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薛宝钗比王熙凤小,出身也差不多,为什么敢叫王熙凤“凤丫头”?

柳侍墨


薛宝钗和王熙凤之间的关系实在谈不上融洽。两个人真正直接对话的情况通篇少之又少。这与王熙凤和林黛玉的互动比起来可谓云泥之别。要知道王熙凤和薛宝钗才是姑舅姐妹,与林黛玉和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一般。可二人表现得疏离感,实在让人觉得这二人真正感情平淡如水。而薛宝钗对王熙凤的一个称呼引起很多人的注意,按理作为妹妹,本不该如此,但薛宝钗确实人前人后不断称呼王熙凤凤丫头,究其原因,与薛宝钗故作少年老成的做派有关系。


红楼梦中最愿意叫人小名的是贾母。贾母动辄称呼几个晚辈:凤丫头,破落户,两个玉儿,宝丫头,林丫头,三丫头……贾母如此称呼在于贾母的身份地位。但薛宝钗我如此称呼就很有点效颦的意思。

薛宝钗称呼王熙凤凤丫头,大多是在人后王熙凤不在的时候。这种情况称呼是无可厚非的。《红楼梦》的语言兼容并包,各地的语言风格都有。以东北很多地方来说,家里的兄弟姐妹都有一些外人称呼的外号,就像王熙凤的凤丫头一样,属于长辈和外人叫得,平辈弟妹尤其晚辈绝不会当面称呼。但凡事也有例外,本人不在,其他人聚会或者聊天是称呼比自己年长甚至是长辈的小名大有人在,且时常发生。比方小旦子,狗剩子,拴住子……这些都不是当面作为弟妹或者晚辈称呼的。但人后完全可以这样称呼。大家一听也知道说的是谁。反倒比称呼兄弟姐妹更让人觉得亲切!


宝钗笑道:“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她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

薛宝钗这里背后称呼王熙凤凤丫头,明显属于背后说人用昵称的方式,这种称呼并不错,甚至是薛宝钗惯用的与人拉进关系的方式。她不断称呼林黛玉颦儿,也是如此。只是她是姐姐,就当面叫的林黛玉的外号。是以我们经常听到薛宝钗叫林黛玉颦儿。薛宝钗为人一贯老成持重,不善于用肢体或者亲昵的方式表达感情,所以称呼人小名,就成了她与人拉进关系的方式。但也并不都是每次都效果好,有一次,薛宝钗当着王熙凤的面称呼“凤丫头”就有点失礼,效果并不好。


宝钗一旁笑道:“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她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贾母听说,便答道:“我如今老了,哪里还巧什么?当日我像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她还来得呢。她如今虽说不如我们,也就算好了,比你姨娘强远了。

这是薛宝钗唯一一次当着王熙凤面称呼王熙凤凤丫头。按理当时在场除了宝玉,薛宝钗年纪最小,不应该如此称呼王熙凤,也显得没大没小。但薛宝钗本意是奉承一下贾母,所以从贾母的角度称呼王熙凤凤丫头。出发点不错,但她忘了贾母是特别注重礼仪尊卑的人,她允许王熙凤放肆是王熙凤与她的交流方式更像朋友,让她体会到年轻的混活力,而且王熙凤闹归闹,从来不会特别唐突上辈都是打趣小辈,尺寸力道拿捏恰到好处。薛宝钗这句玩笑就很有点效颦的意思,而且效果特别不好。

贾母了宝钗的话直接反驳了她。说自己的老了不如王熙凤,年轻才比王熙凤强呢,又拉上王夫人说她木木的不说话,不讨喜,最后突然又夸起薛宝钗的好了。我们说不好贾母这里是不是有怪宝钗说话唐突的意思,但并没有接宝钗的话顺着宝钗说是认真的。薛宝钗想奉承贾母,却当众称呼王熙凤“凤丫头”尤其不好。贾母用王夫人搪塞一下,未尝没有点醒薛宝钗,王熙凤的风格你学不来,做个木木的媳妇也挺好,点出薛宝钗没必要学王熙凤!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王熙凤出场时得有二十来岁了,薛宝钗也就十二三岁,薛蟠十五六岁。宝钗不可能管已经结婚育女的表姐喊凤丫头,王熙凤也不可能管薛蟠叫薛大哥。王熙凤死时自称活了二十五岁,而巧姐已经十二三岁了,更是曹雪芹用笔糊涂的证明。高才的曹雪芹为啥总是在人物的年龄和事件的时序上犯糊涂呢?脂砚斋的“嫡真实事”和“屈指三十年”的批语,纯属是胡诌八扯了。有的专家用“风月宝鉴”和“石头记”两书合一解释,也太牵强。有一种可能是,曹雪芹没有长篇小说得创作经验,却谙熟戏曲的特点,一出一出的表演剧情,也就不必要过于严谨的把人物年龄串联起来了,而是根据剧情需要,让各个角色登台表演。你看《红楼梦》里的故事,对生日过节过年葬礼春夏秋冬诗社等独立的故事进行详细生动的描写,而故事之间只是生硬的过门。曹雪芹写书时又穷得要命,每写成那么一段故事就赶紧卖出去了,自己只是留着草稿。他没事的时候,也会对着一堆驴唇不对马嘴的故事片段发愁,没来的及合理化人物年龄就去世了,故而留下了宝钗称王熙凤“凤丫头”的遗憾。


