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吸气发动机10w-40矿物质油和5w-30全合成机油,高速4000转哪个对发动机保护性更好?

GG东东哥


10W-40矿物油与5W-30全合成机油,在发动机4000的转速下哪个对发动机保护性更好!

说实话4000转的转速并不算高转速,只能算作发动机的中高负荷,远远没有达到非得要使用这个-40的黏度!如果仅仅是保持4000转的转速,那么5W-30机油足以(无论是矿物、半合成、全合成-30的油都够用,注意鄙人说的够用指的是黏度,而非油品)!


由于4000转的转速并不算极端环境,为了更好的区分“高粘度、低油品等级”与“低粘度、高油品等级”的区别,鄙人就举出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来说明!就拿一些赛车为例,由于转速常年在万转以上运行,所以赛车通常会使用黏度更大的XW-60机油,即便是矿物质的-60机油也远比全合成的-40机油保护性要强,因为-60机油粘度更大、形成的油膜更厚、抗剪切性更强,简单点说就是机油靠包裹零件来完成对机体的保护,油膜的薄厚决定了所承受负荷的高与低,粘度低了遇到极高的转速,管你是不是全合成,油膜一样会破裂,油膜破裂机油的润滑功效也就失去了!所以对不同类型发动机的保护由“黏度”来决定,而并非油品的级别!油品的级别可以简单的理解成有效期的长短,比如矿物油衰减早、变质快,那么就短些时间更换即可,而在它没变质的时候,它的保护性并不差,前提是“真油”!从机油的品级来看,采用一类基础油的机油貌似现在已经没有了,而如今的矿物油都以是二类基础油为核心!半合成以三类基础油为主要成分!全合成目前来看也只是再用经过氢聚合反应后的三类油,而用四类油(PAO)的全合成目前很少见!所以市场上的矿物油、半合成油、全合成只不过是二、三类油的差别!除了油品本身的差异,在添加剂方面也同样有着一些不同点!比如全合成添加的TBN抗氧化成分最高,所以全合成机油的使用周期最长,因为防腐剂添加量大!而矿物质机油的TBN添加剂量最少,所以它的使用周期最短!但全合成虽然使用周期长,但并不代表低粘度的全合成机油的保护性会比高粘度矿物油的保护性更加的好!这本身就不是一个概念,选择机油先看黏度是否适合,再根据自己的钱包来决定到底选择矿物、半合成还是全合成,黏度是否适合发动机是最为主要的因素!
写了这么多您就该明白了吧?如果长时间保持5000+的转速运行,-40的矿物油一定比-30的全合成机油保护性更好!但您在题目之中只提到了4000转,对于这个转速来说,-30机油所形成的油膜很难破裂,所以在保护性方面并不会验证出-30与-40谁更好,因为仅仅4000转还不够极限!道理很简单,您没法通过1+1=2来比较一个“重点中学初中生”与“划片中学的高中生”谁更优秀,杀鸡焉用牛刀!即便是长时间保持4000的转速,使用-30机油足以!


非专业车评


你说的这个对比其实是有问题的,机油对比应当在相同粘度级别下对比,这样不同机油粘度级别对比是不准确的,首先 10w-40的在高温抗剪切能力上要高一点,能达到3.5以上,而5w-30的全合成机油高温抗剪切能力在2.9-3.4左右,也就是说当发动机高速运转时40的油膜更厚更稳定,这是机油物理特性决定的,
我们选择机油时首先要考虑的不是矿物油还是合成油,首先要选择的是合适的机油粘度,我们要按照厂家要求的机油粘度来选择,其次才是选择矿物油还是合成油,相同粘度级别的机油全合成机油在长效性,润滑性,静音性,高温抗剪切能力,高温稳定性,低温流动性,清洁性等方面都要比矿物油好多了,所以你说的10w-40矿物油和5w-30全合成机油没有什么可比性


售后服务技术总监


得看什么车什么机油!有些车被设计成更适合使用0w20的,有些5w40的。有些车既能用5w30又能用10w40,比如锐志,比如8代雅阁,高速4000转持续跑都没问题,40粘度费油一点,油温高一点而已。机油有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看粘度指数,欧洲还额外要求剪切稳定性,持续高转看这个数据。另外添加剂很重要,添加剂里面的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简称zddp是抗磨保护的关键,他能在基础油的流体润滑基础上提供化学保护。某些机油还用上了MODDP或者modtc,这种有机钼能释放出来二硫化钼,提供减磨作用。以我的奥德赛为例,使用某品牌含钼5w30或者0w20机油要比5w40好很多,动力,油耗,声音俱佳,持续4-6千转5w30也没问题。


页sure


用润滑油的角度当然是5W-30全合成机油保护效果好。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去分析这个问题。衡量一款机油的好坏,添加剂固然重要,但是基础油的好坏对机油的影响至关重要。机油分为矿物油,合成油和全合成机油,所谓的矿物油一般是指用物理的方法脱蜡等到的基础油,分子结构没有经过人工的干预,保持原来的状态,技术要求低,成本较低。而合成的基础油是通过人工干预分子结构,等到我们想要的结构组合,优化了分子结构,抗高温抗氧化性能更加的优异。

