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变胃癌,怎样才能知道?

君君💓微品热货


(2018年10月19日 曾医生有问必答)

前几年,原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主持人方静,年仅40多岁便因胃癌去世。这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怎么好好的才40岁就去世了呢?

其实,胃癌并非老人的专利,如今暴饮暴食、胡吃海喝、熬夜晚睡等等,已成为现代年轻人的真实写照。胃癌的发生也逐渐年轻化。

胃癌可谓一个沉默潜伏的健康杀手,其特点是:恶性程度高、分化低、转移早、进展快、预后差。由于胃癌症状隐蔽,人们的认识不足,再加上胃镜筛查率低,一旦出现症状往往已经是中晚期,而治疗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和所有癌症一样,胃癌是越早发现、越早诊断、越早治疗,预后效果就会越好,重视早期发现,可为胃癌治疗赢得宝贵的时机。尤其是位于粘膜下的早期胃癌治愈率可高达90%以上。因此我们不必惧怕癌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能为自己争取治愈的机会,避免无法挽留的后果。

为做到早发现早诊治,首先应学会观察胃癌的蛛丝马迹。胃癌的早期发现多不典型,但出现下列症状时,应提高警惕:

1、上腹痛:上腹痛是胃癌最常见也是最易被忽视的症状。胃癌早期的腹痛多不严重,常常可以忍受,与进食无明显关系,安静休息时容易表现。由于多数胃癌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往往被认为是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因此对出现的上腹不适、隐痛时往往未引起重视。当原有胃病的疼痛规律发生改变时,例如以前有空腹痛、夜间痛或进食后痛等规律,近期规律性消失,或原来治疗有效的药物现效果不佳时,更要警惕胃癌的发生。

2、上腹胀:上腹部饱胀感于进食时更加明显,通常表现为进少量食物即有饱胀感,患者不想再次进食,且常伴有暖气和恶心等。上腹胀多位于剑突下或偏右的地方,易被误诊为胆囊疾病。

3、食欲减退、厌食:早期胃癌可表现为突发性的食欲不振,也可表现为渐进性发生的食欲减退、消化不良;部分患者出现原来爱好油腻饮食而今突然厌恶的现象。

5、消瘦:如果出现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消瘦和疲倦无力时,应警惕胃癌可能。

6、贫血:因为恶性肿瘤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并且胃癌引起患者消化、吸收障碍和消化道出血等,从而导致并加重了贫血。

7、呕血及黑便:若癌肿破坏小血管时,常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是大便常规体检发现胃癌的线索之一。若早期就侵犯较大血管,则可引起柏油样大便,甚至呕血。胃癌的便潜血和黑便多表现为持续性,治疗不能完全缓解。

由于胃癌早期症状常不典型,很多症状都与慢性胃炎、胃溃疡似曾相识,因此,要判断是不是胃癌,仅仅依靠症状是无法明确的,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

不少人无法承受胃镜带来的不适,常常谈胃镜色变。确实,胃镜检查过程中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恶心、上腹牵拉感以及胀痛不适,不过这也是因人而异,大部分人还是能配合医生完成胃镜检查的。如果实在比较敏感无法忍受,可以尝试一下胃镜里的高科技:胶囊胃镜,它被誉为是“完美胃部检查的机器人”。

患者只需随水吞下一粒胶囊胃镜,经过15分钟左右便可完成胃部检查,3天左右,胶囊胃镜便可随粪便排出体外。胶囊胃镜无痛无创、无麻醉风险;一人一胶囊,避免交叉感染;全方位无死角,图像清晰,便于发现微小病灶。它就像“孙猴子”一样穿梭在人体中,为胃部的健康保驾护航。

胃癌,总让人避之不及、谈之色变,因为发现时间早晚不同,最后的结局可能会有天壤之别。因此,一旦感觉不对劲,还是建议及时行胃镜检查。如果早期通过胃镜发现胃癌,就可以将它扼杀于摇篮中,避免更加严重的后果。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


胃肠肝胆外科曾医生


胃病常见,如同家常便饭;胃癌相对来说,就要少见多了。胃病与胃癌一字之差,但治疗方式和预后却十万八千里。胃病绝大多数不会成胃癌,但胃癌100%来源于胃病。所以说,既要了解认知胃病,又要知道什么样的胃病会转变成胃癌,更重要的是,如何知道胃病变胃癌了!