怵怵2


宝钗叫王熙凤“凤丫头”,这是她最惯用的讨好人方式,她觉着这样唤人显得关系近,就像她叫黛玉颦儿。

宝钗一口一个凤丫头,贾母用“凤哥儿”懟回去的,意思很明白,我都称“凤哥儿”你怎么叫上“凤丫头”了。因为宝钗不是自家孩子,不好直说,留点面子罢了,如果是对自己家的孩子就不会这么委婉了。

贾母都称呼凤哥儿了,你一个小辈怎叫凤丫头?

宝钗这时候还不知收敛,说凤丫头不如老太太,老太太偏偏说凤儿嘴乖怨不得人疼她。马屁拍在马脚上了。

贾母听了宝钗的话直接反驳了她。说自己老了不如王熙凤,年轻才比王熙凤强呢,又拉上王夫人说她木木的不说话,不讨喜,最后突然又夸起薛宝钗的好了。

我们说不好贾母这里是不是有怪宝钗说话唐突的意思,但并没有接宝钗的话顺着她说表明贾母并不赞同她的话。

薛宝钗想奉承贾母,却不知贾母早已看透她的心思。贾母最不喜欢心机女,她喜欢聪明伶俐直爽的人。


清心一栈


尝试回答。

1.表达熟不拘礼的感觉

薛宝钗和王熙凤是有血缘关系的亲戚。薛宝钗的母亲薛姨妈和王熙凤的父亲王子腾、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是王家的三兄妹,所以不仅宝玉和宝钗是姑表姐弟,宝玉和王熙凤也是姑表姐弟,而王熙凤和宝钗是姑表姐妹。

虽然书里没有写俩人进入贾府之前的事情,但也不能完全排除俩人之前就认识,而且还比较熟悉的可能性。所以宝钗叫王熙凤“凤丫头”并不奇怪,有可能是熟不拘礼,也有可能是薛宝钗借此表示她们俩有着亲密联系,可以熟不拘礼——不管王熙凤本人是不是这么认为。

2.达到抬高身价的效果

王熙凤在《红楼梦》一众女孩当中,应该是年纪比较大的,又是已婚已育,而且掌管着荣国府的实际内务,地位自然比别人高出不少。最重要的,她是贾府最高领导贾母的开心果,“凤丫头”就是贾母对她的专属称呼。而其他未婚的姑娘,年龄没有她大,身份没有她高,自然要尊称一声凤姐。

在这种情况下,唯独宝钗跟随贾母,称呼王熙凤“凤丫头”,就显得很突出。这样的称呼,让人感觉宝钗仿佛和贾母站在一起,地位一下子拔高不少。至少,和王熙凤有一种平起平坐的感觉。那么很自然地,也就比其他女孩儿高出了一层。

宝钗是亲戚,客居贾府,照理不用遵循贾府内部的等级秩序来称呼。加上宝钗的人设本来就是比贾府其他女孩儿成熟稳重的“宝姐姐”,所以,通过“凤丫头”的称呼,得到和凤姐平起平坐的效果,不会显得突兀尴尬。贾母一向对她客气,没有必要为这种小事纠正她。王熙凤本人对这个称呼有没有意见不知道,但以凤姐的身份和待人接物的圆滑,即使有意见也没有必要流露出来。

3.人物真实年龄的参考

在书里,不仅仅是贾母和王熙凤,其他人也不曾对宝钗的这个称呼提出过异议。似乎大家都觉得宝钗这么叫凤姐,并不违和。然而宝钗毕竟是客居贾府的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和已婚的王熙凤、李纨、秦可卿等身份是明显不同的,应该和迎春、探春、黛玉、湘云她们相似度更高才对,为什么大家都默认她可以这么叫凤姐呢?

