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后,你倾向于选择高校,博后,企业,研究所还是公务员?

磁性兔子


这些年除了政府没有呆过,其他的都经历了。

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写一下吧。

两个角度:

首先写一下四种选择的优缺点;

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对四种选择进行排序。


1、四种选择的优缺点

(1)高校

优点:

最稳定、安逸的选择。基本上一眼就能看完一生的选择。

尽管,985、211高校的科研指标难度较大;但是,对于博士阶段已经对科研和写论文登堂入室的人而言,不是太大的难事。

关键是选择靠谱的平台,只要选好平台,建立自己的研究团队,盯住一个领域深入研究,将来成为领域里的大拿,基本上以后的发展就顺利了。

并且在高校发展,还可以继续从导师的资源和圈子里受益。

缺点:

高校的行政化趋势也比较严重。

科研经费使用受限制较多,这个读过博士的大概都有体会。

当然,这些问题也是高校改革中正在攻坚的问题。

(2)公务员

优点:

相对安逸。但是也要分不同地方和不同部门。

博士毕业起点较高,但是要想将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还是需要在基层历练,这个过程也是很锻炼人的。

对于仕途有追求的,这是最佳的选择。

缺点:

待遇相对不高。

体制内的约束相对较大。

(3)博士后

优点:

博后对于刚毕业的博士而言,其实就是个中转站。

暂时没有心仪的工作,手上的课题还想继续研究,做一站博后再决定工作去想也是不错的选择。

现在博士后的待遇也还不错。

缺点:

还要再次面临选择。

博士后进站之前自己也要考虑一下两年后的去向问题。一般出站就两种选择:

第一种是留在设站单位,如果入站就是为了留下的话,在入站之前要跟设站单位和导师做好调研和沟通;

第二种是出站再次择业,这跟博士毕业时有很相似了,需要再次做出抉择。

(4)企业

优点:

企业的发展潜力和想象空间最大,不论是做管理还是做科研,都具有无限的空间。

企业的收入也高,并且激励机制相对健全。

缺点:

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


2、按照不同类型的人对四个选择排序

我们可以按照人的不同类型把上面的几个选择排序,可以根据自己所属的类型对号入座。


(1)安逸型

如果你要是想过的安逸一些的话,排序大概是这样的。

高校—公务员—博后—企业


(2)进取型

要是自己还有激情想拼一下的话,排序大概是这样的。

企业—博后—公务员—高校


(3)科研型

如果自己对科研非常感兴趣,还想继续博士阶段的研究,排序大概是这样的。

高校—博后—企业—公务员


(4)仕途型

如果自己想在仕途上发展,排序大概是这样的。

公务员—高校—博后—企业



这些都是基于自身经历做出的判断。

说的不一定合理,大家可以探讨。

你能判断自己属于那类人吗?

你的选择是什么?




雷哥漫话


我是理工科在读博士,所以只谈论理工科的情况,文科的可能不一样。



一般来说,博士毕业,首先希望去的,还是高校。当然,高校也有很多种,比如985,211,一本,地方高校,甚至也包括一些专科院校。目前来看,国内博士毕业,直接去地方高校(二本)比较多,只有少数成果特别突出的,能够去211及以上的学校。

学校平台非常重要,平台决定了软硬件的条件。因此,不少博士会为了去一个更好的学校,继续出国做博后,积累研究成果以及海外工作经验。一般来说,国内顶尖高校的博士,再加一期海外博后经历,差不多可以考虑211高校了,研究成果好的,能去985。当然,如果能以人才计划,比如“青年千人”回来,那么就属于高端人才,国内高校任挑选了。



除了考虑去什么学校,一般博士去高校还会考虑以什么样的身份入职。最差的是“博士后”“师资博后”,不管什么博后,都是“临时工”,没什么稳定性;大多数时候是“讲师”,讲师属于高校教师的最低层次,虽然有编制,稳定,但要上副教授,至少需要三五年;好一点的就拿到“副教授”的职位,至于直接上“教授”,那得实力非常过硬才行。因此,为了稳定,有人会放弃更好的学校,而满足一个更高的入职岗位。

