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為什麼拋棄朱玫?

金庸為什麼拋棄朱玫?

金庸先生駕鶴西去已有一段時間了,網上褒貶不一,當然,“有華人處皆讀金庸”,畢竟“金粉”還是大多數。“黑金”的人也有,但其中有分量的人太少:像李敖這樣自以為“五百年來白話文天下第一”的人,水平也不過如此,他罵金庸的話都不值一駁,他從金庸的武俠小說中嗅到了臭雞蛋味,區區在下可不會像他一樣潑婦罵街,罵人不帶髒字才是高境界——既然李敖的鼻子比狗還靈,他的味覺是不是也類犬呢?他看見一堆堆冒著熱氣的東東,不但上去嗅了,還伸出舌頭舔了,還連聲說“好香,味道好極了!”

李敖全世界的人都敢罵,唯獨對一個人吮癰舔痔,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不說也罷;王朔當然也算“黑金”陣營中的一位干將,他杜撰出七卷本的《天龍八部》,說不值一看……“黑金”陣營裡有代表性的人物水平不過如此,其他蝦兵蟹將的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金庸為什麼拋棄朱玫?

一言以蔽之,“不讀金庸者,閱讀能力差也”。為什麼這樣說呢?大家都知道,培養閱讀興趣首先是從講故事開始的,金庸武俠小說正是融故事性、趣味性、文學性於一體的經典著作,很難想象一個不喜歡讀金庸的人會喜歡《水滸》、《紅樓夢》、托爾斯泰、巴爾扎克、莎士比亞……

不看中國古典名著、外國名著的人,很難想象他們有很深的文學造詣。孟子曰“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李敖、王朔嘲笑金庸、瓊瑤他們的讀者,反映了他們的酸葡萄心理——憑什麼你們有那麼多讀者?得給他們添添堵,“酸風凜冽”、“醋海翻波”,嫉妒心讓他們做出了不明智的選擇——“挑戰不可能”。

金庸為什麼拋棄朱玫?

論文學功底,瓊瑤、三毛、余光中隨便一個都拋李敖、王朔不止幾條街。至於金庸,就要打個比喻了,如果金庸是孫悟空,李敖、王朔就是孫悟空的屁,孫悟空隨便一個筋斗就甩你們十萬八千里。所以李敖就只能寫寫“金庸、三毛似偽善”什麼的,王朔就只能寫寫怎樣騙無知少女上床什麼的了,從李敖、王朔的作品中,讀者還能夠讀出什麼美感來?光金庸作品中人物的名字,要李敖、王朔他們取,只怕哭都哭不出來!

前面之所以要花這麼大的篇幅寫“黑金”的代表人物李敖、王朔,是因為還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也加入了這個“黑金”大合唱。

是個朋友轉發給我的,沒有作者名,沒有題目,我摘錄其中幾段:“金庸的第二次婚姻,是和才女朱玫締結的,在長達二十年的婚姻裡,兩個人可謂共同度過了人生最好的時光……”最後的結語是“中國男性文人之惡劣自私集大成,金庸之一生,卓然典範者也。”

金庸為什麼拋棄朱玫?

我不知道這個人憑什麼理直氣壯的充當別人的道德判官。他自己的道德是不是就那麼高尚、無懈可擊了?

盧梭在《懺悔錄》中說過,當時我是什麼樣的人,我就寫成什麼樣的人:當時我是卑鄙齷齪的,就寫我的卑鄙齷齪;當時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寫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萬能的上帝啊!我的內心完全暴露出來了,和你親自看到的完全一樣,請你把那無數的眾生叫到我跟前來!讓他們聽聽我的懺悔,讓他們為我的種種墮落而嘆息,讓他們為我的種種惡行而羞愧。然後,讓他們每一個人在您的寶座前面,同樣真誠地披露自己的心靈,看看有誰敢於對您說:“我比這個人好!”

如果上面那位先生在指責金庸“惡劣自私集大成”時,敢不敢說“我比這個人好”呢?“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金庸先生可能也有這樣那樣的缺點錯誤,他是公眾人物,有人批評他也無可厚非。就上面那個人對金庸的批評我也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我不否認朱玫是個才女,對金庸的事業作出過很大的貢獻。但是,婚姻好不好不是從別人眼睛裡看出來的,就像鞋子,合不合腳只有穿鞋的人知道,不合腳的鞋就算再華麗、再名貴穿了也不舒服。

至於金庸為什麼拋棄朱玫,我不是當事人,不敢妄加猜測;別人的猜測,也不一定那麼有說服力。我只能根據我對社會現象和身邊的大多數家庭現象做一個不成熟的猜測。

金庸為什麼拋棄朱玫?

