了国内云服务市场的早期红利,并且借助市场份额形成了排外壁垒。不过阿里云的这一壁垒并不高啊,至少从老牌IT服务商华为的角度看,冲破这一壁垒一点也不难。

从成立1年多的发展也可以看到,华为云不但在企业端市场迅速积累了一批制造、物流、甚至大型互联网企业客户,更是在政务云这块聚合权重资源的入口,多次击败阿里云拿下大单。

前段时间全球权威调研机构弗雷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发布的《The Forrester Wave:Full-Stack Public Cloud Development Platforms In China, Q3 2018》报告,还将华为云同亚马逊、阿里、微软、腾讯一起归到了领导者象限,某种程度上来看,华为云用1年走完了其他云服务商10年要走的路。

说到华为云的快速发展,最主要的还是源于华为30多年在通信服务行业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华为的摊子有多大你知道吗?2017年华为收入是6,036亿元,阿里是1582.73亿,腾讯是2377.6亿,华为一家已经超过互联网的半壁江山。华为每年投入研发的费用近千亿,首先在技术和经验方面保证了云服务落地本身的可行性。

还有一点,就是华为云在同合作伙伴共同开展业务的定位中,选择了一个聪明的角色,华为云自己说要做管道、做平台、做黑土地,还提出了“上不做应用,下不碰数据,不做股权投资”的三不边界,这个跟通过重金收购打造中心化帝国的阿里商业模式完全不同,不与合作伙伴争利,免费开放出自己的技术能力,给你土地还帮你施肥,帮你实现商业价值,让我选我也选华为。


星星WWLL


无论是技术底蕴,还是市场份额,阿里云都远远领先于华为云

1.阿里云起步比华为云早3年

2009年阿里巴巴就成立了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将云计算及飞天系统列为重中之重!

华为是2012年才重视云计算,15年才发布轻量级的LiteOS物联网操作系统!

无论是云计算,还是物联网操作系统,华为都比阿里晚了至少3年!



2.阿里云的大数据优势明显

云计算的发展需要海量的数据做基础,而阿里系的淘宝、天猫、蚂蚁金服、菜鸟网络、优酷、口碑饿了么等都具有极其庞大的数据,而华为的基因是通讯设备相关,在数据积累上比阿里差的太远!

阿里云将云计算技术运用于天猫双十一时,能够承受每秒三十多万次的并发交易负荷,这种技术可是全球最牛的!

3.阿里云拥有更加庞大的B端企业级用户资源

华为的众多B端企业用户大都是外国的通讯领域企业,这些客户多半会选择实力更为强大的亚马逊AWS、谷歌、微软、IBM等公司的云服务!

在国内,拥有B端企业级用户资源最多的两个企业是阿里和腾讯;华为在开展智能手机业务之前是基本没什么国内的B端企业用户资源的,而是随着智能手机、云计算平台、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等领域技术的突破,才一点点积累下来的企业级用户资源!

阿里从阿里巴巴批发网站、淘宝、天猫开始,就已经积累了国内上千万家的B端企业级用户资源,再加上阿里系的一大堆其他平台上的企业用户资源,这是华为远远比不了的!

阿里云自2011推出云服务之后,只用了很短的时间阿里云平台就拥有超过了100万家企业用户,至今一直霸占着国内云计算第一宝座!





据2017的一份数据显示,阿里云占国内市场份额45.5%,而华为云以0.9%的国内市场份额排名第十,两者之间的差距超过50倍!

2018年阿里云依然保持着极高的增速,即使华为云爆发式增长,想进入国内市场前三,估计还需要二三年!想超过阿里云,没个十年八年的,是不太可能的!

华为云要做的是稳扎稳打,一点点向上爬,争取早一点越过金山云、天翼云等晋级三甲,然后再试图超越腾讯云,最后才能在正面硬抗阿里云!

不过以马云和任正非的胸襟,估计是各占山头,相敬如宾啦!毕竟云计算的全球市场是极其庞大的,阿里云和华为云的目标都是星辰大海!


请您动一动手指,点击右上角,关注“遇见未来人”!


遇见未来人


这个比较没有意义。虽然华为也是一家很强技术公司,但在云计算领域,可能和阿里云的差距还比较大。

知名研究机构Gartner的数据显示,阿里云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第三,仅次于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被合称为全球云计算“3A”,

我来科普一下,Gartner发布的报告还是很有权威性的,特别是它发布的全球公共云市场份额报告和全球公共云魔力象限被认为是产业风向标。

而华为云呢?还没有上榜,看来还需要继续努力。

再说技术,说的太深我也说不好普通人也不明白,说一个最大的技术实战案例吧。

2017年双11中,最多每秒有32.5万笔交易创建,每秒25.6万笔支付,这一结果建立在阿里云与淘宝、天猫、支付宝共同构建的全球最大规模混合云之上。

简单点说,你在双11时候能任性的买买买,背后是阿里云在撑腰。

作为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集团不断在解决自身曾经遇到技术上的挑战,扩展技术边界。这样的商业实例,除了阿里云,其它云没有这样的机会“体验”。

这下,是不是高下立判了?