至于去企业、研究所、公务员,都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上庠


留高校当老师是首要选择,为什么呢?因为博士生从事的都是科研工作,每天的任务大都是看文献、做科学分析、做实验、写项目申报书、做项目……一系列科学研究工作。在读博期间,听到最经典的一句概括就是“每一个博士生,几乎都是掌握这个领域的前沿的人”。说的太正确了。为什么呢?因为博士毕业论文至少要求三到五个创新点。创新从哪里来呢,就是得知道什么是最新的东西,因此每一个博士生都需要知道这个领域最前沿的成果,这样你做出来的东西才能保证不过时,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很多高校衡量博士毕业的标准是发表的论文。有的人会问,论文能说明一切吗?当然能。因为一些理工科的论文,是要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其数据、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都是公开的,因此,论文是可以代表博士生的科研能力的。并且论文也是对日常琐碎的科研工作的一个高度总结,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也便于交流合作。博士毕业后进高校,可以轻车熟路地进入工作状态,不用经历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的过程。博士期间积累的科研经验,可以很快地转化到实际工作当中。学校的环境、充足的时间、图书馆、实验室、数据库都有利于开展科研工作。

而进入研究所,就略显不同了。同样是科研单位,研究所和高校差别较大。作为一位毕业后没有进入高校而进入研究所的博士,我说一说自己的亲身体会。研究所的科研工作,更偏重工程。研究所不像高校的环境那么纯粹,研究所由于性质不同,承担的任务也不同。有的研究所,是介于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单位。既不纯粹做科研,也不做产品,更多地是承揽项目。由于研究所与高校的考核不同,业务不同,研究所并不注重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而注重工程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当然,高校也得申请项目,高校的项目一般是基金类项目,更偏重科学研究,而研究所的项目偏重工程实践。

就个人而言,高校的时间更充分,学术交流和合作更自由。而研究所的时间没有那么自由,而且研究所的交流和合作一般更倾向于由项目负责人或者领导来决定。在高校,发论文,写项目一般能自己署名;而研究所一般带头人或者项目负责人署名。在高校,如果足够勤奋,是可以积累个人的科研成果;而在研究所,有些科研项目不算个人成果,是集体成果。综上,如果有一颗想做科研的心,博士毕业后,首选高校是理想的选择。并且高校可以解决子女上学问题,照顾子女也比较方便。

再说一下博后,国内的博后一般一时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人才去读博后,也不乏一些人是想继续冲刺科研高峰,积累科研成果而选择读博后。因为博士毕业一般都年龄不小了,都需要考虑家庭问题,因此,如果不是出于无奈,一般都不建议继续读博后。而且博后一般没有编制,不能评职称。因此,从实际意义上来说,读博后不划算。博士期间压力很大,继续读博士后,博士后也有很高的考核指标,这种压力会持续下来。因此博士毕业后,要想安稳进入工作状态的话,我不建议读博后。

对于理工科博士来说,进企业是一件好事儿。尤其现在的IT企业,薪资较高,而且可以储备实际能力。企业相对灵活,环境不死板,有些高新科技的展开更容易在企业完成。大多数年轻的人更喜欢在企业,尤其是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博士如果在企业能承担项目负责人,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最后一个是公务员,不建议博士毕业去当公务员

。公务员一般从事事务型工作,一般不需要进行前沿科学研究。因此常常会有人说,博士毕业去当公务员有点浪费。其实不能说浪费,只是不合适。公务员更多的工作是管理和协调,与科研工作有区别。博士毕业去当公务员,可能会对这种不太需要创新、较为固定的工作感到乏味,会感到自己的价值得不到实现。而且一些本科,硕士生,比同龄的博士更早地进入岗位,也会比博士更能安于这种工作。


王可期


😄,公务员是首选,其次企业,其次高校,研究所。博后是继续研究的已经,如果你博后的单位愿意在你出站时留你,博后也是不错的选择。

公务员是个比较好的选择,体制内的好处是你无法想象的。你享受的资源是别人无法企及的。企业的收入比较高,如果你是农家弟子建议选择企业,可以在经济上尽快脱贫。高校要选择比较好的学校,注重人才同时平台比较好的高校,可以实现你的学术理想,但是前提是你家不指望你养活,因为高校教师工资不高,同时科研经费报销之难足以恶心死你,所以你如果家境不错的话高校是很好的选择。研究所时间更加灵活,但是收入偏低。


黄黄66336


你的问题包括太多。理工~公务员要考试。你就一定可以考上吗?并且越高的公务员专业更加专业对口,你可以有报名的机会吗?高校你没有留学的经历~去二,三本院校看看吧!看看他们要你不要你。博后是职业,不是学历。还需要就业吗?除非你没有成果被淘汰。科研所也不是你想进的就可以进的,那是事业单位要考或者特殊人才引进。再有科研所基本都是教授的学生你可以吗?不要把博士看的太高了。估计你的平台太低了。不了解博士的具体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