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小编的N宗罪系列丨初学写作者不要剑走偏锋

新媒体小编的N宗罪系列丨初学写作者不要剑走偏锋/贾国勇

提起李凖,人们往往想到的是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却不知道他还有一篇成名作《不能走那条路》。这篇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53年的《河南日报》上,后来,还拍成了电影在全国播放。

1953年……啧!啧!啧!想想那个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四年,我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这篇文章已经风靡中华,是何等的风光!

具体到《不能走那条路》是什么样的内容?我也是读了皮毛,不敢做权威的判断。这应该是一篇记录了时代风云的文章,大家可以从百度上搜了来学习,便知那个时代的精彩和似锦繁花。

所以,当我立志于搞文学创作的时候,我在文学道路上唯一的老师施道莲先生告诉我说,要写,就要写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看看人家李凖,当年一篇《不能走那条路》红遍全中国,你要是能写出那样的文章就行了。

因此,我记住了李凖的《不能走那条路》,直至《黄河东流去》拍成了电视剧,我才第一次知道李凖竟然还写有这样一部著作。

真的奇怪了!

回头想想老人家对我的教导,顿时汗颜:从入道写文章,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依然没有写出像李凖之《不能走那条路》那样能轰动天下的文章。真的是辜负了老师的栽培。

开办新媒体《行参菩提》以来,小编每日里都会编辑阅读大量的来稿,其中不乏如我当年写作时意图下创作的文章,希望能抓住时政的热点的问题,或是历史上有分歧的问题大书特书,以图引起重视,从而达到一鸣惊人的目的。说实话,这样的稿子,大多质量不高。但是,如果让我实话实说,又怕得罪人,会说“稿件质量非常高,可惜不适宜新媒体《行参菩提》,请他投吧”云云。

写到这里,会有作者问:我订阅有人民文学、收获、长城类的大刊,每每翻看,这种文章非常多,往往让人不由得拍案叫绝。我写的文章并不比他们差,怎么到了新媒体《行参菩提》这儿,倒成了差稿,不受待见?

小编真的没有办法解释,因为解释不清。这样吧!你去看看,是什么样的人在写这一类的文章?他们又是什么样的身份?即使有和你同样身份的人写出了这样的文章发表,你也要仔细揣摩一下,这位作者身后站的人是谁?

有些题材你可以写,他却不屑写;有些题材他可以写,你却不可以写。别问为什么?凡是遇到问为什么的作者时,小编都解释不清楚;当作者不问为什么时,对小编来说,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

就这样奇怪。

除了奇怪之外,写这种文章真的需要很高的文字驾驭能力,还要有对世态的正确把握,以及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否则,写出的文章或是学乡间俚语人云亦云,落于俗套;或是粗制滥造,急急造就,尽管写了出来,却没有一点韵味,同样会被人视之文字垃圾,连“文章”也称不上了。

再者说,这种题材的写法有很多种,如我辈一样循规蹈矩地写下去,是没有新鲜感的。要如丁春秋之星宿派自创化功大法那样,写出出人意料之处,也称之为春秋笔法。连普通的文章写法也驾驭不了,标点符号使用不全,却要剑走偏锋,炼什么化功大法,怎么会有成果?犹如练武术,在达到至高境界之前,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否则,只有走火入魔一条路,白白让人贻笑大方。

佛家有言,凡夫不学大士行。别人能写的,你真的不能写。因为,你是凡夫。

踏踏实实地写文章吧,别想什么剑走偏锋了!

新媒体小编的N宗罪系列丨初学写作者不要剑走偏锋/贾国勇

作 者 简 介

贾国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行为证据》杂志社主编,新媒体行参菩提》创始人。著有长篇小说《测出的不仅是心跳》、《谜底就在现场》、《致命谈判》、《命案现场》、《神探》、《大测谎师》、《市长命案》、《市长夫人》等,以及散文集《立地成佛》、《心止即岸》、《行参菩提》等。创作、投拍了《命案现场》(20集)、《捕狼人》(20集)、《完美指控》(30集)、《博弈》(30集)、《糊涂县令郑板桥》(36集)等电视连续剧、系列剧多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