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單|《山中寡婦》:兵荒馬亂的時代,野菜都不夠吃


食單|《山中寡婦》:兵荒馬亂的時代,野菜都不夠吃


人生在世,吃穿二字,

人的天性是嚮往錦衣玉食。

太平盛世裡,人們有條件講究吃穿,能享受美酒美食;

如果不幸,遇上了亂世,

那麼一般布衣蔬食的生活都難以保障,粗茶淡飯也難求。

晚唐詩人杜荀鶴的《山中寡婦》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寡婦在亂世裡生活的悲慘狀態。


食單|《山中寡婦》:兵荒馬亂的時代,野菜都不夠吃


“夫因兵死守蓬茅,”

這是生活悲慘的原因。

丈夫因戰亂死了,揭示了這是一個亂世。

她為丈夫守寡,沒有改嫁沒有去找一戶經濟條件好一些的人家,

或許有孩子在,或許有公婆在,

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她逃到深山破茅屋裡。

“麻苧衣衫鬢髮焦。”

這是這個寡婦窮苦的肖像。

身上穿的衣服是粗糙的麻苧衣衫;

頭髮焦黃,說明沒有光澤,也許是營養不好,勞作辛苦,生活壓力大等原因造成的。

頭髮沒有蒼白,說明婦人年齡還不大,

其實唐代寡婦是可以再嫁的,

也許婦人的丈夫死了不是很久,或許公婆需要照顧,

更大的可能是戰爭時期,男人多被抓去打仗,戰死後寡婦也多,一時間沒能找到合適的人家。

“桑柘廢來猶納稅,”

桑林廢了,還要納絲稅。

由於戰爭時期,軍費支出大,統治階級加強了對百姓的壓榨,增添兩稅課額,即使桑林廢了,也要納絲稅。

“田園荒後尚徵苗。”

田園荒蕪了,還要徵收青苗稅。

唐代宗廣德二年開始增設了田賦附加稅,在糧食還沒有成熟前徵收,所以叫青苗稅。

這位寡婦無法承受這樣繁重的苛捐雜稅。

“時挑野菜和根煮,”

這位寡婦吃的是什麼呢?

時常吃的是挖來的野菜,連根鬚一起煮了吃。

這說明山中野菜並不多,也許是逃到山裡的人多了,野菜都不夠吃。

​“旋斫生柴帶葉燒。”

煮野菜的時候,燃燒生柴,還要帶著葉子一起燒。

這說明燒柴也很困難,逃到山裡的人多,乾柴都被撿光了。


食單|《山中寡婦》:兵荒馬亂的時代,野菜都不夠吃


“任是深山更深處,”

任憑是住在比深山更深的地方,也許這位寡婦和許多想要逃賦稅徭役的人們一樣,一再地搬家,逃到山裡;再逃到偏僻一些的深山裡;再逃到更加偏僻一些的更深的山裡去。

“也應無計避徵徭。”

即算是躲得再偏僻,也應該沒有辦法逃避各種徵收、勞役。

統治階級的徵徭無孔不入,廣大老百姓無路可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