这就要说到题主的题目了,“薛宝钗比王熙凤小,出身也差不多”的假设从何而来?其实未必的。《红楼梦》里,人物的年龄、大小和事件的发生时间、顺序一直都存在含糊不清、前后不能互相印证的问题。比如书里从来没有明确说过凤姐的年龄,为什么我们天然地认为她比较大?还不是因为她已婚已育,而且已经掌握了管家大权嘛。我们又为什么天然地认为宝钗、宝玉、黛玉之间年龄相近?还不是因为宝黛钗的感情纠葛嘛。

但其实抛开这些固有认识,单从宝钗可以自然地以“凤丫头”称呼王熙凤来看,为什么不可以看成是一个暗示,暗示宝钗的实际年龄并没有比王熙凤小很多,或者说,宝钗的实际年龄明显比其他姐妹大很多?所以大家面对她时感觉真的是面对一个跟凤姐差不多大的大姐姐,所以才会对她的这个称呼并不觉得不妥?这也是一种说得过去的解释。

《红楼梦》里,大大小小的谜团真是不少。这本书,真的有一读再读的空间。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红楼梦》里管一个女孩子叫丫头,要么是长辈或者姐姐,要么是年龄相当关系相当好的姐妹。

贾母叫宝钗宝丫头,表明自己家喜欢宝钗。王夫人叫宝钗宝丫头,叫黛玉大姑娘,王夫人对这两个人的态度高下立判。

先说说王熙凤的年龄问题。

葫芦僧判葫芦案那回,书里写道,宝钗的哥哥薛蟠比宝钗大两岁。贾宝玉胡诌药方那回,王熙凤管薛蟠叫薛大哥。在贾琏给柳湘莲保媒那回,薛蟠管王熙凤叫舍表妹。也就是说王熙凤最大是和薛蟠同岁,只是生日比薛蟠小。王熙凤给宝钗操办15岁生日宴的时候也就17岁。

从年龄来看,宝钗应该叫王熙凤姐姐或者嫂子,可是宝钗不止一次叫王熙凤为凤丫头。

有以下几个原因:

1、表示跟凤姐关系亲密。

宝钗和凤姐是姑舅亲,血缘关系比较近。凤姐还是荣国府的管家奶奶,宝钗和凤姐关系好,贾府诸人会高看宝钗一眼。因此宝钗无论人前还是人后都称凤姐为凤丫头。

2、宝钗瞧不起凤姐。

宝钗学识渊博,凤姐读书不多,只会看账,不会写诗填词。宝钗瞧不起凤姐大字不识几个,所以会说: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

3、证明自己比王熙凤高明。

由于王熙凤和黛玉比较亲近,经常开玩笑,跟宝钗疏远许多。探春管家,凤姐和平儿讨论这几个姑娘时,管黛玉叫“林丫头”,管宝钗叫“宝姑娘”,而且王熙凤公开支持宝黛联姻。这让宝钗非常不爽,时不时的挤兑一下凤姐,讨好一下贾母,显示一下自己的高明。她对贾母说:凤丫头凭她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

宝钗好为人师,总是喜欢教育人,她教育黛玉不要读禁书;教育大家不要拿作诗当做一件正经事;教育袭人别让湘云做针线活;教育宝玉读书上进。宝钗叫凤姐为凤丫头,为了显示自己的优越感。

4、暗示宝钗年龄大了,是大姑娘。

作者隐晦的强调宝钗的年龄和凤姐差不多,凤姐结婚多年而且生了一个女儿,宝钗迟迟没有婆家。


润杨阆苑


宝钗比熙凤要小5岁左右,作者曹雪芹在文中交待得基夲上还是很清楚的。如:有关熙凤的年令。刘姥姥一进荣府时,找周瑞家的邦忙引路。周瑞家的介绍现荣府凤姐当家,要找必得找她。刘姥姥忽然想起,说:"这位凤姑娘,今年不过十八九岁罢了……"(第六回);冷子兴给贾雨村介绍贾府时提到贾琏,"……今已二十多岁了,亲上做亲,娶的是政老爷夫人王氏内侄女,今已娶了四五年……"(第二回)。由此可见那年,贾琏应超过二十岁,凤姐约十九岁左右。二人娶、嫁已四年了,巧姐也应该生了。符合古人早婚、早育的习惯。有关宝钗的年令,到薛姨妈一家进京住到荣府一年后,一次凤姐找丈夫贾琏商议怎样给宝钗过生日时,笑道:"……听见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二十二回)。清楚了吧,宝钗比凤姐要小5岁左右。为什么宝钗有时称表姐熙凤"凤丫头"呢?这确实是作者手法的高明。借此暗中反映一些地域的习俗、各人的出身和家庭教养。

