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上海一半的小孩考不上高中,这是真的吗?

酒囊王老板


“上海一半的小孩考不上高中”,显然这句话的判断过于夸大,不符合当前的事实,根据目前上海市出生人口、中考人数、高考人数几个关键数据就可以得到答案。

上海历年出生人口、中考、高考人数对比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以2000年出生人口为例,2000年上海市出生人口为9.18万人,2015年时,这些孩子面临中考,数据显示参加中考的人数为7.6万人,其中相差的1.58万人没有参加中考,放弃了填报,选择了出国深造或者另寻出路。


2018年时,高考参加人数显示5万人,这就意味着中考录取率大概为(5÷7.6)66%,如果把那些弃考学生也算上,中考录取率大概为(5÷9.18)54%。

所以说上海有一半小孩考不上高中是夸张了。但是如果把那些中考弃考的学生也算到中考报名人数里面,中考录取率54%好像也不是很高。一方面说明了目前上海市经济发达,很多家庭都有条件把孩子早早送到国外进行留学深造;另一方面,也能反馈出中考的压力很大,毕竟也有数量不少的学生会被刷下来。


学习源动力


上海50%学生上不了高中,是事实。我家孩子初中入学那年,学校上一届初中毕业生全部考进了高中,校长在新生家长会上大肆宣传,说这是奇迹。我当时就想作为市里排名前五的初中,全部考上高中有啥了不起呢?后来了解到,上海教育局有规定,中考按成绩排名录取前60%进普高,后40%进职校。算上一些去国外读高中的,各种原因不上高中的,总体50%的学生上不了高中的说法还是比较可信的。

顺便说说外地人普遍眼红的上海高考录取率。2018年上海公布的985录取率6%,211大概15% (包括985)。如果把没有机会上高中的职校学生算进来,2018年上海是9万毕业生,5万人参加高考,985录取率3.3%,211录取率8%。这个录取率在全国排名中游。所以外地朋友不要想当然的认为上海学生受到了政策倾斜。真正享受了高招政策倾斜的是北京,天津,福建,东北,以及五大少数民族地区。上海学生和苏浙皖两湖一样的苦逼。上海学生完全是靠自身实力在高考中杀出来的比较高的录取率。

因为上海教师待遇好,而且有的机会迁户口,所以吸引了全国最优秀的教师来上海发展。上海高中师资都很强,几乎没有弱势高中。上海学生本来就天赋高基础好,中考又淘汰了40%,所以高中学校里都是中上的学生,高分牛蛙一抓一大把,高考竞争非常激烈。

上海的课后补习是全国最疯狂的,从胎教到成教已经形成完成的补习产业链。高中生几乎全部补习,周末周日都是全日制上课,语数英物化生史政地全补是很正常的,不补习的学生绝无可能考上好的大学。后进生提高班,中等生培优班,尖子生竞赛班。更厉害的还要兼顾素质培养,钢琴书法围棋段位都很高。这一切都需要经济实力的支撑,高中三年,补习平均花费十万。还要家长舍得花时间接送,陪同。

强势的学校,优质的生源,疯狂的家长,造就了上海基础教育的神话。英国和美国最近几年密集到上海各中学取经,高薪聘请上海老师去国外任教。上海学生录取国外名校的比例遥遥领先其他省市,国内竞赛也是实力凶悍。最近几年的汉字听写大会,古诗词大会,上海中学生都站到了最高领奖台。2018年全国数理化竞赛,上海中学生拿了27个一等奖,一等奖只比湖南的28个少一个,要知道湖南学生基数是上海的9倍。人均来说上海不知领先多少个等级了。

所以为了孩子高考想把户口从外地迁来上海的,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如果进不了名校,如果班级年级排名不能进入前10%,那么多半是来做炮灰的。单纯考虑高考的话,性价比最高的户口是西藏新疆天津北京。上海高中太疯狂,不是一般孩子可以扛得住的。


我说点不一样的


这是事实。

我第一次去我老公(上海本地人)的小姨家,就非常吃惊为什么一个87年的孩子,居然上的是中专。这个名词仿佛是在我的父母辈比较流行的学历,这以后怎么办?

