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海子是天才诗人?

刘明


有人说海子是“中国诗坛的神话”,也有人说他是“诗人中的天才”。无论多大的赞誉给予他,甚至有人称这是“现代造神运动”,都无法否认,海子是一个逝去的诗歌时代的象征和符号、也是一个永远的谜题。

1989年的3月26日,刚满25岁的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就像他诗中所说——“我走到了人类的尽头”。在当时,海子之死是一个非常轰动的事。

诗人陈超在一篇文章中说:“在海子留下的诗歌中,他会被继起的诗人所包围,海子是会不朽的,他的诗歌会以不同的方式———包括憎恨的方式———得以长存。”是的,距离海子逝世接近三十周年了,我们还在怀念海子。

关心整个民族的生存和苦难命运

海子原名査海生,生于1964年3月24日,在农村长大。15岁时,他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便开始诗歌创作。1984年创作了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作为少年天才,他心中一直存有精英意识, 即要背负起拯救民族文化的重担,用个人的力量来完成中国诗歌的现代转型任务。

他在不到五年的创作时间内,创作了二百余首高质量的抒情短诗,以及诗歌巨制《太阳·七部书》,震撼当时。

他留下了那么多美好动人的诗句:

我把天空和大地打扫干干净净,归还给一个陌不相识的人,我寂寞地等,我阴沉地等, 二月的雪,二月的雨。 ——海子《黎明》

今夜我不会遇见你,今夜我遇见了世上的一却,但不会遇见你。——海子《情诗一束,山楂树》

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海子《麦地与诗人,答复》

没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没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来。——海子《西藏》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海子《九月》

雨是一生错过,雨是悲欢离合。——海子《我请求:雨》

亚洲铜,亚洲铜。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将死在这里,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海子《亚洲铜》

珍惜黄昏的村庄,珍惜雨水的村庄,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海子《村庄》

在《祖国,或以梦为马》这首诗中,海子天才般地发明了一个著名词语“以梦为马”

。这个词语在他死后迅速流传开来,成为海子诗歌的标签之一。在这首诗中,他毅然地选择“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诗歌作为他永恒的事业,“就是要成为太阳的一生”。在逐梦的路上,虽然他“必将失败”,但他相信“诗歌本身以太阳必将胜利”

然而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变革如此之剧,商品经济使文学迅速边缘化,,拜金主义和大众文化冲垮了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海子一下子从诗歌的英雄人物,变成了不合时宜的闲人,只有陷入悲观和绝望之中,最终选择了自杀。

失去海子,是中国诗坛永恒的悲哀。

为什么说海子是“诗人中的天才”?

第一、他的精神分裂使他以异常的方式接近了伟大的艺术。

海子最后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这在世俗的意义上是失败的,可作为艺术家来说,这是一种接近于人本身存在的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方式,海子可以说是精神上最纯粹的“诗歌赤子”。在荷尔德林的哲学中,凡高、陀斯妥耶夫斯基、卡夫卡、席勒、尼采这些人格与艺术统一为一体的大师,都是以分裂症撕毁自己的方式,完成了伟大的创造,他们“主观上的深刻性是和精神病结合在一起的”。海子最后写的一篇诗学文章是献给荷尔德林的《我所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 ,荷尔德林最终发了疯,而海子则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不知其中是否有某种巧合。

第二、他以自身领悟抵达神性境界,提升了整个时代的诗歌境界。

海子深受海德格尔影响,海德格尔认为在我们这个贫瘠的时代之上,还有一个众神存在的神性世界,而诗人的使命就是去寻找这个世界。海子推崇海德格尔,他的诗歌题材多以神话作为蓝本,试图找到通往这个世界的途径:爱、生存、繁衍、统治……虽然那个时代的诗人都试图去触碰神话主题,但谁也没有像海子一样更深刻、更本质。

第三、诗歌中无处不在的死亡意象,使他对“生存哲学”有了最深刻的思考。

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中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肠只有一个:自杀。”海子的诗句中无处不见死亡意象,“尸体”、“骨头”、“墓地”、“黑暗”、“阴影”、“死亡”、“再生”等意象,而这些意象打上了海子生命特质中深深的忧郁和对死亡的倾心,带有浓厚的死亡情结。如《亚洲铜》中,“亚洲铜,亚洲铜/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将死在这里““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在他那里,死亡情结成了追求生命本质之途的欢乐终极。海子最终以死亡远离了世俗生活,这一行为也被人看作“在本质上它标志着诗人对生存的终极原因的眷顾程度”。