1.在对人际的称呼上,尤其平辈之间。北方人较为讲究,而南方人则比较随意。南方人家,小时候家里弟、妹对兄、姐直呼其名、叫小名的称法很为常见。如黛玉进府,贾母介绍凤姐时:"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辣货,南京所谓"辣子",你只叫她"凤辣子"就是了"……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第三回)。熙凤、宝钗二家原籍金陵。且宝钗又是十几岁未出阁的女孩,称凤姐为"凤丫头"极正常的。2.也有家庭出身的因素。王家、薛家,一家是武员出身另一家是行商出身,均不是书香门第、诗礼之族。作者从平辈间人际称呼上的随意性,也将这一信息传递给了读者。3.也体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教养。宝钗城府很深,居高临下,有一定的领导能力。是一个很有能力、很有手腕的女子。她非单称凤姐为"凤丫头",姐妹群里也惟她称黛玉为"颦儿、颦丫头"了。就连给黛玉起"颦颦"二字的宝玉,平时称黛玉时都是中规中矩的,不称"林妹妹"即称"妹妹",从未见他叫过黛玉小名。这也体现了各人的家庭教养。


福荣


同辈姐妹在私下里,玩笑中、交谈中互称丫头,《红楼梦》中大多数人都作过,宝钗、黛玉、探春等都称过其它人为丫头,只是闺中玩笑和亲热,不足为奇。但沒有一个人能和薛宝钗一样,敢于当着贾母说:"我来了这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她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还有在姐妹聚会上,特別是在凤姐的丫头平儿面前,在凤姐婆婆的侄女邢岫烟面前,都是称凤丫头,这是很沒规矩的。最主要的里在贾母面前这一次,是绝对的失误。

有人说是薛家辈分比贾家大,不是,薛宝钗是要进入贾府做孙媳妇儿的人,怎么敢拿这种辈分说事。而且似乎拿出和贾母平辈论交,谈论小辈的态度。唯一的解释是薛宝钗急于改善贾母对她的看法,给老太太拍马,顾前不顾后,无意中流露出她对王熙凤的态度。

薛宝钗性格有两面性,既自卑,又转为自傲。潜意识里为自己的商人出身自卑,但在人前又以正统的封建淑女自居、自傲。这就造就了她除了隨分从时,自云守挫之外的两种令人厌倦的性格特点,一是好为人师,找到机会就滔滔不绝,用道德训人,第二就是拿大,在称呼上,在小事上总是要占先,除了叫凤丫头,还有在只有一杯茶时她要漱口,让黛玉喝剩下的,这也是她悍卫自己尊严的手段。

因为她是客人,贾母装沒听出来,王熙凤更不会破坏气氛。但是以贾母连宝玉、湘云都教导过:大了,不要叫小名了的极讲规矩的老太太,和王熙风怎么会高兴?


旁观者岚


《红楼梦》薛宝钗比王熙凤小,出身也差不多,为什么敢叫王熙凤“凤丫头”?

  《红楼梦》里人物的年龄是个大问题,有的明明应该很年轻,比如说宝玉的奶妈李嬷嬷,写来总是一团老气,王夫人都不老呢,比如说贾母在刘姥姥进大观园时还离七十五差好几岁,不到几年就过八十了,再比如丫头里面晴雯袭人等,年龄也不太清晰。而薛宝钗和王熙凤呢?说不定也是极其相近的,一般情况下,都认为薛宝钗比王熙凤小,可说不定两人正好倒个个呢。好在这也不算咱的题目,不算是咱们讨论的话题,就此打住。

  如果说薛宝钗比王熙凤大,叫她凤丫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如果比她小,这里面就有问题了。个人觉得薛宝钗是不太瞧得上王熙凤才这么叫的。

  薛宝钗叫了多少次凤丫头?没怎么统计,只记得有几个地方,比如说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等都在一起时,宝钗说:“……凤丫头再怎么巧,也巧不过老太太去。”

  平儿被王熙凤给冤枉了,宝钗劝慰:“素日凤丫头何等待你……”

  姐姐妹妹们讨论刘姥姥的事情时,宝钗说:“……凤丫头嘴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世俗取笑罢了。”

  贾母让惜春画画,众人商讨怎么办,宝钗支招要各种材料,她让惜春“……和凤丫头要一块重绢……”

