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农民没有必要七十岁了还下地干活,你怎么看?

支持中英文數子


有人说七十岁的农民就没必要下地干活了,要悠然看啊,压根就不是这么回事。

如果不信的话,您可以来农村看一下,我说的是我们这里农村,不代表全国各地,胶东半岛农村,这里七十岁左右的老人,干活比三四十岁的人厉害多了。


在我们这里,种地不是因为很穷,七十岁左右的老人种地是一种习惯,他们种了一辈子地,除了种地,几乎不会干别的事情。

也有部分老人喜欢玩麻将,但其实做为子女,你可以支持父母种点地,也别建议让他们玩麻将。

我们村里,应该说玩麻将的、喜欢坐街头的老人,身体不如种地的老人好,种地那部分老人走路都虎虎生风。


种地对于老人来说,是消磨时间,是找点乐趣,老人们每天去地里溜达一圈,干点力所能及的活,身体得到了锻炼,还赚个好心情。

种出来的粮食不卖,就留给子女吃,让孩子们时不时回来拿面粉,拉白菜,甚至拿个萝卜,带把葱,孩子们能够吃自己种的菜和粮,这让老人既开心,又有成就感。

有成就感的老人们,生活态度明显比那些不干活,整天无所事事的老人生活更有积极性,每天都是乐呵呵的上山,乐呵呵的收获。


如今城市也有退休老人来农村居住,他们就是为了尝试过一过向往已久的田园生活,才选择来农村,养个鸡,种点菜,这应该是他们所期待的生活。

老人是可以种地的,但一定要量力而行,别把种地当做挣钱的行当,那样就是又苦又累了,身体会被累垮。适当种一点,当休闲,当乐趣,自己开心就好。


悠然见东山


有专家说,农民没有必要七十岁了还下地干活,你怎么看?



这位专家是什么专家?放下专家的架子,到农村去看一看,去转一转,实地调查一下:农民70岁了是怎么样的生活?生活环境怎么样?70岁的农民靠什么来生活?然后就不会再这么说了。

简单的描述一下,大多数70岁的农村的老人的生活状况。70周岁的老人在家里一般都是住这地儿的,而且不是太宽敞的茅草房,或者是破旧的砖瓦房。屋里只有一张床,一个饭桌,一个旧电视,两口缸,一个灯泡,还有一些衣服等生活必需品,尽管房屋很小,但也显得空荡荡的。对于城里人来说,这应该叫家徒四壁。



农民的温饱问题的确解决了,但农村老人吃的一般就是炒青菜,而且这顿剩了下顿接着吃,还有咸菜,或者偶尔能见到一点肉,不过很少有机会,除非家里来人或者是子女给一点。城里人说,农民吃的都是有机绿色的蔬菜和粮食,属于养生而且无公害的食品,但是如果到70岁农民的家里生活一段时间,就不会这么说了,而且也不会适应这么清贫的日子。

70岁的农村老人,就目前国家给予一百元左右的农村养老金的补贴,这点生活补贴仅够农村老人的油盐酱醋和水电费的支出。一旦头疼感冒,日子就过得很窘迫,甚至还要借一部分钱来看病,当然得了大病那只有子女来出钱治疗,否则的话只能等死。



总之,70岁了的农村老人,必须靠自己的劳动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开支,至少能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当然也是减少子女的经济压力,活到老干到老,这就是农民的宿命。因为农民没有像城里老人那些高高的退休金来养老,他们也不想劳动,也想像城里老人一样,到公园里散散步,打打太极等运动方式锻炼身体,但是农村老人没有办法,也无可奈何。因为还要生存,因为生存就要吃饭,因为吃饭必须得劳动,甚至还有一些70多岁的老人,为了子女还必须到工地干活搬砖。专家你说现在农村70岁的老人不干活能行吗?


宗元


砖家的话纯粹是它喵的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们没有在农村生活,不知道农村生活的疾苦,还假惺惺的说农民老人年龄大啦没必要下地干活啦!农民何苦七老八十的年纪还要去种地干活无外乎下面两点:一,不种地干活没饭吃。城里老人在六十岁以后,晚年会过的很轻松、悠闲,那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有保障,他们都有退休工资。可是农民不一样,老了如果不干活,就没有生活来源,生活各项开支怎么办,吃什么、穿什么?