最常见胃病就是胃炎,如慢性浅表性胃炎,再比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所谓浅表性胃炎,即胃粘膜组织学上有炎症细胞浸润、组织水肿等,与胃癌没多大关系,而萎缩性胃炎属于比较严重的胃病,胃黏膜层变薄、萎缩等,有癌变可能。一般来说,胃炎到胃癌有四步: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胃病变胃癌,如何才能知道?最靠谱的当然是胃镜!尤其是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或者胃粘膜异型增生,尤其是中重度肠上皮化生患者,难以凭借某些症状,或者某些血液化验指标判断是不是胃上是不是癌变,要定期检查胃镜来确定是不是得癌了。而近期经胃镜等检查定义为浅表性胃炎胃病患者,即便是遭遇了严重胃痛,甚至恶心呕吐,等多种不适,也不要怀疑自己是否得了胃癌。胃癌作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与体征,因而经常导致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肿瘤何大夫


一句话,做个胃镜就一目了然了。

一、胃癌没有特异性症状

不管是普通胃病还是胃癌,症状都是相似的,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很难通过单纯的症状来分辨是普通胃病还是胃癌。比如:二者都有可能出现胃胀、胃痛,都有可能出现反酸不适,应用奥美拉唑等抑酸药物治疗都有效等。

二、有胃癌家族史者更应重视

胃癌以散发为主,但也有部分患者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多为家族携带CDH1突变基因,并遗传给子代所致。所以,这部分人群出现胃部不适症状时,就应该及时做胃镜排查。即使没有胃癌家族史,如果是反复出现胃部不适的症状,也应及时做胃镜除外。

三、胃镜是胃病检查最敏感的手段

胃镜作为直视下的检查,最能准确发现胃部的病变,并能在可疑的病灶部位钳取组织送检病理。所以,胃镜是胃病检查的首选手段。优于CT、核磁、造影等影像学的检查。

总之,长期慢性胃病的患者应该注意胃镜排查,并积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尤其是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患者,应该至少2年之内再次复查胃镜。


深蓝医生


这实际上就是如何发现和诊断胃癌的问题。(0806)

胃癌的确诊依据就是胃镜检查,并且在可疑病变处取活检,明确病理性质。根据活检结果确定是良恶性,如果是腺癌,可以明确分化程度。

但是,需要了解的是,即使做了胃镜取了活检,活检结果没有发现癌细胞,但是不能除外癌变。因为有时胃癌合并溃疡,溃疡会干扰癌细胞的活检。因为活检钳很小,有时很难取到病变,此时,需要先治疗溃疡,口服抗溃疡的药物,常见的有质子泵抑制剂(比如各种拉唑类和胃粘膜保护剂,如达喜、洁维乐),待溃疡消失后,重新取活检,才可能明确病变。因此,当胃镜发现病变后,并且高度怀疑是胃癌时,即使活检阴性,也不要轻易除外。


哪些患者是胃癌的高危人群,需要及时胃镜检查?


一是:有胃肠道癌症家族史患者。胃肠癌有家族聚集倾向,特别某些遗传性明显的肿瘤,比如林奇综合征,家族患胃癌、结直肠癌、子宫癌的风险很高。有家族史的人群,要定期复查胃镜,可以较早的发现胃癌。

二是:既往做过胃部手术,不管是良性疾病手术还是恶性疾病手术。都是比较容易发生残胃癌。因此,这类患者要定期复查胃镜,可以早期发现异常。

三是: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并且胃镜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发生中重度异型增生。需要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同时要定期复查胃镜。


北大肿瘤张成海医生


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胃癌。因此,防治胃的癌前病变是预防胃癌发生的重要措施。

有哪些胃病容易发展为胃癌?