这位集诗人、文化英雄和精神分裂者为一身的人,用他的卧轨自杀,完成了生命最终的创作,他是“殉诗”,也是将自己的生活活出了诗性色彩和神性色彩。

从以上的意义来说,海子不可能被模仿,海子的诗歌也是永远独特的。


一往文学


海子的诗歌世界是非常复杂的,他的诗歌观念是对古代史诗、近代抒情诗、浪漫主义诗歌和现代主义诗歌理念的综合。从思想上,他接近于一个存在主义者;从情感上,他接近于一个浪漫主义者;从精神上,他接近于一个“狂人”式的先知;从认知方式上,他又是一个充满神性体验色彩的理想主义者。

在诗学观念上,他深受尼采、海德格尔等人的影响,相信“酒神体验”的力量,相信“大地”原始伟大的本质力量;在艺术观念上,他又特别认同凡•高、荷尔德林那种疯狂的气质。同时,海子的抒情诗写得很美,充满了神启式的灵悟意味,笔下的事物放射着不同凡响的灵性之光。以十年前的一首诗歌,再次怀念诗人海子。《在春天怀念海子》(写于2009/2/26)

说怀念。是因为找不到更合适的词汇/ 我不认识海子,只知道他的诗句: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以及他偏颇地将自己安放在铁轨上/ 通往缪斯的天堂

海子说,要做个幸福的人 要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他没做到。/他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

在这个春天,我看见 十个海子继续诞生。/岁月的麦场和村庄 被海子魂烧/ 天空和大地,干干净净/ 古老的村庄 /一个叫芦花的女子/ 依旧美丽


宏灯诗话


谁说他是“天才诗人”呢?

不错,是有人说他是天才诗人,但不是文学史的定评,更不是文学评论界的共识,只是非常喜欢海子诗的“海粉”们的赞美。

中国文学史上,有多少天才诗人呢?几千年的文学史上,论到天才的,可能为数不多吧?而且也很少被称为天才诗人的。

海子是不是天才诗人,最终,可能历史说了算。

我们这个时代,大帽子满天飞,更有文学大师、国学大师之类满天乱飞,估计,天才诗人与国学大师与文学大师的总数,可能超过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史上有定评的公认的大师们的总和了。

当然,海子是个优秀的诗人,也有许多优秀诗作,但将来能有多少作品流传下来,并且像文学史上的真正的天才诗人的作品一样,为人们记住,还是未知数。

倒也想问的是,什么样的诗人才能称为天才呢?李白杜甫都是伟大诗人,很少有人说他们是天才,倒像是地才:大地上的伟大诗才。


大洲文苑


天才与白 痴,甚至是尘世 中认为 的精神 病人 往往只有 一线 之隔。在某些 方面的才能 特别 突出,反倒是绝大部份 普通人都能适应的 方面 他们 却 做不好。正因为 特立独行,所以思维 方式和境界 与大多数人 天差地别。理解 认同的 人 可能 会膜拜,而反对的人 可能 嗤之以鼻,甚至 诋毁谩骂。天才 注定 是曲高 和寡,备感孤独 的!


.



钓放鱼


我觉得海子是早慧型的,因其出众天赋和优秀学府的熏陶得以用诗表达而称其为诗人,但是,实践证明,海子生命力有限,作品的时空感太弱,是未得善终早夭的一个作者。和歌手中的张雨生黄家驹和武术界的李小龙一样早夭,之于其作品的优秀程度,还不及以上几位,有待于大浪淘沙。


曾经的你1976



海子的故事,我们听来是悲剧,但于他,也许是解脱。当很多身边的朋友都跟我谈到海子时,当我的读者常常引用他的文字时,我才关注他。他爱文学的故事让人动容,但知道他的名句,只是那句普通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相当失望。如只是这些成就,就算是天才诗人,我很难认同。在我的文学凌烟阁上,王勃,李贺这些早逝的中国诗人,兰波,雪莱这些外国诗人,才称得上是天才诗人。


胡荣锦阅世


诗歌只是一种表达方式,并不是一种荣誉,每个人都可能会成为诗人,只是际遇不一样,所以产生的结局并不相同。诗能被读不仅仅是诗人具有某种荣誉,只是因为每个人内心都有能被激活的韵律。我对海子并无特殊的研究,至于他算不算天才应该看他诗歌的活力。海子对我的印象而言也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已,句虽有名但还达不到《春江花月夜》孤芳压盛唐那样的高度。


南屋闲客


海子诗句平淡自然,浑然天成,不事雕饰,诗中营造的意向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之物,于平凡中寓深情深意,做到以小见大,越读诗味越浓,阅读体会越深,极容易引起众多青年男女的情感共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