  宝钗看见邢岫烟穿得单薄,第一时间就想着“必定是这个月的月钱又没得。凤丫头如今也这样没心没计了”

  ……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某丫头这种称呼,并不随便使用,因为关乎到礼数。要不就是主子叫奴才,要不就是长辈叫晚辈,要不就是同辈之间的哥哥姐姐对妹妹,要不就得是关系特别亲密的。比如说林黛玉就叫过她宝丫头,宝钗也叫过林黛玉颦儿,私下里小场合,偶尔一两次,姐姐妹妹这么叫也没什么,有的时候更见亲密。宝钗和王熙凤算哪种情况?主仆肯定不是,长辈晚辈也不是,她比王熙凤应该也不会大,两人关系也不怎么亲密,私下里两人互动非常非常少,这么一来,一个都没对上。按理来说,宝钗如果按薛家的规矩,得叫王熙凤姐姐,按住在贾府的规矩,得叫琏二嫂子,可是她是不分地点,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地称之为凤丫头。这就古怪了。

  其实想想宝钗的为人,也多少可以解释一下。

  宝钗能力强,知识面也广,她家里的很多事情,都是她做主的。她在家里,说起哥哥来毫不含糊,甚至说起妈妈来,都是下令式的,比如说她妈要卖香菱,她说妈妈气糊涂了,她自认为自己很不错,她称呼凤丫头,未尝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心态。

  她在黛玉面前要炫耀一下,在宝玉面前也要表现一下,在邢岫烟面前,也要说教一番,这些人都是识文断字的聪明人,尚且不入她的眼,不识得几个字的只会讲村话的贪财的妇人王熙凤,自然只配称为凤丫头了!虽然她住到了大观园,住着贾姓的屋子,受着王熙凤的照管,可她眼看着荣国府的种种弊端得不到解决,想必管家的奶奶王熙凤的能力,也不过如此嘛。

  世上的事情都是这样,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能明白其中甘苦,只怕多年后薛宝钗管起荣国府来,未必会比王熙凤好多少,只是那会儿,荣国府还在吗?(文/宛如清扬)


宛如清扬


关于宝钗对凤丫头的称呼,可以说是程本与脂本的系统性的异文了。这么说吧,程本中几乎所有的宝钗称呼凤丫头的地方都改成别的称呼,两相比较,程本于人物的身份方面似更合理些。

等我有时间了把有关异文全部罗列出来,比较一下就会明白程或高改动的理由了。

------------------------------------------

宝钗称呼王熙凤为“凤丫头”的异文:

 

以程本为基准,庚辰本的称呼标注在()中。比对发现,程本相对庚辰本的改动自有其道理。

有人依据庚辰本中宝钗频繁称呼王熙凤为“凤丫头”,说明宝钗比凤姐年龄大,立论值得商榷,因为黛玉、探春也称呼过“凤丫头”,她俩并不比凤姐大。鸳鸯也议论过“凤丫头”的。

 

第三十五回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宝钗一旁笑道:“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二嫂子(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贾母听说,便答道:“我的儿!我如今老了,那里还巧什么?当日我象凤丫头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他如今虽说不如我,也就算好了,——比你姨娘强远了!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公婆跟前就不献好儿。凤儿嘴乖,怎么怨得人疼他。”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馀音

说着,大家都笑起来。宝钗笑道:“世上的话,到了二嫂子(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二嫂子(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儿。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把市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

 

第四十四回  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平儿哭的哽咽难言,宝钗劝道:“你是个明白人,你们奶奶(凤丫头)素日何等待你。今儿不过他多吃了一口酒,他可不拿你出气,难道拿别人出气不成?别人又笑话他是假的了。”

 

第五十七回  慧紫鹃情辞试莽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岫烟见问,低头不答。宝钗便知道又有了原故,因又笑问道:“必定是这个月的月钱又没得,凤姐姐(凤丫头)如今也这样没心没计了。”

 

——面对头条这样的平台,值得这么认真吗?权且当作笔记本吧~


兰空一兵


宝钗一开始进贾府是称呼王熙凤为凤姐姐,随着岁月日久,宝钗在府里地位自认越来越高,特别是王夫人委托参与管家,给了薛宝钗一种超越的错觉。后期,她居然跟着长辈称呼为凤丫头,说明她的地位在上升,凤的地位在下降。

比如大家都喊鸳鸯姐姐,不一定是年龄比鸳鸯小,而是说鸳鸯有姐姐派!这个称呼不是年龄关系。而是地位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