这三种类型的机油顾名思义,矿物油,就是用矿物的基础油加部分的添加剂调配而成的,成本较低,抗高温,抗氧化性能较差。后期容易衰减,产生油泥。合成油,就是大家所说的半合成机油,这种机油就是用部分的矿物油和合成基础油再加添加剂调配而成,而合成基础油的比例不同就决定了机油的价格不同。所以我们看到市场上的半合成机油价格差异非常大,就是这个原因。

全合成机油就是全部用合成的基础油和添加剂调配而成。所以价格较贵。但是抗高温,抗氧化性能更加的优异,可以承受更高的剪切力,对发动机的保护性能好。

再来分析粘度,我们总是听到这样的一句话,国产车发动机间隙大,不适合用全合成的机油,但是我想告诉大家,大部分国产车采用三菱的发动机,日本车三菱要求用5W_3o的粘度,而装配同样三菱发动机的国产车就不能用,这是个什么逻辑。其实我想告诉大家粘度很重要。

其实题主问这个问题主要纠结在粘度上,40和30这两个高温粘度指数,其实这仅仅是润滑油的两个基础参数。当发动机在4000转属于高负荷的运转,对机油的剪切力比较大,全合成的润滑油保护效果更加优异。而切低粘度的润滑油可以做到更低的摩擦阻力,燃油经济性更好。

综合上述5W-30的全合成机油完胜


车动态


这个问题不符合做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所有条件相同,只有一个因素不一致,才能做出值得参考的结论。

把你的问题拆开来回答吧:

1)矿物机油还是全合成机油好?

当然是合成机油好!合成机油分子大小均匀,润滑效果强,耐温范围大,而且性质稳定,使用寿命一般是矿物机油两倍,其实成本比较低。

2)10w-40 好还是 5w-30好?

现在最流行的车厂指定机油是0w-20,比较新型的引擎大部分用这种油,这种低温流动性好,低粘度的机油阻力很低,冬季性能极佳,粘度20的部分也足以应付美国任何地区的需求,中国和美国纬度差不多,应该同样适用。

40 的粘度太高了,除非已经很老旧的车子,用的是70,80年代引擎,活塞与气缸壁间隙巨大,否则没必要用到40,事实上,30都偏高了,现在还用30的基本都是很久以前设计的引擎。

3)结论:

最正确的做法是翻开你的车主手册,按照汽车制造厂(不是4s店)给的正确粘度使用机油。此外,合成机油永远比矿物机油好得多,建议爱惜自己车子的消费者都用合成机油。


mimidustie


10W-40就是它的SAE标准黏度值,这个黏度值首先表示,这个机油是复级润滑油(现在民用领域已经基本没有单级润滑油了),W代表WINTER冬天,W前面整数字是代表倾点温度,简单来说就是结冰点温度。10W的机油对应的结冰点温度是-25度,其它常见的0W是-35度,5W是-30度,15W是-20度。W后面的整数字代表机油在100度时的运动黏度,数值越高说明黏度越高。40代表100度时运动黏度标准为12.5mm2/s到16.3mm2/s之间。绝对不是某些说法所称可以在40度之下使用。 APISM代表这个润滑油达到了汽油发动机润滑油最新的认证(柴油发动机润滑油是以C开头的)在我国 国四标准下现在只有SL、SM、SN三种标号的机油是可以被使用的。不同的标号代表了机油添加剂中的锌和磷含量标准,SN级的机油是现在标准最新高的,锌和磷含量最低的,对汽车三元催化是最好的。


汽修老程


主要是還是大家的誤解很深了, 都以為, 黏度越高的機油, 潤滑效果就更好,也可能是平時看見滾動軸承裡面,都是那種膏狀物的 黃油 鋰基脂 等等,覺得那個是潤滑非常好的, 一次塗抹, 幾乎是終身都不用在保養了。。 實際上發動機跟一個軸承的潤滑, 還是很不相同的。。 滑動軸承跟滾動軸承的潤滑也有所區別。。 汽車裡面, 主要的軸承,都是滑動軸承,間隙很小,需要流動性很好的潤滑油,才能提供完美的潤滑效果。。 現在最新的本田發動機, 都在使用0w-8 的潤滑油了。。我們這些用0w20 的, 都已經算是比較高的型號了。。


獨v裁終結者


选择什么样的机油主要也是要处于车型和行驶了多少公里而定,磨合期内的基本上一般的机油即可,毕竟残渣等较多,部件之间磨合较频繁生硬,而抄了5000公里之后,适当开始使用较好的合成机油,所以推荐5W-30年粘稠度等等都比较合适!

矿物机油:矿物质机油是以石油提炼的矿物油为基础,添加了添加剂制造而成,价格比较底能够提供一般的保护作用,也可以说是最基础的机油。

合成机油:完全是合成出来的机油,根本上区分于矿物制机油,能够为发动机提供优良的润滑作用,其高低温性,高速润滑性都非常的突出,一般用于高档的汽车,赛车,极端气候下的汽车。


花生好车


日本车,韩国车。5W20的矿物油。5000公里一换都一点问题没有。全合成的机油10000一换了。


说真话才是正能量


看機油的配方吧⋯⋯哪有這麼比的 ENEOS的半合成同黏度吊打坊間一半以上的全合成 美弗嘉實多的半合成也不錯用 油只要不買到假的 其實都不錯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