大致有以下一些胃病容易发展为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胃黏膜巨大皱襞症、浅表性胃炎,如果你患有以上疾病,那么就需要警惕了,治疗的同时需定期检查以排除胃癌的可能。(PS:也不用太过于担心了,并不是所有的癌前病变都会发展为胃癌,但引起足够的警惕还是必须的)

怎样才能早期知道胃病发展为胃癌?需要做哪些检查?

1、大便隐血试验。约有80%的胃癌病人的大便隐血试验呈阳性。

2、X线钡餐检查。可显示出胃黏膜早期细小病变,有助于早期发现胃癌。

3、胃镜检查。诊断胃癌的主要检查手段之一,条件合适者可选择无痛胃镜。可对胃内各个区域部位进行直接观察,对可疑病变进行摄影及活检,大大提高了早期胃癌的确诊率。

4、胃液分析。对胃癌有参考意义,绝大多数胃癌患者胃酸缺乏或过少。

5、幽门螺杆菌(HP)检查。做胃镜的时候可以检查,但这儿单独提出来,是因为HP感染率与胃癌发生率呈明显正相关,HP感染者胃癌风险值显著增加,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HP纳入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因素。所以,有胃炎、胃溃疡的病人需要进进行胃镜检查,明确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有,需要进行相应的HP根除治疗。

6、胃癌易感基因检测。尤其是对一些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来说,进行胃癌易感基因检测还是必要的,了解自己患胃癌的风险程度,以便能够从生活中进行调节,尽可能规避胃癌的发生。

关注“药物咨询师军”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若有其他问题或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药物咨询师军


胃病变胃癌,怎样才能知道?其实就是问普通的胃病是怎么演变为恶性肿瘤的。论到演变的过程,大致发展如下:胃部的慢性炎症→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恶性肿瘤。

胃癌,是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且虽然目前在全球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是我国仍属于胃癌的高发区。怎么能知道我们胃部健康的演变呢?主要通过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合诊断。胃镜结合黏膜活检是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粪便隐血试验、X线钡餐等方式进行诊断。早期的胃癌可能没有什么标志性的症状,消化不良、纳差等症状的出现可能会不足以让我们警惕。而胃癌的预后和诊断的早晚有直接的关系,据悉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五年生存率仅有7%-34%。所以这要求我们当我们胃部出现不适的时候,不能忽略,尤其是间断性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及时诊断,及时治疗,阻止疾病的演变至关重要。

胃癌的预防其实不复杂,首先对于有胃部疾病以及HP感染的患者,及时根治,适时复查,尤其是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者异型增生、有胃切除术史的患者以及有家庭成员患病的人。调整不健康的饮食结构,按时适量的进餐,少食腌制、霉变、烟熏以及含盐量过高的食物,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杏花岛


恶性肿瘤并不是凭空出现的,除了遗传基因的问题,很多都是因为一些基础病变引起的,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让癌变肆意发展,等到症状十分明显了再去治疗或减少伤害已经为时已晚,比如我们常见的胃癌,有很大一部分因为易发生癌变的胃病继发引起的。

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容易发生癌变,在炎症或者溃疡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胃粘膜肠上皮化及非典型的增生,都是容易转变成癌细胞。胃息肉如果不是很大,基本是没有很明显的临床症状,等到息肉增大或发生癌变,就会引起进食梗阻、呕吐、胃胀等症状,所以很多病人在息肉没有增大情况下通过胃镜就进行切除,避免发生癌变的情况。 慢性萎缩性胃炎早期就会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比如恶心、呕吐、上腹部满胀、呃逆等,通过胃镜检查后及时通过药物治疗,胃炎情况会明显改善,但是长时间治疗后症状无减轻或者症状加重,比如疼痛时间增长、间隔时间缩短,就要及时的警惕,很多的胃癌患者会在近期内明显消瘦、食欲减退。胃溃疡引起的胃黏膜创面长期处于胃酸的刺激下,容易发生异常增生,发生癌变的机会也是比较大的。