互联网前沿消费


第一步,定基准为了展示测试的公平性

云服务器规格选择采用最接近真实生产环境的规格,最终确定为4核16G的计算型号,系统都使用CentOS 7.2。都选择普通型,基于最新Skylake CPU的云服务器。整体策略采用购买相同配置,价格相近的硬件,然后执行相同的命令,运行相同的程序,对比执行以后的结果,进行逐一分析,整体总结。

点评:各云厂商都有折扣,整体看,按月计算价格相近,按年计算,华为云的价格非常有诚意。

第二步,测整体性能整体性能为云服务器整体性能体现,可以对服务器整体性能有个认知

这个测试相对重要性不高,得出的整体性能,而对于业务的诉求并不完全匹配。整体性能测试一般采用UnixBench ,UnixBench是老牌的系统性能测试工具,也是常用的基准测试工具。它会执行多达11个单项测试,然后将结果与基准系统进行比较,输出一个数值,此数值越高,代表云服务器性能越好。

点评:整体看性能测试结果,腾讯云领先,华为云与腾讯云相差很小,阿里云性能则与另外两家有差距较大,整体低一个档次。考虑价格因素的话,华为云性价比更高。

第三步,测试CPU性能Geekbench是一款多平台的性能测试工具

Geekbench的测试项目重点考察CPU和内存系统的运算能力,在测试完成后会给出具体得分供用户参考比对。这里测试了单核整形、单核浮点、多核整形、多核浮点的性能。

点评:通过这个测试数据表格,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华为云>腾讯云>阿里云,特别是多核性能下,阿里云整体性能为华为云的一半。

第四步,测试内存带宽STREAM是一套综合性能测试程序集,通过fortran和C两种高级且高效的语言编写完成,由于这两种语言在数学计算方面的高效率, 使得 STREAM 测试例程可以充分发挥出内存的能力。 STREAM 测试得到的是可持续运行的内存带宽最大值,而并不是一般的理论最大值。内存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系统的表现,特别对于大量访问内存的场景,如关系型数据库,我们目前业务有使用PostgreSQL数据库,因此也注重测试了云服务的内存带宽。点评:通过这个测试数据表格,整体是华为云以较小的优势领先腾讯,但阿里云表现相对较差。

最后一步,测试PPS

PPS是每秒通信的数据包数量,用于对网络要求较高场景,Iperf是一个网络性能测试工具。Iperf可以测试最大TCP和UDP带宽性能,具有多种参数和UDP特性,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可以报告带宽、延迟抖动和数据包丢失。

单实例PPS越大,网络性能越强,往往意味着可支撑更大的业务量,我们的业务有大量的人员同时访问,需要能够支撑大并发量的云服务器,因此测试PPS是为了在同等条件下,了解各厂商云服务器的业务支撑能力。

点评:从这个测试看,整体差距不是很大,华为云领先,腾讯云落后,阿里云也终于有一项不是垫底了。


aa怪人


说云技术哪家强,这个要分几个层面,iaas层,华为占优,毕竟硬件这方面阿里就没有。paas层面互有胜负,数据库,中间件,和虚化软件,怎么说呢开源闭源之争很无聊,这个不是技术问题是市场策略问题,说多少人离开开源如何如何,因为华为的策略是要取得别人信任,所以要开源,你代码随便看,哪个有后门你指出来,或者你自己改你自己的东西。优化应用。而阿里他们要做数据分析。有些东西开放了不好。saas层面无疑阿里领先,毕竟12306和双十一活动这个能力有目共睹。阿里是公有云起家的,市场占有率高,一点不奇怪,尤其是靠着saas优势和资本优势,收购了一大堆应用,还有支付优势,市场很大,有一席之地太自然了。华为因为硬件网络和开源的因素,售后保障因素,当然还有客户关系因素,一直混迹私有云,混的还不错,最近才放出来拼公有云市场,但已经连连在政府采购云平台上斩获大单,这个其实还是私有云惯性,但是华为手机里面的云电脑,在5g时代肯定会有市场。但是总归市场很大,华为和阿里现在还是关公战秦琼。互相有自己优势领域,直接冲突的几率不少,但不到你死我活地步。深耕自己的市场,做好自己的服务,别人也杀不进来。


雪一刀007


这个问题简直是问对人了,本人使用的是阿里云服务器和腾讯的,主要是小网站的使用,众所周知阿里云的老大王坚,我国服务器云计算的起步和腾飞应该都是从阿里云的。目前各大平台的云计算你去卡看看他们的网站,几乎都是在模仿的阿里云的界面,所以个人还是比较推荐使用阿里的。主要用起来好用。不管是从性价比还是从我们的使用上来说个人比较推荐阿里,答案仅供参考。


IM平头哥


华为每年单投入在研发方面的资金有800多亿,从这点来说,BAT和华为根本不在同一个量级上。华为拥有30年技术创新及研发积累,在芯片、算法、网络、存储、数据库等各个领域都有技术和经验优势,这些都成为华为云在“直道”超车的资本,更重要的是,不断加码的技术加持也让华为云的优势获得不断巩固, 2017年,华为的研发投入达897亿元,连续16年蝉联中国软件企业百强第一,而阿里巴巴研发投入则不及华为的四分之一。所以对于有需求的厂商来说,还是要去真正了解、试用一下产品,听来的终究只是别人想要告诉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