二,养老没有保障。城里老人因为有正式的工作,到老了基本能存下一部分钱,而且还有退休工资,因此基本不用为养老问题而发愁。而农民以前大都依靠种地为生,一年下来基本没有结余。子女的生活、教育到后来的结婚生子基本上会把一个家庭掏空甚至负债。因此很多老人在能还能干的情况下会尽可能的自食其力以免给孩子带来更大的生活压力。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收入的逐渐提高,这种现象正在逐渐消除。希望所谓的砖家们在健全社会公平机制和稳步合理提高农民收入上能够提出合理建议和看法,这样才不会出现“砖家一出口,骂声全都有”现象!
我是:鲁阳三哥 关注我带给您更多精彩问答个视频 回答不足请指正和留言评论!


鲁阳三哥


在农村没有什么70岁就干活不干活的,这要看个人,有的人勤快,活到老做到老,只要还能动,都会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懒的人50岁就不想干活,尽管穷也不干,明明是四肢健全,却偏偏要好吃懒做。

这就是我在农村看到的真实现象,什么人都有。

什么是专家,来农村看看腰都湾下地的80岁老农民是怎么干活的,让老农指导下专家认识菜地上哪些是菜哪些是草,韭菜长什么样子,草长什么样。



再让老农告诉他用柴火能不能煮饭,农村的鸡长成啥样。

动不动就专家说,让人很不舒服,现实是农村的老人大多数,不要说全部,做了一辈子农民,习惯了勤劳,都会做到不能做为止,要不怎么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在贫困地区某些老人70岁还是主要劳动力,如果年轻人出去打工,家里再有两个留守儿童,估计80岁还是劳动力。

即使在已经脱贫的农村70岁下地劳动也是正常的,常年劳动的人,很多人身体都硬朗,一旦停止不劳动会不适应。



再说了只要不过度操劳,劳动的人比不劳动的身体好,就当劳动锻炼身体还能帮助家里,多好的事。

城里人不上班还不是跳舞,散步,目的不就是锻炼吗,所以所谓的专家不要误导农村人免得被骂。


乡间秀姐


有人说农民没有必要七十岁了还下地干活,你怎么看?我国农村人口一直占据全国一半以上,我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发展大国,而作为农民种植的粮食养活了我国十几亿的人口,农民的功劳功不可没,但现在却有很多农民70多岁了,还照样早出晚归的劳累。之所以这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我国很多农民没有像城里人那样有着稳定保障的养老金,更没有所谓的失业保险等等。虽然我国现在在农村也适应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但是没有现在的农村老人来说可以领到65~150元/月的农村养老保险,而这对于现在高物价,不断通货膨胀的时代,显然是不够一个月的基本生活的,很多老人基本上还得依靠子女抚养。



第二:农民一生勤劳,经不起休闲的生活。这个也有很大一部分人,特别是一些身体比较强壮的农民,到了七十多岁了照样到田地里干活。在我们广西某贫困县,很多老人70多岁还去给别人打工,上山除草、砍树等等。其实看着挺心酸,毕竟这年纪如果是城里人估计早已安享晚年了。



第三:子女不孝顺导致。

以前农村人经常说养儿养女防老,但是现在很多农村地区的子女外出打工,一年到头赚的钱根本不够自己花,更不用说每个月给父母多少钱了。不得已,很多父母只能上了年纪还得继续干活,养活自己。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父母不想连累子女,很多农村父母一辈子为儿女操劳,如今物价、房价节节攀升,彩礼高涨的今天,作为父母年纪已大,也不能在帮助子女什么了,因此只想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来减轻子女的负担。

对于目前这种现象,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下方留言,一起交流。


乡村波比


怎么就没必要?城市里的90岁老中医生照样给人看病嘛!80岁的老头照样骑自行车满街跑,垃圾箱里捡饮料瓶嘛!70岁的老头照样在看仓库,修自行车,卖猪肉,或者,打个更什么的嘛!他们都在干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嘛!

其实,生命在于运动,农村老年人干点田间地头点活,又有什么不好?你说说,我听听?

老年人适当干点活,能舒筋活血,健身强骨,因此,我建议,无论城市,还是乡村,老年人千万别在家呆着,呆着啥病都来了,不是吗?