从临床经验上看,大部分既往有胃病患者,发展成为胃癌而来就诊的症状,常见的主要是消瘦、食欲减退、纳差、腹胀、恶心、呕吐症状加重,所以有胃病的人群,要注意平时出现的症状,近期内有加重的情况,及时胃镜检查,避免恶变发生。

关注“医学慕课”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医学慕课


选择权威科普,享受健康生活,欢迎关注医学博士团队。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新诊断的癌症病例数中,胃癌位居第四位,在癌症病死率中排列第二位。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多步骤进行性发展的过程,一般认为其发生是下列因素共同参与所致:环境与饮食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癌前疾病。

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一些消化道症状,进展性胃癌,上腹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对于进展期胃癌在上腹部可扪及肿块,有压痛。

胃癌患者,血常规检查,多数有缺铁性贫血,系长期失血所致,粪便隐血试验呈持续阳性,内镜直视下可观察到病变部位、性质,取粘膜做活组织检查,是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手段。

X线钡餐检查,胃癌患者主要表现为充盈缺损、边缘欠规则,但其诊断仍需病理结果。故胃癌确诊主要依赖内镜和活组织检查及X线钡餐检查。

日本的胃癌发生率为什么那么低,胃镜体检的普及功不可没!

!早期诊断是根治胃癌的前提,现在很多三甲医院更是有“无痛胃镜”,让害怕疼痛的患者享受“舒适医疗”。故有以下现象者应及早和定期胃镜检查:

1.40岁以上病人,尤其男性,近期出现消化不良、呕血或黑便者

2.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酸缺乏者

3.良性溃疡但胃酸缺乏者

4.胃溃疡经正规治疗2个月无效,X线钡餐提示溃疡增大者

5.X线发现胃息肉大于2cm者

6.胃切除术后10年以上者。


欢迎关注天坛医院、阜外医院、儿研所、北大口腔医院、中科院肿瘤医院医学博士团队!

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良医济世


胃病变胃癌的三种前兆

前兆一:疼痛间歇性变化

胃病的疼痛往往是不一样的,当疼痛的性质发生改变时,一定要引起高度的警惕了!很多人的胃部,由习惯性、持续性的疼痛,继而转向无规则的疼痛或者无痛时,这个时候要引起警觉了,这可能是恶变的预兆!

  前兆二:人体出现消瘦

  胃病的人,当出现疲乏无力、食欲渐减、腹泻,尤其是在实用高营养食物后,出现疼痛及腹泻加剧,伴随恶性、呕吐等,以及进食困难及吸收困难时,人体继而出现逐渐消瘦,对药物的吸收利用越来越差,这也可能是恶变的前兆!

  前兆三:反射性疼痛

  胃病患者,当发现心窝附近出现包块,并逐渐增大,伴随按压性疼痛,同时牵连性辐射背腰等部位,同时伴有呕吐加重,这种情况恶变的几率已经很大了!


番茄医生


胃病变胃癌,通过看你的手掌就可知你是否得了胃癌。如果你的手掌有如图所示的特征,能判断你有胃癌。

特征1:3线生命线短、浅、断裂,有岛形纹或小的污点状改变。

特征2:4线非健康线深长。胃一区有岛形样纹,局部或凸或凹。伴有炎症时出现“米”字状纹、手术后出现方格形样纹。

特征3:生命线上干扰线多。

特征4:掌型畸丑、僵硬,掌色青暗。

特征5:肿瘤与家族遗传性有关的,出现13线悉尼线。

胃癌有哪些症状:上腹部不适、胃部闷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泛酸。

中晚期胃癌会出现贫血、恶心、啦吐、上腹部疼痛、嗳气或黑大便。还有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消瘦和疲倦无力。


得了胃癌,要保持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补充营养,增加蛋白质,提高免疫力。抗癌三剑客,补充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A(天然类胡萝卜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