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蝦放苗五部曲,擺脫對蝦養殖前30天EMS困擾!

該如何管理才能增加養殖成功率?有經驗的蝦農說“養蝦苗就像小孩,小的時候吃好點,後期才能加速衝刺。”在幼苗期高度重視蝦苗的營養需求,採用科學合理的養殖方式,才能降低對蝦養殖前30天EMS(對蝦早期綜合症)的風險。

對蝦放苗五部曲,擺脫對蝦養殖前30天EMS困擾!

南美白對蝦的苗種發育屬於變態發育,幼體與成體區別很大,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出現一系列的顯著變化。孵出無節幼體經過六次蛻殼成為蚤狀幼體,蚤狀幼體又經過三次脫殼成為糠蝦幼體,再經過三次蛻殼糠蝦可發育成為仔蝦,養殖戶從苗場拿回來的蝦苗就是仔蝦階段幼苗。

一般來講,從0.7公分到2.5公分這個階段可以統稱為幼蝦期,幼蝦期的南美白對蝦可晝夜攝食,白天攝食量較小,夜晚則四處覓食,這也是為何晚上用電筒可以看到大量聚集蝦苗在塘邊活動,因此在養殖過程中,白天和晚上的投餌量比例應控制在1:2。

眾所周知,南美白對蝦要通過蛻殼才能發育,幼體階段在水溫28℃時,30~40小時可蛻殼一次;1~5克幼蝦,4~6天可蛻殼一次;中蝦和15克以上的成蝦 ,蛻殼期間隔約為15~20天,低鹽度和高水溫可以增加蛻殼次數,因此養殖中後期對養殖水體進行適度淡化可以促進南美白對蝦生長。

優質蝦苗的選擇

1、應選取無特定病原體(SpecificPathogen Free,SPF)的苗種,這樣的苗種可特定防止白斑病毒、桃拉病毒的侵染;頭大、體節細長、逆水性強、眼睛較大、尾扇張開幅度寬的蝦苗具有生長速度快,抗應激能力強的優點。

對蝦放苗五部曲,擺脫對蝦養殖前30天EMS困擾!

圖一 SPF的苗種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

2、肌腸比(肌肉與消化系統的比值,MGR)應大於4:1,達到這個比值的說明在育苗過程中沒有使用抗生素,胃腸道粗、直而飽滿、體表乾淨、無贓物,這樣的蝦苗吃料快、吸收能力強。

對蝦放苗五部曲,擺脫對蝦養殖前30天EMS困擾!

圖二 MGR大於4:1,說明育苗沒有使用抗生素

3、鰓部應完全發育,不同生長階段的蝦苗鰓部在顯微鏡下的照片如圖。

對蝦放苗五部曲,擺脫對蝦養殖前30天EMS困擾!


對蝦放苗五部曲,擺脫對蝦養殖前30天EMS困擾!

圖三 已完全發育的幼蝦鰓部

做完了以上的鑑別工作,養殖戶就能從眾多苗場中挑選出優質的蝦苗,那對於放養前後的池塘管理該注意哪些地方呢?

1、驗底質

對蝦活動主要集中池塘底部,這裡既是對蝦的攝食場又是對蝦的休息區,因此底質的好壞至關重要,但遺憾的是大多數養殖戶都是憑經驗的,沒有對池塘底質有一個科學、準確地判斷,所謂驗底質就是取塘底最髒處的一塊底泥,置於桶中用三倍體積的開水浸泡一晚,第二天取上清液檢測其酸鹼度也就是pH值,這才是底質的真實反映。

2、苗試底

以前養殖戶去苗場拿苗時,常常帶一瓶從自家塘裡取出來的水,用以檢驗蝦苗能否適應的標準,但用池塘表層取出來的水來檢驗生活在池塘底部的蝦能否存活是非常不科學的做法,因此建議大家取一定數量的蝦苗,用80目的網袋封好,沉入池塘底部,24小時後取出,清點數量,計算成活率,這樣才能真實反映蝦苗在塘裡的存活情況。

對蝦放苗五部曲,擺脫對蝦養殖前30天EMS困擾!

3、放苗應注意防·抗應激

為了預防蝦苗入池後引起應激死亡或成活率低,必須提前做好防抗應激工作。

(1)放苗入池前,首先要檢測養成池塘的水質條件(水溫、pH值、鹽度、溶解氧等)及餌料生物的數量。要儘可能使蝦苗在養成池的水質條件與育苗池儘量保持一致(一般要求鹽度相差不超過5度,pH值不超過0.3,溫差不超過3℃)。室外水溫低於16℃不要放苗。放苗應選擇在風和日暖的早晨為宜。

(2)解毒抗應激:由於現在養殖水源受到的汙染越來越嚴重,放苗前解毒和抗應激非常必要。養成池在放苗前1天全池潑灑“解毒應激靈”、“藻毒分解素”、“複合VC應激靈”等提高抗應激能力。

超濃有機酸,能夠緩解養殖動物中毒及應激反應,加速體內毒素排出,提高水體透明度,穩定水體Ph值,

4、蝦苗食性轉換

在蝦苗場,蝦苗享受的是最高規格的“待遇”—每天飼餵輪蟲、滷蟲(有的還要經過營養強化)等生物餌料,一天飼餵8~10餐,要想蝦苗成活率高,放苗後要做好蝦苗的食性轉換工作。仔蝦期是對蝦整個養殖過程中體質最弱,攝食能力最差,又是影響到後期成活率及產量高低的關鍵階段。由於從育苗場到蝦塘,蝦苗存在環境與食性轉換的問題,這時適宜在餌料中添加“酶益添”、“複合免疫多糖”、“聚能菌素”等,來幫助解決兩者之間的過渡期。

5、保健免疫、促進生長

投餵飼料時適當在飼料中添加一些保健免疫的產品,增強蝦的活力和免疫能力,促進生長速度,縮短養成期:如“免疫促長素”、“穩定型VC”等。

除淘寶鏈接外,本文所提到產品均與平臺無任何關係,為原文作者所推薦,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