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

热点聚焦

本报记者 朱菲娜

打好三大攻坚战是当前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其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居于首位。尤其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日前在杭州举行的第二届钱塘江论坛上,金融领域专家和官员就此进行了讨论,甚至提醒要防止新一轮金融危机的来临。

正视当前经济金融面临一系列新挑战

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世福资本(中国—中东欧基金)董事长姜建清认为,创新发展是金融改革的根本经验,市场化构建贯穿于其全过程。近十年来,金融科技借助技术优势,持续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和提升效率,改变了金融交易的载体、渠道和技术,打破了传统金融行业界限和竞争格局,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格局正处于大变革的历史阶段。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和金融结构不平衡状况依然没有改变,而且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比如,政治、经济走势的高度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的高冲突风险,金融市场的高波动性,美国单边主义挑起的贸易冲突,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这是我们经济金融改革发展所面临的复杂的外部环境。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同样提醒我们经济金融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他表示,当前时值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个中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反思;贸易摩擦增加了不确定性,使投资信心受到影响,导致经济增长下滑以及整个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给全球经济金融形势提出了新挑战。

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提到,人们对当前的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尤其是最近股市出现较大的波动和下滑,金融风险有所暴露,加之中美贸易摩擦的前景尚难预料,有点担心。“有忧患意识是好事,同时要冷静看形势,全面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找准问题,找准对策,尽可能避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我们要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想明白目前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缺的究竟是资本还是资金?如果要把企业办好,要让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那主要靠借钱、靠债务融资、靠高杠杆行

不行?

新动能、新金融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李礼辉说,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需要创新,需要新金融,也需要新动能。这十年来,金融科技的创新不断加速,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正在重构金融服务的模式,也正在通过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资源配置的效率,赋予实体经济更大的能量和动力。

李礼辉提出,金融科技创新应该把握“四个维度”和“双重底线”。“四个维度”是金融科技可以成功的基本要素,包括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具有商业价值的经济规模,具备社会认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双重底线”是金融科技创新的准则,即保护客户的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防范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要勇于创新,但固守金融的本源;勇于变革,但不触碰金融安全的底线,善于寻找捷径,都不走旁门歪道。”

无论金融如何创新,最终都需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提供“血液”和“养料”。杨凯生表示,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除了要通过深化金融改革,改善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效率来促进解决之外,还需要从企业的资本管理角度来思考解决这个问题。他建议在对国有企业管资本的内容中,要更加细化对有关国有企业财务约束的办法,进一步明确这不仅仅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层的约束,也是对企业所有者的约束。

姜建清认为,当前市场的资金短缺不仅仅是总量原因,也是结构扭曲所造成的,要通过政策规范、监管约束、市场引导,使货币投放能够对实体经济实现有效的滴灌,同时防止过剩产能和“僵尸企业”重新抬头。要纠正部分金融企业脱实向虚,背离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能,背离金融本质创新的倾向,使银行业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型升级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

高质量发展必须筑牢金融安全的堤坝。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金融业要实现高质量的转型发展,更须深化改革开放,金融改革永远在路上。要清醒地认识到金融业的脆弱性,只有防范和化解了金融风险,保证了金融稳定,才能推进经济繁荣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