天地化生萬物,重賴坤成;男兒志在四方,尤需內助。”女人在一個家庭中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是,我覺得中國絕大多數家庭中,稍微“愛情”還是太奢侈了——即使剛開始也可能愛得死去活來,但經過“三年之痛七年之癢”後,大多數都消磨在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了。加上男人與女人的思維方式太不相同了:男人不會對外人說老婆不好;女人卻見了外人多半要數落老公的不是。男人不會卡女人的零用錢;女人卻多半要剋扣男人的零用錢(還美其名為“男人有錢就變壞”)。

《紅樓夢》中林黛玉有一句名言“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所以,像她這樣一個“嬌怯怯的林妹妹”,偏生對她最愛的“寶二爺”要使小性子,佯嗔薄怒,如臨大敵——這可能是女人要降服男人的重要手段。

我估計,中國的女人可能有百分之九十的有“男人控”的慾望吧。女人既然想“男人控”,男人當然也想反“男人控”,這樣在控制與反控制之間就會爆發矛盾,長此以往,哪裡還有什麼愛情可言。故此,我基本上可以斷言,國人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庭是湊合型:你只要看跳廣場舞的大媽往往沒有帶自家的老伴;在外面聚一堆看象棋的老頭,到吃飯的時間也不回去,可見家庭的溫情也夠淡薄了。

金庸為什麼拋棄朱玫?

人們一般都說“少年夫妻老來伴”,我見到不少老年夫妻在一個家庭形同陌路,互不理睬,但是,為了兒女,這個家庭還是必須維持下去。有些大媽可能年輕時對老公頤指氣使慣了,對老公打小牌輸了一點錢也大聲呵斥,使得老公在很多人面前下不了臺,敢怒而不敢言。這樣的現象難道少了麼?

朱玫是個才女,應該也是個女強人。她在家庭或者社會上遇到不順心的事,是不是也會對金庸發無名孽火呢,這種火如果發成了習慣,金庸就算脾氣好(我沒有見過金庸,但看他的照片,就覺得他是一個脾氣性格、涵養極好的人。從他對李敖、王朔的無理挑釁所採取的態度上也可以看出這一點。),會不會也有不舒服的時候呢?

女人不能因為自己對家庭、男人付出有多大就要求男人一定要對自己百依百順,甚至無理取鬧也要男人順從,這樣,有時候會適得其反。

舒婷有一首詩《她是他的小陰謀家》

她是他的小陰謀家

------舒婷

祈求回答,她一言不發

需要沉默時她卻笑呀鬧呀

叫人頭眩目花

她破壞平衡

她輕視概念

她象任性的小林妖

以怪誕的舞步繞著他

她是他的小陰謀家

他夢寐以求的,她拒不給予

他從不向望的,她偏要求接納

被柔情吸引又躲避表示

還未得到就已害怕失去

自己是一個旋渦

還製造無數的漩渦

誰也不明白她的魔法

她是他的小陰謀家

招之不來,揮之不去

似近非近,欲罷難罷

有時象冰山,有時象火海

時時象一支無字的歌

聆聽時不知是真是假

回味裡莫辨是甜是辣

她的,他的

她是他的小陰謀家。

金庸為什麼拋棄朱玫?

最好的說明了男人和女人的不同,也唯有她能夠將女人的那種刁蠻、任性、無理取鬧錶達得這樣詩意。但是,生活畢竟不是詩,哪個男人能夠長期忍受女人的無理取鬧呢?你要的,她偏不給於,你不要的,她偏要求你接納;有時像冰山,有時像火海;自己是一個漩渦,還製造無數的漩渦……

也不知舒婷所愛的那個“他”,是不是在她的薰陶下百鍊成鋼了,“百鍊鋼化成了繞指柔”,我相信中國大多數的男人可能還是達不到這樣的境界。

上文的作者還指責金庸對亦舒、林燕妮小氣、苛刻。我覺得那個人可能有點吹毛求疵了。這正說明了他們之間的親密無間,亦舒和林燕妮也正是在這種環境下走向成才,當事人自己都沒有說,要你在這裡挑撥離間。金庸先生到底小不小氣、對朋友到底苛不苛刻,他對公益事業捐了多少善款,這裡,我就不多說了,大家去百度查一查就清楚了。金庸、朱玫都已作古,當事人沒有留下隻言片語,旁人當他們的道德判官,是不是有點輕率?

金庸為什麼拋棄朱玫?

不管“黑金”的人如何詆譭金庸先生在中國和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都是不可動搖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幾十年後,不知還有幾人記得李敖、王朔?但是,只要人類的文明還存在,金庸的武俠小說就會繼續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