如果你还不服气,听“砖家”的!那么,我问你,你是喜欢一个健康爱劳动的老人呢?还是喜欢一个整天躺在病床上吃药、打针的老人呢?

这不就对了嘛!——回答正确,加十分!


刘年14


七十岁的农村老人有没有必要干活?没有绝对答案,主要由老人自身的条件来决定。

如果老人家庭条件好,衣食住行不用愁,那老人已经劳苦了一辈孑,不再下地干活,也无可厚非。

如果老人家庭条件很差,无妻儿没人照顾,那他将不得不继续下地干活,因为他还得活下去。自己不干,怎么能活?

还有一个就是有的农村老人劳动慣了,即使家庭条件很好,子孙孝顺,叫Ta不要干活,但Ta不听,只要身体允许,Ta照样每天下地干活。我曾听老家的一位大爷说过,如果一天不干活,浑身都会不舒服。

所以,七十岁老人是否下地干活,基本上是由Ta自身条件决定的。




水果二哥


俗话说的“六十不当家,七十不算人”,这是千古年来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一句训话,也可以说是一句美言!追溯中国上千年的历史,老古人既然能有这样的道理,可谓不无道理,定有因缘!

回到过去生产力,劳动力及各方面条件都极为艰苦的历史岁月,你若不劳动就得饥饿,甚至饿尸荒野,但中国历代以来都有个百善孝为先的美好品德,晚辈们都愿意自己多辛苦点、多付出点也不愿长辈们操劳!

现在在这大中华这片热土上,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各项民生政策也覆盖到祖国大地的任何角落,民风淳朴,人民生活日渐更新,可谓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现在的农村户口,若一个人年龄但了60周岁每个月就可以领取国家给予的养老保险金,单是靠这点微博的政府救济金也可以勉强过日子,反问难道到了6-70岁这般无劳动能力的年纪还有必要为维持生计而奔波吗?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障”,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大家都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要感谢党和国家给予人民的一切福利!


乡村文娱


有专家诜,农民没有必要七十岁了还下地干活,你怎么看?呵呵,我倒是想七十岁的农村老人都能安度晚年,但是这现实吗?难道专家来养七十岁的农村老人,不是被生活所逼,谁到七十岁了有福不知道享。七十岁还在农村干活的老人主要分以下几种。


一、家里条件不好,孑女的条件也不太好,所以只要自己还能动,能做,尽量不添加孑女的负担,这都是为了孑女最无私的奉献。

二、孤寡老人,老伴去世后或儿女因意外去世的老人,生活无着落,无依无靠的老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干活,维持最低的生活要求。

三、闲不住的人,干了一辈子农活的老人,突然让他闲下来,他呆不住,浑身不自在,而干点农活他心情更好,人更精神。

四、家里儿子没有成家的老人,儿子五十岁了还是光棍,儿子自己都难养活自己,那有精力去赡养老人。所以老人为了囗吃的,只能辛苦自己,对儿子是没有指望了。

五、家里有残疾或智障儿子的家庭,这种老人家是最可怜的,不仅要养活自己,还要照顾家庭,只到生命的终节,都在延续着父爱、母爱。

对于专家的这个说法,只要他能把小编举例的一二四五这四种老人的基本生活解决了,小编绝对支持专家的做法。但是如果只是为了搏人眼球,打空头支票,放空炮,这种专家不要也罢。这种专家就是这个社会最大的毒害,成天睁眼说瞎话。


坏男人2576


有人说七十岁的农村老人没必要干活,这种说法不对。

首先,七十岁的老人每天都要吃饭生活。吃什么?喝什么?用什么花费?得了病该怎么办?

有人会说:“吃饭花费有养老金,得了病有合疗。”

七十岁的农民是有一百块养老金。现在的一百块在集镇上能买十碗面条,十碗面条能不能够七十岁的老人吃一个月?七十岁的农村老人实在是可怜,他们走在商场里,手里的几元钱攥出油也舍不得花。农村老人虽然交了合疗,但是谁也不敢得病,得了病也不敢去医院,咬着牙用身子硬撑着。许多农村老人住不起医院,除非他们的孩子养得起他们。

农村老人劳动了一辈子,贡献了一辈子,收获的是辛酸,谁能理解他们的内心的苦?对于七十岁的老人来说老无所依是何等凄惨,不劳动他们又能有何指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