然后小姨就跟我解释了,上海的中专并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差,反而有不少对口的工作安排,比如表弟读的中专,之后就可以进入水利部门,虽然一开始是做最基层的测量工作,但工资也不见得低,而且参加工作早,工龄长,也稳定。对于他这样对学习完全没有兴趣的孩子来说,反而是一个很好的出路。

在上海,50%的比例在中考时被刷下,去各种中专、职校,或各某出路。所以上海的教育竞争也是非常极其特别的激烈。这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上海的父母要从幼儿园就开始鸡血了。


独立人养成号


不夸张的

我11年参加了上海中考,那个时候我考了我们学校54名(我们学校初三一共120多人),然后我连我们区(徐汇)最差的公办高中都没考进,只进了个民办。(这里说一下,上海中考一般以本区学生考本区学校为主,考外区学校是有名额限制的。我们初中算是一般的公办初中,除了名额分配以外很难有学生能裸考进四校这种水平的高中,不过徐汇区教育质量在上海最好,一般来讲徐汇区好一点的公办普高就比得上别区比较一般的区重点了)

顺便讲下高考,我14年参加上海高考,上海那年5.2w人参加考试,最后一本录取1w,二本录取1w8,本科率超过一半。那年是总分600,一本线421分,考国内前几的学校要考500以上才行。

供参考

以上


膝盖中箭的Dovahkiinn


这个是事实。上海的中考就分流了一半学生。我们可以看看今年上海长宁区各个高中的录取分数线。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录取分数很高。中考总分630,还是有30分的体育分在里面。可想而知,成绩稍微差一点的想上个重点高中是很难的,普通高中也很困难。



爱吃鱼的萌萌


边上江苏借读3年回上海高考,在差班里能前30的回去985稳稳的,江苏人班里前3只能211,这就是差距。别和我说上海学生也幸苦,教学要求就是根本不一样的,上海老师管你考啥样了,反正学生又不发工资,有家长在后面盯着,花着几百几千一小时的家教,这种应试方法说难听点就是小作坊加工,江苏几个地方的老师和校长没有升学率根本生存不下去的,专业的体质的应试不是你一个家长靠着望子成龙的决心就能去撼动的,非要拿专业的和业余的放一起,能比吗?


48766633


一线城市都是这样的,真的不夸张

目前国国内的一线城市现状就是这样的,学生能考上公立学校的机会少得可怜,50%是常态,很多时候50%都达不到。这是因为大城市里聚集了大量的人口,根据2016年的数据,上海的人口达2400万,参加中考的人数在7-8万之间,而同期的公立高中的数量2017年的数据是248所,明显这么多的中考学生,公立高中根本容纳不了这么多学生。短时间内也无法建太多高中,一是土地资源有限,二是财政上涉及一系列的费用,这钱花完短时间内也见不到经济效应,况且高中也并不是义务教育,所以动力也是不足的。结果就是大量中考学生上不了高中,竞争相当激烈。

学区房、学位房、补习等一系列现象就是激烈竞争的结果

考上普通公立高中都是竞争激烈,要是考个重点高中甚至名校,那拼成绩就难了,很多名额都被学区房、学位房占掉了学位,普通人考上重点学校的机会就更加渺茫了。普通人只有拼成绩这一条路了,所以上海的补习现象也是相当激烈的。当然这种现象其实在全国各大城市蔓延开来,归根结底还是学校资源的缺失,名校资源更是如此。这种现象暂时无解。


学霸数学


上海初中毕业生的总数确实大概是高中招生人数的两倍,但是,不要忽略了上海的人口结构问题。

上海2400万常住人口中,1100万为非沪籍,而且这部分人口老龄化比例远远低于沪籍人口,非沪籍人口中的入学适龄儿童比例甚至高于沪籍人口。因为我国义务教育法强制规定,任何一个省市都必须为居住在当地的所有孩子普及义务教育,所以,在上海初中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外地的孩子。这也是上海有些学校被称为菜场小学菜场初中的来历。

但是,高中不属于义务教育(教育部长说未来会把高中也纳入义务教育,变成12年,但暂时还不会变),也就是说这部分外地孩子读完初中以后自动失去了读高中的资格,必须离开上海回原籍继续读书。

其实,从有资格读上海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总数来看,升学率是远远超过50%的


来沪务工人员


以前一个同事,江西的,有一次聊到高考。他是接近600分,考了普通二本,我是五百多985。他就一个劲的说上海高考简单,上海人幸福。册那,上海高考总分600分加综合30,江西750分总分,怎么解释都不懂。上海普通小学,最后可以到985的也就一两个,不是其他省的阿猫阿狗来上海,谁都可以985的。我承认高考,河南这类地区是比较悲催,但和天津,浙江江苏等省,好不了多少。二本录取的优势是比较明显,一本以上还是挺难的。


Chris57540804


我的孩子上海宝山区公立学校读书,老师告诉我们中考就是整个区八千多考生去争取一千七百多个名额,录取率就是百分之二十左右。考个普通高中最低都要在平均分87分以上吧,百分制。学习压力很大,每天六点起床,晚上十一点睡觉,一周七天每天如此。比上班还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